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章 在军调部的四百天(下) | 叶剑英传 | 共和国人物

21章 在军调部的四百天(下)


一坚守阵地,岿然不动

1946年,北平在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下,特务警察横行,流氓地痞肆虐,社会秩序十分混乱。人民群众的安全自由没有任何保障。

叶剑英带领军调部中共代表团,在异常险恶的环境中战斗和工作,犹如身在虎穴。国民党当局对军调部的美方和国民党方面人员,严加保护,周到备至,而对中共代表团及其在各地执行小组工作的中共人员,则违反协议,多方刁难、威胁,制造事端,甚至肆意逮捕和暗杀,严重危害中共方面人员的安全与自由。叶剑英在执行调处全国各地军事冲突任务的同时,还要同国民党当局破坏民主、危害中共方面人员安全自由的行径进行斗争。

2月20日上午,叶剑英像往常一样,从景山东街住处到达设于协和医院的军事调处执行部办公。11时许,他接到中共方面有关人员报告:东四牌楼一带,有所谓"河北难民还乡请愿团"纠集数千人举行反共示威,沿途高喊"打倒共产党"、"取消解放区"等反动口号,并散发反共传单。获此情况,叶剑英立即同参谋长罗瑞卿等人冷静地作了分析。他认为,这一事件有可能是国民党当局有预谋的反共活动,因此,必须提高警惕,密切注视事态的发展,防止那些特务和反动分子到军调部来捣乱。

事情的发展果然不出叶剑英所料。下午2时,自称为"河北难民还乡请愿团"的一伙暴徒,由少数特务率领,包围了军调部,进行所谓示威"请愿",矛头直接指向中共代表团。当暴徒夺门而入时,在军调部门前值勤的警察却不加阻拦。暴徒们狂呼反共口号,要求中共代表叶剑英委员出来见面。

这时,叶剑英正在办公室同美方委员饶伯森商谈工作。他得到工作人员的报告后,立即对郑介民、饶伯森说:"这事你们都看到了,我出去见面,看他们能怎么样!"工作人员担心叶剑英的安全,劝阻他不要出去。叶剑英说:我们共产党人代表真理,代表正义,不惧怕任何邪恶反动势力。他坚持要出去。同志们无奈,只好向叶剑英建议,让那些"示威"者推举出代表,再予以接见。

叶剑英从容地来到院中。面对那十几个气势汹汹的"代表",大义凛然,高声说道:"我就是中共代表叶剑英,你们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由我转给十八集团军驻北平办事处。"

"我的房子被共产军分了,地也被占了,要立即追还!"

"我们村子被八路军占领,全家被赶了出来,有家不能归!"

"我们要求取消解放区!"

几个人在起哄。

叶剑英冷静地听完了"代表"们的叫嚷,义正辞严地说:"我们共产党在解放区实行的政策,你们是知道的,土地不能只归少数地主所有,而应当使广大农民都获得土地。这就是孙中山先生早就说过的:耕者有其田。现在,我们解放区有的实行减租减息,有的已经开始土地改革,这是合情合理的。

当然,个别地区可能有过火行为,我们一经发现,是会纠正的。"叶剑英用威严的目光扫视了一下众人,继续说:"你们这样胡闹是非法的!我们军调部三方面都不赞成你们这样干。如果你们继续这样干下去,我就上告到你们的蒋委员长那里去!"

然而,少数暴徒在特务唆使下,不仅不听叶剑英的解释,反而强行仲入执行部中共代表团办公室,对中共方面人员肆意侮辱和威胁。在这伙暴徒中,除了地主"还乡团"分子,地痞、流氓外,还有国民党北平市政府的职员和十一战区司令长官部机关报《建国日报》的记者等人。反动气焰十分嚣张。

这时,执行部美方委员和国民党方面的委员也不得不出面加以劝阻,但暴徒们继续捣乱,直到天黑,才呼啸而去。

这起严重危害执行部中共代表团安全的政治事件,是在当时平津国民党特务机关暗中指使和反动报刊进行反共叫嚣的鼓动下发生的。事件发生后,叶剑英多次向饶怕森、郑介民交涉,饶、郑二氏才同意以执行部三委员的名义,向北平市政府提出严重抗议,并电请蒋介石从严惩处为首分子。与此同时,叶剑英决定由参谋长罗瑞卿出面,向记者发表谈话,进一步揭露事实真相,谴责国民党当局的特务活动。

郑介民虽然答应了叶剑英的正义要求,保证不再发生类似事件,但在军调部本部和各执行小组,中共方面人员安全受到危害的事件仍时有发生。据不完全统计,在二、三两个月中,国民党军队、特务危害中共方面人员安全事件共发生13起;4月至6月达到34起。国民党方面企图通过制造这些事端,迫使中共方面从军事调处机构中自动撤退,以配合其加紧内战的准备和发动。但叶剑英遵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领导中共方面人员,坚守阵地,岿然不动。

二《解放》报事件

1946年4月3日,在北平又发生了一起警察、特务无理搜查和逮捕新华社北平分社和北平《解放》报社人员的严重事件。

早在军调部成立初期,叶剑英根据三委员达成的有关新闻问题的协议,报请中共中央批准,在北平领导创办了新华社北平分社和《解放》报。中共中央确定由徐特立任北平新华分社和《解放》报社社长,钱俊瑞任代理社长兼总编辑。报社和新华分社的社址设在北平宣武门外方壶斋9号。两社均于2月下旬正式成立,并向北平市有关当局办理了登记手续。2月22日,《解放》创刊号正式出版发行。这是第一张公开在北平发行的共产党报纸,立刻在各阶层引起了巨大反响,几千份报纸被抢购一空。报社加印3000份,很快又告售罄。这张版面不大的报纸,由于宣传了共产党的方针政策,介绍了解放区欣欣向荣的景象,同时揭露了国民党统治区的黑暗与腐朽,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心声,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和喜爱。该报为二日刊,自27期起改为二日刊,其影响日益深远。

军调部的国、美两方代表和国民党北平地方当局感到这张报纸对他们极为不利,视为眼中钉,千方百计加以破坏,必欲除之而后快。他们派出特务,殴打报童,撕毁报纸,甚至威胁印刷厂,不准佣解放》。在这些手段都不能达到目的时,便采取了更加恶毒的法西斯手段。

4月3日凌晨3时,北平警备司令部、北平警察总局出动军警宪兵及便衣特务等200余人,突然包围了新华分社及《解放》报社。许多武装军警、宪兵登上屋顶,以两挺机关枪封锁报社大门,然后由便衣特务胁迫当地甲长上前敲门。门刚打开,武装军警多人即冲进院内,闯入各办公室、寝室搜查,声称是检查户口。全副武装的士兵不断挥舞刺刀、盒子枪,高声叫嚷。警察不但对全体人员搜身,而且在寝室和办公室里,肆意翻箱倒柜。最后,由于未找到任何武器或违禁品,只好暂时退去。

事情还未了结。天明后,军警、宪兵、特务100多人又强行闯入社内,来势更凶。他们以所谓新华分社一部分工作人员户口登记未竣为名,捣毁分社,绑架新华分社全部人员,押往北平警察局外二分局。

与此同时,北平市军警宪特又非法逮捕了《解放》报社代理社长兼总编辑钱俊瑞、发行科主任马建民等10人,还逮捕了叶剑英的军事顾问滕代远的秘书李新等。中共方面人员被捕总数达44人。当天上午,经过中共方面严正交涉,北平警察当局被迫将滕代远的秘书等5人放回,其余39人仍关押狱中。

这一事件发生后,叶剑英立即分别致函国民党北平行营主任李宗仁、十一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北平市长熊斌,提出严重抗议。他严厉谴责国民党北平军、警、宪、特当局非法逮捕中共方面人员的罪行,严正提出:"非法逮捕执行部工作人员与家属及其他负有和平使命而来的中共人员的严重事件,已再一次严重地损害了执行部的尊严,危及目前中国初步奠基的和平团结的局面,极端违反国、共、美三方关于成立执行部并由政府方面负责保障安全之协议,也违背蒋介石代表政府在政协会上所作的庄严诺言。"

叶剑英就这次严重事件同时向郑介民、饶伯森提交了备忘录,他在备忘录中指出:"这些事件,以及秘密袭击和搜查我军事顾问滕代远将军的住地,逮捕滕的秘书,是破坏和平与民主的预谋的一部分。袭击和逮捕执行部的人员,则进一步违反了国共双方关于设立执行部的协议。我已向有关方面提出抗议,要求释放被捕人员,并向被捕人员、向新华分社和《解放》报社道歉,要求惩处肇事者,赔偿损失,并保证今后不再发生此类事件。"

叶剑英还向在重庆的周恩来致电,详细报告了事件经过。周恩来、董必武等联名致信王世杰等人,转述了叶剑英关于北平"四三事件"的电报全文并要其转呈蒋介石,指出:此一连串行为,显然是与全国各地一切反共反政协反民主的破坏罪行相联系的,是有人操纵指使之有计划有布置的阴谋。因此,敝党特再一次提出严重抗议,要求政府:(一)立即释放被捕人员。(二)严惩北平军警宪负责当局,并保证以后不得再有此等事件发生。(三)停止全国特务活动。(四)向执行部中共代表及《解放》报社、新华分社道歉并赔偿损失。

在北平,叶剑英一面派人向被捕人员传达他关于"坚持斗争"的指示,一面继续同北平地方当局交涉。4月3日,他亲自约见北平市长熊斌,当面提出抗议。熊斌在事实面前,只好承认这一事件不该发生,口头保证以后不再歧视中共人员,并交待北平警察总局负责人向被捕人员道歉。叶剑英遂与滕代远、罗瑞卿、李克农等人驱车至北平警察总局。中共方面被捕人员见到他们,激动不已。在警察总局负责人当面道歉后,由叶剑英率领大家乘车出狱。路经东西长安街时,大家点燃鞭炮,高呼口号:"要求民主!""取消特务!""毛主席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这一行动,伸张了真理和正义,在群众中造成了声势和影响。

出狱人员到达军调部中共方面驻地以后,中共代表团召开了欢迎大会。

叶剑英在会上首先致词,高度赞扬了被捕人员的革命精神和气节,向大家表示热烈欢迎和亲切慰问。他要求大家继续为中国的和平民主事业进行坚持不懈的斗争。钱俊瑞在会上报告了斗争经过。与会人员受到很大教育。

出狱人员返回报社驻地,立即恢复了新闻出版工作。在新一期报纸上,全文刊登了北平警察当局无理逮捕中共人员的事实和中共人员斗争经过,再次给国民党反动当局以有力打击。

1946年5月29日凌晨2时半,国民党北平当局以所谓"未经中央核准"、"于法不合"等为借口,又勒令《解放》停刊。当日晚8时,竟在《解放》报社门口贴上布告和封条,将报社及新华分社查封。同一天,北平市的报纸、杂志、通讯社被查封者竟达77家之多。

叶剑英一面向党中央和已到南京的周恩来报告这一情况,一面向国民党北平市政府当局提出严重抗议。同时,向军调部国民党方面的代理委员蔡文治、美方委员饶伯森连续发出备忘录,严正指出:《解放》报及新华社北平分社,是中国共产党在华中、华北地区中唯一的言论机关,执行部中共代表团及各地小组中共代表遵照执行部三委员新闻协议,均将执行部之各项公报、命令委托该报及通讯社代为发布。现在政府方面已封闭中共方面报纸及通讯社,中共认为,今年1月三委员达成的新闻协议及联合新闻科1月19日协议的条件,均已被国民政府当局破坏,该项协议将自然失去效用,执行部中共代表团及各小组中共代表将不再受这些协议的约束。

5月30日,叶剑英带领在北平的中共方面驻石家庄、太原、高密、晏城小组的代表和军调部中共全体人员,至宣武门外方壶斋9号,慰问被国民党当局非法查封的《解放》报及新华分社工作人员。叶剑英在现场发表了简短的讲话。他说:"北平《解放》报每日销售四万余份,为北平市报纸销数之冠,这是一种最好的民心测验,是人民事业胜利前途的象征。《解放》报和新华分社,因为替老百姓讲话,宣传正义,无情揭露反动派罪行,才被他们视为眼中钉,而不惜破坏诺言,强行封闭的。国民党反动派虽然猖獗一时,但在人民的力量面前,终会自食其法西斯暴政的恶果。中国的和平民主事业一定会胜利!"

当日下午4时,叶剑英举行中外记者报告会,严厉揭露和斥责国民党当局的法西斯暴行。他对到会的50余名中外记者说:"北平市的反动当局,在5月29日封闭了77家报纸、杂志、通讯社,迫使77家言论机关不能继续与读者见面,这是扼杀民主与自由的反动行为。"他严正指出:"中国共产党在北平的机关报《解放》及其通讯社新华社,一贯地为反对内战、呼吁和平而努力,对好战分子的内战阴谋,经常给以无情的揭露。因此,反动的好战分子视之为眼中钉,不断地给以压制和破坏。今天,当他们坚持在东北继续扩大内战,企图造成全国规模的大内战的时候,公然查封我们的《解放》报和新华社,这是对全国和平事业的严重打击。"叶剑英呼吁中外记者:"要以高度的警惕性来重视这一严重的事件,要以十分明确的真实性来报道这一真相,动员起全国和全世界的舆论,来制止国民党这一反动措施,挽救陷入危机中的中国民主。"①①《叶剑英同志慰勉北平(解放)报人员》,载1946年6月14日《解放日报》。

①《叶剑英同志发表谈话,严重抗议当局摧残言论空前暴行》,载1946年6月2日《解放日报》。

三黑暗中的灯塔

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团,是中国共产党驻在国民党统治下的北平的一个公开合法机构。叶剑英根据党中央指示,利用各种机会,在北平广泛地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在代表团内部,专门设立了一个负责统战、联络工作的小组。叶剑英对这个小组的工作十分重视。他反复交代说:"我们到北平来,不光要同国民党和美国人作斗争,还要广泛地进行联络、争取工作,要利用各种可能的办法,宣传解放区的优越性和政策,扩大我们的政治影响。"他还特别强调:"解放区非常缺乏知识分子,缺乏人才。党中央要求我们多做工作,尽量多争取一些知识分子和各方面人士到解放区去工作。"统战组的干部们想了很多办法,广交朋友,工作开展得卓有成效。

有一次,统战组的艾大炎等接待了住在中共代表团驻地附近的北京大学著名法学教授陈瑾昆。陈瑾昆对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十分不满,主动要求接近共产党。叶剑英亲切会见他,表示欢迎。彼此寒暄以后,叶剑英诚恳地告诉他,有什么心里话都可以说。

教授的话匣子打开了。

"我是搞法律的。说句不自谦的话,在当今的中国,我是这方面的专家,却发挥不了什么作用。国民党政府虽然也制定宪法,也搞一些法律,但是,许多东西都是骗人的。他们实行的,实际上是国民党一党的党法,姓蒋的一家的家法。这个政权腐败到如此程度,还有什么希望!"教授说着说着,浑身激动得颤抖起来,"我把国民党同共产党作了很长时间的比较。我发现,只有共产党才是真正为全国老百姓谋利益的。我佩服、赞同共产党的主张,希望能为共产党做些事情。"

叶剑英听了教授的话,由衷感佩。他对陈瑾昆说:"我很佩服教授的见识。我们中共代表这次到北平参加军事调处,有许多工作要做。我们希望同更多的北平知识界、科学界、教育界的人士交朋友。

如果教授利用自己的身份和关系,能在这方面发挥作用,我们将非常欢迎。"

陈教授满口应允,表示愿意提供自己的住所,作为中共接触各方面人士的一个联络点。

此后,中共代表团联络组的人员,便经常利用陈教授的住所开展活动。

不久,叶剑英以中共代表的身份,借陈教授住所举行了一次宴会,宴请在北平的其他民主人士和著名专家、知识分子,其中有张东荪、李锡九等人,气氛相当热烈。1946年12月,陈瑾昆教授抛弃住房和家产,到了延安,成了解放区的一位法学专家,新中国建立后曾任中央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政协委员。

中共代表团住在北平,就像这黑暗古都中闪闪发光的一座灯塔。广大人民群众,各界进步人士时时都在仰望着这座灯塔,不断有人主动找上门来,靠近共产党。许多人指名要见叶剑英委员。负责警卫工作的人员,从安全的角度考虑,常常想让别的干部代替叶剑英出面接待,叶剑英知道后,批评说:"人家来找我,并不是找我个人,而是找共产党。如果我不出面接待,岂不使人家感到失望吗?安全工作是要注意,但更要注意共产党的形象,共产党的影响。"

一天,翠明庄中共代表团接待室走进来一男一女。男的自称是国民党十一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部下的一名少将,女的是他的妻子。他们不满意国民党打内战,特来向叶剑英委员报告重要情况。

接待人员马上向叶剑英作了汇报。叶剑英想了想,说:"立即通过地下党的线索,查明此人的真实身份。"

第二天,地下党组织报告,来人确实是孙连仲部下的一位少将。于是,叶剑英要求尽快安排会见。然而,如何会面,却成了一个难题。中共代表团住地周围布满了国民党的特务,自然不便,只好在外边另找地方。而代表团的人员、车辆,只要一出大门,立即就有特务跟踪。叶剑英委员出门,目标更大,跟踪的特务更多。怎么办呢?叶剑英同统战组的艾大炎、警卫人员李树槐等一起商议。大家提了几种办法,都觉得不理想。最后,还是叶剑英想了一个"甩掉尾巴"的计策,大家听了齐声说"好"!

