慈禧报恩-好故事网

Category: 民间故事
慈禧报恩-好故事网
 



慈禧报恩


  ■ 麒 麟

  《民间故事选刊》2005年第4期  故事传奇-故事传奇版

  赵四水是清江口码头一个出名的水手,三十几岁的人,人称"水下蛟龙",他能在水中倒立,还能在水下翻跟头,最最能耐的就是水中换气。南来北往的船,只要是有什么物件掉到水里,他一个猛子扎下去,保准是十拿九稳弄上来。

  这一天,秋雨绵绵,从安徽境内开过来一只丧船,老远就可望到船头上扎着松枝、白布。近了,才看清是一只官家的丧船。船上的人虽穿着孝袍,但仔细辨认,还是能看出他们都穿着旗人的服装。船上打出一幅讣告"安徽道员惠徵千古"。

  丧船在清江口码头停下以后,淅淅沥沥的小雨还在不紧不慢地飘落着,船夫按常规,将丧船慢慢地靠近了岸边,并告诉乌篷里的惠夫人,说是船已行至清江口码头。

  船中的惠夫人,只摸出一锭碎银,大约有三四两重,交给身边的大女儿兰儿,让她递给船夫,并叮嘱船夫上岸后,多买些粗米、瓜菜,以保证能凑合到京城。

  船夫走后,也就是一顿饭的工夫,丧船上忽然有人惊喊:"有人落水啦!""快些救命呀?选"早就守在河边的赵四水一个猛子就扎进了那滔滔的河水里。

  赵四水救上来的人,就是丧船上那个叫兰儿的妹子。

  那兰儿有十二三岁,是在娘催问她船夫上岸添米、买菜为何还不归来时,独自踏上甲板想去看个仔细。哪知,兰儿连日帮娘操持爹的丧事疲劳了,再加上一路上晕船体弱,刚走上摇晃的甲板,没走出两步,眼前一黑,随着"哎哟"一声惊呼,就一头栽进了波涛滚滚的河水里了。

  赵四水将兰儿救上岸后,发现兰儿的肚子已经被河水灌成气臌状。他凭着多年的救人经验,立马弯腰背起兰儿,并直接让兰儿的白肚皮伏在他的脊背上,不停地在河岸边上下颠晃。船上的惠夫人携一双儿女下船来看兰儿时,那兰儿已在赵四水的背上吐出了一摊黄乎乎的河水且慢慢地苏醒过来。

  惠夫人紧拉着赵四水的手,口口声声地喊着"恩人呀",就要给赵四水跪下时,前头赶来一队人马,说是清江县的县太爷看到此处有旗人的丧船,且围观者众多,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前来察看。落水的兰儿及惠夫人,都给县太爷跪下了。

  哪知,清江县的县令吴棠大人,一看到地上跪着的是安徽道员惠徵大人的夫人及子女,慌忙喊了一声:"嫂子--"随即单腿跪在泥窝里,扶起了挂着夫孝的惠夫人。

  这位吴棠大人是江苏盱眙人。他与惠徵大人是同堂的"道员",他伏在惠徵的棺材上失声痛哭。他口口声声地说:"惠徵兄,原以为你在安徽做官,没想到在这清江口见到了你的棺材!"

  吴棠大人埋怨惠夫人:"为何兄长的棺柩至此,也不告知下官一声?"

  惠夫人只顾掩面哭泣。慢慢醒过来的兰儿,给吴大人回说是家父重孝在身,不便到岸上惊动叔叔。

  此刻,那位上岸购物的船夫也赶来了。吴大人一看,所采购的全都是玉米、南瓜,鸡鸭肉蛋却无一样,就问惠夫人:"这是为何?"

