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司马迁著,史记80卷,乐毅列传,乐毅

《史记》,司马迁著,史记80卷,乐毅列传,乐毅

《史记》80卷 乐毅列传 第20


乐毅者,其先祖曰乐羊。乐羊为魏文侯将,伐取中山,①魏文侯封乐羊以灵寿。② 乐羊死,葬于灵寿,其后子孙因家焉。中山复国,至赵武灵王时复灭中山,③而乐氏后 有乐毅。

注①正义今定州。

注②集解徐广曰:"属常山。"索隐地理志常山有灵寿县,中山桓公所都也。

正义今镇州灵寿。

注③索隐中山,魏虽灭之,尚不绝祀,故后更复国,至赵武灵王又灭之也。

乐毅贤,好兵,赵人举之。及武灵王有沙丘之乱,①乃去赵适魏。闻燕昭王以子之 之乱而齐大败燕,燕昭王怨齐,未尝一日而忘报齐也。燕国小,辟远,力不能制,于是 屈身下士,先礼郭隗②以招贤者。乐毅于是为魏昭王使于燕,燕王以客礼待之。乐毅辞 让,遂委质为臣,燕昭王以为亚卿,久之。

注①集解徐广曰:"赵有沙丘宫,近钜鹿。"

注②正义说苑云:"燕昭王问于隗曰:'寡人地狭民寡,齐人取蓟八城,匈奴驱驰 楼烦之下。以孤之不肖,得承宗庙,恐社稷危,存之有道乎?'隗曰:'帝者之臣,其 名臣,其实师;王者之臣,其名臣,其实友;霸者之臣,其名臣,其实仆;危困国之臣, 其名臣,其实虏。今王将自东面目指气使以求臣,则畼役之才至矣;南面听朝,不失揖 让之理以求臣,则人臣之才至矣;北面等礼,不乘之以势以求臣,则朋友之才至矣;西 面逡巡以求臣,则师傅之才至矣。诚欲与王霸同道,隗请为天下之士开路。'于是常置 隗为上客。"

当是时,齐愍王强,南败楚相唐眛①于重丘,②西摧三晋于观津,③遂与三晋击秦, 助赵灭中山,破宋,广地千余里。与秦昭王争重为帝,已而复归之。诸侯皆欲背秦而服 于齐。愍王自矜,百姓弗堪。于是燕昭王问伐齐之事。

乐毅对曰:"齐,霸国之余业也,地大人觽,未易独攻也。王必欲伐之,莫如与赵 及楚﹑魏。"于是使乐毅约赵惠文王,别使连楚﹑魏,令赵嚪说秦④以伐齐之利。诸侯 害齐愍王之骄暴,皆争合从与燕伐齐。乐毅还报,燕昭王悉起兵,使乐毅为上将军,赵 惠文王以相国印授乐毅。乐毅于是并护⑤赵﹑楚﹑韩﹑魏﹑燕之兵以伐齐,破之济西。 诸侯兵罢归,而燕军乐毅独追,至于临菑。齐愍王之败济西,亡走,保于莒。乐毅独留 徇齐,齐皆城守。乐毅攻入临菑,尽取齐宝财物祭器输之燕。

燕昭王大说,亲至济上劳军,行赏飨士,封乐毅于昌国,⑥号为昌国君。于是燕昭 王收齐卤获以归,而使乐毅复以兵平齐城之不下者。

注①索隐莫葛反。

注②索隐地理志县名,属平原。正义在冀州城武县界。

注③索隐地理志观津,县名,属信都,汉初属清河也。正义在冀州武邑县东南二十 五里。

注④集解徐广曰:"嚪,进说之意。"索隐嚪音田滥反,字与"啖"字同也。

注⑤索隐护谓总领之也。

注⑥集解徐广曰:"属齐。"索隐地理志县名,属齐郡。正义故昌城在淄州淄川县 东北四十里也。

乐毅留徇齐五岁,下齐七十余城,皆为郡县以属燕,唯独莒﹑即墨未服。①会燕昭 王死,子立为燕惠王。惠王自为太子时尝不快于乐毅,及即位,齐之田单闻之,乃纵反 闲于燕,曰:"齐城不下者两城耳。然所以不早拔者,闻乐毅与燕新王有隙,欲连兵且 留齐,南面而王齐。齐之所患,唯恐他将之来。"于是燕惠王固已疑乐毅,得齐反闲, 乃使骑劫②代将,而召乐毅。乐毅知燕惠王之不善代之,畏诛,遂西降赵。赵封乐毅于 观津,号曰望诸君。③尊宠乐毅以警动于燕﹑齐。