这天上午,叶剑英同艾大炎一起,带了两名警卫人员,乘车离开了翠明庄。驻地附近的特务一看,叶剑英的座车出门了,立即跳上早已伪装好的小车,远远跟在后面。叶的座车左转右转,兜了好几个圈子。特务们紧紧跟随,咬住不放。过了一会儿,叶剑英座车开到东安市场大门口,突然停祝一行人下车后,装作买东西,走进了市常特务们也赶紧停车,留下二人盯住叶剑英的座车,其余二人一阵小跑,紧跟上来。只见市场里人头攒动,拥挤不堪。特务们四处搜寻,却不见叶剑英一行的踪影,只好垂头丧气地转回来,同留下的特务一起看住座车。他们心想,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你的车在这里,看你能飞到哪里去!

他们哪里晓得,叶剑英一行进了东安市场以后,立刻迈开大步,分开众人,很快从另一个门走出去,乘上早已由地下党安排好的另一辆车子,飞快驶去。

在东城青年会旁边一间不起眼的屋子里,叶剑英同那位国民党少将夫妇见了面。少将向叶剑英报告了孙连仲部准备进攻解放区的作战计划。叶剑英对他们表示感谢,热情地鼓励他们夫妇追求光明,站到人民方面来。时剑英还给他们分析了中国的政治形势,指出,如果蒋介石继续进攻解放区,坚持打内战,最后必将走向灭亡。中国共产党一定会赢得全国的胜利。少将完全同意叶剑英的看法,并表示以后要跟着共产党走,决不再为蒋介石政府卖命。

叶剑英请他暂时继续留在国民党军队中,利用合法身份,帮助共产党工作,并让他以后直接同艾大炎联系。后来,这位少将又几次向中共方面提供了有关国民党军队的重要情报。在解放战争后期,他毅然脱离了国民党军队,加入了革命队伍的行列。①叶剑英还经常向军调部翻译人员王光美询问了解大学校园里的情况,了解北平学生和教授们关心的问题,以及社会动向等,并经过王光美等多方联系,接见了许多教授,进一步开展统战工作。后来,王光美去延安前向他辞行,叶剑英亲切地嘱咐说:"青年人要有理想,要把学习的知识用来为人民服务。到解放区去,要有吃苦的思想准备。知识青年要正确看待工农出身的同志。"

①访问艾大炎谈话记录,1986年3月。

四"我们一定会回来的"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一手策划的全面内战爆发了。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军调部的工作变得日益困难起来。叶剑英根据党中央指示,在十分险恶的条件下,继续领导代表团坚持斗争。但叶剑英对斗争前途仍然充满信心。他以积极乐观的态度迎接即将到来的"翻天覆地"的斗争和伟大的胜利。

这从他写给在莫斯科学习的大女儿叶楚梅的一首长诗中可以看出他的心境:亲爱的梅儿:--爸爸有你而感觉骄傲。

鼓起你的劲儿,踏上你的长路。

这不是日暮途远呀!红日恰在东升。

阳光照着艰险的途程,比起黑夜里摸索,要便宜得万万千千。

急进吧!遣上那先头出发的人们。

急进吧!再追上一程。

那里有广漠无边的地盘,等待着你们去开垦。

那里有大批优良的种子,等待着你们去拿回来散播,赶上春耕。

人民要翻身了,许多人已经翻了身。

敌人着慌了,不顾一切地起来作绝望的抗衡。

这是人类历史上最热闹的场面。

急进吧!再追上一程。

我们不是速胜论者。

欢迎你们能够赶上这一场翻天覆地的斗争。

我想你们没有一个是"坐享其成"的人。

你们是铁中铮铮。

爸爸1946年12月6日北平①

由于斗争形势急转直下,从1946年9月开始,叶剑英组织中共方面人员开始分批撤往解放区,留下少数人坚持工作。中共中央指示叶剑英本人早日撤离军调部,但他向中央说明情况,坚持同少数干部一起冒着危险战斗到最后。1947年2月21日,也就是蒋介石发动的全面内战打了7个多月之后,叶剑英才带领最后一批中共代表团人员,乘军调部提供的三架飞机离开北平,回到延安。离开北平前夕,叶剑英在北京饭店同各界友好人士话别。他坚定地对大家说,我们离开北平只是暂时的。我相信,过不了几年,我们一定会回来的!

叶剑英在军事调处执行部,率领中共代表团战斗了约400天,同国民党政府和美国代表进行了艰巨复杂的谈判斗争。深刻地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破坏和平,挑起内战的阴谋,从全局上有力地配合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同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

①叶剑英:《给叶楚梅的信》,载《老一代革命家家书逊,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2月版,第73页。


分类:共和国人物 书名:叶剑英传 作者:中央文献研究室
22章 领导中央后方委员会工作 | 叶剑英传 | 共和国人物

22章 领导中央后方委员会工作


一从延安到临县三交镇

叶剑英从北平回到延安的时候,延安城正笼罩在一片紧张的战争气氛之中。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由于无力继续进行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便集中兵力,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两个解放区。中共中央面对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进攻,决定主动放弃延安。中央指定叶剑英、杨尚昆负责驻延安各机关撤退的组织指挥工作。3月18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机关在西北野战部队的掩护下,全部撤离延安。同时,任粥时电告晋绥军区的贺龙和李井泉,中央直属队将转移到晋西北。3月29日,中共中央于陕北清涧县枣林沟村举行会议,决定: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党中央的精干机关继续留在陕北,指挥全国解放战争;刘少奇、朱德和一部分中央委员组成中央工作委员会前往华北,进行中央委托的各项工作。随后,中共中央又决定叶剑英、杨尚昆等组成中央后方委员会,以叶剑英为书记,杨尚昆为后方支队司令,在晋西北临县地区,统筹后方工作。

3月下旬,叶剑英东渡黄河,前往晋西北地区。从延安撤退的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机关3000余人,经过艰苦行军,至4月上旬陆续到达山西省临县三交镇双塔村及其附近的10多个村庄。

三交是一座山乡小镇,东倚吕梁山脉,西临滚滚黄河,是山西省通往陕西省的要冲之一。三交又是1941年即被八路军解放的老解放区,人民群众觉悟高,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怀有深厚的感情。听说中央机关要来,他们主动腾出窑洞,准备物资,热情迎接。4月2日,周恩来、刘少奇、朱德、董必武、贺龙、叶剑英在三交开会,讨论中央工委、后委的工作。这次讨论的问题,由周恩来回陕北同毛泽东、任弼时研究后确定了下来。

叶剑英、杨尚昆等领导的中央后方委员会,是一个十分庞大的摊子。它包括:军委总参谋部一、二、三局一部分,军委总卫生部,中央办公厅、城工部、交际处、外事组、立法委员会、妇委、工委等部分单位以及中央警卫团的一小部分,还有烈士家属等。以后,从国民党统治区撤回的干部,也陆续到达三交。中央后委领导的人员最多时达5000余人。

中央和军委机关撤到三交以后,许多人听到革命圣地延安被国民党军队占领,又听不到党中央和毛泽东的消息,一时不了解战局的发展,十分焦急。

针对这种情况,叶剑英立即决定给后委的干部们作一次形势报告。

4月的一天下午,后委的工作人员和家属,听说叶"参座"作报告,一个个急切地涌进会场,坐在老槐树底下静候。不多时,叶剑英来到会常他举起双手向大家致意,并告诉大家,毛主席很好,中央的领导同志们都很好,他们仍转战在陕北。接着,他介绍了解放军在西北和全国其他战场的战况,说:目前的形势对我们很有利,我们给胡宗南留下了延安一座空城。敌人虽然进了延安。但他们背了个包袱。我们在延安附近连续打了胜仗。当然,战争是残酷的,艰难的。同志们要有精神准备,克服困难,战胜困难,要有胜利的信心。大家听了叶剑英的讲话,消除了自延安撤退以来笼罩在心头的沉闷情绪,受到了很大鼓舞。①为了加强对后委机关的统一领导和指挥,叶剑英明确提出:中央机关合①访问张明、任友青谈话记录,1985年5月。

并后,要加强集中领导;各机关的任务,按组织系统落实;加强组织纪律性,纠正某些散漫的现象;充实业务人员,减少杂务人员;各机关只开展补助性、供给性的生产,使工作人员集中精力从事工作;适当地、妥贴地安置老弱、幼孝疾病人员,减少工作机关的负担。为此,特设中央直属纵队管理处,在中央副秘书长直接指导下,统一管理中央直属机关的供给、卫生、党务、教育、行政各事项,形成一个行政管理系统。后委其他领导同志一致赞同叶剑英的意见。②在叶剑英的主持下,后委的组织系统很快进行了调整和整顿,统一了领导。接着,叶剑英要求各部门立即恢复业务工作,并向军委机关提出一些题目,责成各有关部门负责人进行研究。这些专题主要是:自延安到临县的行军总结;保卫工作;保密工作;情报保障;通信联络;后勤供应保障等。尔后,叶剑英多次主持后委领导同志开会,对上述题目逐个进行研究讨论。参加讨论的除后委负责人叶剑英、杨尚昆、李维汉、李克农、邓颖超(不久到中央工委工作)等人外,还有帅孟奇、戴镜元、王诤等。经过多次讨论,作出了相应的决定,各部门迅速将各项业务工作开展起来。

②叶剑英:《关于后委机关调整和业务工作的意见提纲》,1947年7月。

二中央的"耳目"

中央后委的首要任务,是协助留在陕北主持中央工作的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为此,既要担负中央的后方保障工作,更要做好参谋部的工作。叶剑英在统筹后委全面工作的同时,将大量精力放在领导军委总参谋部的工作上。总参谋部机关除留下少数机构和人员跟随中央前委以外,大部分都撤到了三交,由中央后委领导和指挥。中央在陕北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要了解全国的战争动态和国内外政治、军事形势,主要靠后委提供情报。中央同全国各战略区的通讯联络,也主要靠后委保障。因此,后委的任务十分繁重。叶剑英十分重视情报工作,他说:情报是指挥员定下作战决心的重要依据,后委要充分利用电台集中和驻地固定的有利条件,为中央做好情报工作。他经常听取情报部门的汇报,及时给予指示。1947年5月18日,叶剑英在听取情报工作负责人戴镜元的汇报后,作了明确指示。他说:情报工作的方针,应以抓战略侦察为主。要加强对国民党中央重要的军事部门、特务系统和各大战区的侦察,注意收集战略性的情报。按照叶剑英这一指示,情报部门立即对工作作了调整和部署。他们想方设法克服许多困难,完成任务。电源不足,就采用手摇马达发电。设备性能差,就想办法进行改善。在不长的时间内,他们就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20多部电台,提高了工作效率。一次,叶剑英到情报部门驻地检查工作,发现有些电台架设方向不对,便对戴镜元说:电台这样架设,不利于对敌工作。戴镜元很快同工作人员作了研究,大家都觉得"参座"的意见提得好,立即对电台的位置重新作了调整。叶剑英还提出情报部门每天收集的情报,要及时报告给他,同时编一个军政情况汇报,及时通报给中央的毛、刘、周、朱、任5位领导。6月5日,叶剑英又指示戴镜元,通知各大区野战军的情报分支机构,要把所得的情报,每3天或者5天向总部汇报一次,以便总部全面地加以综合整编,上报中央和军委。这样,便形成了一个全军性的情报网。有些重要的军事情报,叶剑英以自己的名义直接向中央报告。如1947年6月12日,他向正在陕北天赐湾驻扎的中央前委报告,追击中央前委的国民党军董铡部整编第一军,已到巡检司、马家台一带,前委机关西去如受阻,建议往杨桥畔之东南、青阳岔以北之线东向小理河。中央前委机关随后重返小理河一带,并在此驻扎一个半月,举行了著名的小河村会议。6月22日这天,他又两次致电中央,报告获得的国民党在沈阳、长春的军队准备增援四平街国民党守军的计划。

后委的情报工作不仅保证了中央和军委耳聪目明,有效地进行指挥,而且有力地配合了人民解放军各战略区的作战行动。1947年6至8月,为了配合刘邓大军强渡黄河,进军鲁西南,挺进大别山等战略性作战行动,情报部门先后及时提供了国民党军队的作战部署、兵力配置和蒋介石对战局的判断等极有价值的情报,使中央和刘泊承、邓小平在明了敌情我情的情况下,及时定下决心,正确选择战机和作战方向,保证了战役的胜利。这期间,人民解放军在西北、中原、华东、华北等各个战场的重要作战,情报部门也都及时提供了可靠的情报,因而受到中央和各战区指挥员的赞扬。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副司令员粟裕就不止一次地说:总参情报部门的情报搞得及时准确。邓小平直到1975年,还没有忘记情报部门在解放战争中立下的功劳。这年4月,他见到戴镜元时,感慨地说:我们在解放战争时期情报工作做得好,对敌人的情况了解得很清楚,对解放战争的胜利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①通讯联络,是总参谋部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叶剑英对这项工作也十分重视。他要求通信部门的同志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时刻保持中央和各地通讯联络的畅通,不能出任何差错。中央军委的电台, 90%以上都集中在三交,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命令、指示,绝大多数都由后委转达。各战略区和国民党统治区地下党的许多电报,也是由后委向中央转报的。根据中央的指示,后委还负责各战区的经验交流。各野战军的作战经验总结,绝大部分都先送到中央后委,再由后委整理上报中央,或介绍给各战略区。在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阶段以后,许多部队迫切需要了解城市攻坚作战经验。叶剑英指示参谋人员,及时组织总结和介绍了解放军解放石家庄等战役的经验。1947年底,陈毅去陕北参加中央会议,途经三交时,叶剑英请他介绍了华东地区人民解放战争的经验。叶剑英组织参谋部人员,认真研究全国解放战争的战局,及时向中央提出了许多关于战争指导方面的建议,为中央所采纳。

后委还是一个人员和物资的中转站。由中央工委和各解放区筹措的供应中央的物资、经费,以及部分兵员,都是先集中到后委,再由后委运送给中央的。叶剑英还多次同各战略区联系,为陕北战场征召、训练新战士。1947年6月至7月,他与晋绥、晋察冀解放区联系,征召了一个团的新战士,并配足武器,经过短期训练,开往陕北。

后委为协助和保证中央指挥全国解放战争,做了大量工作。正如王震回忆所说:"那时毛主席、周恩来、任弼时在陕北打圈圈,彭老总带我们在前边打仗,剑英同志在山西三交的窑洞里,默默无闻地担负着中央后委工作。

不只是管后方保障,更多的是做参谋部工作。每天,我们军队的行动,敌人兵团的运动,双方态势的变化,都得及时掌握,并向统帅部通报。那时,后委实际就是军委的参谋部,中央的'耳目',做了大量工作,受到了毛主席的赞扬。"

①访问戴镜元谈话记录,1990年8月。

三城工部与外事组

叶剑英在抓紧军委参谋部工作的同时,还以很大精力关注中央机关的工作。中央城工部,负责对全国各地的地下党工作和统一战线工作的统筹和联络,部长由周恩来兼任,李维汉任副部长。撤离陕北时,李维汉和城工部迁到了后委。在周恩来领导下,叶剑英与李维汉具体指导了各地地下党的工作。

1947年4月29日,中央在给各中央局、分局、区党委的指示中说,城工部自去年底改组以后,其任务已定为:在中央规定的方针下,研讨与经管蒋管区的一切工作,并训练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干部。现在除各解放区的中央局下设城工部外,各解放区的区党委,如周围有蒋管区可进行工作的也得设城工部。5月5日,中央又发出关于蒋管区工作方针的指示,提出:要保护中国共产党及民主进步力量,以继续加紧开展人民运动;要坚持放手动员群众进行反美反蒋的方针,将公开合法的斗争与隐蔽的斗争结合起来;蒋管区城市工作,一切要从长期汀在打算,以推动群众斗争,开展统一战线,如此,方能"配合解放区胜利,推动全国新高潮的到来。"①叶剑英、李维汉组织城工部人员认真学习中央的这些指示,并结合各地的情况具体贯彻落实。5至6月,叶剑英同李维汉及城工部人员一起,对蒋管区的农村武装斗争、统战工作、党的组织、城市斗争等问题研讨出一个提纲,报中央批准后,发给了中共中央香港分局和上海分局参考。同时,还抽调了20名经过学习及土改斗争锻炼的得力干部,从7月起陆续派驻蒋管区,加强了对蒋管区斗争的领导。

