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主题阅读【文集文稿、文集、传记、回忆录、研究资料大汇总】

zq085
zq085
zq085
zq085
zq085



恋爱问题―少年人与老年人〔1〕__打破父母代办政策(一九一九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我常常觉得,老人于种种事情总是和少年立在反对地位。从吃饭穿衣等日常生活,以至对社会国家的感想,世界人类的态度,他总是萧瑟的,枯燥的,退缩的,静止的。他的见解总是卑下,他的主张总是消极。我觉得少的与老的,所以尚能相处一块,大半是为着利害关系。老的靠着少的供给他的衣食,少的靠着老的供给他的经验和智识。这虽然觉得是“极端言之”。吾国固因制度和习惯的不善,然后乃有此特别怪象。然老年、少年彼此的生活,确有根本不同之处。这道理是成立在生理和心理的上面的。人的生活所以有老年与少年的不同,是因为老年的生理与心理和少年的生理与心理不同之故。吾人的生活,统言之即是生理上、心理上欲望的满足。欲望因性的差别,年龄的差别、职业的差别、信仰的差别而各不同,而以因年龄有别欲望因而不同一点最为显著。这是东西学者业已证明了的。

  吾人的欲望有多种,食欲、性欲、游戏欲、名誉欲、权势欲(一称支配欲)等等皆是。各种欲望当中以“食”、“性”二者为根本欲望。前者所以维持“现在”,后者所以开发“将来”。而两种欲望当中,食欲无绝对年龄差别,性欲则有年龄差别。

  性欲的表现,大体言之,就是恋爱。恋爱这个问题,少年人看得很重,在老头子则视其无足介意。原来夫妇关系,完全是要以恋爱为中心,余事种种都系附属。中国则独将这个问题撇开到一边。我在小时看见多人做喜事,我便问他们何干?他们都说,一个人讨亲为的是烧茶、煮饭、喂猪、赶狗、纺纱、织布。我就问道,何不请一个工人省事得多呢?到了后来,才听得讨亲是为的“接后”,我仍是莫名其妙。直到于今,一看社会里面对于婚姻一事,尚寻不出半点恋爱的影子。社会上既不以恋爱为重,于是婚姻一事除开烧茶、煮饭等奴隶工作以外,便只有那下等的肉欲生活。(所谓性的欲望,所谓恋爱,不仅只有生理的肉欲满足,尚有精神的及社交的高尚欲望满足。)烧茶、煮饭等奴隶工作,是资本主义的结果。老年人既不注意了恋爱,便单注意在“吃饭”一点。于是他的儿子要讨亲,他便说是他讨媳妇。他讨媳妇的目的,便是要他媳妇替他做奴隶的工作。《礼记》上说:“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子不得宜其妻”〔2〕,便是丢脱儿媳的恋爱问题,专以媳妇干奴隶工作的铁证,至于有女嫁人,他不说为女择夫,到说是他选快婿。所谓“快婿”,便是只图他快,他的女儿快否,是不问的。甚者多索聘金,则又是只顾自己的“吃饭”了。总之,资本主义与恋爱,是立于冲突的地位;老头子与恋爱,是立于冲突的地位;老头子与资本主义则是深固的结合在一块,而恋是的好朋友便只有少年了。你说老头子与少年是不是立于冲突地位呢?

  平子君鉴于赵海楼之逼杀其女,极不赞成父母主婚〔3〕,而没有说出所以然的真实道理。其余筠园、纬文、不平〔4〕诸君的议论,对于父母干涉子女婚姻一点,尚多徘徊两可之谈,未明绝对难侵之理。(不平君主张父母作有力的参加人,更说远了。)我特在生理上、心理上找出根据,证明子女的婚姻,父母绝对不能干涉。在子女方面,对于父母干涉自己的婚姻,应为绝对的拒绝。必要做到这点,然后资本主义的婚姻才可废止,恋爱中心主义的婚姻才可成立,真正得到恋爱幸福的夫妇才可出现。

  根据1919年11月25日湖南《大公报》刊印。署名泽东。

  注释

  〔1〕作者原意似拟在《恋爱问题――少年人与老年人》的大标题下,针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种妨碍自由恋爱的两大问题,分写两篇文章,一为本篇《打破父母代办政策》;一为下篇《打破媒人制度》。但下篇见报时,未再用上述大标题。

  〔2〕见《礼记・内则》原文为:“子甚宜其妻,父母不说,出。子不宜其妻。”

  〔3〕平子,即张平子(1885―1972),字启汉。湖南湘潭人。同盟会会员。1919年任湖南《大公报》主笔,与毛泽东来往较多。于1919年11月22日在湖南《大公报》发表《我不赞成父母主婚》一文。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湖南省政协委员。 赵海楼,即赵女士之父,见本书第414页注〔1〕。

  〔4〕筠园、纬文、不平三人生平不详。1919年11月20日湖南《大公报》发表纬文《婚制改革问题》一文,主张废除早婚,限定结婚年龄;儿女自行择合,经父兄鉴定;或由父母择合,经儿女许可。同日,该报在《赵女士自杀案的舆论》标题下,发表不平的文章,认为儿女婚姻要志愿结合,父母应做“有力的参加人”,“以便过细发展,不致草率了事。”11月21日,该报又发表筠园《我改革婚制谈》,认为青年男女学问没有养成,“抉择力都弱,自由结婚还有弊病”,主张改革婚制从打破“男女界限”入手,实行男女同校,并为他们提供交际机会。
zq085

Add comment


Security code
Refr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