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罗汉》,佛经

《五百罗汉》,佛经

《五百罗汉》(34)


166、难胜尊者

难胜尊者即难胜菩萨。意为慈悲,据说尊者常怀慈悲之心,故以"慈"氏为始。原名阿逸多,意译无能胜。印度人,唐末来中国,从事佛经翻译。

据载,尊者生于古印度波罗奈国的一个婆罗门家庭。于佛陀为同时代人。后随佛陀出家,修习佛法,成为佛弟子。在佛陀入灭之前先行去世。据说佛陀曾预言,他离开此世间后,将上生兜率天宫,在那里与诸天演说佛法。直到佛灭度后五十六亿七千万年时,才从兜率天宫下生,来到人间。

据《弥勒下生成佛经》载,到那时,娑婆世界阎浮提有翅头末城,其王名儴佉。尊者将托生于此城中一个名叫修梵摩的大臣家中。尊者继释迦成佛后,将在华林园龙华树下三次说法,广度众生。

弥勒是中国民间普遍信奉的一尊佛,。西秦时已有绘制的弥勒像。五代、宋以前的弥勒像,主要有菩萨形和如来形两大类,分别根据《弥勒上生经》和《弥勒下生经》所作。菩萨形的弥勒像是身穿菩萨装,表示弥勒在兜率无宫等待下生的情景。如来形的弥勒像表现了弥勒下生成佛后的形象。五代以后,民间还有笑口弥勒像。

167、善德尊者

善德尊者,佛陀在世时的居士。

尊者未曾出家,然而持戒严谨,能断除一切烦恼,清除世俗私欲,视荣辱如浮云,视财产如流水。不仅自己喜听佛祖讲法,而且听后随即向他人传播。他从佛法中摄取到无穷的智慧,专心致力于传播和护卫大乘佛教,济度未度者,解救未解脱者。

据《大般涅槃经》卷一载,二月十五日佛祖在双林将要涅槃时,眉宇间放出道道光芒,遍照三千大千世界,众生得知佛祖即将灭度,皆放声悲号,槌胸顿足忧伤之情顿时使山摇地动,河海涌波。这时,尊者及众弟子围绕佛祖,以头触地,向佛致礼,劝请佛祖留住世间,暂莫涅槃。佛祖鉴知尊者在未来世将获得佛的果味,能使佛法流传世间。佛祖知后继有人,便安然入灭,生往天国。

168、宝涯尊者

宝涯尊者,宝涯,即宝海,功德之宝珠,甚多无数,不可测量,故以海喻之言其如浩淼大海之无涯际也。《净土论偈曰》:"功德大宝海。"

佛教谓世间和佛国中间有一大海,佛法为渡海的宝筏。尊者虔心向佛,广行善事举凡施舍、斋僧、修桥、补路、恤贫、抚孤等等无不为之,平生善行无数,功德有如大海。同时,他还精研佛理,修习禅定,勇猛精进,证得阿罗汉果。

169、观身尊者

观身尊者天资聪颖,悟性超群;文墨书简,过目不忘,世间诸业,欲学无难。皈依佛祖出家为僧后,情思仍难以与世俗割断,常常被烦恼忧愁困扰。如同生活在密林之中,遮天蔽日,昏昏暗暗,自身聪慧的天性无法呈露。

出家日久,仍不得佛教的要领。于是独居反省,寻找无法解脱的原因,发现非智力不及,也非信仰不诚,而在于没能彻底割断于与世俗无明的重重联系,自身仍处在生死轮回的大海之中。于是痛下决心,誓愿割断一切尘障,排除自我,从而感觉到天净、地净,自身六根亦清净,终于求得佛教真谛,成就阿罗汉果。

170、华王尊者

华王尊者,即华王菩萨。为十方诸大菩萨之一。

据《佛名经》卷二十一载,比丘和众生犯罪,要至咩声叫唤地狱受苦,"其地狱中猛火炽盛,烟焰倶发,罪人入中受苦万端马头罗刹捉铁棒望头而椎,罪人叫唤咩声而走,狱卒夜叉竞共打之,走藏无地,走到东门则闭,南、西、北门亦复如此。一日一夜受罪苦痛,求生不得,求死不得"。

念诵诸佛名号而思维赞叹者,能得现世安稳,远离诸难,消灭诸罪,于来世得无上菩提。有罪过者可清洗罪过,免堕地狱。


分类:佛经 书名:《五百罗汉》 作者:网友整理

Add comment


Security code
Refr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