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传 1、药铺学徒 - 道士下山 - 徐皓峰

前传 1、药铺学徒

    童年的家已记不清了,也许在门前有一片梅林。如果有梅林,那么在冬春交际时,梅花应该盛开。江西省石门县十三驻头村,1907年11月23日何安下降生。

    两岁时,母亲辞世。父亲梳理着几块不大的田地,早出晚归,所有时间都消耗在田野里,回到家中,也无言语,有时怔怔地望着何安下,似乎对这孩子的未来极其焦虑。

    何安下游荡在山野水滩,常在玩得兴高采烈时,忽然一种极度的烦躁袭上心头,感到百无聊赖。为了压制这感觉,他只有更投入地去玩耍,以欢乐来制伏痛苦--这一人生技巧,他早早便知道了。

    十岁,父亲何东山染病身亡。何安下被外祖母领走,他的手握在外祖母黄斑块块的手掌中,回首向出生的老屋望去,泪花中是一片梅林。

    何安下住来不几日,外祖母买了礼物送何安下去读书。私塾设在一座闲弃的大庙中,学生不足十人,庙中有多尊神像。在这种环境中,授课的周先生会讲些神话故事,来娱乐学生。

    印象最深的是《人参果》,孙悟空毁坏了一棵能令人成仙的人参果树,树的主人是一位道家神仙,令齐天大圣吃尽苦头--这是何安下听到的第一个神仙形象。

    私塾岁月一晃三年,一日晚饭后,娘舅告诉他:"明日不必上学了,去家铺子当学徒。"娘舅的目光很快转向别处。

    何安下走进了石门县城护生堂药铺,领他来的娘舅将他交与一个肥胖的中年人后,便告辞而去。那时淫雨霏霏,娘舅后背湿了一片,拣着无积水的地段一步一跳地走了。

    肥胖中年人是护生堂的账房先生,名俞喜仁。他带何安下去后院安歇,后院晒着一团圆澄澄的药材,何安下定睛看是数十个果物,皮表墨绿,质地坚实如玉石,握在手里,不舍得再放下。

    俞喜仁见何安下拿着果子看个不休,便说:"你要喜欢,拿着玩吧。"何安下:"这叫什么?"俞喜仁:"罗汉果。"

    这名字十分神气,不由得令人想起《西游记》中的人参果,何安下高兴地扬扬手中的罗汉果:"它能长生不老吧?"俞喜仁一惊,忙摇头:"它是治嗓子疼的。"

    两人无言地走了几步,听到何安下又说话了:"它很名贵吧?"俞喜仁犹豫了一会,十分为难地说出:"一个铜板一大堆。"见何安下有些丧气,便不想败这小孩的兴致,又多说了一句:"要是精制一下,一个罗汉果能卖好几个铜板。"

    俞喜仁领何安下进了一间大屋,屋里摆着十余张大床,床上床下散着各种东西,屋中通风不畅,积着股汗臭味。

    俞喜仁拣了一处靠墙的空床,将何安下的包袱扔过去,说:"你收拾一下,这床是你的了。"何安下走过去,在昏暗光线中,整理床铺。

    俞喜仁想他是孤儿,便又多说了一句:"有道是在家靠父母,出门靠墙根。你能分到这张靠墙的床,真是不错啊!"

    何安下立刻转身:"靠墙根有什么好处?"俞喜仁耐心解释:"你看这些摆在中央的床,处于四目窥窥之下。而靠墙的床,只要你一翻身,便神不知鬼不觉了,有什么小零食,偷偷地吃了也就吃了,不必有什么还要分给大家的顾虑。还有,受了什么委屈,对着墙根偷偷地哭上一场,只要不出声,没有人会知道。"

    越说越惨,俞喜仁暗骂自己又错了。不自觉的,与这小孩相处,总得陪着小心,看这小孩的脸色,自己账房先生的气派一点施展不出,很不是滋味,摆摆手,示意何安下继续收拾,一转身走了。

    刚走几步,何安下在身后叫了声:"俞先生!"听音调充满敬意,忙欣喜地回过头,见一颗黑乎乎的东西带着风声向面门打了过来,急忙用手一接,惊出了一身冷汗。

    何安下认真地说:"俞先生,这罗汉果是店里的东西,我就不拿着玩了。"俞喜仁忙点头称是:"好,好。"露出一脸赞许之色,何安下受到了表扬,高高兴兴地继续整理床铺了。俞喜仁脸上的笑容渐渐僵硬,看着手中的罗汉果,心中别扭之极。

    下午三时,一艘小船停泊在人寿堂门外水道,下来一位神色肃穆的中年人。他是护生堂主人郑佑全。

    他进店向俞喜仁交待几句,大意是今日出诊颇为牵强,一位病入膏肓的患者本无痊愈的可能,自己上次敷衍地开了方子,不料气色竟有好转,病人家属就此奢望上自己,几日后病情再度恶化时,不知该如何下台。

    医者不是神仙,俞喜仁应道:"为难,为难。"招呼来一条热手巾递上。郑佑全擦着脸,觉着忙碌一天,只想找个地方一场大睡,紧擦了一把,将手巾摔给身旁的活计,说声:"回家了。"

    郑佑全行至门口小船前,见俞喜仁仍紧步跟随,觉着不应如此殷勤,忽然想起一事,问:"何家小孩来了么?"俞喜仁:"早来了,安排下了。"郑佑全点点头:"孩子怎么样?"

    俞喜仁:"我虽然讨厌小孩,但他好像挺懂事的。"郑佑全又聊了几句,吩咐一声:"这孩子以后你调教吧。"一撩袍襟,转身上船。

    望着小船漂远,俞喜仁后悔自己对这小孩的赞美之词,引来"这孩子以后你调教"的后果。回到店中,抬眼见到何安下在柜台后面一脸兴奋,好像拿着什么东西在撕来扯去。

    俞喜仁心叫"糟糕",蹿到柜台后,见何安下手中是一张黄纸,已被揉得稀烂,登时心急脑热,暗道"糟糕之极"。

    原来何安下收拾完被褥,便四处溜达,行至账房,瞅见柜台下贴着张黄纸,上面勾画着一些莫名其妙的笔画,不知是什么文字,反复揣摩,仍不知究竟,心想贴在这么不起眼的位置,一定也不会是什么重要事物,不如撕下仔细研究。撕下后又想,会不会其中奥秘不在字上而在纸上,便揉来揉去,仍未有发现,一时兴起便要将其扯个稀烂。

    俞喜仁开春后染有牙疾,郑佑全开了几个方子,俞喜仁连呼"管用",其实仍疼得死去活来。求医不成便求巫,俞喜仁从龙颈山道观请来一张符,按道士的吩咐贴在自己常坐的地方--账房柜台下,然后取个锤子在符上狠敲一下,口中大叫:"还疼不疼?"竟然从此不疼了。

    他对这张符视若珍宝,见何安下将它揉得像一块抹布,登时眼前一黑,觉得满嘴牙"咯咯"作响,久违的牙痛排山倒海般袭来。

    他恨不得在眼前这个小孩身上咬上几口,表面仍很和蔼地对何安下说:"玩什么呢?"

    何安下一抬手:"这个!"俞喜仁接过那张皱皱巴巴的符,一阵心酸,劝告自己不要和小孩斗气,强忍着怒火和牙疼,慢慢转过身去,摆摆手:"回屋休息去吧。"

    何安下:"好啊!这要是没用,就给我吧!"一抬手从俞喜仁手中抽走了那张符,鞠了个躬,快步去了后院。

    俞喜仁还没反应过来,手心一空,符已不见,听着一串小脚丫劈里啪啦地跑向后院,满腔怒火再也无法抑制,暗叫:"打他!"