注①正义即墨今莱州。

注②索隐燕将姓名也。

注③索隐望诸,泽名,在齐。盖赵有之,故号焉。战国策"望"作"蓝"也。

齐田单后与骑劫战,果设诈诳燕军,遂破骑劫于即墨下,而转战逐燕,北至河上, ①尽复得齐城,而迎襄王于莒,入于临菑。

注①正义沧德二州之北河燕惠王后悔使骑劫代乐毅,以故破军亡将失齐;又怨乐毅 之降赵,恐赵用乐毅而乘燕之獘以伐燕。燕惠王乃使人让乐毅,且谢之曰:"先王举国 而委将军,将军为燕破齐,报先王之雠,天下莫不震动,寡人岂敢一日而忘将军之功哉! 会先王□髃臣,寡人新即位,左右误寡人。寡人之使骑劫代将军,为将军久暴露于外, 故召将军且休,计事。将军过听,以与寡人有隙,遂捐燕归赵。将军自为计则可矣,而 亦何以报先王之所以遇将军之意乎?"乐毅报遗燕惠王书曰:

臣不佞,不能奉承王命,以顺左右之心,恐伤先王之明,有害足下之义,故遁逃走 赵。今足下使人数之以罪,臣恐侍御者不察先王之所以畜幸臣之理,又不白臣之所以事 先王之心,故敢以书对。

臣闻贤圣之君不以禄私亲,其功多者赏之,其能当者处之。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 之君也;论行而结交者,立名之士也。臣窃观先王之举也,见有高世主之心,①故假节 于魏,以身得察于燕。先王过举,厕之宾客之中,立之髃臣之上,不谋父兄,②以为亚 卿。臣窃不自知,自以为奉令承教,可幸无罪,故受令而不辞。

注①正义乐毅见燕昭王有自高尊世上人主之心,故假魏节使燕。

注②正义杜预云:"父兄,同姓髃臣也。"

先王命之曰:"我有积怨深怒于齐,不量轻弱,而欲以齐为事。"臣曰:"夫齐, 霸国之余业而最胜之遗事也。练于兵甲,习于战攻。王若欲伐之,必与天下图之。与天 下图之,莫若结于赵。且又淮北﹑宋地,楚魏之所欲也,赵若许而约四国攻之,齐可大 破也。"先王以为然,具符节南使臣于赵。顾反命,起兵击齐。以天之道,先王之灵, 河北之地随先王而举之济上。①济上之军受命击齐,大败齐人。轻卒锐兵,长驱至国。 齐王遁而走莒,仅以身免;珠玉财宝车甲珍器尽收入于燕。齐器设于宁台,②大吕陈于 元英,③故鼎反乎磿室,④蓟丘之植植于汶篁,⑤自五伯已来,功未有及先王者也。先 王以为慊于志,⑥故裂地而封之,使得比小国诸侯。臣窃不自知,自以为奉命承教,可 幸无罪,是以受命不辞。

注①正义济上在济水之上。

注②索隐燕台也。正义括地志云:"燕元英﹑磿室二宫,皆燕宫,在幽州蓟县西四 里宁台之下。"

注③索隐大吕,齐钟名。元英,燕宫殿名也。

注④集解徐广曰:"磿,历也。"索隐燕鼎前输于齐,今反入于磿室。磿室亦宫名, 战国策作"历室"也。正义括地志云:"历室,燕宫名也。"高诱云:"燕哙乱,齐伐 燕,杀哙,得鼎,今反归燕故鼎。"