  惠夫人抹泪无语,那船夫说出了实情,道出惠家人所带的银两只能吃这粗米、南瓜。

  吴大人当即吩咐下人,快去告诉他家中的吴夫人,让她把家中现存银子全部拿来,以便惠夫人多购些食物。吴夫人闻讯赶来时,捧出了散金碎银,还将钻戒、耳环、手镯一一摘下,送给了惠夫人,让其回京后,厚葬惠徵兄。

  兰儿携弟妹给吴大人及吴夫人磕头,并告知一弟一妹,将来我们仨人,不管哪个得志,一定要厚报吴叔叔和吴婶子的大恩大德!

  此刻吴棠大人找来了那搭救兰儿一命的水手赵四水,让兰儿记住这位水手的救命之恩。十几岁的兰儿,已晓得她是趴在那水手的背上活过来的,心中虽万般感激,可脸上不由自主地飞起两团红霞,低头施了大礼,说了感谢不尽的话语,便退到了一边。

  兰儿的娘惠夫人,看到眼前的救命恩人,总想以礼相报,万分感激之中,忽而想起兰儿衣带上的一枚小猫舌头样大小的玉佩。惠夫人从兰儿衣带上解下了那枚玉佩,递给赵四水,说:"这枚玉佩当属于这位恩人了!拿回去,随便换些柴米吧。"

  赵四水哪里敢要,他看到他救上来的人,连县太爷都来送银子,便连连摇头摆手不接那玉佩。吴大人看赵四水不敢去接那玉佩,一旁发话说:"既然人家真心送你,你就拿着好啦!也算是了却人家母女的一片心意。"说这话时,吴大人还自己掏出一些碎银,一同赏给了赵四水。

  赵四水接了那玉佩和银子,谢了吴大人,谢了惠夫人,欢喜而去。事后,赵四水把吴大人赏给他的银子花了,可惠夫人从兰儿身上解下的那枚玉佩他却留下了。赵四水知道,那位落水的小姐,一定是大户人家的千金,否则,她们家中是不会有玉佩的,本县的县太爷吴大人也不会去哭丧。遗憾的是,赵四水一直不知道他救上岸来的那位小姐姓甚名谁。直到数年后,吴棠大人的官位越升越高,尤其是吴棠的夫人也做上大清的一品夫人,清江县的百姓们茶余饭后都在谈论吴棠大人春风得意时,赵四水这才知道,当年被他救上岸来的那个叫兰儿的女子,就是当今的西太后慈禧。

  这时间,赵四水就把那枚玉佩视为珍宝。他的家人,尤其是他的子女们,都鼓动他带上那枚玉佩去见当今的老佛爷慈禧太后。

  怎样才能得到慈禧太后的恩赐呢?

  苦思冥想中,想出一条路,净身以后,进宫做太监?选那样,就可以有机会接近慈禧太后,就可让慈禧太后知道,他赵四水是曾经搭救过她的大恩人!慈禧太后若念其当年的恩情,一定会重赏他赵四水。没准还能像家里人想的那样,封他一个不大不小的官儿做做。转而又想,他赵四水已是四十好几的人,那样大的年岁,即使净了身,又怎么能混进紫禁城?

  这样一些想法在赵四水的脑海里想了很久,有时,也和家人谈起过。尤其是赵四水老娘晚年痴呆,卧病在床,又加上四水的女人得了肺喘病,家中穷得无钱医治时,赵四水常常抱头长叹:"若让我再年轻二十岁,哪怕是十岁,我干脆净了身,去见当今的老佛爷,让全家人都荣华富贵!"这些话,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了。赵四水16岁的小儿子水生,私下里找到一个乡间医生,割去了下身,伤口还没有完全愈合,就罗圈着两腿,向他爹要当年慈禧太后她娘赏给他的那块玉佩。

  赵四水一看,这小儿子有种?选不声不响地割去了下身,拿定主意要持那玉佩去见当今的老佛爷。这虽说是他赵四水梦中的愿望,可儿子净了身,失去了传宗接代的命根子,对当爹的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打击!悲喜交加中,赵四水含着热泪,将那块玉佩交给了小儿子水生,叮嘱他,进了紫禁城,一定看脸色行事,千万不可轻易地亮出玉佩。