    捂着牙追向后院,见何安下立在庭院中,观察着新的环境,神情畏缩,和刚才初生牛犊的劲截然相反,俞喜仁不由得一愣,想到他是个孤儿,心肠又是一软。

    俞喜仁的怒火化成了满腹心酸,惭愧地走到何安下面前:"那个符是治牙疼的我牙疼。"何安下仰望着俞喜仁,恢复了生龙活虎的神情:"它怎么治牙疼。"

    俞喜仁觉得这小孩还讲道理,便一五一十地讲了,想让这小孩知道事情的严重性,要是产生内疚也就不用打他了,后来见小孩眼中闪烁出无限好奇的目光,像在听评书。

    俞喜仁登时没了讲下去的心情,凑合着说完:"拿锤子一敲,说还疼不疼--就好了。"不由得又是一阵牙痛,嘴里的声音变了调。

    俞喜仁急捂着腮帮子,死去活来时,感到周身衣服一紧,被何安下揪住了袖子,不知要拉他去哪。俞喜仁浑身无力,也就随着何安下跌跌撞撞地去了。

    行至前厅账房柜台处,何安下晃晃手中的符,仰头问:"真的灵么?"俞喜仁哭笑不得,点点头:"灵!"何安下动作很快,将手中的符放在柜台上,拣了块砚台盖子,在符上一敲,问道:"还疼不疼?"

    俞喜仁气得几乎晕过去,但想到自己说了半天此符的灵验,"还疼"这两字实在说不出口来,只得强忍着痛苦,脸上绽出笑容,叫道:"不疼啦!"

    何安下看看皱皱巴巴的符,看看俞喜仁,双眼满是钦佩之色。俞喜仁看到何安下的表情,显然对自己崇敬之极,心情登时一畅,一整天的别扭随风而去,对眼前这个小孩越看越是喜欢。

    俞喜仁觉着一张皱皱巴巴的符不会再灵验,尤其是明明嘴里火烧火燎,还要在何安下面前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滋味实在不好受,所以第二天清晨向郑佑全借了船,决定再去一趟龙颈山求符,将上船时,忽然一阵激动,想起了何安下,产生"不如带这小孩去见见大场面"的念头。

    何安下早已醒了,但见周围床上没有动静,不敢一个人起床。正彷徨间,耳听得房门"吱呦"一响,银灰色的晨光中,一条身影闪了进来,何安下登时闭眼,卧在床上一动不动。

    俞喜仁站在床前,颇为踌躇,万一这小孩不能领会自己的美意,倒显得自己神神叨叨了。看这小孩一动不动,似是睡得正香,俞喜仁叹了口气,心道:"也罢。"蹑手蹑脚遛了出去。

    走到院中,忽觉得身后似有动静,俞喜仁保持步伐,猛然回头,余光中瞥见一条矮小身影飞速地躲进水井台后面。过了一会,井台后露出一个小脑袋,见俞喜仁还在,惊叫了一声,又缩了回去,分明是何安下。

    两人隔着十多米,僵了许多分钟,俞喜仁终于走过去。何安下慢慢从地上爬起,笑道:"俞先生,您刚才是要叫我起床吧?"俞喜仁忙道:"是啊是啊,你想不想出去玩?"

前传 2、龙颈道观 - 道士下山 - 徐皓峰

前传 2、龙颈道观

    河面起了雾,将两岸景物包裹成白莽莽一团。何安下立在船头,忽觉着有股凉意自脚心袭上小腹,引来一阵疼痛,急忙钻入船舱。

    俞喜仁靠在船壁上闭目打盹,两只耳朵被船窗透进来的凉风打得通红。何安下大叫:"俞先生,坏了!"俞喜仁大惊:"什么?"何安下:"肚子疼。"

    俞喜仁沉默半晌,从身下取出坐垫,喝道:"抱着!"

    见俞喜仁威严无比,隐含着一股怒气,何安下不敢多言,糊里糊涂地抱着坐在一旁。俞喜仁再次眯起双眼,一层红润染上面容。

    坐了多时,何安下叫一声,语调凄惨。俞喜仁睁开双眼,见何安下抱着垫子在船板上滚来滚去,忙伸脚一横,将他挡住。

    "俞先生,我肚子好疼啊!"

    "我知道你肚子疼,所以我才让你抱着个枕头嘛。"

    "枕头有什么用嘛?"

    "往疼的地方压一压。"

    何安下从未坐船出过远门,站在船头过久,中了江水阴寒。俞喜仁早知道何安下呆在舱外会有受凉闹肚,但不想扫他的兴致,想过会再说,便练起龙颈山道士的功法来,渐渐的,体内气机松松洞洞,说不出的舒服,对于此事也就忘了。

    不料寒气如此猛烈,一个枕头绝难解决,见他冷汗淋漓,俞喜仁想到自己练的功法。

    自己学起来千辛万苦,奉献了许多银两,经历了诸多为道士们端夜壶、跑腿等"有没有诚意?"的考验,方才学得。尤令他哭笑不得的是,在传授完毕时,道士竟然说:"此法至高无上,而你资质欠佳,能有一分收效已是难得。"费尽苦心,竟然换来个"你练了也是白练"的潜台词,心中窝囊之极。

    俞喜仁怀着愤恨练功法,十来天过后,体内气机层层变化,逐渐晓得其中味道,满腹的牢骚化为感激,始信天外有天,资质之说不谬。

    该不该将这功法传给何安下,俞喜仁心中唠叨不已:"俞喜仁啊,这个小孩凭着肚子疼,就要得到道家大法啦!与你当年的辛苦比起来,天理何在?"转而又想:"俞喜仁啊,用道门大法来治肚子疼,未免有些小题大做了吧!"

    冷静下来,觉得自己始终有一种想教这孩子的冲动。于是,一咬牙,说:"就这么定了!"一口咬下,满嘴牙响,立时钻心疼痛,暗道:"我就不信好心没好报!"当即扶起何安下,说:"翁然如云雾之四塞"

    阳光消散水雾。

    何安下闭目坐在船舱之中,感觉阳光似乎渗进皮肤,点点滴滴渗进体腔。积郁在腹中的寒气,如同江面上的烟雾,随着太阳升起,被一缕缕光亮击碎、融化。

    俞喜仁坐在一旁,口含热茶,借以抵抗牙痛,注意到何安下面部泛起神秘的笑容。

    俞喜仁教何安下的是明代道书《性命圭旨》上的口诀:"翁然如云雾之四塞,骤然如风雨之暴至,恍然如尽梦之初觉,涣然如沉疴之脱体,如男女之相亲,如澡浴之刚起。"

    何安下瘦弱的两臂挽在小腹,打坐的姿势很不标准。俞喜仁却觉得非常欣慰,自己随便一教,有人竟然学得如此认真,不由得以师长的心态打量着何安下,暗道:"陪你练一会。"俞喜仁一挺脊椎,双膝盘上,眼皮慢慢垂下。

    俞喜仁与何安下端坐在船中草席之上,一大一小两尊身躯,姿态一致,嘴角上挂着一样的笑容。

    傍晚时分,船到龙颈山下。

    俞喜仁跳下船,小腿一震,觉得腹部坚实,回肠荡气。几个时辰的静坐练功,令精力格外充沛,不由得兴起:"安下,腿上有没有劲?"

    "坐麻了。"

    俞喜仁爽朗一笑:"我怎么就没麻呢?还是你没有掌握技巧,来,咱们一路跑上山去如何?"何安下揉着双腿,抬眼见郁郁葱葱一座山,草木甚是茂密,不见楼阁宫宇,只一条小路蜿蜒而上,与俞喜仁向自己渲染的"龙颈山道场富贵非凡,好大场面"差别甚大。

    何安下:"俞先生,这好像是一座荒山!"

    俞喜仁:"这是后山!从前面上山谁都行,能从后面上山的,就不是一般人了,得有特别关系。"何安下:"从后面上山有什么好处吗?"

