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遵上谕八贤赴任郭玉莲遇救复生_八贤传(清)落魄道人_少林功夫_<a title="shaolin shop" href="http://mart.shaolingongfu.com/">shaolin</a><img class="jvcl-newwin" src="https://www.shaolingongfu.com/media/com_jvcl/assets/images/signal.gif" border="0" alt="" style="padding-left:2px;align:middle;" />gongfu.com

 

第一回 遵上谕八贤赴任郭玉莲遇救复生

 

  闲坐书房论古今,算来却是闲操心。

  书中有真即有假,后人依假当作真。

  闲言少叙,话说我国大清康熙皇爷登基以来,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驾下有八位贤臣匡扶社稷,这八位乃系山东青州府冯阁老、山西汾州府于成龙、山东曲阜县张鹏翮、陕西临陶庄召恒、河间府萧国佐、即墨县郭瑞卿、济南府孙广泗、河南归德府彭朋。皆系忠心耿耿辅保朝廷。

  朝中有一奸臣索艾,依仗正宫国母并守阙太子之力,欺压文武,就是惧此八位贤臣耿直无私,犹如是索艾的眼中钉、肉中刺一样。索艾暗想:"此八个人实是心腹之患。"昼夜愁思,忽生一计,名为调虎离山之计。主意已定,遂修奏折奏上去。

  康熙皇爷阅了奏本,上面所奏乃系山西青大吉造反,北番兴兵犯境,南方苗子侵界,辽之东西不服王化,山东连年受蝗蝻之灾,河南黄水冲淹,两广盗贼蜂起,云南、贵州土匪抢掠,民不聊生。览毕。口呼:"索爱卿,这四下狼烟起,又兼天灾,怎样办理?"索国老奏日:"若要天下太平,朝内现有五虎三杰,可除此患。"康熙皇爷问:"是哪八人?"索国老覆奏曰:"此八人乃系文华殿冯阁老并郭秀、孙广泗、彭朋、于成龙、萧国佐、张鹏翮、庄召恒,若命此八人前去查办,何愁江山不稳?"康熙皇爷闻奏,龙心大悦,立刻刷了一道上谕:国老索艾所奏,四下狼烟所起,黎民涂炭,钦命张鹏翮赴河南巡抚上任,郭秀即赴两广查办,庄召恒赴辽东西镇守,孙广泗口北镇守,冯卿陕西剿办,萧国佐赴山东赈抚,彭朋赴云南、贵州查办,着于成龙为巡河御史。勿庸请训,速赴任。钦此。

  八位贤臣遵旨谢恩,退出朝,归府第打点行装,各自赴任去了。这鹏翮张大人晓行夜宿,非止一日,来至黄河渡口。这且言讲不着。

  且言两广同云县有一郭英,年方二十一岁,甚是贫穷,在他胞姐家借了一千两白银作买卖,也是他时来运转,三年以外赚了百万有余,良田千顷,瓦房千间,骡马成群,陡然而富。

  可是狠心无良,终日结交匪类之人,又找人上京,使了一千银,捐了一名监生;又用一千银拜本县刘公为老师,自称门生。

  郭英的姐夫李兴周乃是秀才公,亦好结交朋友,将万贯家财消耗,荡然一空,而今一贫如洗,亲戚朋友皆不往来,并无一人登门探视的。李兴周独坐书房,长吁短叹,默想:"我贫在此时,亲朋皆躲避我,我才知世态炎凉薄得很。早知有今日,悔当初并未杜门。"闷闷不乐,走进内宅。

  郭氏夫人含笑口呼:"夫主为何面带愁容?"李兴周见问,不由长叹一声,欲语不言。郭玉莲口呼:"夫主为何欲言不语呢?"李兴周曰:"不说也罢。"郭玉莲笑曰:"你我乃结发夫妻,有什么难言之话?"李兴周又长叹一声,曰:"俗言:万事好解,一饥难忍。"郭玉莲闻言笑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今时虽穷,若是从新发愤,立志读书上进,时来运转,拨云见日,必有扬眉吐气、争光耀祖之时。到那时,千万再莫学孟尝君好客,只落得室如悬磬,釜被尘封,这正是'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你若说是相与朋友好,到如今家无斗筲,藜藿不充,你所交的朋友,可能充咱们之饥饿?"