这期间,叶剑英与李维汉一起,多次根据中央的指示,致电香港分局方方、林平和上海分局的刘晓、刘长胜,就组织机构、游击战争、爱国民主运动等问题,提出了重要意见,有力地指导了党在蒋管区各项工作的开展。

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叶剑英将原军委外事组改组为中央外事组。1947年5月11日,他就外事组的改组及工作开展情况向中央作了报告。报告中说:外事组包括前京(南京)平(北平)渝三地外事人员,已于5月1日改组,主任由叶剑英兼任,副主任王炳南。现有工作人员20亲人,分为3个处:编译处由徐大年负责,研究处由柯柏年负责,新闻处由董越千负责。各部门已于10日开展工作。他在报告中还谈到了各处的工作计划。编译处主要翻译毛泽东文选,编译有关介绍土地改革和解放区文化的材料;研究处主要研究国际形势、党的外交政策,编写有关参考资料;新闻处主要编发和油印新闻材料。②当年曾参加中央外事组工作、后来做了多年外交工作的凌青回忆说:"1947年4月在山西临县成立了中共中央外事组,为中央直属八大单位之一,叶剑英同志兼任外事组主任。我在研究处一科任科长,研究美国情况,编辑过一本《美国手册》。那时我们不光坐机关,还下乡参加土改。这样一直到全国解放,我们便参加筹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机关。"

①《周恩来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12月版,第271页。

②叶剑英:《关于外事组改组及工作情况给中央的报告》,1947年5月11日。

四出席全国土地会议

1947年7月,叶剑英从山西临县到河北省建屏县(今平山县一部分)西柏坡村出席中央工委召开的全国土地会议。刘少奇主持会议,并作了报告和总结。9月10日,叶剑英在会上作了发言。他首先强调了贯彻中央颁布的土地法的重要意义,接着,着重谈了外线作战问题。他说,党中央确定的自卫战争第二年的方针,就是要把中共主要力量,打到外线去,打到蒋管区去,举行全国性的反攻。这一方针,是党中央、毛主席根据战争发展的规律提出来的,是斗争形势决定的。他认为,解放军进行外线作战,存在着不少有利条件,主要是:(一)蒋管区人民欢迎我们打过去。(二)蒋军士气低落,兵力空虚,是可以打出去的。(三)蒋管区在人力物力方面都有很大潜力,我们打出去以后,可以就地得到补充。解放军进行外线作战,也存在一定的困难,但在中央和军委的领导下,困难是能够克服的。叶剑英强调指出,摆在老解放区面前的任务是要大力支援外线作战。要抽调、训练、输送干部,参加新解放区建设工作。还要在武器、物资、兵员等方面帮助外线作战的部队。

叶剑英在报告中,还就蒋管区的城市工作和军事上的一些具体问题,如加强武工队的组织、战地俘虏工作、农村建设和消灭地主武装等提出了重要意见和措施。①全国土地会议从7月17日一直开到9月13日才结束。会后,叶剑英离开西柏坡村,返回中央后委驻地。途经山西五台县时,中共五台县委正在召开全县区委书记联席会议。与会同志听说叶参谋长来了,纷纷要求他给大家作一次形势报告。叶剑英在报告中,再一次谈了外线作战问题。他说:过去在解放区打仗,吃的是解放区的粮,要的是解放区的兵,花的是解放区的钱。

现在形势变了,党中央要求我们进行外线作战,打到蒋管区去,向蒋管区要粮、要钱、要兵,以加快解放战争的进程。解放区的干部要适应新形势,树立全局观念,积极参加新解放区的建设,为争取全国胜利早日到来多作贡献。

五台县委积极响应叶剑英的号召,先后动员组织几批干部,随军进入湖南、广东、内蒙古、新疆等新解放区,在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时剑英在五合县暂住期间,抽暇参观了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五台山。他看到寺内许多文物古迹遭到破坏,心情很沉重。陪同的人员告诉他:群众说五台山的和尚是大地主,和尚下山收租还带兵和枪。土改中,群众斗争了和尚,把寺庙的许多东西当成大地主的浮财分了。叶剑英听了这话,沉吟了许久。下山后,他对县委负责人说:你们领导群众反对地主阶级,包括反对封建迷信,这都是对的。但是,反对封建剥削制度,破除封建迷信,同破坏历史文物是两码事,不能混为一谈。五台山寺庙,是劳动人民修建的,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和风格。庙中的东西,大多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破坏了十分可惜。你们应采取措施,保护这些历史文物。县委的领导们听了叶剑英的话,很受教育,并很快采取了一些保护文物的措施。

叶剑英对五台胜境及其被破坏的情况感触很深,挥笔写下组诗《过五台山》(三首),以纪其事:

千年古刹千年债,
万个金身万姓粮。
打破禅关惊破梦,
未妨仇恨是清狂。

荒凉殿宇有啼鸦。
稀世藏经灰化也。
昔日庄严金佛像,
而今流落万人家。

南台山上白云低,
人在云中路径迷。
可有神工能扫雾,
让吾放眼到平西。①

①《叶剑英诗词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4月版,第7页。

五临县反"左"

叶剑英于9月下旬回到双塔村,继续领导后委各项工作的开展。11月底,他西渡黄河,前往陕西米脂县参加中央会议。会议分为两个阶段,从12月7日到24日为准备阶段, 25日至28日为正式会议。在准备阶段,会议又分为政治、军事、土地改革三个小组,讨论研究当前形势和党的政策。叶剑英担任土地改革小组副组长,同组长任粥时一起主持土地问题的讨论。在讨论中谈到农村土地政策和阶级政策时,叶剑英语重心长地说:"内战时由于'左'的错误政策,却把自己孤立了。苏区里赤白对立,买不到东西,像海中孤岛,白区里剩下些光棍党员,最后连根都拔掉。现在我们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援,蒋介石集团则日形孤立。但是我们并不是没自己被孤立的可能。只有正确的执行联合中农,联合中小资产阶级的政策,才可避免。"①在正式会议阶段,讨论通过了毛泽东所作的《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书面报告。1948年1月,叶剑英回到中央后委,立即向干部传达了中央工作会议精神,组织学习讨论毛泽东的报告。这期间,中共中央还提出了土改中注意纠正"左"倾偏向的问题。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发出了《关于改正错定成份与团结中农的五项指示》,要求对解放区土地改革中发生的"左"的做法进行纠正。中央后委所在地临县的土地改革,是以康生为首的土改工作团主持,于1947年3月开展起来的。在运动中,康生推行"左"倾政策,高划成份、乱打乱杀的现象比较严重,一些坏分子借机报复,杀害了许多革命干部和群众。

六县土改中出现的这些错误倾向,引起了广大干部和群众的不满。晋绥分局的指示下达以后,临县的部分县区干部,对土改工作团能否真正贯彻分局的指示表示怀疑。他们想到,中央后委就住在本县,后委书记叶剑英是中央委员、中央军委领导人,因此,希望他能出面领导纠正本县土改中的偏向。

六县县委副书记冯文耀来到双塔村,向叶剑英简要汇报了土改中的问题,同时反映了干部群众要他出面领导纠正偏向的愿望。

叶剑英对临县土改中出现"左"的偏向早有所闻。听了冯文耀的汇报后,他感到问题比较多。遂答应一面向中央请示,一面找些干部群众代表,开座谈会,进一步了解情况。

叶剑英邀请了临县劳动英雄、副县长刘万山和部分区委领导干部开座谈会。同时,又同杨尚昆等一起到附近农村作实地调查。经过座谈和调查,叶剑英掌握了许多第一手材料。

经中共中央同意,叶剑英于1948年2月中旬,在三交镇召开纠正临县土改偏向的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县委、县政府负责同志,各区区委书记和土改工作团的成员。会议原定开2至3天,但到会的同志认为问题太多,一致要求延长会议时间,切实把问题搞清楚,结果开了13天。

会议开始时,叶剑英根据中央12月会议精神和临县土改中的实际情况,作了报告。他着重讲了形势问题以及怎样划分阶级问题,对待各个阶级、阶层的政策问题,如何处理打入杀人的后遗症问题和平分土地问题。①在谈到形势的时候,他说,中国革命斗争20多年,从来没有出现过目前这样好的形势。在政治上,全国人民心向共产党,向往解放区,蒋介石的处①转引自《谢觉哉日记》(下),第1175-1176页。

①叶剑英在临县土改纠偏会议上的讲话,1948年2月。

境空前孤立。在军事上,解放军已逼近长江,离全国胜利已经不远了。要夺取胜利就要团结更多的人,分清敌我友,善于向同盟者作必要的让步,才能团结90%的人;要善于分化10%的革命对象,最大限度地孤立敌人。总之,要牢固树立团结90%的观念。在谈到怎样划分阶级的问题时,他重申中央的规定:对生产资料的各种不同占有关系,是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并向大会宣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划分阶级的8条新规定,指出孤寡残废,以及教师、医生、工人有部分土地出租或请人代耕者,都不能定为富农;对富农与中农的界限要分清,只要剥削不超过总收入的25%,都是富裕中农;对革命军人成分的评定,要持慎重态度,否则会影响部队的巩固。他要求到会同志,严格掌握中央关于划定成份的标准,回去认真作一次检查,对的就坚持,错的要坚决纠正过来。关于对待各个阶级、阶层的政策,叶剑英说,我们党领导土改的目的,是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地主富农作为一个阶级是要消灭的。但是,对待地主、富农分子,应和贫农、中农一样分给土地和财产,并在劳动中把他们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新人。对中农要团结,中农在农村中人数占50%以上,对战争出力多,贡献大。在农村团结了中农,就团结了大多数。在城市,团结了中小工商业者,就是掌握了党的政策。关于如何处理打人杀人的后遗症问题,叶剑英主张,要用冷静的头脑来考虑和处理,不能草率从事。他提议由县司法部门与各区人民法庭,组织一个专门机构,受理死人案件。受难者和被诬陷者,准其申诉;搞错了的,由公家负责赔偿;假公济私和蓄意陷害他人者,要依法严惩。关于平分土地问题,叶剑英根据中央关于区别老解放区、半老解放区和新解放区,采取不同的土地政策的精神,再次强调临县是老区,不实行平分土地,而应采用抽多补少、抽肥补瘦的办法,解决贫雇农的土地问题。①与会人员根据叶剑英的报告,结合实际进行认真讨论。叶剑英每天听取各小组的汇报,同大家一起研究纠偏的办法。2月24日,大会进行总结。叶剑英又就如何处理打死人和退赔等问题,作了进一步说明。

三交纠偏会议以后,上改工作团和临县县委、各区区委认真贯彻会议精神,纠正过去出现的"左"的偏差,妥善处理一些遗留问题,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拥护。各项工作逐渐走上了正常发展的轨道。

①叶剑英在临县土改纠偏会议上的讲话,1948年2月。

六与群众共甘苦

叶剑英在中央后委期间,工作异常忙碌。他的女儿向真回忆说:"记得1947年,我们住在山西三交双塔村。父亲整天忙碌,晚上看文件至深夜,从第二天燃余的蜡烛的长短可以推知他究竟睡过觉没有。"①双塔村生活十分艰苦。后委的炊事人员常常到河里捕鱼,到山上拣木耳来改善生活。叶剑英有时亲自去打山鸡。打到以后,便请杨尚昆、马海德等和身边的同志们来一起分享。他对干部和群众的生活十分关心。对于一些干部的家属问题、孩子问题,他总是挂在心上,经常过问,并帮助解决困难。他还经常同当地群众谈话,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

一天早上,叶剑英散步来到村外,看见许多老百姓挑着水桶排队。他走到山脚下的水井边,只见下面有个小坑,仅仅有浅浅的一点浑水。挑水先要下10多个台阶,到达坑底,然后用瓢一下一下地把水舀进桶里。水量很小,挑一担要花很长时间。

看到这种情景,叶剑英的心情很不平静。他想,根据地的人民多好啊!

他们无私地支援革命,支援战争,可他们的生活却是这样艰苦!回到驻地,他立即将后委的有关负责同志找来,对他们说:"双塔村的群众吃水这样艰难,我看了心里很难过。我们应该帮助群众解决这一困难。"当时,从陕北调来的一些石匠正在山脚下挖防空洞,修指挥所,叶剑英决定让他们暂停几天,为群众突击打井。同时,抽调一些身强力壮的战士一起于。叶剑英尽管工作很忙,每天早晚都要抽空到工地去看看工程进度,并和大家一起搬石头,同志们劝他休息,他笑着说:"为群众打井,我也应该出一分力嘛。再说,我还等着水喝呢!"

经过连续几个昼夜的奋战,这口井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向下挖了一丈多深,井水变清,井的容积扩大了,还垒起了井台。从此,双塔村的群众再也不用排队挑浑水了。群众喝着清冽可口的井水,十分感激地说:"叶参谋长为我们做了一件大好事!"①1948年3月,中共中央根据人民解放战争胜利进展的情况,决定毛泽东、周恩来、任粥时离开陕北,前往晋察冀解放区,中央机关也随之迁往,同中央工委、后委机关合并。同月,叶剑英率领后委机关部分人员离开双塔村,向晋察冀解放区进发。

①《萦思录--怀念叶剑英》,人民出版社1987年9月第一版,第259页。

①访问路宝银谈话记录,1991年9月。


分类:共和国人物 书名:叶剑英传 作者:中央文献研究室
24章 新北平市长 | 叶剑英传 | 共和国人物

24章 新北平市长


一从石家庄到北平

1948年冬,人民解放军发起的平津战役的隆隆炮声,在华北大地上空震响。战役进行过程中,叶剑英即同彭真一起被召到西柏坡毛泽东简陋的办公室里,领受了接管北平的重任。叶剑英被任命为中共北平市委副书记、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兼北平市市长,彭真被任命为中共北平市委书记,赵振声(即李葆华)为第二副书记。毛泽东满怀期望地对他们说:这次接管北平,影响到中外,你们务必达到像沈阳、济南那样的接收和管理成绩,不要落在沈阳和济南之后,特别要防止出现一些'左'的做法。

按照党中央的通知,从各地抽调的参加接管北平的干部,先到保定集中。

叶剑英于12月15日从石家庄到达保定,一面等待参加接管北平的干部前来报到,一面筹备建立接管组织机构等具体事宜。

1948年12月17日,中共北平市委第一次会议在保定举行。会上,叶剑英宣布了中央批准的北平市委、市军管会、市政府的组成及主要负责人的任命,并作了重要讲话。他说:这次接管北平,意义十分重大。北平是一座中外闻名的历史文化古城,接管工作进行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共产党和解放军的声望,也影响到其他尚待解放城市的接管。我们每个人都要认清自己肩上的责任。叶剑英对进城初期的主要任务作了简练的概括,这些任务是:迅速消灭混乱现象,安定社会秩序,系统地进行接管工作;肃清反革命残余;动员力量,向城市输送煤、粮等生活必需品,力求保证对城市人民的供应;迅速恢复生产。他特别告诫大家:要严格执行政策,遵守纪律,注意保持无产阶级的优良作风,防止剥削阶级思想作风的侵蚀和影响,防止少数人腐化堕落。

根据市委的决定,北平军管会下设物资和文化两个委员会,具体负责接管工作。物资接管委员会由戎子和任主任,文化接管委员会由钱俊瑞任主任。

叶剑英要求两个接管委员会的干部,认真学习中央的方针政策,搞好对接管对象的调查研究,对哪个部门准备接管什么,被接管的单位在什么地方,里面有什么人员和物资,都要尽量搞清楚,不能打乱仗。他提醒大家,根据东北和其他解放区接管城市的经验,应该做到各按系统,自上而下,原封不动,先接后分,不要搞得支离破碎。

从1948年12月下旬开始,接管人员先后抵达北平城西南的房山县。这时,国民党驻守北平的华北"剿匪"总司令傅作义,虽然已同中共进行和平谈判,但在军队改编等重要问题上,仍犹豫不决,观望等待。对此,解放军平津前线司令部根据中共中央关于保护文化古都,力争和平解放北平的指示,在继续同傅作义谈判的同时,积极做好攻城的准备。

叶剑英和彭真利用解放军同傅作义谈判的这段时间,抓紧训练接管干部,组织大家学习党中央《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新年献辞和毛泽东关于时局的声明,提高对全国形势与和平解放北平必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明确军管时期的任务和政策纪律。叶剑英给接管干部作了几次形势报告,他说:将革命进行到底,消灭反动势力,特别是消灭国民党军队的办法有两种,一是用武力解决,一是通过和平谈判,将国民党军队和平改编。消灭反革命军队是要消灭作为四大家族支柱的武装力量,而不是把他们个个杀掉。因此,用和平谈判、和平改编的方法,解决反动军队,同样可以达到消灭反动势力的目的,这与将革命进行到底是完全一致的。①大家听了叶剑英的讲话,澄清了一些模糊认识,更加积极自觉地投入到和平接管北平的各项准备工作中去。