    俞喜仁想了想,说:"近。"

    他心中万分得意,一拍何安下脑袋:"跑吧!"不待何安下反应,已一个健步窜出好远。

    一阵好跑,汗流浃背,回头看去,不见何安下身影,便坐在路边石头上,感慨自己数年道门修炼没有白费,竟然身轻如燕,不由得哼起小曲。

    陶醉不已之时,脖颈一疼,一粒小石子从肩膀上滑下,落在双腿间的地面,犹自滚动不已。俞喜仁大怒:"是谁打我!"左右看去,不见人影,心中一惊:"难道我骄傲了一下,过路的山神看不过去了吗?"又语调谦恭地问了一遍:"哪位打我?"

    飘忽忽传来一声:"是我。"

    俞喜仁向上看去,见何安下在上方,大惊道:"你怎么上去的?"何安下:"我找了条更近的路。"

    俞喜仁黑了脸色,半晌后说:"近路在哪?"

    何安下:"顺着树根间的缝隙,一点点钻过来。"

    俞喜仁在何安下的指点下找到了"缝隙",绝不能容纳自己的身量,心中暗骂:只有小狗才能钻过去。

    两个时辰后,俞喜仁领着何安下爬上山顶。

    没有一个人影,道观庭院中飘散着焦黄的纸灰,夕阳之中,竟是十分凄凉。何安下见俞喜仁满脸沮丧,便问:"先生不高兴?"俞喜仁:"今天的道场已结束,没有大场面了!"

    何安下受他情绪感染,也沮丧地坐下。晚霞中,一大一小两个人影坐在一起,显得格外愁苦。

    忽然丝竹声响起,婉约清逸。何安下眼前出现梅花幻觉,雪花与梅花交融,白茫茫一片,渐渐泪花也融了进来。俞喜仁两眼放光,一努劲站了起来,叫道:"雪地红花!"

    耳听"雪地"两字,何安下一惊,以为俞喜人看到自己心中的幻像,抬眼却见庭院已坐满了道士。俞喜仁抓住何安下,哽咽道:"瞧,大--场--面!"

    一时钟鼓大作,丝竹声骤然拔高,高到不可再高,几近绝境,颤出几个尖利之音,便断了音调,十几秒后才续上,开始低得几不可闻,慢慢回升,终与钟鼓融合,形成一派草木生春的气象。

    何安下缓出口气,问俞喜仁:"这曲子叫什么?"

    清朝光绪年间,道教界出了一牌大型曲目--《雪地红花》,意境是在肃杀的冬天,雪地中依然存有生机,开着一朵红花。比喻衰老不是绝境,其中仍有生机。

    俞喜仁拉着何安下奔到场面中跪下,随着场中道士的指示不断叩拜,一起一伏间仍念念叨叨:"想不到还有夜场"过了一会,不断有人哭啼,仔细看去,发现场中之人都披麻带孝。

    俞喜仁精神涣散,动作有一搭无一搭做得很不成样子。何安下受场内气氛感染,渐渐的鼻头红红,泪眼汪汪,只是强忍着才没哭出声来。

    俞喜仁在一旁小声嘀咕:"安下,控制一点。咱们虽然赶上个大场面,但世上哪有那么便宜的事?又正好是夜场?唉,这是个水陆法会。"何安下:"名字很好听嘛,什么意思?"

    俞喜仁涨红了脸:"就是家里死了人,作个法事超度一下。咱俩谁也不认识,磕头就不要磕得那么认真了。"何安下:"那咱们到旁边歇歇。"俞喜仁:"不可,刚才咱俩急匆匆的闯了进来,已经有很多人不高兴了,法事还没完,现在出去,会被人骂死的。"

    何安下:"那就坐会吧。"俞喜仁:"不可不可,这显得对死者非常不尊重。"何安下:"怎么办?"

    俞喜仁沉吟一会儿,说:"还得磕。"

    磕下数十个头后,何安下新鲜劲过去,无聊起来,不断找俞喜仁说话,弄得俞喜仁心惊胆战,不断提醒:"小点声,再说我就把你送回姥姥家去。"

    何安下安静了半晌,又一张口,俞喜仁忙说:"嘘。"何安下:"我这回是正经事。家里人死了,为什么要做法事?"俞喜仁:"显得孝顺呗。"何安下:"这么吹吹打打的就孝顺了?"

    俞喜仁道:"人这一辈子,最不关心的往往是父母。上学,关心的是老师;当官,关心的是上司;做生意,关心的是合伙人。谁去关心父母?父母肯定不会害你,所以就没有必要关心他们了。只有当他们死了,才会去注意他们。"

    何安下:"那吹吹打打"

    俞喜仁:"吹吹打打就是向他们的遗体表示一下,喂,我注意你啦!"此一番回答十分机智,俞喜仁感到自己好几年都没有这样说过话了,不由得洋洋得意,猛然听到"哇"的一声,何安下伏在蒲团上抽泣起来,而且声音越哭越大。

    俞喜仁心想,忘了这孩子是孤儿,刚才自己一番看透人生玄理的话,这小孩竟然理解了!

    何安下的童声元气十足,在场中显得声响极大,全场在其带动下,达到了哭诉的高潮。俞喜仁坐立不安,觉得场中两百余人,唯有自己是个局外人,便开始想自己的父母,不一会也是泪眼汪汪。

    死者家属们惊觉,在哭得最响的小孩身旁升起了一个更为嘹亮的哭声,而且一起便不可收拾,直至惨不忍睹。等法会结束,道士散场后,犹自哭个不停,死者家属人人感激。

    俞喜仁在哭得近乎气绝时,忽然想到:"自己千里迢迢赶来,只是为了大哭一场吗?"于是抹了把脸,从蒲团上仰起身来,发现庭院中空空荡荡,家属和道士已走干净,唯有何安下眼神古怪地看着自己。

    俞喜仁抢先说话:"安下,你刚才哭得很凶啊,是不是想起你的父母了?"何安下:"俞先生,你也哭了。"俞喜仁:"哈,凑个热闹。"眼中泪水仍不断涌出。

    俞喜仁领着何安下走东走西,指指点点,跪拜了不少神仙雕像,最终来到一挂着"知客"字匾的房前。房中飘着水果的清香,俞喜仁一个健步窜进去,何安下跟进,见地下桌上摆满了桃子、香蕉。

    俞喜仁从腰上掏出口袋,抓了把枣放进去,转手递给何安下,说:"拣喜欢的装吧。"见何安下发愣,便急躁地说:"这可是神像前的贡品,刚撤下来的,吃一口就是一口福气。"何安下:"让你随便拿啊?"

    俞喜仁:"我是熟人!"

    刚说着,从屋角转出一个道士,手中浮尘向俞喜仁肩上打了一下:"那还有一西瓜,一块抱走吧。"俞喜仁:"不敢。"道士微微一笑,轻飘飘走了。

    俞喜仁冲何安下一眨眼,意思是:"看看,连西瓜都能给我!"一指墙角西瓜,冲何安下道:"抱着!"

    在道观吕祖殿东侧一间小平房,是道观主持的住所,俞喜仁带何安下又转到了那里。

    何安下身上背着巨大的口袋,抱着个西瓜站立在一旁,看着老道士给俞喜仁画符。符画好后,俞喜仁给了道士一个信封,似是几张银票。

    老道士收好,便咽了口茶,坐着养神,好一会睁开眼,惊讶地说:"你还在这啊!"