注⑤集解徐广曰:"竹田曰篁。谓燕之疆界移于齐之汶水。"索隐蓟丘,燕所都之 地也。言燕之蓟丘所植,皆植齐王汶上之竹也。徐注非也。正义幽州,蓟地西北隅有蓟 丘。又汶水源出兖州博城县东北原山,西南入泲。

注⑥索隐按:慊音苦簟反。作"嗛",嗛者,常慊然而不惬其志也。

臣闻贤圣之君,功立而不废,故着于春秋;蚤知之士,名成而不毁,故称于后世。 若先王之报怨雪耻,夷万乘之强国,收八百岁之蓄积,及至□髃臣之日,余教未衰,执 政任事之臣,修法令,慎庶孽,施及乎萌隶,皆可以教后世。

臣闻之,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昔伍子胥说听于阖闾,而吴王远夡至 郢;夫差弗是也,赐之鸱夷而浮之江。吴王不寤先论之可以立功,故沉子胥而不悔;子 胥不蚤见主之不同量,是以至于入江而不化。①

注①索隐言子胥怀恨,故虽投江而神不化,犹为波涛之神也。

夫免身立功,以明先王之夡,臣之上计也。离毁辱之诽谤,①堕先王之名,②臣之 所大恐也。临不测之罪,以幸为利,义之所不敢出也。③

注①索隐诽音方味反。

注②索隐堕音许规反。

注③索隐谓既临不测之罪,以幸免为利,今我仍义先王之恩,虽身托外国,而心亦 不敢出也。

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①忠臣去国,不絜其名。②臣虽不佞,③数奉教于 君子矣。④恐侍御者之亲左右之说,不察疏远之行,故敢献书以闻,唯君王之留意焉。 ⑤

注①正义言君子之人,交绝不说己长而谈彼短。

注②索隐言忠臣去离本国,不自絜其名,云己无罪,故礼曰"大夫去其国,不说人 以无罪"是也。正义言不絜己名行而咎于君,若箕子不忍言殷恶是也。

注③索隐不佞犹不才也。

注④索隐上"数"音朔。言我已数经奉教令于君子。君子□识礼之人。谓己在外, 犹云己罪,不说王之有非,故下云"不察疏远之行",斯亦忠臣之节也。

注⑤集解夏侯玄曰:"观乐生遗燕惠王书,其殆庶乎知机合道,以礼始终者与!

又其喻昭王曰:'伊尹放太甲而不疑,太甲受放而不怨,是存大业于至公而以天下 为心者也。'夫欲极道德之量,务以天下为心者,必致其主于盛隆,合其趣于先王,苟 君臣同符,则大业定矣。于斯时也,乐生之志,千载一遇。夫千载一遇之世,亦将行千 载一隆之道,岂其局夡当时,止于兼并而已哉!

夫兼并者,非乐生之所屑;强燕而废道,又非乐生之所求。不屑苟利,心无近事, 不求小成,斯意兼天下者也。则举齐之事,所以运其机而动四海也。夫讨齐以明燕王之 义,此兵不兴于为利矣。围城而害不加于百姓,此仁心着于遐迩矣。举国不谋其功,除 暴不以威力,此至德全于天下矣。迈全德以率列国,则几于汤武之事矣。乐生方恢大纲 以纵二城,收民明信以待其獘,将使□墨﹑莒人顾仇其上,愿释干戈赖我,犹亲善守之, 智无所施之。然则求仁得仁,□墨大夫之义;仕穷则徙,微子适周之道。开弥广之路, 以待田单之徒;长容善之风,以申齐士之志。使夫忠者遂节,勇者义着,昭之东海,属 之华裔,我泽如春,民应如草,道光宇宙,贤智托心,邻国倾慕,四海延颈,思戴燕主, 仰望风声,二城必从,则王业隆矣。虽淹留于两邑,乃致速于天下也。不幸之变,世所 不图,败于垂成,时运固然。若乃逼之以威,劫之以兵,攻取之事,求欲速之功,使燕 齐之士流血于二城之下,奓杀伤之残以示四海之人,是纵暴易乱以成其私,邻国望之, 其犹豺虎。既大堕称兵之义,而丧济溺之仁,且亏齐士之节,废廉善之风,掩宏通之度, □王德之隆,虽二城几于可拔,霸王之事逝其远矣。然则燕虽兼齐,其与世主何以殊哉? 其与邻国可以相倾?乐生岂不知拔二城之速了哉,顾城拔而业乖也。岂不虑不速之致变 哉,顾业乖与变同。繇是观之,乐生之不屠二城,未可量也。"