这年底,叶剑英与华北军大学员李刚在房山县良乡结婚,后因感情不合于1955年离异。

①叶剑英在北平接管干部大会上的讲话,1949年1月2日。

二"联合办事处"主任

1949年1月21日,解放军同傅作义经过多次谈判,终于达成了《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协议》,北平获得了和平解放。接管大军随即移驻北平西郊的青龙桥一带,叶剑英则住进了颐和园内万寿山上的益寿堂。几天以后,平津前线司令部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决定成立由中共和傅方参加的"北平联合办事处",负责进行北平的接管工作。中共参加办事处的代表是叶剑英、徐冰、陶铸、戎子和。傅作义方面的代表是郭宗汾、焦实斋、周北峰。叶剑英任联合办事处主任。

1月29日,叶剑英在颐和园景福阁主持召开准备进行北平接管工作的重要会议。为了开好这次会议,前一天,叶剑英给傅作义写了一封亲笔信:"宜生先生勋鉴:联合接交机关拟于明日(二十九日)下午二时在城郊开筹备会,请转告贵方参加人适时到会为荷。"①傅作义接信后,准时派出代表携带他的亲笔复函赴会。傅作义在复函中写道:"剑英先生勋鉴:一月二十八日大函敬悉,兹派郭宗汾、焦实斋、周北峰前往参加,即请查照,并颂时祺!"②会议开始后,叶剑英再次表示欢迎傅方代表同中共进行合作。他在讲话中高度赞扬傅作义对北平和平解放作出的贡献。着重申明"联合办事处"机构应该遵循的三条原则:"第一,双方在共同工作中,如果出现原则问题的分歧,希望朋友们要从共产党人的原则立场来理解我们。这种立场就是:维护最大多数人民的长远利益。第二,共产党人是履行诺言的,凡是我们通过了的决议,签过了字的文件,我们是坚决执行的。第三,我们愿意和真诚的朋友长期合作,并且希望有更多的贵方的有识之士同我们合作。如果能将北平的经验推广到太原、大同、南京乃至全中国,那就更好了。"

傅方代表频频点头表示赞许。郭宗汾说:"叶先生的讲话很谦虚、和蔼,所讲的几个原则我们都同意,回去一定转给傅先生。"

随后,叶剑英向郭宗汾等仔细询问了城内国民党军队、警察、特务的情况,了解了治安、交通、金融、粮食供应的情形。傅方代表提出联合办事处的性质问题,叶剑英明确答复这个机构属于工作机关而不是政权机关。③1949年2月2日,北平军管会从西郊进驻城内。2月3日,人民解放军举行盛大的入城式。叶剑英同平津前线司令部及华北局、北平市其他领导人一起,在前门箭楼上检阅了参加入城式的队伍。2月12日,北平市各界人民在天安门广场集会,欢庆解放。叶剑英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宣布北平市在军事管制的时期,要完成"系统建立人民的革命政权,推行新民主主义的政策","消灭一切混乱现象,建立人民民主的经常的秩序"等六大任务。他坚定地表示:"我们中国共产党北平市委、军事管制委员会和北平市人民政府,在中国共产党平津前线总前委领导下,在人民监督和协助下,坚决地为完成上述任务而斗争。"

叶剑英的宏亮声音,通过扩音器传遍了天安门广场的每个角落,通过无线电广播传到了中国已解放的地区和尚未解放的地区,传向了全世界。后来,毛泽东主席见到叶剑英,风趣地说:"我听收音机了,你那个讲话真是'声①②在北京市档案馆查阅的资料。

嘶力竭'啊,为新政权呐喊,就是要有这么一股劲头!"

三紧张接管

从2月初开始,北平的接管工作在叶剑英、彭真的领导下全面展开。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精神,叶剑英与市委、军管会的负责人经过多次讨论、研究,将接管工作大体划分为政权接管、物资接管、文化接管三个方面,并组成相应的机构进行对口接管。叶剑英同彭真一起,对接管工作从整体上实行有力的领导与指挥。在接管的指导思想上,叶剑英再三强调要依靠党组织和人民群众。他说,北平的地下党组织和广大工人、职员、学生、群众及一切进步力量,是中国共产党进行接管工作的支柱。只有紧紧地依靠他们,接管任务才能顺利完成。

叶剑英直接组织并参加了对旧政权机构的接管。首先接管的是旧北平市政府机构。1949年2月3日,叶剑英市长和徐冰副市长,召集旧北平市政府人员,宣布对市政府进行接管,并交代了中共的方针政策。2月4日下午3时半,在原国民党市政府会议厅举行了隆重的接管仪式。此后,叶剑英又有步骤地领导接管了各区政权,并先后建立起了各区人民政府。①物资方面的接管情况比较复杂。军管会所属的物资接管委员会,负责接收敌伪产业及公共物资财产,没收官僚资本,直接代管属于国家的企业。叶剑英每天都要听取物资接管委员会主任戎子和的汇报,及时掌握接管进度,处理工作中遇到的难题。

一天,叶剑英了解到这样一件事:西郊有一支骆驼运输队,大约有二三十人,靠从门头沟往市区运煤为生。中共方面去接管时,没有傅方代表参加,也没有带联合办事处的介绍信,只召集他们讲了一番话,宣布将运输队接管,让其照常运输。可是,第二天这几十人都跑光了。有的同志觉得一个小骆驼队,跑了也没什么。叶剑英却从中发现了问题。他责问接管的干部:"为什么不请傅方代表参加呢?进城之前,我们就已反复强调,要准备同党外人士合作共事,而我们一些同志对此认识不足,习惯于自己包打天下。尽管有了联合办事处这样的组织。也不注意很好地去发挥作用,这不对嘛。"

叶剑英在同傅方代表的合作中,既坚持原则的坚定性,又注意策略的灵活性。每逢合作中遇到矛盾,他总是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有理有利地予以解决。2月中旬的一天,戎子和在组织接管一座仓库时,遇到了阻力。他向叶剑英请教办法。叶剑英没有就事论事地答复,而是告诉他,在联合办事处工作,要多开动脑筋,注意方式方法,讲究策略艺术。既要充分发挥对方代表的作用,又要加快接管工作的步伐。在大的原则问题上不让步,但在一些小的、具体的问题上,就不要同对方过于计较。有些对方认为有用而我方觉得无关紧要的东西,对方即使一时不愿交,也不要强求,将来都会变成我们的。

戎子和从叶剑英的一席话里领会到了高超的斗争艺术、工作方法,并向参加接管的同志们作了传达,大家都感到工作的方向更明确了,工作进展也更为顺利。

接管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叶剑英总是要求参加接管的干部,加强政策纪律观念,严格请示报告制度。尽管如此,有时也发生一些问题。

如物资接管委员会财政部未经请示,接管了存放在荷兰领事馆的联合国经合①访问焦实斋谈话记录,1986年2月。

总署援华的一部分面粉,引起了涉外事件。叶剑英高度重视这件事,立即报告党中央,对有关人员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然后,他根据中央指示,以军管会主任的名义,致信经合总署的代表,义正辞严地反驳了对方对中共的攻击,妥善地处理了这一事件。

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工作,政权和物资方面的接管取得很大成绩。原旧政权下属的一些主要单位都被顺利接收过来。其中,有国民党军"华北剿总"系统和伪中央系统在北平的党、特、军、政、警等机关;有四大家族掠夺华北人民的中央、中国、交通、农业各银行在平分行;有作为华北交通、联络枢纽的铁路、邮政、电讯全部系统。有石景山发电厂、炼钢厂、兵工厂等重要工业企业。被接管的职工及一些技术人员等,共9万多人。

关于文化方面的接管,虽然由军管会的文化接管委员会具体负责,按系统按部门进行接管,但叶剑英感到文化教育部门的知识分子多,接管的政策性很强,因此,大小事情他都亲自过问。他反复告诫大家:对于知识分子一定要按党的政策办事,除个别反动的以外,所有的知识分子都要接收过来,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为新中国服务。文化接管委员会每接管一所大学,他事先都要了解这所学校的历史和现状,一再交代要关心和爱护知识分子,妥善处理师生员工中的问题。一些大学被接管后,钱俊瑞前去作报告,每次报告的提纲,叶剑英都亲自审阅。他还定期邀集北平一些有名望的知识分子开座谈会,向他们讲解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回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并诚恳地征求他们对建设新北平的建议。被邀集的著名知识分子中,有陆志韦(燕京大学校长)、叶企苏(清华大学校长),张奚若、钱伟长等人。由于正确贯彻执行了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北平市的知识界绝大多数都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并对接管工作给予了有力的支持和配合。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工作,完成了对清华、北大、戏剧学校、电影制片厂、北平图书馆、故宫博物院以及新闻出版等30多个文化部门的接管。

3月上旬,接管北平的主要工作基本结束。叶剑英于3月10日签署了《北平市军管会关于处理旧人员和接管工作的指示》。这个文件指出,3月份的中心任务应该是如何把从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解放出来的北平更好地领导和管理起来,使中国共产党更进一步和北平200余万人民紧密结合在一起,为肃清潜伏特务及反动政权统治的残余,为建设新北平而奋斗。同时,向军管会各部门提出了后续任务。

北平接收工作,历时3个多月,进行得稳妥、周到、顺利,没有出大的乱子。这是中共中央正确决策、领导的结果,同时,也是与叶剑英、彭真及参加接管的广大干部忘我的工作以及傅作义方面的配合分不开的。北乎接收工作的成效,赢得了中外舆论的赞扬。国民党统治区出版的《新闻天地》有一篇文章这样写道:"叶剑英领导的中共干部,为了打稳中共未来首都的基础,接管是审慎、周到、仔细、严密的","几乎做到尽善尽美的程度。"

这个看法是对北平接收工作的一种客观而又公正的评价。

四整顿秩序,恢复生产

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后不久,党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确定由西柏坡迁往北平办公。叶剑英于3月24日赶往涿县高碑店,迎接北上的毛泽东和中央其他领导人。25日,又与在北平的其他负责人一起,陪同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在北平西苑机场检阅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一部。

当叶剑英将主要精力转向城市的治理和建设时,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百业待举、百废待兴的局面。如何创业兴业,使全市各项工作逐步开展起来?

他同市委、市政府其他负责人研究确定,首先必须加强新生革命政权的建设,建立和完善各级政府机构。

市政府是北平市的最高执政机构。在如何建立新的市政府的问题上,有关部门曾提出了两个方案:一是以旧架子为基础,加以改良和精减;二是另起炉灶。叶剑英坚持认为,按照马列主义关于国家政权的学说,必须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的政权机构。他和彭真对两个方案反复研究,感到第一种方案虽然较简便,但依然是"旧瓶装新酒",如果以旧政府机构和人员为基础,组成新班子,其旧作风的残余很容易保留,无论怎样改良和精减,也很难完全跳出旧圈子。因此,倾向于采取第二种方案,以中共的干部组成新的骨干队伍,负责领导市政府各部门的工作。同时吸收一部分思想比较进步的原旧政府机构人员参加工作。叶剑英十分重视从旧人员中发现和选拔人才。在市政府4月份召开的一次干部大会上,他诚恳地说:"我们对于一切能为人民做事的干部,要尊若贵宾,若有人才被埋没了,未被发现,可以自告奋勇,申请担负重责,为人民挑一个更重的担子,我们是欢迎的!"在叶剑英的关照下,新的市政府留用了一批经过改造愿为人民服务而又有真才实学的人员。他们在工作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在确定了市政府的建设方案并付诸实施以后,叶剑英又主持研究制定了《关于废除伪保甲制度建立街乡政府初步草案》。草案明确规定了彻底废除旧政权后过渡时期的城区(郊区)的政权组织系统和产生办法,城区和郊区的街乡按照这一草案规定,迅速将各级基层政权组织建立起来。

衣食住行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这方面问题解决得好坏,直接影响到人心的向背和新生人民政权的威望。在中共北平市委的领导下,叶剑英带领军管会和市政府的同志们,一开始就抓紧了安定全市200多万人民生活这一基本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解决粮、煤、水、电的供应和统一货币。军管会和市政府在进城前,叶剑英和彭真就指示军管会有关部门,从华北其他地区调运和储备了大批粮食、煤炭及油盐等物资,进城后,采取各种方式将必需的生活资料供应给市民,保证他们的生活需要,并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制定的金融货币政策。市政府按照中央规定,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人民币为北平市本位币,以冀南银行发行的钞票(简称冀钞)和东北银行发行的流通券(简称东北券)为辅币,对伪金元券实行收兑办法,并在市民中进行宣传动员,让工人、学生及其他劳动人民享受优待兑换。不久,又对银元实行了禁止流通、买卖的政策。通过这一系列措施,逐步稳定了北平市场物价,人民生活得到稳定并有所改善,从而安定了民心。

要使民心向党,安居乐业,还需要进一步整顿治安、建立革命秩序。北平曾经是国民党反动派在华北的政治、军事中心。解次后,潜留了大批特务,散兵游勇、土匪小偷、银元贩子也到处为非作歹。加之流散在民间的武器被匪特利用,严重危害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社会秩序的稳定。这些情况,使叶剑英焦虑不安。北平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是即将成立的新中国的首都,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必须迅速地有步骤地采取措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治安问题。叶剑英以军管会主任名义发出布告,明确提出要保障全体人民的生命财产,维护社会安宁,确立革命秩序。接着,陆续发布了关于"收缴一切非法武器"、"北平市国民党特务人员申请悔过登记实施办法"、以及"一切社会团体均须申请登记"等布告和通知。在发布这一系列布告和通告的同时,他和彭真领导警备部队和公安部门采取有力措施,坚决打击和肃清暗藏的敌特,捕捉劫盗匪徒,处理散兵游勇。同时,开展号召反动党团人员和特务分子自首登记活动。到1949年秋仅半年时间,就破获潜藏特务匪徒策划的各种阴谋暴动案83起,总共肃清职业特务6700余名,查处散兵游勇3.7万多名。

破获制造伪钞、盗窃、抢劫案件1.4万多件。收缴了大批敌特电台、枪枝和炸药。

初步解决了治安问题以后,叶剑英紧接着将改进交通秩序、整顿摊贩的问题提上了日程。当时,市内摊贩大都占据要道、路口等繁华地区,妨碍交通,时常引起车祸,并有特务坏人混入摊贩队伍,乘机捣乱,秩序十分混乱。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搞好市政建设,叶剑英责成市政府有关部门调查研究摊贩市场的情况,尽快拿出整顿的意见和办法。5月23日晚,他与彭真一起,专门主持召开了北平摊贩代表座谈会。会议一开始,他谦虚地称代表们为"先生",说:"我们对摊贩还没有管过,我们还是学生,你们是先生,要同你们商量一下,如何管理。集中大家的意见以后,我们便去办。这里,我先向大家提一个问题。"他看了看众人,问道:"过去,国民党的市长们,国民党的市党部和你们开过会没有?对你们用什么方法管理?"

在座的摊贩代表们闻听此言,情绪一下活跃起来:"那些大官我们连见都见不到,还同我们开什么会呀!"

"警察宪兵动不动就用皮带抽打我们!"

"他们对我们的办法是强制和压迫!"