  正是: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李兴周闻听郭玉莲抱怨之言,不由得羞恼成怒,无名火起,恶狠狠用手掌照着郭氏脸上一掌打去,说道:"咱俩从今别说话!"言罢出门而去。

  郭氏被打,不由眼中落泪,满怀冤屈,有自缢之心,双手抱起小全喜,难割难舍,痛哭不已。只见太阳不久西坠,自己转思暗想:"谁家夫妇不争吵?"想到这里,将自尽之心丢去大半,摸了摸脸上,被夫主打得鼻破脸肿疼痛,小全喜问:"娘呀,你那脸上是哪的血呀?"郭氏说:"我的脸上不是血,是流的汗。"小全喜说:"不是汗,是血。你诓哄我,汗不红。"

  说着,号啕恸哭不止。哭了一会儿说:"娘呀,我腹中饥饿,拿馍馍来我吃。"郭氏玉莲闻言,犹如刀挖心肝,不由得两眼垂泪,叫了声:"糊涂孩子,方才你父所言一饥难忍,我二人因此争吵。你也说饥饿,教为娘的给你什么吃?"小全喜只嚷饥渴。郭氏无可奈何,暗想:"小孩无知,不如哄他一哄。"遂提笔在纸上画了一棵梅树,上面画了些梅子,又画上一个饼,轻轻贴在墙上,口唤:"全喜,那墙上是一个饼吗?候你爹来家,你父子同吃方是。"小全喜闻言,满心欢喜,伸手去拿。

  郭氏说:"儿呀,是为娘哄你,岂不知画饼充饥饥还在,望梅止渴是枉然。"小全喜见墙上饼娘不给吃,打滚撒泼。郭氏着急,举手要打小全喜。小全喜怕打,躺在床上忍睡。郭氏玉莲见小全喜困睡,自己暗想:"遇人不淑,家道穷到这样,何日是一尽头?也罢,千休万休,不如死休!"

  郭玉莲想到这里,找了一根麻绳,向梁上扔过去,挽了个扣儿。方欲上吊,一眼瞅见小全喜在床上似睡非睡,不由得腹内难割难舍,把抓柔肠。用手抚弄全喜一遍,两泪交流,忽然将银牙一咬,双睛一瞪,脖项已入绳套之中。正在挣命,惊醒了小全喜,爬起来搓了搓眼,看见他娘悬在那里,遂即叫:"娘呀,你打秋千我也上去,我还饿啦。"叫了几声,并不答应,站起身来向前一仆,"咕咚"一声,跌下床来,摔得鼻破脸肿,号啕痛哭。

  再表李兴周自从夫妇二人争吵几句,走到酒铺,吃些闲酒,自觉心跳不安,走出酒铺回 家。只听小全喜又哭又喊,一推门,门已关闭,大喊:"全喜,开门来!"全喜正哭着,听他父叫门,跑出来哭着说:"俺娘在屋内打秋千,不管吾。"遂把门开放。

  李兴周忙向屋内跑,未见灯火,把郭氏玉莲轻轻托下来。找了根鸡翎在郭氏咽喉一搅,吐出一口浊痰。"咳哟"一声,微小声音叫声:"全喜你在哪里?"李兴周见郭氏妻缓过气来,未死,腹内念:"阿弥陀佛,可足已够了!"

  郭玉莲睁眼见丈夫在面前,就知是丈夫落的吊,说:"你且烧一碗热水,我漱漱口喝一点。"李兴周连忙点上灯光,烧了一碗水,递与郭氏妻喝下。李兴周说:"从今以后我再不任意交朋友,杜门不出,温故知新,苦读诗书,求取功名。"郭玉莲口呼:"丈夫,你是真心,还是假意?"李兴周说:"只有真心,哪会假意。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若是言行不符,天必厌之。"郭玉莲闻言,心中欢喜,口呼:"夫主呀,你若真心改却前非,读书上进,我助你衣食丰足不缺。"李兴周闻言,笑曰:"这也极难,我如今寸土皆无,谨守着茅屋数间,你是从哪里来的丰衣足食。"郭氏玉莲口呼:"夫主,实对你说,三年前他大舅在我手中借去一千银两,是我积蓄的,以防后用。

  至到如今本利未归,知咱困苦,他连门也不登。你代我前去讨了来,这笔银岂不够衣食不费。亲戚要紧,千万莫要争论。"