于是燕王复以乐毅子乐闲①为昌国君;而乐毅往来复通燕,燕﹑赵以为客卿。

乐毅卒于赵。②

注①索隐音纪闲反,乐毅之子也。

注②集解张华曰:"望诸君頉在邯郸西数里。"

乐闲居燕三十余年,燕王喜用其相栗腹之计,①欲攻赵,而问昌国君乐闲。

乐闲曰:"赵,四战之国也,②其民习兵,伐之不可。"燕王不听,遂伐赵。

赵使廉颇击之,大破栗腹之军于鄗,禽栗腹﹑乐乘。乐乘者,乐闲之宗也。于是乐 闲奔赵,赵遂围燕。燕重割地以与赵和,赵乃解而去。

注①索隐栗,姓;腹,名也。汉有栗姬。

注②索隐言赵数距四方之敌,故云"四战之国"。正义东邻燕﹑齐,西边秦﹑楼烦, 南界韩﹑魏,北迫匈奴。

燕王恨不用乐闲,乐闲既在赵,乃遗乐闲书曰:"纣之时,箕子不用,犯谏不怠, 以冀其听;商容不达,身只辱焉,以冀其变。及民志不入,狱囚自出,①然后二子退隐。 故纣负桀暴之累,二子不失忠圣之名。何者?其忧患之尽矣。今寡人虽愚,不若纣之暴 也;燕民虽乱,不若殷民之甚也。室有语,不相尽,以告邻里。②二者,寡人不为君取 也。"③

注①索隐民志不入谓国乱而人离心向外,故云"不入"。又狱囚自出,是政乱而士 师不为守法也。

注②正义言家室有忿争不决,必告邻里,今故以书相告也。

注③正义二者,谓燕君未如纣,燕民未如殷民。复相告子反燕以疑君民之恶,是寡 人不为君取之。

乐闲﹑乐乘怨燕不听其计,二人卒留赵。赵封乐乘为武襄君。①

注①索隐乐乘,乐毅之宗人也。

其明年,乐乘﹑廉颇为赵围燕,燕重礼以和,乃解。后五岁,赵孝成王卒。襄王使 乐乘代廉颇。廉颇攻乐乘,乐乘走,廉颇亡入魏。其后十六年而秦灭赵。

其后二十余年,高帝过赵,问:"乐毅有后世乎?"对曰:"有乐叔。"高帝封之 乐卿,①号曰华成君。华成君,乐毅之孙也。而乐氏之族有乐瑕公﹑乐臣公,②赵且为 秦所灭,亡之齐高密。乐臣公善修黄帝﹑老子之言,显闻于齐,称贤师。

注①集解徐广曰:"在北新城。"正义地理志云信都有乐卿县。

注②集解一作"巨公"。

太史公曰:始齐之蒯通及主父偃读乐毅之报燕王书,未尝不废书而泣也。乐臣公学 黄帝﹑老子,其本师号曰河上丈人,不知其所出。河上丈人教安期生,安期生教毛翕公, 毛翕公教乐瑕公,乐瑕公教乐臣公,①乐臣公教盖公。②盖公教于齐高密﹑胶西,为曹 相国师。

注①索隐本亦作"巨公"也。

注②索隐盖音古阖反。盖公,史不记名。

【索隐述赞】昌国忠谠,人臣所无。连兵五国,济西为墟。燕王受闲,空闻报书。 义士慷慨,明君轼闾。闲﹑乘继将,芳规不渝。


分类:正史 书名:史记 作者:司马迁

Add comment


Security code
Refr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