叶剑英听了大家的意见,继续说道:"是呀,国民党不把人当作人看待,而是当作毛驴一样看待,说打就打,这是他们的反革命本性决定的。只有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府,才真正把人当作人看待,尊重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接着,叶剑英深入浅出他讲了对摊贩进行管理的必要性,提出了整顿的明确要求:第一,位置要摆得适当,需要迁移的就选择地方迁移,有的可就地整理。第二,要有手续,登记,领牌照,要纳税。第三,摊贩们要组织起来。他说,"有组织则秩序容易搞好,且可以避免坏人侵入,什么事情都可以有秩序的办理。"

就在这次座谈会后,叶剑英根据同摊贩代表商量的办法,以市长名义发布了《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管理摊贩及棚户暂行办法》,对依法办理登记手续,领取营业牌照,按章交纳租税等事项作出了明确规定。经过整顿,全市4.2万户摊贩各得其所,秩序井然,既保护了摊贩的合法营业,又使市政和交通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市政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发展生产。也就是把一个消费的城市改变为生产的城市。"叶剑英1949年4月在北平市人民政府第一次科长以上干部会议上讲的这一番话,道出了他治理北平市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

发展生产,繁荣经济,是改善人民生活,巩固新生人民政权的物质基矗而这个问题,对新生的北平尤为重要。解放前的北平市,经济凋零,生产甚少。解放以后,官僚资本企业已被没收、接管,变为公营企业。对私营民族工业则采取了保护的方针。为了迅速恢复和发展北平市的生产,叶剑英同市委、市政府其他领导同志,遵照党的"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四面八方"政策,认真钻研经济建设和生产问题,循序渐进地开展了各项工作。

叶剑英和彭真深入到各厂矿,调查研究,召开厂方、工人各种座谈会。

向工人群众、民族资本家和工商业者宣传解释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并对各厂家分别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经过反复动员,广大工人和业主的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他们抓紧生产,使工厂产品的产量迅速回升。

在动员生产的基础上,叶剑英领导市政府,进一步抓了公营企业和私营企业的管理问题,以进一步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的发展。在公营企业中,强调对管理工作进行改革,克服部分领导者中存在的强迫命令、脱离工人群众等官僚主义倾向。同时,建立有工人参加的工厂管理委员会,实行民主管理,贯彻群众路线。在私营企业中,着重根据党的"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政策,抓了劳资关系的调整,并实行了劳资双方签订集体合同的制度。双方有了合同约束,劳资关系逐步走上正轨。资本家和工人从思想上弄清了只有在生产的发展中才能使双方获得利益的道理,因而纠纷减少了,生产积极性也更高了。

叶剑英、彭真和政府有关部门还采取由政府投资、银行贷款、开辟原料来源和产品销路等办法,从经济上对公私营企业给以实际的帮助,解决企业生产中的困难。

为了解决"城乡互助,内外交流"问题,叶剑英紧紧抓住了沟通城乡贸易这个环节。市政府成立了城乡贸易指导委员会,积极地发展同许多地区的贸易关系。1949年6月,在叶剑英的直接领导下,市政府工商局举办了工业展览会,邀请华北各地和其他解放区派代表团来北平参加,举行各种座谈会,交流情况,了解对方的需求。叶剑英在贸易座谈会上就工业、农业和商业的相互关系及贸易工作的重要性,作了重要讲话。他说:"在恢复和发展生产的任务中,中心工作当然是发展工业;但要更好地发展工业,就必须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农业生产发展之后,能供给城市以原料和粮食,能提高购买力,扩大市常在这里,城市要供给农村以农具、肥料等生产资料。为了工业农业的发展,城乡必须互助。而工业农业经济,又需要经过商业才能沟通起来。

如果工农业产品没有销路,工农业生产就不能继续发展。因此,只有正确地指导贸易,发展贸易,去扩张销路,才能发展工农业。"叶剑英的这些见解,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也符合当时北平经济建设的实际,对于正确地发展生产起到了指导作用。展览会开得很成功。北平市与各地成交了大批货物,开始建立了与各地交换物资的关系,扩大了北乎市工业生产的原料来源和产品的销售市场,促进了生产的发展。经过半年多的时间,北平市的生产得到迅速发展。公营企业的生产率有明显提高,私营企业的产值也有了迅猛增长。

叶剑英在大力抓好北平城区各项工作的同时,对北平市郊区的工作也给予了应有的重视,倾注了心血。

解放之初,郊区的土地问题尚没有获得妥善解决。农民们对生产抱着观望的态度。叶剑英经过调查了解,责成市政府负责郊区工作的部门,尽快制订相应的政策。不久,市政府宣布了土地"谁种谁收"的暂行政策,安定了农民的生产情绪。政府给郊区农民贷款人民币2000万元,帮助他们购买农具、种子、牲畜、肥料等。同时,组织兴修水利,打井修井,抗灾救灾。清明节时,又发动群众植树,号召"一人一株树",扩大城乡绿化面积。市政府成立了郊区土改委员会,俱体领导郊区土改工作。经过近1年的时间,市郊各区土改工作先后完成,生产进一步得到发展。

五发展科学教育事业

北平市作为文化古部,文化、教育、卫生等事业具有一定的基矗但是,要按照共产党的政策来发展这些方面的事业,需要做许多艰巨的工作。

在教育事业方面,叶剑英同彭真等一起,首先研究了大学教育问题。1949年3月上旬,他们提出了"关于公立大学的几个方针问题的意见"和"关于私立大学的处理办法"。对于公立大学,实行"抓紧思想领导"、"进行合并"、"迁移校址"等方针。对于私立大学,根据不同的情况给予不同的处理,有的和公立大学合并,有的继续维持私办,有的实在办不下去,若校方主动提出,可以实行接管。他们将这些意见向党中央作了请示报告,得到批准,即付诸实施。

在中小学教育方面,叶剑英提出。必须按照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建立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教育内容,培养具有为人民服务思想和专门知识技能的人才,以此为改造和发展北平市中小学教育的目标。为了有步骤、有计划地实现这一目标,市政府对各中小学采取先维持原状,按时开学,再有步骤地进行接管与改革。改革先从行政方面着手进行。在公立学校中实行机构精简,撤换思想反动的或不称职的少数教职员。在经济上做到公开、节约,杜绝贪污现象。在教学上,废止旧教材,使用新教材,增设新的政治课,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并逐渐建立起民主管理制度,启发学生树立民主自觉的学习精神,扫除国民党时代对学生实行封建法西斯式控制的现象。

为了团结并改造旧教师,市政府协助教联筹委会举办各种讲座、座谈,成立政治、国文、历史等学科的研究组织,并举办暑期学习会,将中小学教员集中起来进行短期培训、学习。市政府还对家庭贫苦或因家在外地而断绝了经济来源的学生,发给临时救济金,以保证家境贫寒的优秀学生获得求学的机会。1949年6月上旬,叶剑英出席北平市中小学教职员代表会议,在讲话中对中小学教育工作者们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要给予新的一代科学的、而不是愚昧落后的教育。二是要用新的道德来教育新的一代。三是要努力帮助农民及其子弟提高文化水平。他还要求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加强自身的学习,努力提高教育能力和水平。

在卫生事业方面,叶剑英领导市政府,重点开展了防疫、环境卫生、医药救济、学校卫生等工作。解放前,北平城内包括天安门广尝东西长安街等,到处都是成堆的垃圾。各级政府机关人员深入基层、居民中间,进行总动员,突击大扫除。在3个月的时间内,全市清除了国民党统治时期多年积下来的垃圾20多万吨,粪便20多万斤。与此同时,在城市和郊区对群众普遍进行了防疫注射,给5万多名群众进行了免费治疗。

叶剑英在北平期间,还出席了一系列全国性会议,并在这些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4月18日,他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式上讲话。他重点向大家介绍了时局特别是与南京政府进行和平谈判的情况,同时要求青年一代发扬毛泽东主席倡导的愚公移山的精神,继续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势力作斗争。他还要求青年们讲卫生、讲体育、讲学习,努力完成历史赋予青年一代的使命。7月2日,叶剑英出席全国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开幕式并发表讲话。他指出,文学艺术战线是一条重要的战线,文学艺术工作者应该担负起肃清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残余,教育人民的任务,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7月14日,叶剑英在全国第一次科学会议筹委会正式会议上致词。他提出,一个真正的人民的科学家,要有坚定的人民立场,老实的科学态度,科学队伍要真诚地团结起来,积极地为人民工作。

六廉洁奉公

"政者,正也。"叶剑英在领导市政建设中,要求政府的工作人员正人先正己,搞好自身建设,廉洁奉公,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他自己作为一市之长,则率先垂范,克己奉公。不论在工作上和生活上,不搞特殊化,不贪图物质享受,保持入城前艰苦朴素的作风。

有一天,军管会物资部长童陆生找到叶剑英:"报告参座,现在物资部分配得差不多了。我给军委机关分了一批东西,其中有些被服和办公用具,每个领导干部都分配一点,您要点什么?"

"我?什么都不要。"叶剑英这阵子忙于给各单位分配物资,自己从未想到要分点什么。

"我是正式向您报告这事,不是随便说的。"童陆生认真地说。

叶剑英抿着嘴笑了:"我是军管会主任,又是市长,领导接管了这些物资,怎么能自己给自己分配呀!"市长正式地作了答复。

叶剑英领导接管的旧北平市党政军机构的物资,在仓库里堆积如山。其中,有各种各样的高级家具,有成千上万件毛毯、被服,还有珍奇古董、名人字画,他一件不要,两袖清风,廉洁奉公,以实际行动体现了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关于进城以后,要保持艰苦奋斗作风的精神,为军管会和市政府全体同志树立了榜样。

在廉洁奉公方面,叶剑英"以身先之",也要求下属这样做,决不许任何人"以身害之",即使是小事也不放过。市政府有一个留用的旧职员,经常看戏不买票,戏院很有意见。事情反映到叶剑英耳朵里,他一了解,这个人还有其他腐化行为。于是,果断决定将他开除了,并下令将此事登载在《人民日报》(北平版)上,以便教育更多的人。

有一次,北平警备司令部副政委莫文骅,找到叶剑英,请求给警备部队值勤的战士们批几辆自行车。未想到,这点小事,叶剑英反倒认真起来。

"哪里有自行车?"

"警备部队守卫的一座仓库里就有一批车子。可战士们一辆也没有动用。他们成天跑路,能不能给他们解决几辆值勤用车?"

叶剑英沉吟了一会儿,说:"战士们自觉遵守纪律的精神,很使我感动。

批一些车子给他们,以便值勤,完全应该。可是,现在要东西的单位太多。

我们军管会所属单位应该以身作则,起模范作用。宁肯自己吃点苦,也要尽量把东西分给别的单位才好。"他说到这里,用手指了指莫文骅,又指指自己,笑着说:"我们之间的个人关系很好,但是不能私相授受啊!老莫,你说对吗?"

莫文骅觉得叶剑英的话十分在理,当即表示:"参座讲得很对,我们是应该高风格,先人后己。"

"我不批车子,部队不会有意见吧?"

"不会的。部队进城以前,进行过政治纪律方面的教育和大讨论,开展了'评入城资格'的活动,觉悟都有很大提高。他们感到,能入城参加警卫工作,是一件十分光荣自豪的事。有些没被评上入城资格的战士,还哭鼻子哩。"

叶剑英听了,哈哈笑起来。

七与南京国民党政府代表团和谈

人民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迫使蒋介石向中国共产党发出了虚伪的求和声明,企图用缓兵之计,阻止人民解放军渡江南进。中国共产党为了迅速结束战争,实现真正的和平,减少人民痛苦,同意在"惩办战争罪犯"、"废除伪宪法"、"废除伪法统"等八项条件的基础上,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

1949年4月1日,双方在北平开始谈判。中国共产党参加谈判的首席代表是周恩来,代表有林伯渠、林彪、叶剑英、李维汉、聂荣臻。国民党方面的代表是张治中(首席代表)、邵力子、黄绍竑、章士钊、李蒸、刘斐。

在这次正式谈判之前,叶剑英奉中共中央之命,以他特有的谈判经验和魄力,在北平多次接待了南京方面的代表及有关人士,磋商和谈的有关事宜,为双方的正式谈判铺平了道路。

1月下旬,南京国民党政府代总统李宗仁和白崇禧派出他们的私人代表刘仲华、黄启汉到达北平,求见中共中央的领导人。叶剑英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在颐和园接见了他们,并进行了长时间的谈话。黄启汉、刘仲华介绍了蒋介石下野的经过,以及李宗仁、白崇禧的处境和政治态度。他们谈到:李、白同意以毛泽东主席1月14日《关于时局的声明》中指出的"惩办战争罪犯"等八条为基础,进行和平谈判。特意先派他们来北平同中共进行联络,表示"求和诚意",希望中共方面能尽早与李、白进行谈判。李、白愿与中共达成默契,在京沪一带作战中与中共军队相配合,具体方案要等待叶剑英参谋长指教。叶剑英认真听取了黄启汉、刘仲华的谈话,对他们表示:欢迎你们到北平谈和平谈判问题。在当前的形势下,虽然中共完全可以用武力彻底消灭国民党反动派,但我们仍然愿意同国民党南京政府和任何国民党地方政府或军事集团进行和平谈判。他提醒国民党方面的人士要识时务,顺应潮流,向人民靠拢,才有光明的前途。叶剑英同黄、刘谈话以后,立即将谈话内容电告中共中央。周恩来以中共中央名义起草回电,肯定叶剑英同黄启汉、刘仲华的谈话,指示要加强对桂系军阀的工作,加强对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内部的分化瓦解。如果李宗仁、白崇禧确有接受毛泽东主席所提八条和反对美、蒋的真意,就应当采取切实的行动。据此,叶剑英再次同黄、刘谈话。商定刘仲华留在北平负责联络。黄启汉返回南京后,向李宗仁汇报了在北平见到叶剑英的情况及谈话内容。李宗仁高兴地说:"总算很快就搭上了关系。"①2月上旬,叶剑英在百忙中接见了以大学教授和国策研究会人员为主组成的"南京人民代表团"。叶剑英耐心地听取了他们的意见,并进行了友好谈话,要求其为实现真正的和平而作出自己的努力。中旬,李宗仁政府又向北平派来一个由主和派和上海资产阶级代表组成的"上海和平代表团",其成员是颜惠庆、章士钊、邵力子、江庸。代表团来平前,叶剑英即通知南京方面三条注意事项:(1)双方谈话要守秘密,非经许可不得向报界发表;(2)不准新闻记者随行;(3)以私人资格来平,不得代表政府。2月14日,代表团飞抵北平。15日,叶剑英到六国饭店会见4位代表。下午,设宴招待代表团和同机到达的全体人员。然后,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分别同代表团成员进行了个别谈话。除和平谈判这一主题外,还有关于南北通商、通航、通邮、通电等问题。颜、章、邵、江都向叶剑英表示了自己的意见。他①黄启汉,《一九四九年和谈回忆》,1980年1月。

们的共同立场,是使革命带上温和色彩,南北议和,承认中共领导,排斥蒋系,容纳桂系及江浙资产阶级。叶剑英对他们说,蒋、宋、孔、陈四大家族发动的和谈,是美国指使下的和平攻势,并无和平诚意。现在,蒋介石、顾祝同、孙科等正在美国策动下积极备战。中国共产党向来是主张和平的,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是发动战争、祸国殃民的罪魁祸首。现在要和平,必须在中共提出的八条基础之上,特别是第一条惩办战争罪犯的基础之上,才有可能获得。叶剑英告诉他们,中共正在和各民主党派商量战犯名单及其他和谈的有关问题。一俟准备就绪,即将通知南京政府,约定时间地点,开始谈判。你们几位以私人资格先来商谈,中共甚表欢迎。

你们的意见,都将转达给中共中央。

叶剑英同4位代表商谈历时一个星期。接着,毛泽东和周恩来又在西柏坡接见了他们,就和平谈判等问题广泛地交换了意见。毛泽东并请代表团转交给李宗仁一封信。2月底,代表团返回南京,被各界称之为"和平使者完成了使命"。4月1日,中共同南京政府经过3个月的反复联系、商讨的和平谈判,终于在北平举行。谈判共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4月1日至12日,双方代表就各项问题广泛进行商谈,其中主要的是战犯问题和人民解放军渡江问题。中共代表坚持无论和谈成功与否,人民解放军都必须渡过长江。

但在战犯处理、对待国民党政府和军队人员以及联合政府组成等问题上,中共代表表示可以照顾到国民党各方的情况,给予宽大处理。在谈判过程中,叶剑英还以北平市长身份,就北方和南方之间恢复通航、通邮及商业联系问题,同国民党方面的代表交换了意见,欢迎他们在这些方面发挥作用。4月13日至15日,谈判进入第二阶段。中共代表团在吸收南京政府代表团提出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国内和平协定草案》。经过双方会商,达成《国内和平协定》。中共代表团宣布4月20日为南京政府最后签字日期。

4月20日,南京政府决定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4月21日,毛泽东和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这样,叶剑英同中共其他几位代表的和平谈判使命便告结束。

南京国民党政府虽然拒绝和平,但它的下属并不都是铁板一块。叶剑英利用一切有利的条件和机会,争取尚未解放地区的国民党将领弃暗投明。他听说原国民党北平市警备司令周体仁,要求回云南老家,便设宴款待,并请他带信给过去在云南讲武学校的校友、国民党云南省政府主席卢汉,劝他认清形势,顺应潮流,靠拢人民。卢汉在昆明认真考虑了叶剑英的传话,并设法通过关系,与叶剑英取得联系。1949年冬,在人民解放军大举进军西南的情况下,卢汉决心起义。起义前夕,他派出亲信取道香港到达广州,向叶剑英汇报起义打算。叶剑英立即将情况转报中共中央,中央很快作了具体安排。

12月9日,卢汉率云南国民党地方组织、政、军系统成功地举行了起义,云南人民获得了和平解放。在云南起义前后,叶剑英还派人争取了过去在粤军中的老同事、国民党军第十八兵团中将司令李振,在成都前线起义,加速了国民党军队在成都战役中的失败。


分类:共和国人物 书名:叶剑英传 作者:中央文献研究室
23章 在华北军大的领导岗位上 | 叶剑英传 | 共和国人物

23章 在华北军大的领导岗位上


一"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一乐也"