  李兴周说:"贤妻放心,明日我去讨银,李大舅给我多,多接着,给我少,少接着。俗语有云:'命里有财终须有,命中无财莫强求。'他大舅不给利钱也就罢了,到底必给本钱。"郭氏点首称是,一夜无话。

  次日清晨,李兴周口呼:"贤妻,家无隔宿之粮,我往十里堡找他大舅去,给多给少拿采咱好度日。"郭氏嘱咐曰:"若到十里堡,千万莫要贪酒,使我悬念。"李兴周说:"从今以后,遇事再不吃酒了。他大舅纵然留我,我也不住下。"言罢,出门奔十里堡而去。

  走在半途,头上乌鸦连声乱叫,自己暗想,空中乌鸦乱叫,大不吉利。急急忙忙奔到郭家门首,早有人报于郭英。郭英正在大厅陪着知己朋友吃酒,忽听家人报说:"李兴周来了。"郭英心中暗想,昔日我家贫寒,他待我无情,今日他来我家,理当奉还他一个无义。一抬头见李兴周已至大厅,只见李兴周含笑口呼:"内弟近来安好?"郭英故意装聋说:"众位兄弟,请酒。"李兴周又呼:"大舅向来纳福了。"郭英佯装不睬,说:"小厮门,快拿酒上来。"此时李兴周进退两难。有一小厮口呼:"大爷,那大姑老爷在厅前问安了。"郭英说:"姐夫来了,贵人不踏贱地,三年前到你贵府,你以白眼相加,是我姐姐看不过眼,将我唤进内宅,给酒肉吃喝。你今来到我家,厨下有剩饭由你用,如若不够,那还有猪狗之食,任你餐饱。"同着张八、李九信口胡言。

  李兴周乃是读书之人,将郭英所说的话只当狗屁而已,并不与他分辩是非。转身出了郭英大门,还家而去。来到自己家,郭氏玉莲口呼:"夫主,他大舅给了多少银子。"李兴周将郭英行为和所说的话言了一遍。郭玉莲乃是贤德之人,惟恐夫主气恼,带笑口呼:"夫主休要生气,我那兄弟礼义不明,为人粗鲁,言语猖狂也是有的。明日我回娘家,必然斥责他一顿,他若服说,必然登门谢罪也就罢了。若是自以为是,必不来赔情,我向他索讨咱那银子,两不上门。"李兴周默默无言,一夜无话。

  次日天明,清晨起来,郭氏玉莲梳洗已毕,口呼:"丈夫,你同全喜在家看守门户,我往十里堡去找他大舅,看是如何?"

  李兴周说:"妻呀!依我说你不去罢。"郭氏问:"因何我不去?"李兴周说:"我看郭英兔头蛇脑,两腮无肉,犹如猴形。

  人面兽心,你若去定然和你争吵。俗话有云:'命里有财终须有,命中无财休强求。'又云:'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妻呀!

  你可再思再想。"郭氏曰:"我和他原是一母所生同胞姐弟,好不好,还我银子,两不上门。"言罢出了大门,往十里堡而来。

  郭氏只走的面赤、足痛、流汗,走一程歇一程,挨至日夕方到郭英门首,早有门丁进去报于丫鬟,丫鬟上寝楼说:"俺大姑奶奶来了,"郭英之妻岳氏礼垣闻报,忙下寝楼,迎着玉莲说:"姐姐来了。"以手挈着玉莲之手说:"姐姐一向安好?"

  玉莲回答:"好,弟妹可好。"岳氏礼垣回答:"承姐姐一问。"

  二人携手揽腕上了寝楼,对面落座,丫鬟献上茶来。不知讨银给否,且看下回分解。

 

 

序_海公案(清)李春芳编次_少林功夫_<a title="shaolin shop" href="http://mart.shaolingongfu.com/">shaolin</a><img class="jvcl-newwin" src="https://www.shaolingongfu.com/media/com_jvcl/assets/images/signal.gif" border="0" alt="" style="padding-left:2px;align:middle;" />gongfu.com

 

 

  海刚峰先生,直谏人也。当肃皇帝末年,斋居静摄。惟时方士陶仲文等,导以斋醮引年之术,群臣将顺,莫有言其非者。刚峰先生时为比部郎,无言责之任,乃奋然起曰:"是尚可以缄默为乎?"乃抗疏反覆累千言,大指欲反其昔日之误,置其身于尧舜禹汤之上。肃皇帝大为感悟,日取读数过,惜未及施行,不幸宾天。