    俞喜仁忙道:"弟子还在。"老道士:"你要这么晚走不方便,就在观里住下吧。"俞喜仁:"住当然要住,只是弟子还有一事相求。"

    老道士叹气:"你除了牙疼,还哪疼?"俞喜仁:"弟子入秋以来,口苦、腋下肿痛、咳痰、气短、小腿骨节疼。"老道士一惊:"这么多病?"随即一笑,"那你是跟我一样,没事。"

    俞喜仁:"弟子怎敢跟师父相比。"老道士:"能比能比,你的毛病我也有,不是病,是老了。"

    俞喜仁忙道:"可是您气色多好啊!"老道士一笑:"行了行了,你是不是想学点东西啊?"俞喜仁点点头。

    老道士从怀里掏出信封,向俞喜仁一扔:"要教你也可以,这你先拿回去,因为道门的功法是无价的,要的是缘分而不是银子,如果有银子就教,学会了拿去为非作歹,我的罪过可就大了。"

    俞喜仁急忙从地上拾起信封,重新递到老道士手中,递上去时又加了一个信封。老道士淡然一笑,将两个信封揣进怀里,说:"反正你的资质不佳,学了也是白学,索性教给你吧。"

    俞喜仁心中暗骂:"又玩这一手!"可表面上毕恭毕敬,向何安下一指:"师父,教之前,要不要让他回避一下。"门外冷风嗖嗖,何安下的眼神令俞喜仁脸色一红。

    老道士摆摆手:"不用不用。我给你本书,回家照着练就行了。"站起身从书架取出一册新书递给俞喜仁:"这是山上新印的书,有体有用,送你了。"俞喜仁大摇其头:"书我不要,我要秘诀。"

    老道士:"公开的书里就没有好的?你怎么这么死心眼呢。"俞喜仁花了不少银子,要真是收下这么一本书,可就冤枉了,于是一个劲地坚持。老道士耐心解释:"你看,书上说了,这法子是吕洞宾传下来的,这法子是铁拐李传下来的,好家伙,这本书中收集了多少八十四个神仙的功法,乖乖的了得,你还不赶快收着。"

    俞喜仁一脸苦涩地接过书,转手将书扔给何安下,向老道士一抱拳,拳中竖起一个信封:"师父,弟子不看书!"

    老道士将他从地上扶起,俞喜仁站起后发现手中的信封已不知去向。老道士落座,双目紧锁,显得十分为难。

    俞喜仁心头狂喜:"这回要教真东西啦!"忙将何安下拉出房去,不好意思地说:"这是道家的规矩,传功法要回避的。等我一会,不会很久。"见何安下满脸不高兴,又说:"我可是把那本书都给你了,有体有用,多好的东西啊!"

    何安下抱着西瓜走了出去,在寒风中呆了好一会,时而掀开帘子,将门推出一条小缝,见俞喜仁正在老道士的指点下作出一个古怪的姿势。

    何安下怕被发觉,不敢一次看得太久,隔一会看一次,每次见俞喜仁奇形怪状的都有所不同,心想:俞先生怕是要成仙了。

前传 4、万法秘藏 - 道士下山 - 徐皓峰

前传 4、万法秘藏

    江西的春季含有过多的水份,伤寒着筋骨。何安下十六岁,已在护生堂三年了。三年来一直随着俞喜仁吃素,淡忘了荤腥。

    那年端午,俞喜仁带何安下去买布。俞喜仁常年住在药店,好像没有家室,但每当过年过节,总是去布庄买回一大堆布来,东寄西送的不几日便没了,又像是有许多女眷。

    俞喜仁讨价还价十分腻烦,何安下等一会,就跑到外面等了。布店旁边是个茶馆,一个小艺人慢慢走上场子。何安下见他与自己年龄相若,不由得好奇,便进去找了个角落站下。

    小艺人语调沧桑:"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一杯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我这张口是多少帝王的皇陵、埋了多少将相。唉,话说在东汉年间"所有的人都以为他要讲《三国》,茶馆中纷纷叫嚷:"换个别的!"

    小艺人叫道:"好,说换就换,话说东汉年间,海南白鹿山有座白鹿宫这是个妖怪的故事!"茶馆中立刻安静下来。

    小艺人语调阴森:"在那三清殿上,陈列着油灯千盏,接连三个晚上,灯点了一个时辰就全灭了。管大殿的道士叫季玄静,被怀疑监守自盗,卖了香油换酒喝。"

    "季玄静有冤无处伸,这天晚上,他手持钢刀,趴在供桌下面,一夜没有动静,天将亮时,响起了'啪啦啪啦'声。"茶馆里一阵惊叫。

    "只见一只驼着石碑的大龟,正将灯油洒在背上。季玄静勃然大怒,举刀便砍。"茶馆里又是一阵惊叫声。

    "那老龟却抿着嘴说开了人话,说它原是一块大石,被工匠给雕成了驼石碑的大龟。它整日背着石碑,痛苦不堪。"茶馆内响起叹息声。

    "它遥感日精月华,受朝风暮雨吹洒,更被一等不知避忌之人,将男女精液落于其上,结果修成了妖精。先讲讲一对小男女在龟背上做的好事"

    小艺人摇头晃脑说下去,越说越不堪入耳,竟是一个荤段子。众人叫起好来,小艺人将扇子一立,众人急忙纷纷掏钱,于是荤段子一段子接一段。

    何安下见别人笑得前仰后合,自己却不知所以,干笑两声,转身走了。回到店中,见俞喜仁已买了七八卷布匹,还要去另一处逛逛。何安下要求先回药店,俞喜仁就让他抱着布匹走。

    何安下出了布店,见刚才讲评书的小艺人正在街头小摊上买桔子吃,就走上去问:"那大乌龟后来怎么了?"

    小艺人声音苍老:"下回分解。"何安下从兜中掏出两个铜板:"你就讲个来龙去脉,简单点没关系。"小艺人压低了嗓子:"话说,龟背之上真是风光无限"

    小艺人动情地说完,见何安下表情呆板,不由得一愣。何安下干笑两声,道:"老兄,我就对那大龟感兴趣,可你说了一堆也不提大龟。我没法给你钱。"小艺人忙抓住他,一阵纠缠,最终何安下给了他两个铜板。

    何安下背着布匹回到了药店,坐在东库房蒲团上,猛跺一脚地毯,觉得两个铜板花得真是不值。正生着气,库房门打开,俞喜仁跑了进来,何安下忙道:"您回来了,把布搬到您屋里?"

    俞喜仁:"不忙不忙。你看看,我今天碰到了一个宝贝!"他从怀里掏出一本书,蓝皮金字,纸张焦黄,在何安下眼前一晃,闪电般的又揣回到怀中,悄声说道:"《万法秘藏》!"何安下心道:又是一本万字打头的书。

    俞喜仁眯着眼睛,一笑,说:"毕竟是孩子,得给你讲讲此书的非凡来历。东汉年间,海南白鹿山白鹿宫中,有个道士叫季玄静,负责晚上看油灯"

    何安下立时圆睁双眼。俞喜仁心头暗喜,继续讲了下去:"在那三清殿上,陈列着油灯千盏"

    何安下悲观地想到:"可能我真是长大了,俞先生要对我讲荤段子了。"不料说到季玄静抓住大龟后,却是另一回事:

    "大龟哀求,如果季玄静将它背上的石碑推倒,就传给他一本书。此书是九老仙都府九侯先生的秘本,有排山倒海之能。季玄静见石碑高耸,分量沉重,便又在龟背上倒下了几十盏的灯油。"

    "石碑底部被润滑,终于给推倒了。大乌龟便给了季玄静一本书。"俞喜仁从袖口掏出一本薄薄的线装书,何安下见书面上印有一行小字:"诚可穿山入壁,点石为金,撒土为川,撒豆为兵,入火不焚,入水不溺"再往下看,字体已被俞喜仁挡住。

    俞喜仁慢慢的将书收到袖子里,目光深沉:"这本书就是大龟给的书。将这本书放在衣服里,衣服会发光的--人看不见,鬼神能看见。"

    何安下因这书的开场白和茶馆荤笑话的开场白一样,自然对此书不以为然,道:"这么珍贵的书怎么到了你手?"

    俞喜仁登时语塞,半晌吱唔一句:"大街上买的。"见何安下一脸轻蔑,又道:"这可是奇缘啊。"

    俞喜仁拎着大包小包走出布庄时,见到对面茶馆已散场,小艺人坐在里面看书。俞喜仁听过他说书,感到好奇,便偷偷凑上前去,发现书里印着符。那些符弯弯曲曲,比起治牙痛的符,拐的弯更多。

    见到这么一大堆弯,俞喜仁心里有数了,不动声色地跟小艺人聊天,不料小艺人知道那是法力无边的符。俞喜仁便以老修行者的身份,跟他讲起道理,说如此厉害的法术,如果能驾驭,就像小孩抡巨斧,必会伤着自己,小艺人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受了损害。

    何安下:"小艺人慌了?"

