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达摩讲要》,佛经

Category: 佛经
《阿毗达摩讲要》,佛经

《阿毗达摩讲要》第 19 讲、空间世间


五、世界为火所坏

世间有生成,必定会毁坏,毁坏之后因缘和合又会再生成。所有世间就是这样不断地生而又灭、灭后复生。

世界会被三种所毁坏:

1.火所坏(tejosaüva??a):当世界为火所坏的时候,光音天以下的初禅天和第二禅的少光天、无量光天,全部都被劫火烧尽。

2.水所坏(àposaüva??a):当世界为水所坏的时候,遍净天以下的所有世间都被劫水所淹没、毁坏。

3.风所坏(vàyosaüva??a):当世界为风所坏的时候,广果天以下的所有世间都被劫风所毁坏。

世界是如何被毁坏的?

在一段漫长的时间里,世界一直存在着,人类、众生也都生机盎然地生活着。当世界将要被劫火毁坏的时候,天空中开始生成劫灭的大云,并在一万亿个轮围世界下了一场大雨。

人们感到满意、欢喜,纷纷拿出所有的种子来播种,但是当谷类长到可以给牛吃的程度,虽然雷声轰鸣,但是一滴雨也不下。

因为这是世界的最后一场雨,从此以后,天再也不下雨了。正如世尊在《增支部·第七集·七个太阳经》(Sattas?riya suttaü)中说:

"诸比库,到了那时,有许多年,许多百年,许多千年,许多百千年,天不下雨。"(A.7.66)

由于天不下雨,依赖雨水生活的有情死后投生到梵天界,依花果生活的天神也是这样。这样经过一段漫长的时间,到处的水都干枯了,连鱼虾都死了,它们也投生到梵天界,连地狱的众生也投生到梵天界。

有人会问:"没有禅那不可能投生梵天界。劫末的众生为饥饿所逼迫,怎么能够证得禅那?怎么能够投生到梵天界呢?"他们先投生到欲界天之后修习禅那,然 后才投生到梵天界的。

那时,有位名叫洛咖比郁哈(Lokaby?hà)的欲界天人,他知道再过百千年后劫将毁灭。于是,他披头散发,穿着红色衣服,哭着用手擦着泪,装着极怪异的样子走在人行道上叫喊:"诸位啊!再过百千年后劫将毁坏,这个世间将毁灭,大海将干枯,连大地和须弥山王都要被劫火烧尽而灭亡,直到梵天界的世间都将会灭亡。诸位啊,你们赶快修慈吧!诸位啊,你们赶快修悲、修喜、修舍吧!你们要孝顺父母,尊敬族中的长辈!"

听到这些话,大部分人和地居天人都感到害怕,开始彼此生起柔软心,积累慈爱等福德。他们这样做后,死后投生到天界。在那里食用天界的美食,依风遍而证得风遍禅那,然后由欲界天投生到梵天界。其他的众生则以后后受业的缘故投生到天界,因为在漫长的轮回中,完全没有后后受业的众生是不存在的。他们也在天界证得禅那。如此,一切众生在天界证得禅那,并都投生到梵天界中。

自从断雨之后,又经过一段漫长的时间,天空中出现第二个太阳。那个时候,大地干枯,所有众生都死了,大地上已经没有生命了。既没有白天,也没有黑夜,一个太阳沉没,另外一个太阳升起,大地不停地被灼热的阳光照射着。正常的太阳运行时,天上有云雾流动。但劫灭的太阳运行时,天上没有任何云雾,天空纯净得就像一面镜子,没有任何尘埃。除了五大河之外,其余的小河皆已枯竭。

又经过一段漫长的时间,第三个太阳出现了。当第三个太阳出现时,连五大河都干枯了。

又经过一段漫长的时间,第四个太阳出现了。因为第四个太阳的出现,连雪山中的所有大河源头也干枯了。

又经过一段漫长的时间,第五个太阳出现了。因为第五个太阳的出现,大海也干枯了,连一滴可以滋润手指头的水也没有。

又经过一段漫长的时间,第六个太阳出现了。因为第六个太阳的出现,整个轮围世界变成一团烟,烟吸干了一切水份。不仅是我们这个世界,乃至一万亿个轮围世界也是这样。

又经过一段漫长的时间,第七个太阳出现了。因为第七个太阳的出现,整个轮围世界,乃至一万亿个轮围世界皆变成一团火焰,大地和须弥山峰等也被焚烧而毁灭消失在空中。火焰一直上升到四大王天,烧毁原来四大王天所居住的黄金宫、宝宫和摩尼宫。劫火继续往上烧,烧毁了三十三天、亚马天、喜足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然后又烧毁了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三个初禅梵天界,烧毁了第二禅的少光天、无量光天,一直烧到光音天为止。只要光音天以下的世界还有一微尘的物质存在,劫火就不会停止。直到一切物质都被完全烧尽,劫火才如烧酥油的火焰一般不留余灰地熄灭了。一切诸行皆归于灭尽,下面的虚空和上面的虚空皆成一大黑暗。(Vm.405)

从劫初的大云生成开始,到日月出现这段漫长的时间为一个无数劫,称为"成劫"。

从日月出现开始,直到再起劫灭的大云这段漫长的时间为一个无数劫,称为"成住劫"。

从劫灭的大云生成开始,直到世界被完全烧尽这段漫长的时间为一个无数劫,称为"坏劫"。

从劫火熄灭开始,直到虚空出现劫初的大云这段漫长的时间为一个无数劫,称为"坏住劫"。

这四个无数劫合为一个大劫。如此,成住坏空是世间的客观规律,而一个大劫即是一个世界从生至灭的周期。(Vm.406)


分类:佛经 书名:《阿毗达摩讲要》 作者:玛欣德比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