  穆皇帝甫继大宝,即首出先生于狱,擢为大理寺丞。盖承先皇帝之志,知先生为最深也。先生益自感愤,其理冤狱、拔幽滞,诸所称腊肉干者,悉以先生为归,人称为神明。昔人云:"关节不通,有阎罗包老",先生之风大类是。累功历官至都御史,虽其所行宁便于民,而不便于缙绅。诸言事者,摘其过端上之,穆皇帝素知先生之为人,未尝一加罪焉。

  先生历事三朝,其直声,在朝廷;其实惠,在黎庶;其清风,在宇内;其公论,在人心。先生盖钟扶舆之口气,而为熙朝之名臣矣乎!

  先生生于濒海之外、前有丘琼山先生以文章著海内,后有海刚峰先生以直声震朝野,后先继美,非圣朝作人弘化,讵能于濒海外得人,亦若斯盛乎?且所称谏者,不贵口而贵改,不贵说而贵绎,先生之于肃皇帝,盖不徒改而绎者。穆皇帝擢召用,俾得见诸实事。驯至今上,犹能大为擢拔,使得二三臣如先生者,布列中外,何患天下之不治平哉?然而决狱惟明,口碑载道,人莫不喜谭之。

  时有好事者,以耳目所睹记,即其历官所案,为之传其颠末。余偶过金陵,虚舟生为予道其事若此,欲付诸梓,而乞言于予。余亦建言得罪者,忽有感于中,因喜为之序。

  万历丙午岁夏月之吉,晋人羲斋李春芳书于万卷楼中。

 

 

序一_何典(清)张南庄著_少林功夫_<a title="shaolin shop" href="http://mart.shaolingongfu.com/">shaolin</a><img class="jvcl-newwin" src="https://www.shaolingongfu.com/media/com_jvcl/assets/images/signal.gif" border="0" alt="" style="padding-left:2px;align:middle;" />gongfu.com

 

序一

 

  昔坡公尝强人劭平鬼;辞曰无有,则曰"姑妄言之"。汉《艺文志》云:"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为也。"由是言之,何必引经据典而自诩为鬼之董狐哉?吾闻诸:天有鬼星;地有鬼国;南海小虞山中有鬼母;卢充有鬼妻,生鬼子;《吕览》载黎邱奇鬼;《汉书》记嫠亭冤鬼;而尺郭之朝吞恶鬼三千,夜吞八百,以鬼为饭,则较钟进士之啖鬼尤甚。然或者造无为有,典而不典。若乃"三年伐鬼",则见于《书》;"一车载鬼",则详于《易》;"新鬼大,故鬼小",则著于《春秋》。岂知韩昌黎之送穷鬼,罗友之路见揶揄鬼,借题发挥,一味捣鬼而已哉?今过路人务以街谈巷语,记其道听途说,名之曰《何典》;其言则鬼话也,其人则鬼名也,其事实则不离乎开鬼心,扮鬼脸,怀鬼胎,钓鬼火,抢鬼饭,钉鬼门,做鬼戏,搭鬼棚,上鬼当,登鬼,真可称一步一个鬼矣。此不典而典者也。吾只恐读是编者疑心生鬼,或入街鬼窠路云。太平客人题。

 

 

富户重骗私债_郭公案_少林功夫_<a title="shaolin shop" href="http://mart.shaolingongfu.com/">shaolin</a><img class="jvcl-newwin" src="https://www.shaolingongfu.com/media/com_jvcl/assets/images/signal.gif" border="0" alt="" style="padding-left:2px;align:middle;" />gongfu.com

 

富户重骗私债

 

  浦城县北乡九日街,有一乡民刘知几,因郡知府命他为北京解户,解银五鞘入京。刘知几因缺盘缠,托保立批与本乡富户曾节,借出纹银一百两,前去过京。知几领得银来,遂别家中,到府押鞘,前往京去交纳。来往耽搁一年。旧年八月出门,今年八月始回。且喜平安无事,入府缴了批文。适家中时年大熟,遂将田上稻谷粜银一百三十两,竟到曾宅,完纳前债。曾节喜其老诚,留之酒饭。忽值刘家着人来叫知几回家干场急事,又值曾节被县中催去完粮甚紧,两在忙迫之中,曾亦忘写受数,刘亦忘取借批,两下就此拜别。不想过了数年,曾节在帐簿中寻出刘知几亲笔借批,陡然昧起心来,即时着家人到刘家索前银,说他逋欠多年,怎么不还。知几见他家人来说,一时忘记。

