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达摩讲要》,佛经

《阿毗达摩讲要》,佛经

《阿毗达摩讲要》第 02 讲 阿毗达摩概说


七、概念的产生

概念是怎么产生的呢?耳识或者耳门心路听到声音之后,通过随后生起的意门心路所领受的概念而了知它的意思、意义。当然,通过眼门也可以产生概念。

当我们看到一个人、一件物体、一行文字,听到一句话、一种声音,是这些颜色、声音或者物体的信息撞击眼门或耳门,紧接着在心里就会进行接受、加工,再通过记忆、理解、想象、推理等,对它们进行分门别类,然后给予名字、概念,并领会这些概念所表达的意义。

譬如说: "每天晚上 8:00-9:00 在大法堂上阿毗达摩课。"无论大家看到这一行文字,或者听到这一句话时,在心里接受之后再经过加工、认知、推断,然后知道:在"大法堂"这个地方学习"阿毗达摩"课程,时间是每天晚上 8 点到 9 点,为时一小时。这些都是概念,这些概念可以被我们认知,使我们对所表达的意思变得具体,如具体的时间、具体的地点,做具体的事情。但是,从究竟意义上来说,只是一堆堆的名色 (人) , 坐在一堆时节生色(建筑物)里;而所谓的时间,也只是一堆名色法不断生灭的过程而已。

在平时的语言沟通当中,我们必须借助概念法,才能形成可以理解、想象、推理、表达的具体东西。我们赋予这些概念法一个名字,使它们都有一个具体的符号、标记、标志。这些符号代表着特定的物体或现象而被人们所认定、所共知,并且通过不同的语言来表达。比如说 "人" , "人"是概念,华语叫 r?n,英语叫 human,巴利语叫 manussa,梵语叫 manuù ya, 马来语叫 manusia, 缅语叫 lu, 广州话叫yǎn,闽南话叫 nang,客家话叫 ngìn。各种不同的语言所表达的都是同样的概念。

至于一个人所执取的信念、原则、观点、主张、义气、身份、地位、荣誉等,其实都是概念。

不同的人所形成的概念是可以变化的。对于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认知方式。好比某个人,有人说他是好人,有人说他是坏人。这些都是概念,而且我们就是生活在概念当中。了解概念之后,会发现我们其实很可笑,产生烦恼的不外乎是这些概念。因为概念而起烦恼,所有的烦恼都是因为把概念法当成真实的关系。

"他骂我" 、 "他对我不好" 、 "他曾经伤害过我" 、 "以前他怎样整我" 、"刚才他瞪了我一眼"等等。"你、我、他"都是概念,因为这些概念,产生了很多痛苦。比如赚钱,钱是什么?为了要吃好吃的食物、要听音乐、要享乐,这些都属于概念。我们生活在这些概念里,被这些概念捆绑住,不自由、不自在,自己制造很多痛苦来折磨自己。

学习阿毗达摩要破除这些概念,要从究竟意义上来破除。 举一个例子:你听说 "他骂我,他用很难听的话骂我、诅咒我" 。然而,你并不是亲耳听到他骂你,只是别人告诉你说他在背后骂你,你知道之后很生气,讨厌他,见到他就不共戴天。于是,由于听到这样的话,你给自己制造了许多痛苦。让我们根据阿毗达摩来分析所谓的 "骂" 。"骂"只不过是一种声音,在当时一说完之后就已经不存在了。然而你的心却被它绑住了,给早已消失了的声音绑住。又如他骂你 "某某人不得好死! " 什么叫某某人?那只是你的父母或师父给的一个概念而已,这些概念并不代表真正的"你" 。

如果心给这些概念套住了,很多烦恼、痛苦接着就产生了。我们平时生活在概念当中,为了概念而制造了很多的痛苦,而且因为概念又再生起概念,再制造痛苦。

要如何才能破除这些概念呢?要学法,要修行。修行的第一步是看清所执著的这些你、我、他、人我、是非、邪正、黑白,对这些要有正确的了解。用阿毗达摩来分析这些东西,知道事实上并没有所谓的你我他,没有所谓的你我他就没有所谓的得失,放下得失,就不会痛苦。

因此,学习阿毗达摩,在生活上可以培养如理作意,看清概念的真相,看到究竟法,然后再观照究竟法本身也是无常、苦、无我的。任何的究竟法都没有称为"我"的实体,没有可以被执取的"我" ,没有所谓的"灵魂" ,这些在究竟意义上都是不存在的。能够这样观照,心就能慢慢地把这些放下,不去执著。这是一个次第慢慢熏习、熏陶、磨练的过程。

让我们从烦恼当中、从诸苦当中、从你我他的是非纠缠当中、从概念的圈套当中解脱出来,这就是我们学习阿毗达摩的意义。


分类:佛经 书名:《阿毗达摩讲要》 作者:玛欣德比库

Add comment


Security code
Refr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