    俞喜仁:"吓呆了!于是我说我可以帮他保管这本书,小艺人哭得象泪人似的。这书是他爷爷的遗物,他的爷爷用一生积蓄买了这本书,说钱是死的遗产,他要给子孙后代留下活的遗产--法术。我一狠心,给了他一叠钱。看着他欢蹦乱跳离去的背影,真为他惋惜,这本千古奇书就这样被我骗到了手中!"

    何安下:"不对!我觉得是他在骗你钱,咦,俞先生,你买的绸缎呢?"

    俞喜仁道:"我身上的钱都给他了,他还说不够,就把那些个绸缎也给了他。"

    何安下:"看来是个骗子。"

    俞喜仁:"不,决不会!"何安下:"要不咱们把那书中的法术随便挑一个试试。"俞喜仁:"原来你是想变着法学我的法术啊!"何安下不再说什么话,转身走了。

    俞喜仁一骨碌坐在蒲团上,将书打开,准备好好研究一番,不料一遍过去,索然无味。原来,俞喜仁学道的最大乐趣,就是让何安下羡慕自己。俞喜仁思考再三,终于决定让何安下看这本书,心想:"大龟啊大龟,你可别让我丢脸呀!"

    俞喜仁将那本书给了何安下,商定一块试试书中写的"掌心雷"。护生堂后面有道青草依依的小山坡,试验地点就在这里。上了山坡,俞喜仁慌张地说:"要不咱们先试试隐身法吧?"

    何安下:"不行,这就咱俩人,你要说看不见我,我又不知道真假。"俞喜仁干笑着:"这孩子,连我都不相信。我主要怕掌心雷的威力会不会太大?"

    何安下紧闭双目,口中念念有词,手掌上画出一个符来,俞喜仁惊讶的看到何安下的手心银光闪闪。只见何安下双臂一振,向着护生堂药铺的方向打去,俞喜仁大惊,跑过来大叫:"不要!"眼前光电一闪,抬头看时,原本护生堂的位置上已然空空如也。

    俞喜仁双腿一软跪在了地上,面无血色:"你怎么把咱们的药店给炸了?"

    何安下大惊:"俞先生,药店在那。"

    俞先生顺着何安下手指的方向看去,果然是护生堂。俞喜仁大喜过望,跳起身来:"万幸万幸。"扭头一看,见何安下表情怪怪的,忙问:"安下,你施展了这么大的法术,很伤身体吧?"何安下摇了摇头。

    原来何安下虽然口头硬,但对于此书毕竟敬畏,上山前带了一块烟盒里的锡纸,在做法术时将它蒙在手心,心想:"如果发不出雷来也应该有点火花,只要锡纸上有一点烧烤的痕迹,就说明法术是真的。"

    何安下手上蒙有锡纸,远看自然银光闪闪,向护生堂方向一掌打去,其实没有任何动静。俞喜仁跑来调转何安下手臂方向时,锡纸令他眼睛一花,再睁眼,由于站位已经改变,自然看不见护生堂。

    俞喜仁不承认刚才见到的霹雳只是锡纸上的闪光,反复向何安下讲述自己刚才还听到了雷声,他将那锡纸揉成一团,远远扔开,然后念动口诀,一掌掌向天空打去。

    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多,山坡上的树影逐渐拉长,直至太阳落山,也没有任何火光声响。回到药店后,俞喜仁七八天没有跟何安下说话。

    那本叫做《万法秘藏》的书,从此被俞喜仁扔在一旁,何安下倒是偷偷看了几遍,见其中有一法术为"相思密咒":"精秉太阳,气秉太阴,汝受一颗,卦意系心。三山九侯先生摄。"

    作用是,见到一个美女,等她走后,从她的脚印中捻起一撮土,然后念咒,这个路遇的美人就会主动来找你。

    何安下当初只是因为小艺人的缘故,对这本书恨恨不已,后来翻翻,也被其中四百个法术的信誓旦旦所打动,常想:"如果当初没有破坏俞先生研究此书的兴致,他真的去实施了,说不定已经变出了好几十个师母了。"

前传 3、深夜窃法 - 道士下山 - 徐皓峰

前传 3、深夜窃法

    第二日清早,俩人下山,一路无语。坐上船后,见俞喜仁气质稳重,眼神高深莫测,何安下更坚定了自己的推测--俞先生成仙了。

    午饭时,俞喜仁让何安下一个人吃,自己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桃子,小口啃着,好像吃得十分伤心,见到何安下询问的眼神,便说了一句:"以后我就靠水果维生了。"

    何安下钦佩之极:"先生已经不食人间烟火啦!"见俞喜仁不理自己,只好呆坐着,随船摇晃渐觉困乏,就倒头睡了。一觉醒来,见俞喜仁仍在原位一动不动,不由心中暗叫:"仙人!"

    低头见到俞喜仁脚边一大堆果皮果核,一摸口袋,袋中水果已没了大半。这时,听到俞喜仁说:"安下,咱们把那西瓜切了吧。"

    边吃西瓜边听俞喜仁解释:"请符哪是平常的事,得斋戒七七四十九天,不能吃肉吃米。"何安下:"那饿不饿?"

    俞喜仁:"饿。越饿头脑越清醒,越饿越虔诚,这学道是饿出来的,等成仙了,就可以见什么吃什么啦。"见何安下听得认真,俞喜仁忍不住哈哈大笑。

    回到护生堂,天色已黑。入了药铺,俞喜仁大叫:"饿死我了!"在柜台上贴上新请来的符,回自己房间见伙计已摆上饭菜老酒,觉着牙也不疼了,心情愉快,很快吃出了一身热汗。

    饭后想到了何安下,便遛遛达达出去,见何安下在后院厨房中。伙计们的吃饭时间已过,他正在吃着凉了的剩菜,便喊一声:"拿碗米饭,到我这来吧。"

    何安下在俞喜仁屋里吃得津津有味,俞喜仁在一旁默默的看着:"你们小孩胃口真好啊,吃得很有感染力,以后你就专门陪我吃饭吧。"何安下:"那太好了,俞先生,我挺佩服你的。"

    俞喜仁脸色一沉,缓缓道:"佩服我什么?"何安下:"你和道士那么好,你还会练功。"俞喜仁面带喜色:"你别总说那虚的,如果我不和道士有交情,不会练功,你就不佩服我了吗?"何安下:"不,一样佩服。"

    俞喜仁:"佩服什么?"

    何安下:"你身上带着一大串钥匙,走起路来哗啦哗啦,真神气。"俞喜仁大笑:"有道理有道理。"起身去了里屋,找出许多没用的钥匙,穿在一起,系在何安下腰上,道:"这钥匙你也有了,今后最神气的是你。念在你陪我出去一趟的份上,这串钥匙就送给你了。这串钥匙非同小可,掌管着全店所有的门和所有的柜子,一共只有那么两串,一串在我这,一串在你这。很可能有人会偷,小心。"

    俞喜仁心想着何安下为这串钥匙担惊受怕、寝食不安,不由得发出坏笑。何安下:"俞先生,你笑了。"俞喜仁:"是啊,是啊,你早点回去吧,今晚我还要练功呢。"

    何安下带着钥匙哗啦哗啦地走了,回到宿舍时,见众人在打麻将,忙一把将钥匙抓紧,不让它发出半点声音,见无人理睬自己,便坐在自己那张靠墙根的床上,从衣兜里掏出龙颈山老道的书,见封面一行大字为《万育仙书》。

    《万育仙书》出自明朝,仿效五代时著名医书《诸病源侯论》,不用医药而用体操来治病。何安下昨晚在山上等俞喜仁时已翻过,知道里面张张都是图画,画的是伸臂撑腿的小人。

    心想:"此书价值不大,唉,我一个无依无靠的孩子,就不要奢求太高了,先当个半仙吧。"