  少间忖得,即答曰:"债无重取,罪无重科。前年本利尽数完纳,止因你家主往县事迫,我又归家甚紧,故未上簿,未取原批。此乃人心天理,尔去拜上家主,昧心事做不得,头上有青天!"家人只得回去报知主人。曾节又着人来取。刘知几见他再来,遂闭门不理,说道:"尔家曝了天理,就是知县上门,我亦不该重还。"那家人无奈,亦只得归去,报与主人知道。曾节初时只说:"刘不记忆。"谁知弄假成真,遂具状告于浦城县朱大尹台下:告状人曾节,系三十九都民籍,告为地虎蒙骗事。曾苦治家产,积蓄赡命银一百两,预备葬资。地虎刘知几,领府钱粮、元宝五鞘解京,称言缺少路费,串中王玉七,蜜言立批,尽行借去,约至本年交还。不料虎食无餍。自京抵家,公然延挨,不理屡取,扬言已还。银上百两,身命所系,文契血证,债敢重科?恳乞仁天,追银活命。上告。

  朱大尹接了状词,细看一遍,即票差承刑前去拘得刘知几,前来对理。知几见拘,即写下状,赴县诉曰:诉状人刘知几,甲年在籍,诉为平空黑天事。身充解户,托中借银是实。彼年京回,八月初三即将银本利一百三十两,一并全完。两因忙迫,彼无受数,故未取批。节欺乡民愚蠢,又无证据,故执前券责偿,哄告爷台。银上百余,五年寂不来催,明欺原批在手,得肆虎吞。恳乞辨冤,生死感德。

  朱大尹看了诉辞,即叫曾节到堂对理。曾节曰:"小人全赖此银活命,今被刘知几尽行骗去,一家等毙。望乞老爷申冤!"

  刘知几曰:"小人彼年八月,委实本利全还。只是曾节见无受数,尚存批文,故来重取。"大尹曰:"借银既是实,则欠银亦是实。但或还本还利,必有一欠,未必两还。尔莫昧心!"曾节曰:"莫说本钱,就是这几年连利钱,分文也不肯还。"知几辩曰:"焉有一百余两银,借五年并不提起?"曾节曰:"焉有还了银子,不取批文,不写受数,并不凭一中人?"两下争辩起来。朱大尹大怒,即将刘知几责打十板,押出要还前银。

  刘知几延了半月,只是不还。曾节又来催状。朱大尹怒曰:"乡间有此刁民!"拿刘知几到衙,又打十板,骂曰:"莫说曾节之银你不肯还,就是我押你出去,你亦延挨半月!"吩咐手下:"把这狗才监起追给。"刘知几听得要监,乃告知县曰:"限小的出去三日,办银来还。"大尹准限。刘知几走出衙前,思量半晌,自忖只有府中郭四府,善能为民申冤。即时搭舡下府,明日五鼓即写状,到理刑馆郭爷处去告:告状人刘知几,系浦城三十九都民籍,告为捞救事。

  前年身充解户,凭保明借同乡富户曾节纹银一百两正。京回,彼年八月初三,连本利一百三十两,一并还足。祸因促归,未写受数,未缴原批。不料豪乘两隙,捏告本县。

  县官不理,只是追银。小人冤不得申,奔台控告,乞怜申冤,衔恩无任!

  郭爷将状从头至尾详阅数次,问曰:"你果借银还银,从实说来,我好断理。"刘知几曰:"小的借银经今五年,若是未还,岂得到今不取?只为当时事忙,未讨得受数,未取得借批,酿成此祸。县中朱爷一时被他瞒过,望青天老爷代小的申得此冤,万代感恩!"郭爷曰:"尔不要吊谎。"刘曰:"小的吊谎,就该万死。"郭爷曰:"也凭不得尔,且把收监。"禁子带刘入监去了。郭爷即吩咐承发房写下一纸拿强盗窝主牌票,说道:"本府已拿得劫人强盗周同、蒋异,供得窝主系浦成三十九都曾节,金银财物悉藏曾家。仰该县速拘犯人,连赃解府听审。承差捕盗游信。"游信当堂领得此牌,就带三四跟随径到县堂下了公文。朱大尹看了来文,说道:"曾节原是富户,怎么干这勾当?莫非这人果反?前日刘知几一场公事,却不是我误他?"