  16岁的水生自然懂得一些道理,揣上那块玉佩,记住了爹的话,一路北上。后经一个同乡老太监推荐,终于如愿以偿,走进了紫禁城,当上了太监。

  刚开始,水生虽当上了太监,可只能在指定的地方守门、护院儿,连个给才人、贵人、娘娘打灯笼的份儿都没有。偶尔有老太监让他引个道儿,那就算给他脸上赏光了。

  好在这一年,慈禧太后过小生日,虽没有大操大办,可三宫六院的贵妃、妃子、贵人、宫娥、太监们都来给老佛爷磕头、拜寿。水生就是在那次祝寿中,以十两银子买通了一个小太监为他守门,总算有机会跪在慈禧太后的脚下了。

  当天,水生是缩在拜寿队伍里的最后头,也就是贵妃、嫔妃、贵人、宫娥们一拨一拨地拜完了,临到大太监李莲英领着太监们跪拜时,水生是最后一拨的最后一个。

  大太监李莲英当时就站在眼前,水生跪拜之前,轻抖了一下袖口,跪地不起,说他有一件宝物,要献给老佛爷。

  老佛爷不屑一顾地轻"哦"了一声,不知这小太监要献什么宝物,等李莲英把那枚刻着小小竹篮的玉佩捧给老佛爷过目时,慈禧看到那枚玉佩上的小小竹篮,先是一愣,随后抖了抖龙袖,轻轻地捏在手中,且左瞅右看,爱不释手。这可是大太监李莲英万万没有料到的。世上的宝物,老佛爷见得多了,可她很少动手去捏拭,再好的玩意儿,大都是李莲英捧给她过目而已。偶尔,有什么珍奇的稀罕物儿,老佛爷能多看上两眼,就算是进献者万福了!

  今天,一块小小的玉佩,老佛爷竟宁神静思地捧到手里左瞧右看,而且好半天都舍不得放下,直至一旁的李莲英轻声唤她"老佛爷",示意老佛爷此物让奴才来收存时,慈禧这才转过脸来,问眼前那个跪拜的小太监:"你何来此物?"

  水生说:"禀老佛爷,这是俺爹给俺的。"

  老佛爷让他抬起头来,并问他爹是谁。

  水生抬头说话时,老佛爷似乎觉得有些面熟。等水生一口气说出他爹是清江口码头的水手赵四水,曾经在京杭大运河里救过老佛爷的性命而得此物时,老佛爷轻轻地点了点头,好像是想起了此事。静思了半天,自言自语地嘀咕了一句:"恩人呀,恩人!"

  老佛爷问水生:"你家中还有何人?"

  水生说:"有爹有娘有兄妹,还有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奶奶。"

  老佛爷说:"好呀?选"遂把目光转向一旁的李莲英,慢声细语地说,"把他们都接来吧?选"李莲英点头,示意奴才知道了。

  水生脑门叩在金銮殿的红地毡上,一连说了多遍,谢老佛爷!

  老佛爷示意,让水生退下吧。水生磕了一个头,又磕了一个头,满心欢喜地退下了。也就在那同时,老佛爷像是很疲劳的样子,轻歪在龙椅上,慢声细语地说给李莲英:"别让我再见到他!"仅此一语,李莲英就心领神会了。当天晚上,那水生就被一壶毒酒,结束了小命。

  次日,官船南下,接赵四水一家进紫禁城。

  据说,官船至清江口码头后,让赵四水一家全都换上了新衣裳,很是体面地离开了清江县。但是,谁也没有料到,赵四水一家,就此销声匿迹了!

  后据县志记载,慈禧年间,清江县曾出过一个太监赵水生,年方17岁时,为西太后试膳,不幸中毒身亡。

  选自《通俗小说报》2004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