叶剑英于1948年3月率中央后委机关到达西柏坡以后,立即部署军委各机关,恢复正常的业务工作,使军委参谋部这架机器迅速运转起来。

这时,人民解放战争己快要进入第三年了。全国各个战场的形势,继续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为了进一步加速解放战争的进程,党中央、中央军委决定,继续扩建人民解放军,准备打更大规模的歼灭战。为此迫切需要大批军政干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经过反复酝酿,决定按照办红军大学、抗日军政大学的办法,在华北创办一所军政大学,调叶剑英去任校长兼政治委员。

叶剑英愉快地接受了这一使命。"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一乐也。"叶剑英常将这句古语挂在嘴边。早在人民解放军进入战略进攻阶段不久,叶剑英鉴于人民解放军参谋人才缺乏的状况,就曾准备向中央军委提出办一所参谋学校的建议,为部队培养参谋人才。1948年2月中旬,他特地派总参谋部童陆生处长率一个调查组,到晋绥和晋察冀军区及其所属的军事学校进行调查,考察部队参谋人员现状,征求意见,搜集有关学校教育的资料,以便正式向军委提出办学的建议。现在,中央决定他去办综合性的军政大学,比他原先的设想更进了一步,他感到十分荣幸和欣慰。

军政大学校址设在河北省获鹿县南新城村,由5个单位合并组成。这5个单位是:晋冀鲁豫军区的军政大学、陆军中学、青年教导团,晋察冀军区的军政干部学校、步兵学校。总人数达1.2万余人。学校的重大问题由中央决定,日常工作、后勤供应由华北局负责。为了工作方便,中央特决定叶剑英任华北局委员。

5月21日,中共华北局召开会议,讨论了军政大学的工作。叶剑英参加会议并发了言。会议经过讨论,确定军政大学首批招生名额为:步兵团级干部500人,营级干部1000人,炮兵、工兵、参谋、摩托专业和政工干部各500至600人,共招收学生4000至5000人。①①叶剑英:《华北军政大学的工作报告》,1948年9月4日。

二统一思想,协调步伐

5月23日,叶剑英到校任职。他集中一段时间,听汇报,开座谈会,调查研究。经过紧张工作,他对学员、教员、工作人员的情况有了初步了解。

从学员的情况看,有从旅团长到连排长职务的干部,还有一部分战士;有军事指挥员、政工人员、通信员、警卫员、地方武委会干部,还有刚从敌军中解放过来的青年军官。这些学员,文化程度、工作经历,各不相同。从教员的情况看,人数严重缺乏,按编制还缺囚分之三。已有教员的教学经验不足,教材奇缺,难以实施正常的教育计划。

学员和学校工作人员的思想比较混乱。不少干部认为,成立华北军大,只不过是精兵简政的一项措施,对学校担负着为革命战争培养干部这一光荣任务认识不足。有些机关干部,不安心学校工作,想到前方去。有些学员不安心学习,认为学校学习的东西,到前方用不上。尤其是工农出身的学员,担心文化程度低,学不好,希望组织上分配工作。有些旧军官,对革命形势认识不清,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尚未确立,有悲观失望情绪。

为了使学校各项工作尽快走上正轨,叶剑英针对干部和教员、学员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艰苦细致的组织工作和思想工作。

当务之急是着手建立、健全各级机构,配备好各级领导班子。根据中央和军委的决定,学校的领导除了校长兼政委叶剑英之外,还有副校长萧克,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朱良才。在组织机构方面,机关设教育部、政治部、校务部和校首长办公室。大部下面设二级部或处、科。全校学员编为学员大队,在校首长和各机关领导之下进行教学工作。在建立行政机构的同时,建立了各级党的组织。经中央和华北局批准,由叶剑英、萧克、朱良才、教育部长谭家述、办公室主任薛子正、政治部副主任李克如等6人组成校党委会,统一领导全校的工作。党委分工,叶剑英负责全盘工作并分管教育,萧克分管行政,朱良才分管党政工作。

根据叶剑英的提议,学校党委领导成员,组成3个领导小组。以叶剑英、谭家述、陶汉章(教育部副部长)3人组成教育小组;以萧克、李钟奇(校务部长)、牟泽衔(校务部副部长)组成行政小组;以朱良才、李克如、黄作珍(组织部长)组成党政小组。凡学校党委要讨论和决定的全校性教育,党政和行政方面的问题,均由有关小组事先进行研究,提出意见和方案,然后提交校党委讨论。这样做,既调动了各机关部门的积极因素,又提高了党委会的工作效率。

办好学校,必须统一全校人员的思想,齐心协力搞好教育和训练。叶剑英同萧克、朱良才商定,从5月31日至6月3日,校党委连续召开了3次会议,集体听取关于教育工作、政治工作、校务工作的汇报,对各方面工作的方针和重要问题作出了决议。6月9日,校党委召开有机关各部门和学员大队负责人参加的扩大会议,叶剑英在会上作了报告。

叶剑英在报告中首先谈到军大的任务是要招收4000名学员,对他们进行培养训练,提高技术、战术和正规化水平。在技术方面,除了刺杀、投弹、射击、土工作业四大技术之外,增加爆破和坑道作业两项技术的训练。在战术上,着重培养团级干部,要求不仅懂得团的组织指挥,而且要懂得师的组织指挥,并且要求学习和了解毛泽东的战略思想。在正规化方面,要适应战争发展的要求,强调统一,加强组织纪律性,反对无政府主义。加强政治教育,重点搞好毛泽东的思想和党的政策与策略的教育,提高学员的政治思想水平。其次,叶剑英指出,华北军大接受上述任务,是经过中央、军委和华北局认真讨论之后确定的。这既是战争的要求,也是军委和华北局赋予的任务。最后,对于如何完成办校任务,叶剑英提出了八条措施:(一)加强党的领导,实行党委统一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抓好思想政治动员,搞好物质保证。(二)组织和发挥骨干的作用。(三)充分利用校刊指导工作,使校刊成为全校集体教育、集体学习的工具,联系群众的桥梁和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四)加强干部工作。(五)实行教育民主。(六)普遍采用助教制度。(七)与前方取得必要的联系。(八)善于团结和发挥专家的作用。

为了落实校党委扩大会议的决议和叶剑英报告的精神,学校召开了连以上干部大会,叶剑英作了《认清形势与任务,坚决为党的教育事业而努力》的报告。他在分析人民解放战争的大好形势的基础上,着重指出,形势虽然大好,并不是没有困难,要看到斗争还很复杂、艰巨,夺取全国胜利还要作巨大的努力。看不到这一点,就会盲目乐观。办好军政大学,必须认清革命形势,才能明确方向和责任,才能了解教育上的一切要求都是人民解放战争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不是主观的想象。他要求学校要进行统一正规的教育与建设,反对无政府、无纪律现象和游击习气。所有从事教育工作的同志,都要认清职责,从军事上、政治上、政策策略上、文化科学知识上帮助学员,使他们经过一个阶段学习后,能尽快掌握本领,有把握地走上战场,去指挥一个团、一个营,指挥特种兵部队,完成战斗任务。

接着,学校分别召开了政工、教育、行政工作会议,深入解决各方面的问题。在全校政治工作会议上,叶剑英作了《加强政治工作,完成教学任务》的报告,提出要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领导,加强政策和策略教育;要耐心做好思想工作,把全校人员的思想统一起来,积极性调动起来,团结一致办好学校。在教育工作会议上,叶剑英强调要认真研究如何完成党赋予的培养和输送战争所需要的大批军队干部的任务。要实行教学民主,善于辨明真理,坚持真理。他勉励大家要学习毛泽东思想,做一个毛泽东式的革命军人。在这些全校性会议上,滕代远、萧克、朱良才等也分别讲了话。叶剑英通过健全组织机构、召开校党委扩大会议和业务工作会议这"三把火",扭转了儿个单位刚合并时的分散和混乱状况,加强了集中统一,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三为贯彻党的方针而教学

正当学校各项工作全面展开之际,迎来了中国共产党诞生27周年纪念日。叶剑英同校党委其他同志商议决定,将庆祝党的生日与学校开学典礼结合起来,并请中央和华北局的领导人到会讲话。学校随即根据这一决定,进行各项筹备工作。

1948年7月1日下午5时半,学校隆重举行庆祝"七一"暨华北军政大学开学典礼大会。朱德总司令和华北军区副司令员滕代远、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主席杨秀峰及华北、华东、中原等地区人民解放军部队的代表,出席了大会。

大会首先进行了阅兵式,朱德、叶剑英等乘坐吉普车,检阅步兵方队和坦克车队。接着,叶剑英致开幕词。他回顾了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的战斗历程,说明纪念"七一"和学校诞生的重大意义,着重指出,华北军大的诞生,是人民革命战争发展史上的产物,标志着人民军队正规化建设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对于加速解放战争的进程,争取全国胜利早日实现,对于促进解放军建设,都具有现实的和深远的意义。他号召全校人员,要为实现中央军委和华北局赋予学校的任务而努力奋斗。

朱德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他代表党中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向大家表示慰问和祝贺。他讲了党的历史,军队的历史,指出华北军大是在继承红军大学、抗日军政大学的传统基础上,适应解放战争形势的需要而创办起来的,任重而道远。他特别指出,叶剑英过去当过红军学校的校长,有丰富的办学经验。中央军委下了很大的决心,把叶剑英调来当校长。华北局也下了决心,搞好物资方面的供给和保障。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把学校办好,为人民立功。

滕代远、杨秀峰以及国际友人马海德等先后在会上致词,祝贺军大的成立。大会在热烈的掌声和嘹亮的歌声中胜利结束。

华北军大究竟要遵循什么样的教育方针?这是叶剑英受命办校以后一直索回在脑际的一个重大问题。经过与学校其他领导同志酝酿,在开学典礼以后,叶剑英明确提出,学校各项教学活动中,应当认真贯彻党中央、毛泽东主席提出的现阶段全党全军工作的指导方针,即: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他说,这个指导方针,同时就是军大的教育方针,就是说,军大当前的教育除了为现阶段的方针服务以外,没有别的方针。军大是为实现这一方针在教育上所提出的任务而奋斗的。

叶剑英对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环节、重要问题,总是直接过问,狠抓不放。

他提出,教学的内容,主要是军事、政治和管理教育。军事方面,首先要抓好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教育,特别要注重学习毛泽东主席总结的"十大军事原则",在此基础上抓好战术、技术教育。在战术上,要进行进攻战、攻坚战、山地战、水网战、河川战的训练,并加强各兵种合同战术的教育;在技术上,着重进行炮兵技术训练,重点是山炮技术训练;工兵技术训练以爆破和架桥为主,同时进行坑道作业与筑城训练。政治教育有四项:马列主义基本理论;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与中国共产党;时局与任务;党的政策。政策教育,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总政策、土地政策、城市工商业政策、新区政策、俘虏政策。此外,还有战时政治工作等等。管理教育主要是:人民军队建军原则及管理教育部队的方式方法,内务条令和纪律条令。

为了解决教材缺乏的困难,叶剑英动员大家出主意想办法。他综合一部分干部的意见,提出把国内外军事学校的基本教材收集起来,然后按照华北军大的教学目的,由学校组织力量,自己编写。原则是从实战需要出发,同时照顾学员的接受能力。在编写战术教材过程中,他要求编写人员注重研究各战略区的实战经验,使教材的内容更符合实战的要求。经过半年的努力,全校有计划地编译了30多种军事教材和20余种政治教材,为全校统一教学内容,打下了良好的基矗四"搬师请贤"学校要办好,教员是关键。然而,教学工作刚开始的时候,教员却非常缺乏。叶剑英带领部分干部,调查了解教员队伍情况,发现能够上课的教员只有36人,按学校教学单位所需教员数额计算,缺额达75%。面对这一困难,叶剑英想到了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利用旧军官作教员,创办陆军大学的经验。于是,他果断地提出:"在那些脱离敌人营垒的旧军官和被我们俘虏过来的人中,吸收一些有真才实学的人来学校任教。"他把这种做法称之为"搬师请贤"。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学校陆续接收了一大批投考来的、起义来的和解放来的国民党军旧军官。对此,有的同志不大理解。个别学员甚至说:"常败将军教常胜将军,这是给自己抹黑!"有的教员也说:"过去没有他们,我们一样办教育。"叶剑英听到这些反映后,就及时做思想工作,并提到校党委会上进行专题讨论。他说:"争娶团结、改造、使用旧军队和旧军官问题,在党的七大文件中,已有明确的论述。中国的旧军官人数很多,不能简单地对待,必须争娶改造和使用他们,因为这不是少数人的问题,我们的眼睛要看到几百万。"他在讲到争娶改造旧军官的可能条件时,特别引用了《共产党宣言》中的一段话:"在阶级斗争接近决战的时期,统治阶级内部的、整个旧社会内部的瓦解过程,就达到非常强烈、非常尖锐的程度,甚至使得统治阶级中的一小部分人脱离统治阶级而归附于革命的阶级,即掌握着未来的阶级。所以,正像过去贵族中有一部分人转到资产阶级方面一样,现在资产阶级中也有一部分人,特别是已经提高到从理论上认识整个历史运动这一水平的一部分资产阶级思想家,转到无产阶级方面来了。"①他以马克思、恩格斯的教导来统一大家的认识,并要求学校各级党的领导人及有关同志,对旧军官要做到思想上重视,态度上诚恳,政治上平等,生活上关心。因此,这些刚从旧营垒转到革命道路上来的同志都心悦诚服地接受帮助、教育、政治思想水平不断提高,在教学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叶剑英的言传身教,对旧军官的改造、团结起到了特殊作用。他早年追随孙中山革命,毕业于云南讲武学校,曾执教于黄埔军校,后来又去苏联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回国后,到中央苏区任红军学校校长,抗日期间又作过多年统战工作,可以说集军事、政治、外交才能于一身,在军内外颇有影响。旧军官出身的教员虽然大都毕业于中外各种军事学校,但在叶剑英面前,多属晚辈。他们敬佩叶剑英,也愿意聆听他的教诲。当时,有些教员,一时还放不下过去的"官架子"。叶剑英就诚恳地对他们说:我和你们一样都是从旧社会过来的,旧军队那一套再拿到革命队伍中来,还有多大意思呢?人过来了,架子也要放下来;架子放下来,才能从思想上站过来。话不多,却很能启人深剩叶剑英从来不以老资格自居,而是以诚相待,平等相处,使一些原来对共产党有误解的人,逐渐地消除了误解。有一位姓周的教授,资格老,水平较高,在同行中有一定威信,人皆呼之为周老。叶剑英尊重他,也称他为"周老",常同他商量教学中的问题,并通过他做旧军官的思想工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5月版,第1卷第261页。

五教学民主

叶剑英十分重视教学民主。他认为,教学民主既是教学原则,也是教学方法,当教员与学生之间、教员与教员之间、理论与实践之间发生矛盾时,可以通过发扬教学民主来解决。他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教学准备、施教、检查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是作好教学的准备工作,写出讲授提纲。由主讲的教学组根据上级的方针和计划,拟出草案,然后到学员中深入进行调查,了解学员的文化程度、有无作战经验以及对课目的要求与建议。在此基础上写成讲授提纲,再将提纲交给有学员代表参加的教育准备会反复讨论、修改、补充,最后通过。有了讲授提纲,还要确定讲授方法,准备模型、沙盘、图表等教学器材,便于学员听课和理解。

第二阶段,主要是授课。教员授课不是一个人,而是由若干教员、助教组成的教学组。整个教学组的教员都一起去上课,其中一人主讲,其余旁听。

叶剑英强调授课要有针对性。一次,他在听取教育部同志的工作汇报中,了解到教军事地形学的教员提出了"三不讲",即学员用不着的不讲,学员接受不了的不讲,没有准备好的不讲。他认为这"三不讲"的经验很好,随即向全校教员进行推广。在授课的基础上,要组织好讨论。讨论时,学员围绕教员讲授的内容进行理解、消化,有实践经历的学员可以结合自己参战的经验和战例进行发言,这样不仅可使其他学员受到教育,也可以使教员从中受到启发。最后是做好总结,不仅要总结课目内容,而且要总结教学方法及学员们的学习心得。

第三阶段,主要是通过考试来检查教学的效果。由上而下定期召开教学检查会,由下而上召开学员代表座谈会,总结检查教育计划、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保障等。

叶剑英办校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是理论联系实际。他要求把学校的教学与正在进行的解放战争的实际结合起来。校教育部经过研究,随即抽出一批教员组成战斗参观团,先后前往太原、济南等地,实地参观人民解放军正在进行的太原战役、济南战役等战役、战斗,收集有关资料和作战经验,回校后给大家作战役报告,使教员和学员受到了生动实际的教育。