  乃即发县差两个,同府差四五人执票径到曾节家中。游信问曰:"谁是曾节?"曾节答曰:"小老便是。"游信取出铁链,登时锁了。曾节不知来头,乃曰:"愚老平昔无事干犯府上,长官何事锁我?"游信取出牌来,望曾节面上一掷。曾节取牌一看,见是强盗扳他窝主,乃对公差曰:"这是白日黑天!但官差吏差,来人不差。"即整酒款待,府差每人打发一两,县差每人三钱。即收拾家中生放银两及流水逐日帐簿,同差人径赴县中。

  知县发牌,起解入府。游信进馆禀曰:"拿得窝主犯人到了。"

  郭爷叫带人来。郭爷一见曾节,连说:"好个窝主!看此人横恶,不消三推六问,取赃上来,验过便是。"曾节哭诉曰:"小的银虽有数两,却是自己经营得的。原有流水簿两扇记载逐日出入,并无丝毫外来之财。望老爷观簿,便知端的。"郭爷曰:"拿上簿来。"先观出簿,从头详查。见内一行载道:"癸酉年八月十一日,刘知几解粮上京,借去纹银一百两正作盘缠,凭中叶文。"又观入簿,寻至内中一行,又载道:"甲戊年八月初三日,收刘知几本利纹银一百三十两,大小六锭,知几自交无中。"郭爷观罢,将簿发与曾节,叫手下取粗板过来,将曾节打下二十。打到十五,曾节忍痛不过,喊曰:"小的委实不是窝主,爷爷忍把屈棒打死良民!"郭爷曰:"你不是窝主?"

  叫禁子取前日那强盗来对辞。禁子取得刘知几来到,曾节见了知几,便伺曰:"尔是强盗,尔自承当。何得妄扳我做窝主?"

  知几曰:"尔不是窝主,怎么昔年还了你一百三十两银子,尔平白在朱爷处结告,更与我取?"曾节曰:"那时有借无还,我来告尔。"郭爷曰:"这个老畜生,益发该死。尔那出入簿,俱载明白,何得昧心骗人?本该重打,看尔老面,罪却不饶。"

  曾节情知理亏,低头画招。郭爷笑曰:"这刁老畜生,我若不把窝主扳尔,杀死尔也不认。"即援笔判曰:为富不仁,见憎于阳虎。取之有道,不犯乎明条。执故伎而重征,欲以一手掩人双目。恃无凭而勒算,将为愚人可以术笼。曾借刘还,取予自当。券存再骗,财利迷心。据出入簿,曾节不合,乘机构衅还两次债。刘岂肯畏法从奸?利银三十两,给断还刘,以惩曾之科骗。罚谷五十石,交纳上官,以儆曾之横豪。县官朦胧不决,罚米七石。知几冤恨得伸,释之宁室。

 

 

第一回 论人我当思人即我我即人 计得失须知得是失失是得_常言道(清)落魄道人_少林功夫_<a title="shaolin shop" href="http://mart.shaolingongfu.com/">shaolin</a><img class="jvcl-newwin" src="https://www.shaolingongfu.com/media/com_jvcl/assets/images/signal.gif" border="0" alt="" style="padding-left:2px;align:middle;" />gongfu.com

 

第一回 论人我当思人即我我即人 计得失须知得是失失是得

 

  《西江月》:

  会摆堂堂锦服,能言赫赫青蚨。世情冷暖俗人多,那个不来敬我。

  半世忧愁郁结,一生劳碌奔波。披星戴月却因何,只为其中这个。

  这个不是别个,就是天地间第一件至宝。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无翼而飞,无足而走,无远不往,无幽不至。上可以通神,下可以使鬼,系斯人之性命,关一生之荣辱,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故人之忿恨,非这个不胜,幽滞非这个不拔,怨仇非这个不解,名闻非这个不发。真是天地间第一件的至宝,而亦古今来第一等的神物。所以这个神佛有一对的《花鼓》对世上的人说道:

  一家儿过活,富贵的如何?有我时,骨肉团圆;没我时,东西散伙。有我时,醉膏粱;没我时,担饥饿。有我时,曳轻裘;没我时,鹑衣破。有我时,坐高堂;没我时,茅檐下卧。这壁厢妖童季女拥笙歌;那壁厢,凄风苦雨人一个。要我来不要我?