    何安下边看边比划,有个伙计跑过来瞅了眼他手中的书,说:"你也看道书?"何安下终于和众人找到了一个可以沟通的话题,急忙攀谈起来,却发现本店伙计在俞喜仁的熏陶之下,竟然人人对成仙极为厌恶。

    何安下心中不平,就将从龙颈山看来的"大场面"向众人讲了一番。十句未说三句,便被人打断:"俞先生早对我们说过不知多少遍了,比你说的好。"

    一个伙计说:"你要是想修炼,就到东库房去,俞先生说那里有仙气。"何安下想反正说不到一块,便起身去了。

    来到东库房,将腰间的钥匙一一对去,正愁找不到合适的,一不小心将门碰开,原来未锁。说是库房,实际并无贵重物品,只有几个大柜子摆在中央,余处堆着几个大筐、几把铁锹,药店有两个库房,想必这个一直没用上。

    几个柜子严密地围成一圈,向里看去,发现中间空处摆着一块小地毯,地毯上有一个黄色蒲团。

    蒲团是龙颈山法会中用的那种,估计是俞先生悄悄拿来的。地毯鲜红,上面织着一个字,除了笔法有点象草书外,根本就不是汉字。何安下想起治牙疼的符,就是这个字,想必俞先生天天坐在这个字上,祈祷"牙别疼了"。

    何安下坐在蒲团之上,闭目大叫:"牙别疼了!"然后在地毯上捂着腮帮子滚来滚去,装出一副痛不欲生的样子,最终白眼一翻,说了声:"疼死我了!"就此一动不动。

    忽然库房门一响,何安下急忙抓住腰上的钥匙串不让它出声,从两个柜子的夹缝钻出去时,见一个胖大身影走进柜子空场,正是俞喜仁。

    俞喜仁脱了鞋,在蒲团上坐定,慢慢活动手脚,脖颈伸来伸去,两眼左顾右盼,摆出昨晚龙颈山老道士教的姿势,或吐气吸气,或喉咙呱呱作响。好一会,两眼发直地抱腿而坐,久久不动,最终斜斜躺倒,响起鼾声,竟睡着了。

    何安下离开柜子,蹑手蹑脚向库门走去,听到俞喜仁鼾声依旧,便加快了脚步,忽听一阵"哗啦哗啦"的金属声响起,心道:"坏了。"连忙抓住腰间的钥匙串,然而为时已晚,只听柜子后传来一声咆哮:"是谁?敢窃法!"

    何安下急忙将身旁的筐扣在身上。

    俞喜仁没穿鞋,从几个柜子里冲出来,见一人飞快地钻入筐下,便慢慢走上去,在筐上拍了几下。筐动了动,一个身影从筐下窜出,哗啦哗啦地出了库门,俞喜仁大叫:"何安下!"

    在宿舍里玩牌的伙计们惊讶地看到何安下冲了进来,一个健步窜上床,不脱鞋袜地钻进被子里,立刻响起鼾声,然后,俞先生飞奔而入,掀开被子,何安下惊叫了一声,便被俞先生拉着走了--这一切发生得太快,两个人突然而至,转眼就走,伙计们面面相觑,许久,有一个人说:"看来,他俩没有成仙,反而中邪了。"其余人都点了点头。

    回到东库房,俞喜仁搓着两手来回走动,脑门上青筋一跳一跳,冲何安下怒吼:"说,你在干吗?"何安下:"偷看你练功。"俞喜仁一愣,心想这孩子倒还敢作敢当。

    何安下:"俞先生,你为什么不要老道士的书?"俞喜仁:"哈,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我看书干吗?不要打岔,为什么偷看?"

    何安下不再说话,只是坐在地下摇头晃脑、伸腿撑腰,然后抱腿呆坐,最后睡在地上,抬眼见俞喜仁脸色渐成紫色,忙站了起来,从怀中掏出《万育仙书》向上一递:"这书上都有。"

    俞喜仁接过一看,自己练的功法上面画得清清楚楚。原来那老道士拿了三份的钱,最终教给俞喜仁的还是书上的内容。

    俞喜仁:"你偷看我练功,是因为你早已觉察其中有鬼?"

    何安下用力点头,俞喜仁被老道士搞得心灰意冷,摇摇手:"你回去睡觉吧!"过了一会,听到何安下的声音响起:"咱们不能饶了那老道!"

    俞喜仁大吼:"行了!"转身到柜子后面,一脚踢开蒲团,躺在地毯上。被俞喜仁揪回来的一路上,何安下脑海中灵光一闪,感到俞喜仁所练的功法和《万育仙书》的内容十分相象,危急时这样说了,不料真是如此。

    自己逃过了一关,没想到俞先生如此沮丧,心中十分不忍,坐在俞先生旁边好一会,见他并不理自己,只是气哼哼地躺着,便掏出那本书看了起来。上私塾时养成边读边念的习惯,看一会,不自觉地念叨起来。

    俞喜仁昏沉沉躺着,听何安下小声嘟囔:"七宝林下竹根边,水在长溪月在天。天丹练就炉无火,地在开花知几年。"

    俞喜仁怔怔坐起,见何安下在看《万育仙书》,伸手夺过,发现书中每一幅图画的后面都印有一首诗,一页页向前翻去,第一页印着一张木刻白描画,内容是一对男女神仙正在葫芦架下摘葫芦。

    见俞喜仁脸色慎重,何安下问:"俞先生,什么意思?"俞喜仁沉吟半晌,道:"鬼知道什么意思!"

    他拿起那本书走到门口,见何安下跟着,钥匙仍哗啦啦响个不停,说:"把钥匙给我。"走几步见何安下无声无息地跟着自己,也甚是讨厌,回身又说:"你在这,别动。"反手将东库房锁上,回自己卧室去了。

    何安下给锁在库房里,心知惹恼了俞先生。他躺在地毯上,觉得十分舒服,心想:"比我那床舒服多了,天天睡在这倒也不错。"

    又想:"要天天睡在这,就得天天气俞先生,每天想出个法子气他,倒也并不容易。"正在胡思乱想间,库房门一响,刚爬起来,俞喜仁阴沉的面容已在眼前。

    何安下急忙恭维道:"俞先生,您参悟了么?"俞喜仁出门想诗,揣摩不出个道理,进门见何安下在自己宝座上折腾,原想发怒,但不好意思说自己没懂,就说:"参悟了!但你资质太差,不能告诉你。"

    俞喜仁放了何安下。何安下回到宿舍,躺在床上,对自己的资质十分担忧,心想:"唉,资质不高,看来当半仙也难,不要奢求了,既然在药店中,就先当个神医吧。"

前传 5、三指禅学 - 道士下山 - 徐皓峰

前传 5、三指禅学

    俞先生的脾气日渐古怪,也显出了老态,更为沉迷于打坐练气。由于正在长身体,食量很大,何安下坚持吃了三年的素,终于废止。

    作为药店最底层的学徒,整日劳作,不知冬夏。他为将来作了打算--做名医生,像郑佑全般有间自己的药店。

    店主郑佑全原是一名儒生,从未拜师学医,先是落第不及,后是科举废除,闲在家中看医书解闷,后来索性就以医为生,竟成了名医。医道不同于诗文,人命关天,不容闪失,竟然给他作通了。

    药店里教给学徒最初学的是切药,切药的技术称为"三把刀"。第一把刀切块,第二把刀切片,第三把刀切薄片。有句歌诀形容第三把刀的技术为"附子飞上天,槟榔两百片",说切附子要薄得风一吹就飘走,一颗槟榔要切成两百片,并且形状完整、刀口清晰,可见刀功的标准之严。

    刀功之后是配药,旧时药店是不贴标签的,一面墙两架大柜三百多个抽屉,每一个装什么全凭记忆。站在柜子前要见功夫的,抓一味药如果抽了两个抽屉还没找对,就要挨骂了。

    抓药要一手抓,精细到毫厘,即便是几钱一份,也要份份包好。包药有特定的手法,折出的纸纹也有规矩。以前的人对药极其重视,所有的药材都是分开包的,完全按照方子,几钱的量也要分开,而且取药的时候每份都要自己称好,因为中药配在一起,药量稍有不同就是另一种效果。