这一系列的教学原则与方法的实施,使学校的教学活动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局面。教员积极、认真、负责地施教,学员主动地进行学习,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为了办好学校,使教育质量更上一层楼,叶剑英深入动员各级干部带头学习。一次,他在校党委扩大会议上谈到干部的学习问题时,说:"干部学习是一个任务,不是一个额外负担。古语说过'不教而战是谓弃之',意思是说:军队一定要有教育,如果不经过教育,而拿去打仗,那就是抛弃。我们的部队是有教育的,远至红军成立以至现在,我们就抓紧军队的军事政治教育工作,教育早就成为我军的生活要素。不论在前方或在后方,只要有点滴时间,我们就进行军事、政治教育,这是我们经常的工作。但今天根据我们学校的具体情况,必须要向全校干部提出'不学而教是谓害之'的警语,作为加强干部学习的动员。"①他认为,要办好学校,必须把全校中、高级干①叶剑英在华北军政大学校党委扩大会议上的结论,1948年11月。

部先动员起来,弄通思想,带头学习,才能纠正经验主义与事务主义的思想作风,推动学校教学工作的发展。他对干部(包括教员)的学习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要求:(一)关于学习态度。要有虚心的态度,提倡"相师",即相互为师。干部与干部之间,上级与下级之间,教员与学员之间,互相学习。(二)关于学习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马列主义理论,这是最基本的。二是军事科学,包括战略、作战艺术,还包括国家的经济与政治问题。三是教学业务,学习自己要教别人的东西,先学后教。四是党报,通过学习党报,了解时事,了解政策,了解马列主义和军事科学。(三)关于学习的组织检查。采取查笔记、查书本、查写作的办法。查笔记,就是要求读书要写摘要;查书本,就是要求在读过的书上画标记,写眉批;查写作,即要求写读书心得。

叶剑英要求全校干部认真学习,自己更是以身作则,抓紧时间,刻苦读书。萧克回忆说:"剑英同志很重视学习。他很用功,读书多,知识面很宽,很有学问。有一次,他送给我两卷本的《苏联国内战争史》让我读。我发现,他在书中作了不少眉批,划了许多圈圈点点,可见他看得非常认真、细致。"①

①萧克:《记叶剑英同志二、三事》,载1983年7月10日《解放军报》。

六物质保障

叶剑英对学校的后勤工作倾注了大量心血。他对校务部的同志说,物资保障用之于人,要保证身体健康;用之于工作,要保证教学需要。校务部根据他的指示,组织建立了器材室和印刷厂,统一管理全校教学器材采购、制作、供应和教材、资料的印刷。学校还建立了生产基地,开展农副业生产,改善全校人员的生活。

叶剑英十分重视群众对后勤保障工作的反映,及时提出改进措施。一次,他在听取学校各单位的情况汇报时,一大队政委徐兴华背了一首学员写的打油诗:"生活太单调,出去逛逛庙,庙中泥菩萨,比我更枯燥。"他听后很感兴趣,问清了此诗的来龙去脉:原来,由于学校住房紧张,许多干部学员家属来到学校后,住房一时解决不了,只好与爱人分祝这些干部南征北战多年,同家属团聚很少,现在家属来了,却没有住处,思想上不免有些情绪。

一个星期天,几个团职学员出去散步,来到镇外的一个小土地庙。其中一人在庙门上写下了那首诗,另一个学员见了,又补上两句:"转身往回走,回去睡大觉。"

叶剑英让徐兴华将这首打油诗重念了一遍,略一沉思,也加上两句:"楼下死了人,楼上不知道。"意思是说,这么大的事情怎么不报告。他当即指示,来队家属住房问题要马上解决。经过研究,决定将各队住处进行调整,腾出一些房子,作为来队干部家属的临时住房。

住房问题解决后,又出现了吃饭问题。来队家属增多了,学校的存粮很快就吃完了,影响了学员的生活。有的学员又编了顺口溜:"华北军大开饭店,老婆小舅来吃饭,队上存粮两千斤,不到三月全吃完。"有的领导听了,觉得是发牢骚。叶剑英了解情况后,认为不能简单地把它看成是牢骚怪话。

家属吃粮不能从学员的口粮中扣,更不能降低学员的口粮标准。他立即向华北局写了报告,使干部家属吃粮问题得到解决。后来,全校随队家属越来越多,产生了许多实际问题。叶剑英对政治部、校务部负责同志说,应该将干部家属组织起来,学习文化,同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政治部、校务部经过反复研究并报叶剑英等领导同意,成立了一个家属半工半读学校,将干部家属动员起来,每日半天学习政治和文化,半天学习织布、织毛巾。同时建立子弟学校,使适龄儿童能上学读书。这样,干部家属每月可从学校得到一部分劳动收入,又提高了文化水平。干部子女也有了受教育的机会,使干部解除了后顾之忧。①①徐兴华:《叶剑英同志在华北军大》,载《星火燎原》第一期,1983年。

七教学水平的新高度

1948年8月24日,叶剑英根据党中央的通知,前往西柏坡参加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根据战争形势的发展,继续强调了1947年中央前委在陕北靖边县小河村召开扩大会议确定的战略目标,在5年左右的时间内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会议结束后,叶剑英返回军大,立即召开一系列会议,传达中央政治局9月会议的精神,研究贯彻落实的措施,同时总结学校4个多月来的工作。他在校党委扩大会议上所作的结论性报告中,提出了完成学校任务所要抓的6个方面的问题,即教育方针;教学民主;干部坚持学习;加强纪律性;争娶团结、改造、使用旧军官;接受批评建议。

后来,他将这一报告记录稿又进行了整理,于11月17日呈报给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并写信给军委毛泽东主席和朱德、周恩来副主席。信中说:"我在军大校党委扩大会议上的结论,初步整理了出来。这里的干部学员,要求铅印,以资研究,但不知其中有无不妥或锗误之处?谨将原件呈上,请审查指正,并示知可否付印,以便遵照。"12月3日,朱德复信给叶剑英,信中说:"在校党委扩大会议上讲话我已看过,你们在校内做教育是好的,不长的时间,得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者学者都有进步,特别是争取了解放军官的学与教,这是一个创造。讲话可以印,可以作他校借鉴。"

1948年12月中旬,叶剑英任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兼市长以后,仍然兼华北军大的校长、政委,对学校的各项重要工作实施领导。学校日常工作则由萧克副校长主持。经过1年的工作,学校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朱德在华北军大成立1周年之际,特意为之题词祝贺:"你们进行了很多工作。收集了过去的战争经验,编写了许多教材,训练了一部分教员,教育毕业了一大批学生。这是你们与全体教职员努力的结果。你们的教育方法,走上了正规化的道路,为国防教育打起了新基矗"朱德的题词,代表了中央军委对叶剑英领导和主持的华北军政大学工作的评价。华北军政大学的创办,在人民解放军军事教育的历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页。


分类:共和国人物 书名:叶剑英传 作者:中央文献研究室
25章 解放广东 | 叶剑英传 | 共和国人物

25章 解放广东


一"泉水"

1949年7月,中共中央为了加强对广东、广西地区党政军工作的统一领导,决定组建新的中共中央华南分局。8且1日,中央任命叶剑英为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张云逸为第二书记,方方为第三书记。华南分局隶属华中局领导。随后,中央和军委又任命叶剑英兼任广东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中央军委还决定,将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第四野战军第十五兵团作为一个临时性的独立兵团,由第四野战军统一指挥,在叶剑英和两兵团负责人带领下,向广东挺进。叶剑英离开北平之前,毛泽东几次找他谈话,就解放广东、广西问题作了重要的指示。他告诉叶剑英,这次南下,先到江西赣州同四兵团、十五兵团负责人及方方等人会合,然后召开会议,着重解决好党、政、军领导机构的组成和各级干部的配备、解放广东的作战步骤、接收及管理广东的各项政策、准备对付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和军事干涉等八个方面的问题。毛泽东特别强调了团结问题,要求叶剑英和南下的同志,对原华南分局及各级党委在广东工作的成绩要有恰当的估计,要处理好南下的部队官兵、地方干部同当地干部之间的关系。

叶剑英向毛泽东汇报了南下的准备工作情况。他觉得干部不足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并风趣地说:"主席,华南解放晚,别处都把干部要走了,剩下能分配给我们的干部太少了,好比我们客家话中的'水尾田',流到最后剩的水就不多了。您看怎么办?"

毛泽东一听笑了。他借叶剑英的比喻,也很风趣地回答:"'水尾田'是'水尾田',但那里有一股泉水嘛。"①毛泽东话音刚落。两人开怀大笑起来。叶剑英心里明白,毛泽东讲的"泉水",是指以方方为主要领导的原华南分局、两广纵队和人民群众,在那里蕴藏着取之不劲用之不竭的人才资源。

毛泽东要求叶剑英自力更生地解决干部问题,同时也指示中央组织部尽力为华南多分配一些干部。中组部从北平、山东、华北军大及一些大学生中,挑选了一大批干部,陆续输送到华南。

①叶剑英在中共中央华南分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1952年6月30日。

二赣州会议定大计

1949年8月9日,叶剑英离开北平南下,经武汉、九江、南昌等地,于9月上旬到达江西南部的赣州。赣州是一座具有二千多年历史的古城。发源于武夷山脉和南岭山脉的贡水和章水,在这座城边汇合,成为赣江。此城距广东北部边境约百余公里,是江西至广东的要冲。在叶剑英到达赣州之前,参加解放广东的军队、地方的负责同志遵照党中央的指示也部陆续到达赣州会师。他们之中有: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负责人陈赓、郭天民、刘志坚;第四野战军第十五兵团负责人邓华、赖传珠、洪学智;原华南分局书记方方;两广纵队负责人曾生、雷经天等。大家从四面八方汇集到一起,重任在肩,都感到格外亲切和激动。他们在叶剑英的主持下,就解放和接管广东城乡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开始进行紧张的运筹。

军事行动,是摆在众人面前最紧迫的问题。9月7日,叶剑英首先主持召开作战会议,分析敌情,制订广东战役作战方案。根据从各方面获得的情报,广东守敌连同由闽、赣逃粤的国民党军第十二、第四兵团在年,共3个兵团11个军约15万人,统由华南军政长官公署司令长官余汉谋指挥。其第四、第二十一两兵团共7个军,沿粤汉路韶关至广州一线布防,企图阻止解放军南进;其第十二兵团的两个军位于潮安、汕头地区,策应粤北作战;另有两个军位于湛江、海南岛,保持其退路。叶剑英和陈赓等人根据敌情,决定:依照军委意图,先消灭北江、东江一带国民党军队,进占曲江、惠阳,创造条件,争取和平解放广州。如果国民党军队在广州顽抗,则坚决以武力消灭之。为了达到战役的突然性,各部队必须于9月底以前到达预定地域集结。十五兵团集结于江西南部的南康、信丰地区;四兵团集结于广东北部的南雄、仁化、汝城一线;两广纵队集结于江西省兴国县以南地区。

作战会议根据敌情可能发生的变化,制订了两套作战方案。一是,如果敌人扼守曲江、英德之线顽抗,四兵团主力则沿粤汉路向南攻击前进,十五兵团则由集结地域插至英德或其以北地区,断敌退路,争取歼灭国民党军4个军的兵力。两广纵队经惠阳向南迂回,并相机占领惠州,视情况必要时以一个军加强之。原华南分局领导的地方武装则积极向潮汕方向佯攻,牵制与迷惑敌人。二是,如果国民党军集中兵力据守广州、虎门等地,四兵团则沿粤汉路南下进至广州以北、以西,十五兵团进至广州以东,两广纵队插至广州以南,截断广州、虎门之间的联系,合力聚歼广州之敌。

作战会议之后,叶剑英与陈赓联名将战役计划上报中央军委及四野总部。中央军委于9月12日由毛泽东复电叶剑英、陈赓:"两兵团第一步集结并休息数日,第二步齐头进至曲江、翁源地区并休息数日,第三步协力夺取广州,除此以外均同意。"叶剑英和两兵团负责人根据军委的指示,立即部署了军队的行动。

关于军队的指挥问题,第四野战军总部在7月下旬曾指示,由四兵团军、政首长指挥两兵团的行动。自叶剑英到来以后,两兵团负责人一致请他统一指挥。叶剑英考虑到自己是分局第一书记,不仅要管军队,还要管地方的事情,难免分散精力,便仍坚持由陈赓统一指挥两兵团和两广纵队的作战行动,并将这一意见上报给中央和华中局,得到批准。至于军队系统和华南分局的关系,各兵团负责人都表示接受华南分局领导。凡属带方针性问题和全盘计划都提交分局讨论,以取得党、政、军、民的一致配合,不再另组前委。

野战部队的行动计划确定以后,叶剑英又同方方一起,制定了广东地方武装配合作战的计划。该计划对潮汕、惠州、西江南北岸、茂名等地的配合作战问题,作了具体布置。叶剑英、方方向广东各区党委强调:"此次华南解放战争,是华南最后彻底解放的一战。各地务必在党、政、军、民中,充分动员,做好参战、支前工作。"①9月中旬,叶剑英主持召开了三次华南分局扩大会议,着重解决华南地区党政军统一协调问题,以及后勤和支前工作问题。参加会议的有军队和地方各方面负责人。在讨论中,大家感到,几十万大军入粤作战,后勤、支前任务十分艰巨,所需要的粮食、油盐、菜蔬、草料、木柴、交通工具、民工担架,数量都很大,要在短期内迅速筹集和动员起来,困难确实不校此外,两兵团官兵的夏衣都已破烂,急需更换,仅胶鞋就缺20多万双。

面对这些问题,叶剑英提出,地方和部队都要发挥积极性、主动性。一方面,地方党、政、民在这一时期必须集中一切力量,用尽一切办法,努力完成支前任务;另一方面,部队不要坐等,完全依赖地方的支前工作,而应随时协助地方筹措粮草,动员民工,组织运输,并准备在必要情况下自己直接就地筹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不误战机。为了切实保证支前任务的顺利完成,叶剑英主持华南分局作出了《关于支前工作的决定》。决定对支前工作的任务、困难作了具体分析,对于支前的组织领导、粮食的筹集、民工担架的动员以及公路、桥梁的修建部作了具体规定。决定要求广东全省特别是粤北全区各级党政机关,必须将支前工作作为目前最重要最紧急的中心任务,各方面的工作,都应围绕着这一中心任务来进行。

①叶剑英、方方:《关于解放广东部署给各区党委的指示》,1949年9月15日。

三与林彪的分歧

建立和健全组织机构,配备好干部,是摆在叶剑英面前的又一个重要问题。他遵照中共中央的意图,经过反复思索,并与分局的负责同志们多次商量,确定:广东省政府由叶剑英任主席,方方、古大存、李章达为副主席;广州市军管会由叶剑英任主任,赖传珠、王作尧为副主任;广州市政府由叶剑英兼市长,李章达、朱光、梁广任副市长,并安排对革命事业有贡献的一至二位民主人士任副市长;广州警备司令部由十五兵团兼任。其他的机构设置和干部安排,如省政府委员和广州市军管会成员的组成人癣广东各军分区的划分以及广州卫戍部队、警备部队配置等等,也进行了商拟,统一了认识。这些人事安排,都先后得到了中央的批准。时剑英还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召集华南分局和野战部队的负责人详细研讨了有关城市接收、城市管理、外事工作等方面的政策,并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从9月21日开始,华南分局在赣州召开干部大会,由叶剑英作综合报告,陈赓作军事问题的报告,方方作了关于广东情况的介绍,两兵团的其他负责人,两广纵队负责人,粤东、粤北、赣南三个区党委的负责人,也在会上讲了话。叶剑英在报告中谈了任务和情况、城市政策、城市管理、团结会师、加强领导等五大问题。他首先介绍了全国解放战争的大好形势,提出了解放华南的任务、途径和办法。同时还提出了准备对付帝国主义可能发动的武装干涉和封锁的任务。他强调城市管理要严格执行政策和纪律。最后,在谈到团结问题时,他说:"团结会师,这是中央所再三指示我们的","团结问题要特别注意","现在是五湖英雄集中在一起,要把英雄主义发挥到集体上去,要正确而恰当地去处理事情。全体干部要团结起来。"①叶剑英的这个报告,集中体现了10多天来一系列会议的主要精神,对广东的解放及其以后各项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9月28日,叶剑英和陈赓联名签发了《广州外围作战命令》,命令通报了敌情,分析了粤敌今后的动向,下达了迅速解放全广东的任务。命令规定:为便利作战指挥,以四兵团为右路军,十五兵团(欠四十八军)为左路军,两广纵队、粤湘赣纵队、粤中纵队组成为南路军。命令对各路军的进军方向、路线以及相互之间的协同,作了详细部署。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的开国大典在北京举行。

叶剑英在赣州,从收音机里收听了这一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盛典的实况转播。赣州市也举行了有解放军指战员和人民群众数万人参加的庆祝大会。在这欢乐的时刻,叶剑英和南下的20多万指战员无不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振奋,同时更加感到了肩上责任的重大。