  请问世上的人,那个不要?谁敢说个"不要"两字?这个至宝,有的没有了,弄得七颠八倒。没有的,求其有,使尽百计千方;到得这个有了,更想其多,觉道千难万难。到得这个多了,多多益善,还要常保其多,犹不免千算万计。所谓巴一千撞一万,非但不敢说"不要"两字,就是"要"字里面,且有说不尽的景况。

  劳心劳力日夜千辛万苦,也因要这个;为客为商,奔走千乡万里,也因要这个;卖男卖女,骨肉东三西四,也因要这个;奴颜婢膝,要这个甘作低三下四;朝张暮李,要这个不顾九烈三贞。至于六街三市,三百六十行,九流三教,做尽千奇百怪的勾当,无非为要这个上头起见。总之,世上的人,心内也要,口内也要,口内不要,心内总要。当时不要,久后原要。老也要,少也要;男也要,女也要;智也要,愚也要;你也要,我也要;我也要,他也要。正是:

  或黄或白,以作尔宝。

  凡今之人,维子之好。

  这个至宝,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昌,果然是人人要的。人人要,不独是你一人要,不独是我一人要,是天下人皆要的了。以己之心,度人之心,未尝不同;人要的,自然我也要的;我要的,难道他不要的?世上的人切不可辨个尔我,切不可分个人己;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盖以我自己看我,我固居然是一个我;以他人看了我,我亦不过一个他人;以我看他人,他人原是个一个他人;以他人自己看他人,他人亦是俨然一个我。人要想自己比他人,然后可以行得去。故世间惟一恕字,可以终身行之。

  这个恕字,事事不可离,时时不可忘。论到好的所在,有诸己而后求诸人。论到不好的去处,无诸己而后非诸人。自己不欲的事情,断不可施诸他人。总要常存个人心一体的念头。这二句可称个尽善。目下的人,为了这个,至于有己无人,但知一我,往往忧人富,自怕穷,隐然他的是我的,我的是动不得的。有一等凭着自己的势头,强占人便宜;有一等恃着自己的豪富,硬派人吃亏。占人便宜,还要把人凌辱;派人吃亏,还要把人遭蹋。有一等要图自己肥家,甚至不顾别人死活存亡,得了这个人的财物,便把那个人置之死地。有一等见凶便住,见善便欺的人,遇了情通理顺,讲情话理的,便道不怕伊,三分明欺七分;撞着了僭强霸横更凶似我的,只得忍气吞声,敢怒而不敢言,外面还要赔着小心。有一等欺贫重富的人,迷着个财主,便假殷勤,相知,装尽许多丑态,仍然一些也叨不着他的小光。若是叨得着小光,便胁肩谄笑,无所不至,连廉耻也有些不要的了。若见了个贫士,便不在他心上,当面轻亵他,冷淡他,奚落他,背后说他笑他,其实未尝沾染厘毫丝忽;若是挪移了十两半斤,里面便蓄着个我富他贫的念头,外面就露出个他贫我富的形状,还要肆无忌惮,当场出丑,不顾别人的面痛。又有一等看见别人的富,心怀妒忌,甚是不平,自己的穷,好像别人连累他的一般,当面挪移撮借,背后反要算计划策。或假公济私,于中取利,不晓得什么叫做情,叫做理,什么叫做义。甚至父子们平白地风波即起,兄弟们顷刻间水火已成,朋友们陡的里干戈就动,六亲不睦,九族不和。或损人不利己,或两败俱伤。为因要这个,反把这个送与别人,而且有伤天害理,划恶策毒计,不知忘了多少情,背了多少理,负了多少义,单有自己而无别人。一世辛劳,并无片刻之安,那有一时之乐?直至四肢冷,双脚挺,口不能说长论短,目不能鉴貌辨色,耳不能寻消问息,身不能西走东奔,心不能千思百想,喉咙中的气儿一断,方才肯罢。正是:

  三分气在千般用,一旦无常万事休。

  这等看起来,利令志昏,当局者迷,看不破的居多。然而看得破了,难道教人不必要这个至宝么?若说道为人总该不要,纵然有了,也该送与别人,那些天下的富人,没有一个是的,天下的穷人,没有一个不是的了。不是这等说,这个至宝,原是人世养生之物,贸迁有无,藉此以便食用,不可一日没有,如何不要。