    学药要先从识药开始,观形色、闻气味,何安下在《本草纲目》一类的书籍上,每读到某味药轻身、某味药久服成仙的内容,都倍感兴奋。到底是受了俞喜仁的影响,无时不想着成仙,见到医书上那些内容,自然有了学药的兴趣。

    一些医案的书籍,往往将配药说得十分神奇,多一味活人少一味死人。初学配药时,何安下整日战战兢兢。后来一个伙计告诉他,药很好学,只要不放砒霜就成了。

    何安下回想一下,的确有毒的药不多,但还是不敢有丝毫差错。但在那年冬天发生了一件事,改变了他的想法。

    一个本镇富商要到外地做生意,临走前生了场病,便来开药。由于店里有许多剩的药渣子没有处理,一位伙计就统统混在富商的药里,杂七杂八的有二十多种。何安下心想富商此命休矣,不料两个月后,富商回来时竟然白白胖胖。

    何安下方悟到原来诸多讲究皆是表面文章,用药多了之后,自然明白十来味药几乎可以应付一切病症,药店中摆着的几百味药都是在锦上添花。当然多一味活人少一味死人,确有其事,但那种程度一般医生很难达到,而且对付的是非常病症。

    而常见病分三种,一是吃药也能好,不吃药也能好,主要靠人的自我恢复能力;二是吃药不好,不吃药也不好,那是癌症;三是吃药能好,不吃药就不好,这才需要医生的真实本事,而只要大路数不差,急病缓治、细病粗治也不会致死。

    护生堂的日子过得尚且愉快,唯一难以忍受的就是药店的脏。许多人从药店的大堂看,认为药店是所有店铺里最干净的,各种药草香气适人。但走进后院,就大不一样,因为中医什么都可入药,所以后院什么都有。

    比如人的头发叫"血余",发为血液之余,名词如此诗意,自然可以入药,入药的方法是烧成灰,气味可想而知。鸟粪被称为"禾多",要经过多次打湿和晾晒,有时还要混进人粪中让其发酵。

    一日郑佑全乘舟归来,带一个人到药店。那人比何安下大六七岁的样子,双目转动极为灵活,透着股诡劲。

    他不时耸动肩膀,捉弄衣角,似乎对身上穿的粗布衣服感到十分不满。有伙计端上茶来,郑佑全尚未拿茶杯,那人已咕嘟咕嘟喝起来。

    吃中饭时,那人闷闷不乐地被俞喜仁带到伙计们的饭桌上。那顿饭无端地吃得很拘谨,饭后,轮到何安下刷碗,俞喜仁神秘地凑过来,小声说:"那小子是的儿子!"然后带着慈祥的笑容走了。

    三年来,俞喜仁越来越显出世外高人的举止,总是将一些简单的事情弄得复杂无比。青年是郑佑全的儿子,郑佑全想让儿子日后继承家业,便让他和伙计们吃住在一起,干所有的粗活,以磨炼性情。

    郑佑全的儿子叫郑梦祥,刚刚从外地学医而归,入店后粗活一样没干,也没人敢叫他干。郑佑全执意要他从头干起,所以不让人表明他的少东家身份,但是谁都知道他是少爷,有不少人原本就见过他。这层毫无必要的窗户纸,令所有人都感到很累。

    大家不知道该以何种方式与他接触,往往一见他的身影就远远避开,或是他一说话,立刻鸦雀无声。少东家晚上和大家住在一起,他来了后,大家都睡得很早。他发现自己说话根本就没人敢搭茬,这样的夜晚实在无聊,便气哼哼地每晚蒙头大睡。

    何安下倍觉好笑地看着这一切,有一天对郑梦祥说:"我听过一个故事,挺逗的,想不想听?"何安下讲的是大龟与季玄静的故事,故事讲完,他俩成了朋友。

    郑佑全有几个正式的徒弟,能拿得起拜师礼的都是有钱人家的孩子,但家里有钱就不用功了。郑佑全每天的病人很多,几个徒弟围着他写方子、抓药忙得团团转,等病人都走了,那些徒弟又开始忙着制药了。

    于是郑佑全就在他们干活时溜达来讲两句治病心得,但那些徒弟往往很难边听边干,听着听着注意力就被手里的活儿牵走了,每当见到徒弟们忽然津津有味地干起活了,郑佑全哭笑不得,于是又溜达着走开了。

    何安下每每都注意听,手中切出的槟榔依然整整齐齐的二百余片。一次郑佑全讲着讲着,忽然听得"啪啪"声越来越大,见一个徒弟正在起劲地轮着斧头剁一块树根,看到他全身心投入的样子,郑佑全终于发火,大喝了一声,向那徒弟一指:"我刚才说的什么?"

    那人抱着斧头嘟囔,郑佑全一听完全不对,用手指了一圈,竟然没一个人能说出来,正在痛心时,忽听一人说起话来,将自己的话复述得一字不漏,定睛一看,见是小伙计何安下。

    经过这一事,何安下天真地觉得郑佑全会对自己另眼相看,说不定就不要一文钱地收自己做徒弟了。但看着郑佑全一天天溜达来溜达去,并没有什么举动,方知自己的期望落空。

    何安下很羡慕那些学生,自己和郑佑全说不上话,学制药、配药都是跟郑佑全徒弟学的,自然所学低了一等。和少老板郑梦祥成为朋友后,注意到他常常出门,一聊方知道他医学程度已经可以行医,常有人请他到外面出诊。

    何安下知道了郑梦祥的本事,便寻思让如何让他教自己,但自己除了几本从俞喜仁处得来的道书,真是一无所有,一日忽然想到了"掌心雷",心想上次不灵可以再试,万一成功了,以一个想炸什么就炸什么的法术换一点医术,他应该不会拒绝。

    事过很久,何安下又找出了那本《万法秘藏》,书上写明练上七八十遍,虽不能发出闪电霹雳,但掌心略一舞动就会响得如打雷一般,何安下心道:只要能出声就行。

    为了让掌心雷具有说服力,何安下决定自己先练。药店后院中有一堆高过屋脊的沙土,是去年郑佑全心血来潮要扩建药店而购得,一日读书,他又悟到"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这堆沙土就此闲置。

    何安下抱着"打不出雷就不下去"的决心爬上沙堆,一直练到夕阳血红。由于后院空间局促,院子里的人视角够不到沙堆顶上,何安下无声无息地在沙堆上待了整整一个下午,众人找他吃晚饭,也没有吭声。

    但时间一长,不由得尿急,心想:"反正打不出雷就不下去。"于是衣襟一撩,站在沙堆顶上"哗啦啦"起来。

    郑梦祥出诊归来,一进后院,觉得白亮亮的一道光闪进眼角,向上望去,一股水流星星点点扑面而来,模模糊糊有个人影。

    郑梦祥是个有心计的人,一见事出非常,立刻视而不见,平心静气地走到伙计宿舍中,不经意地说:"外边下雨了?"

    原想立刻会有伙计出去看天,没料到由于自己平时和大家交流得太少,话出口半天,竟没一个人反应,于是用少东家的口吻严厉说道:"谁出去看看?"大家立刻放下碗筷,走得一个不剩。

    伙计们刚出门,郑梦祥就听到一阵狂笑叫骂之声,于是回身扶着门框看去,只见一人站在高处,被夕阳镶嵌了一道金边,犹如天神一般,正在当空撒尿。

    此事在护生堂药店引起不小的震动,店主郑佑全更是勃然大怒,大骂"成何体统!",责令俞喜仁将何安下送回姥姥家。

    俞喜仁只好将何安下带走,何安下抱怨说:"俞先生,都怪掌心雷不灵!"俞喜仁听在心里,十分不是滋味,闷头走路,忽然喜悦地一拍脑袋:"难道说,你的缘份是在这里!"