  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故向日陈仲子的兄饿不食,原属骄情;庞居士车金入海,更为不经。所以这个至宝,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了未免伤廉;可以与可以无与,与了未免伤惠。取与之间,须要看得清,见得大,不可把这个至宝看得太轻,亦不可把这个至宝看得太重。当取的便取,不当取的勿取。当与的便与,不当与的勿与。倘我手中有物,不可生轻忽心,把这个至宝任意挥洒,若是不是我的,不可生妄想心,图谋别人的至宝。凡事要归个适中,斟酌个一定不易的道理。古人说得好:"临财毋苟得。"得是原许人得的,不过教人不要轻易苟且得耳。揆诸理上,理上请得去;度诸情义,情义上也说得去。然后与之有名,取之无愧,心安意适。这等样有了财物,用也是经用的,失也是不易失的。

  有一等人,说到个取字,笑容可掬,欣然乐从,即一时不便就取,还要想个取的法儿出来。必待取之而后快。说到个与字,眉头打结,心内怏怏,即算一定要与的,还要迁延时日,与之终是肉疼,常把个患得患失的念头,横于胸中。朝思暮想,万结于愁,无非欲得而恐失。甚至阴谋暗算,不顾天良,霸占强吞,怎知情理。不管乡党论谈,亲朋怨怼,任别人笑他骂他咒他恨他,只是一味个要得而不要失。这等人的所作所为,是什么意思?他的念头无非要自己受用,并为子孙之计耳。但不知天命不于常,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设心不良,安能久享?否极泰来,泰极否至。往往见器满则倾,物极则反,祸起萧墙,变生仓猝。半生得之而甚难,一旦失之而甚易。阴谋暗算的财物,化为乌有;霸占强吞的家产竟属子虚。否则暗来暗去,渐渐消磨,荡产罄家,一败涂地。即使自身能保,难保后人。盖刻薄成家,难免儿孙荡费,不是养个痴呆懵懂的贤郎,定是出个嫖赌吃着的令子,包你家产消灭,反本还原,财物耗尽,连根而去。若是恶债未清,儿女必至做出不可问的事情,舍身以偿祖父之债,即死在九泉,尚要被人谈论。

  世人莫道此等儿女是个不肖,这是极顶的孝子慈孙。盖父之与子,合来总成一尺,父亲做了五寸,儿子自然也是五寸。父亲若是不伶俐的,只做得一寸,儿子必然能干,倒要做起九寸来了。若是父亲做了九寸,儿子自然只好一寸了。若一寸做完,连一分也没有了。奉劝世上的人,须剩些地步与子孙用用,切不可做尽了。正是: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可见得世间的贪财爱钞,算计别人的,到得临了,究竟无益。世人为何不思行善,岂不晓得:"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而徒欲以财物家产传之子孙,是谓求祸而辞福。盖祸福本是无门,亦惟在人自己召他。世上的善恶报应,真如影儿随形,近报则在自身,远报只在儿孙。为人在世,总要把这个至宝,看得轻重适宜,把这个人情细心体贴,把这个善念常存心上。若是贫士,贫乃士之常,不可怨恨自己一日之贫,不可妒忌他人一日之富,见富勿为谄媚,当自寻乐地。若是富翁,富亦何足异,不可矜肆自己一日之富,不可讪笑他人一日之贫,遇贫勿预堤防,宜以善为宝。把贫富两字看得淡些,宁为君子,勿作小人。

  我试把一段人人晓得的故事,说与世上的人知道。正说间,忽有不速之客一人来,见了此书,哈哈大笑,说道:"这样书那个要看,那个要听。徒以不入耳之言来相劝勉。一派迂气,满纸腐谈,真是惹厌。有一等人见了,必然说笑你做书之人,还要说道:'此人甚奇,自道识字,却是不通,而且连篇别字,说出这样言语,不知世务。'这做书人必定是个不长进的废物请付之丙丁。勿使这一等人看见。"客乃掷书而去。噫!此客乃真知世务者。但世之人见了此书,以予言为是,无非点头一笑;以予言为非,亦不过摇头一笑。无所消遣,聊以此作"笑府"观,亦无不可。予亦不知工拙,有心劝世,不顾贻笑大方。正是:

  将酒劝人,终无恶意。

  不知人人晓得的是什么故事,且听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