    俞喜仁双目炯炯有神:"你今天因为撒尿而倒霉,正好提醒了我,所谓童子尿,赛黄金,清肺补脑,天天喝可以长生不老。"望着俞喜仁真挚的面容,何安下说:"好,我以后尿尿都给你。"俞喜仁脸色立刻阴沉下来。

    将何安下送到姥姥家,俞喜仁没说两句话就走了。姥姥家住着三个娘舅,他们都在药店做伙计,终止了孩子的学业,多少令娘舅们觉得对不起死去的姐姐,不愿与这孩子天天面对,于是挑了个三人都不在的药店--护生堂,将何安下送去。

    今天见孩子回来,不但没有训斥反而造出欢天喜地的气氛,做出满桌菜来。何安下也没料到如此热烈,见一盘肉香喷喷地炒在葱叶里,就夹起一块,却吃不出味道,甚至还觉得有点头晕,便说:"这是什么肉啊,我吃不习惯。"

    此话出口,三个娘舅长嘘短叹,终于姥姥哭出声来:"好孩子,不吃羊肉,因为你妈就是属羊的呀。"何安下不知道母亲的生辰,觉得口中的肉苦涩难咽,这顿饭再也吃不下去了。

    何安下从此羊肉再没吃过一口。

    在姥姥家住几日倒也舒服,但总是被药店赶回家中,虽然娘舅们热情,毕竟不很光彩,于是便聊从俞喜仁听来的神仙之说,表明自己学了不少。三个娘舅都不大感兴趣,只有姥姥十分爱听,何安下有一次问她:"我去学仙怎么样?"姥姥说:"去吧,去吧。"

    不久,药店又召他回去,何安下知道是俞先生的努力。

    回到药店,却不见了俞先生,账房座位上的是个三十多岁的人,一口宁波话。何安下找伙计们询问,原来俞喜仁带着一个年轻女子已经离开了石门县,他的位置便被这个宁波先生所顶替。事情发生得很突然,但俞喜仁总买绸缎的谜终于揭开了。

    对于那个女子的相貌,众人都说"漂亮极了",何安下觉得俞先生辛苦一辈子也算有了好报,为他高兴,但他突然离去,总是茫然若失,不由得想起俞先生种种好来,最后记起俞先生说过的童子尿,就想试试喝尿。

    由于俞先生平日神神怪怪,所说的话五分只信得两分,为了慎重,专门查了《本草纲目》,见这部医学着作写道:"人尿,味咸,性寒,无毒。有明目益声,润肌大肠之功效。"总算放心,喝了数日,觉得将这法子传给郑梦祥吧,兴许他喝得高兴,就教自己中医了。

    郑梦祥很爱聊俞喜仁娶媳妇的事,完全改变了寡言少语的作风,由于这事是药店中的最大话题,而郑梦祥是有文化的人,他将此事分析得头头是道,旁征博引,妙趣横生,一时间所有的伙计们都和他亲密无比。

    那天见郑梦祥兴致很好,就将自己的用意表明,郑梦祥立刻圆睁了双眼。何安下见他表情不对,正要将喝尿的种种好处详细说出,忽然打了个嗝,一股浓郁的尿骚味从内脏中翻腾上来,忍不住的恶心,跑到院子里哇哇呕吐。

    郑梦祥象他父亲一样溜达过来,道:"这尿,我看谁也别喝了。"郑梦祥懂得"童子尿"的童子是指吃奶的小孩,那是可以入药的,并非是未经男女之事的男人。

    何安下呕吐时有了新主意,几天前在姥姥家,受到各种好菜的招待,护生堂伙食十分粗糙,于是总跑到厨房看娘舅们做饭。一见郑梦祥对童子尿不感兴趣,就想到诱之以美食。

    几日后,何安下溜到街上买了一袋鱼元,等护生堂大师父作完晚饭离去后,就遛进厨房,炸起了鱼元。

    郑梦祥就着一盘萝卜吃饭,忽然一股令肠胃舒服之极的味道飘散而来。他掩饰着冲动,平心静气地对伙计们说:"好像有股味?"众伙计以为是药店来了客人,反正没自己的份,只埋头吃萝卜。

    郑梦祥口气变得严厉:"出去看看,到底出了什么事。"有个人不情愿地出去,立刻气喘吁吁地跑回:"何安下在炸鱼元!"登时哗然。

    由于何安下做菜爽口爽胃,郑梦祥决定教他中医。

    先教了一首歌:

    〖灵枢素问,一笔可钩,

    汤液难经,百年难学。

    古籍千百方,算来只用两方。

    本草千百味,约之不满十味。

    不论内伤外伤,概为一补。

    不论阴阳之症,总是一温。

    汉唐宋元之书,许多阐发。

    张朱刘李之论,徒事铺张。

    从来医书万言,记得仅有三言。

    医者开口不曰脾胃土败,

    便曰命门火衰,

    或言气血两虚。〗

    郑梦祥嘱咐:"懂了大原则,什么医书都不用去读,只要记住'脾胃土败、命门火衰、气血两虚'三句话就可以应付门诊。因为什么病都不出这三样,只要振振有词,张口迅速,就会生意兴隆。"

    何安下方知道,郑家行医和走江湖算命一样,是有套话的。医书上的种种玄妙道理,琢磨得再深,不会说套话,还是会被病人们认为医术不行,没有一开口便将病人折服的口才,是不敢开诊所的。

    郑佑全收藏有一本《牙牌命数》的算命书,许多人都以为此书是预测的宝典,郑佑全也人前屡屡夸耀这本书的神奇。儿子郑梦祥道出了底细:"父亲爱它的文字,八面威风。"

    水平在于卜词的文笔厉害,任何事都可放上去解释,但给人的感觉却像专指,真是一流的江湖手段。郑家行医正如算命一般,需要八面威风的语言。

    有所谓"名医杀人"的话,因为名医不可能好好看病,他没有时间。一天两百多病人,基本上都是靠着套话应付过去。说的都是两可的话,如算命般,好坏都是它。

    郑佑全看病,自己不写方子,总是口述,两三个徒弟抄方子,他说的药名听不清,可以问,但问第二遍便要发火,这边发火边看病的做法,是杀鸡给猴看的道理,令病人们敬畏。不是自己不能写方子,而是要这等架势。

    诊所中总是满满当当,因为有些病郑佑全要反复看,一个病人看三次就等于是三个病人。人忙时两三个病人一起看,由于他是读书人改行行医,思维敏捷,自圆其说得很是精彩,有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气势。

    郑佑全和县城里一位算命先生交情好,时常派伙计们去给他送礼,何安下便送过几次,当时觉得蹊跷,以为是郑佑全试图将病理和命理结合起来,要达到医学的最高境界。

    经郑梦祥一讲,才明白另有门道。那一时代的人求医问卜是联系在一起的,问家人的安危,到算命处得到的回答是:"医者在东。"向东方一找,只有郑佑全一家药店。而当郑佑全说:"能过春天便好。"或"不受惊便好。"一类模棱两可的话后,紧接着便说:"不如去找某某一算。"彼此拉着生意。

    这一类经营技巧令何安下眼界大开,却又严重失望,原本"当不成半仙,不如先做个神医"的想法受到了挫伤。

    但名医家庭除了门面手段之外,毕竟还有真实本领,他在郑梦祥的指点下看了四本医书,《瘟病条辫》、《平湖脉诀》、《三指禅》、《治病法持》,最喜欢的是《三指禅》。《三指禅》几乎就是道书,有"一痕晓月东方露,穷取生身未有时"的名句。

    郑梦祥教了何安下一些行医套话后,没几日就被父亲送去省城的大药店了,从此再没见过。

    郑梦祥走后,何安下学医全凭自己揣摩。由于早年失学,何安下读书全是自发,所以很少记书名、作者、具体词汇,只在会心处慢慢参觉。

    还有一种特殊的学习方法,就是见郑佑全有什么书,马上自己从街上买一本,溜进郑佑全的书房中,将郑佑全在书上所做的眉批、勾勒照抄一遍,再在私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