从10月2日开始,各路军按照预定的部署,向余汉谋集团发起进攻,广东战役正式打响。经过勇猛战斗, 10月7日,右路军攻占粤北重镇曲江。

左路军亦于10月6日和9日进占翁源、新丰。南路军则沿和平、龙川、河源向前挺进。10月10日,人民解放军推进到清远、佛冈地区,眼看广州指日可下。就在此时,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林彪,忽于10月10日7时致电军委,"建议陈赓兵团即由现地(英德、韶关线)沿公路直向桂林、柳州之线前进,借以增大消灭桂敌的计算",并称"目前似应以集中兵力歼灭白兵力为主"。

①叶剑英在赣州干部会议上的讲话,1949年9月23、24日。

林彪对当时形势和敌情的估计是:由衡宝南退之敌军七军、四十八军主力共4个师,已被四野部队包围于祁阳以北地区,敌其他各军亦正回头北援。韶关至广州线之敌主.力正向铁路以西撤退,广州必将放弃。

中央军委鉴于这种情况,于同日23时复电林彪、邓子恢及叶剑英、陈赓:"完全同意陈赓兵团即由韶关、英德之线直插桂林、柳州断敌后路,协同主力聚歼白匪","邓华兵团及曾生、林平等部,独立相机奔取广州。如何部署,由叶、方、邓、赖筹商电告。"

林彪仍不满意中央军委关于"相机夺取广州"的指示,在军委复电后的第二天即10月11日10时,他又向军委发出长达1000多字的电报,极力坚持他不打广州的理由,认为:"为了广东之敌不退回广西,则我应暂不继续进攻广东","首先达到歼灭广西之敌,然后在军政配合下,以四野部队解决广东之敌。"如果目前拿下广东,在交通、供应、财政、军事等各方面都对我军不利。"仅仅只有在政治影响上能有较大的收获,但实际的得失相比并不合算"。因此,"建议陈、邓两兵团皆勿继续南迸,而以邓之两个军监视广东敌人","陈赓部则西进,参加广西作战。只要广西敌被歼,很多敌人皆可争取和平解决。故歼广西之敌,已成当前时局的中心环节。""无论祁阳以北之敌能否被歼,目前我军仍不宜攻占广东。"

叶剑英和四兵团、十五兵团负责同志收到中央军委10日23时电后,立即进行认真的讨论研究,认为林彪估计广州之敌会向广西撤退集中,判断有误。据当时从香港等地得到的情报,敌人是打算在广州外围抵挡一阵,然后继续南逃,退入海南岛或从海上逃跑。而我军又正高速向广州挺进,战场形势对我十分有利。如果此时四兵团丢开广州,西入广西,不仅广州一时不能攻下,到广西也会由于路程太远而赶不上,难以断敌退路。有鉴于此,叶剑英和两兵团负责同志果断地决定,直接给林彪发报,坚持四兵团先参加打下广州,再入广西的原作战计划。电文中说:"以目前情况,四兵团已前进到清源地区,本日在英德以南60里之连江口,我先头部队正在围歼敌之两个团,十五兵团本日正围歼佛冈敌之一个团。

各兵团正以每日行130里以上速度向广州前进中。

"在此情况下,四兵团为贯彻执行断敌后路的任务,如向桂林,直线距离有1300里,以时间计算,不如十八军、四十六军及十三兵团来得快。因此,我们意见,四兵团不如直下三水,打下广州后不停留地用水路运输,经梧州直取南宁。

"广州守敌增加了胡琏兵团。四兵团若不参加,仅邓、赖兵团两个军(6个师)及曾、雷、林平部攻打,则时间拖长了。四兵团如立刻向桂林、柳州前进,实际上仍须集结队伍重新动员的时间,一方面路远赶不上,另一方面广州不能获得迅速解放,有两头失当的顾虑。"

这个电报是11日13时发出的。林彪收到后,于当日21时又致电军委并叶剑英等人,称:"关于广东战役问题,我们意见已详本日11时电。在广东敌人不与我作正面战斗的情况下,我们仍主张暂不夺取广州,以免促成粤桂敌人之集中。"但是,对于叶剑英和两兵团负责人的来电,他也认为值得考虑,在电报最后表示,"在对粤敌企图未判明和我军能否抓住敌人未得证实以前,陈、邓两兵团目前仍继续照原计划向广州前进。"

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在全面研究了两广及云贵地区的敌我态势后,于10月12日2时和6时连续发电给林彪及叶剑英、陈赓等人,明确指出:"如广州之敌并不向广西逃跑,则陈、邓两兵团仍执行原计划占领广州不变。"

林彪当天即复电毛泽东:"所考虑的诸点甚为正确",表示同意陈、邓两兵团继续向广州前进。①10月13日,叶剑英主持召开华南分局会议。与会同志一致表示,坚决执行军委、毛泽东电示的方针,全力夺取广州。部队不停地向南猛进,连续攻克敌占城镇。10月14日下午,解放军攻占广州市,将胜利的旗帜插上了五羊城头。此后,四兵团执行中央军委、毛泽东的指示,继续向南追击由广州沿西江逃跑的余汉谋残部,于24日将敌第二十一兵团部及第三十九、第五十、第二十三、第七十军等部包围于阳江、阳春间的平岗圩、白沙圩地区,经激烈战斗,于26日将敌4万余人全部歼灭。

广东战役以后,四兵团及十五兵团一个军西入广西作战。十五兵团大部留驻广东,在地方部队配合下,迅速追歼残敌,扩张战果,在不长的时间内,将广东大陆全部解放。

四组织解放海南岛战役

1949年12月中旬,随着广西战役的胜利结束,整个华南大陆全获解放。

这时,盘踞在海南岛(今海南省)和在湘粤桂战役后逃向该岛之敌余汉谋、白崇禧残部,经过整顿补充,拼凑成了5个军共19个师,加上部分海军、空军、特种兵和地方团队,共约10万人,在海南防卫总司令薛岳的指挥下,组成了环岛的立体防御,企图凭借海峡天险,负隅顽抗,长期盘踞。这样,解放海南岛就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

海南岛又名琼崖,位于南海北部,与雷州半岛隔海相望,海峡宽11-27海里,面积3.3万余平方公里,当时人口近300万,是中国仅次于台湾岛的第二大岛,是华南的海上屏障,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岛上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20余年来英勇坚持斗争的琼崖纵队(简称琼纵),建立了以五指山为中心的根据地。华南大陆解放后,琼崖人民与琼崖纵队为了配合人民解放军渡海作战,在中共华南分局和琼崖区党委领导下,一面不断粉碎敌人"清剿"、"扫荡",积极打击敌人,扩大解放区;一面大力进行迎接南下主力部队渡海作战的准备工作。

中央军委对于如何解放海南岛问题,向四野及华南分局、广东军区先后作了一系列重要指示。12月中旬,军委明确指示,解放海南岛的任务,由四十军和四十三军担任。1950年1月中旬,军委又指示说:海南岛渡海作战,应不依靠北风而依靠大机帆船;要充分看到解放军作战的有利条件;岛上有琼崖纵队配合,敌人战斗力也较差;华南分局应加强对岛上敌军的策反工作,分化几部敌军于作战时起义;争取在春夏两季内解决海南岛问题。遵照中央军委指示,第四野战军命令第四十、第四十三军和加农炮兵第二十八团、高射炮兵第一、第九团及工兵一部,共10万余人,组成渡海作战兵团,由中共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广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叶剑英统一领导,第十五兵团司令员邓华、政委赖传珠、第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洪学智和第十二兵团副司令员韩先楚具体组织指挥,发起海南岛战役。

初期,第四野战军首长根据渡海航行需要的季节、风向等方面的条件,要求第四十、第四十三军力争在旧历年前,即1950年2月中旬以前行动,并且要求一次能运送一个军的兵力登陆。然而,由于船只准备工作方面的困难,加上部队缺乏渡海经验,需要进行海上训练,旧历年前行动实在来不及。考虑到这种情况,叶剑英与第十五兵团负责人提议,经过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同意,决定将渡海作战时间向后推迟几个月。

这期间,华南分局和广东军区电令琼崖纵队司令员冯白驹,要求其详细报告岛上敌军兵力、布防情况和中共琼纵的战斗力及根据地分布情况。冯白驹先后派出琼纵副司令员马白山、参谋长符振中等,带领约一个连的兵力偷渡过海,到达广州,当面向叶剑英和十五兵团负责人汇报情况。叶剑英和十五兵团负责人详细地了解了岛上敌情和琼纵的接应能力,研究了马白山、符振中他们偷渡海峡的经验,认为旧历年前大规模作战虽然来不及,但可以部分小部队实行偷渡,上岛与琼纵会合,先打小规模的运动战和游击战,并增强岛上接应大军登陆的力量。

决心定下后,叶剑英即派洪学智到武汉,向林彪报告偷渡打算。林彪听了洪学智的报告,没有明确表态。他让洪学智赶赴北京,直接向军委和总参谋部汇报。朱德、聂荣臻在北京听取了洪学智的汇报后,经过研究,同意先派小部队偷渡的计划。

1950年2月1日,在叶剑英的领导下,广东军区和十五兵团召开了军以上干部参加的广州会议。会议根据军委的指示和调查了解的渡海作战的各方面情况,研究分析了解放军作战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确定了战役指导方针。大家认为,从敌我的情况对比看,总的形势对我十分有利。敌人仓皇退集,立足未稳,士气低落,战斗力差;解放军在全国胜利的鼓舞下,士气高昂,同时有长期作战的锻炼,经验丰富,战斗力较强。敌军脱离人民,孤军守岛;而解放军有琼崖纵队接应登陆,有根据地、游击区可以作登陆后的依托,还有陆上岛上人民群众的支援,完全有胜利的信心和把握。但解放军也有不利的因素,主要是:敌人有30多架飞机和50艘兵舰,对解放军渡海航行威胁很大;解放军没有大规模渡海登陆作战的经验,更没有在海上同敌机敌舰作战的现代武器和装备。根据这些情况,大家认为,要充分发挥解放军的长处和优势,努力改变和避开解放军的短处,积极利用敌军的弱点,克敌制胜。叶剑英和与会人员一起反复研究,制定了"积极偷渡,分批小渡与最后登陆相结合"的战役指导方针。①不久,十五兵团根据中央军委和四野总部的指示,组成前敌指挥部,具体指挥渡海作战。叶剑英在广州,一面掌握战局的发展,一面全力领导支前工作。他在全省支前工作会议上,深刻而又形象他说:"后勤、支前工作十分重要,它就像人的血管给人体的各部分输送血液一样,要源源不断地把粮食、弹药和物资输送到前线,保证作战的需要。"

会后,在他主持下,华南分局作出了《关于支援海南岛作战的决定》。叶剑英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全力做好支前工作,一切为着争取海南岛战役的胜利。

并指定尹林平具体负责省支前司令部工作。经过4个多月的艰苦努力,为支援海南岛战役共征集和修装了帆船2600余艘,动员船工1.2万余人,修建公路3200余公里、桥梁94座、渡口6座,征集粮食7000余万斤,动员民工96万余人、牛车4.5万余辆次,运输了大批的物资。

渡海作战部队积极贯彻广州作战会议确定的战役方针,抓紧海上训练,设法进行偷渡。结果,四十军某师一个加强营,于3月6日偷渡成功。叶剑英得到消息,立即致电表示祝贺。接着,四十三军某师一个加强营也于3月11日偷渡成功。海峡天险终于被解放军勇士们突破了。有了两次偷渡的经验,解放军逐步增加了登陆的兵力,先后又进行了两次较大规模的登陆。4月16日晚,解放军主力发起大规模的渡海登陆作战。在军事进攻的同时,叶剑英以广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名义,公开发表了告海南岛敌军官兵书,号召他们认清形势,放下武器,进行战场起义或向解放军投诚,争取光明的前途。这个号召书,对敌军官兵在政治上、心理上起到了动尧瓦解作用。4月17日凌晨,解放军主力部队在琼崖纵队和先前偷渡登陆部队的配合下,在海南岛北部海岸胜利登陆。4月23比解放海口。敌军大势已去,全线向南撤退。解放军于24日分成东、中、西三路,发起追击战。经过一个星期的纵深追歼作战,歼灭守岛放军3万余人,其余国民党军逃往台湾。1950年5月1日,解放军解放了全岛。

此后,5月至8月,解放军又相继解放了万山群岛和南澎岛,粉碎了国民党军对珠江口的封锁,开通了广州通向外洋的航道。至此,广东省除少数岛屿外,全部获得了解放。

①邓华:《解放海南》,1980年。访问方强谈话记录,1987年2月。

五领导两广剿匪作战

国民党军的正规武装被赶出华南大陆以后,各地仍残留有大批土匪武装。他们明火执仗,为非作歹,直接威胁着新生革命政权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面对这种情况,叶剑英提出,必须坚决地、尽快地剿灭华南地区的土匪,建立革命秩序,保证城乡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他根据党中央关于剿匪肃特的指示和中央军委、中南军区的部署,拟定了华南地区的剿匪方案。

剿匪工作先从广东地区展开。1949年11月,叶剑英明确提出要把"剿匪肃特,巩固治安"作为广东当前军事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12月,华南分局和广东军区联合起草并发出了《剿匪指示》。指示中说,"目前第一阶段,以军事进剿上匪为主,配合政冶争取分化工作";"第二阶段实行发动群众反恶霸,结合清匪的方针"。指示根据广东匪情的特点,对剿匪中的具体政策等问题作了明确规定。

1950年初、中南军区要求在三、四个月内,迅速剿灭股匪、残匪,尔后进一步发动群众,展开反霸斗争,彻底肃清散、潜匪。叶剑英和广东军区的负责人,根据中南军区指示,分析了广东土匪的特点,制定了1950年剿匪计划。同时确定,各地区的剿匪工作由该地区地方党委统一领导,执行剿匪任务的部队首长参加地方党委任常委或第二书记,党政军各部门齐心协力,密切配合;根据中央关于剿匪"必须军政结合,剿抚兼施"的原则,结合广东匪情的特点,实行"以政治为主,军事为辅"的政策;发动和依靠群众,配合军队剿匪;采取进剿、驻剿和清剿三个步骤,分别对付大股土匪、小股残匪和散潜土匪。

从1949年底至1950年3月,广东军区部队除参加解放海南岛及沿海岛屿者外,其余均投入了剿匪工作。经过几个月对北江、西江及其他地区的重点进剿,几股较大的土匪遭到了沉重打击。但在美蒋集团有计划的布置和煽动下,广东匪患仍很严重,有些地方匪情还有所发展。面对这种情况,叶剑英和军区负责人,经过研究决定,于3月下旬召开了军区第一届剿匪会议,着重批判了太平麻痹思想,纠正重生产、忙整编、忽视剿匪的偏向。4月,在叶剑英领导下,军区又召开了高于会议,进一步明确指出剿匪是当前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并向部队下达了"土匪不灭,决不收兵"的命令。

经过半年多的进剿和驻剿,粤北、珠江等原来匪患较严重的地区和其他地区的股匪,大部被解放军歼灭。以后,在叶剑英和华南分局的提议和主持下,广东军区又几次召开剿匪会议,调整兵力部署,至1951年5月,又歼灭土匪2万余人。至此,广东境内的股匪10多万人被基本肃清。

在领导广东剿匪工作的同时,叶剑英根据党中央指示,抓紧了广西地区的剿匪工作。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帝国主义出动陆、海、空军实行武装干涉。10月,中共中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在这种形势下,台湾国民党当局蠢蠢欲动,妄图趁机反攻大陆。

有鉴于此, 11月14日,毛泽东电示叶剑英:为对付台湾蒋匪帮可能向广东进犯,有增强广东兵力之必要。为此必须提前肃清广西匪患,以便从广西抽出一个军增强广东。希望迅即前往广西帮助工作一个时期,抓住工作重点,限期肃清土匪。11月17日,毛泽东又发电指示:"只有迅速将广西土匪肃清,广东土改完成,才能对付可能的事变。"

当时广西匪情十分严重。而解放军一些部队执行剿匪政策不力,致使土匪的嚣张气焰没有受到应有的严厉打击。中央数次发电批评,指出要改变清匪不力、手软的倾向。

叶剑英遵照党中央、毛泽东指示,立即赶赴广西南宁,经与张云逸等商量,主持召开了中共广西省委扩大会议,讨论部署广西剿匪工作。会上,广西各地委及军分区负责同志汇报了剿匪进展情况。中共广西省委书记兼省政府主席张云逸作了工作报告。尔后转入分组讨论。大家在讨论中,对省委的工作特别是剿匪工作的领导、部署提出了建议。11月30日,叶剑英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指出,今天的广西,是人民的广西,战斗的广西,是毗连着越南,负有国际任务的广西。可是,广西虽然解放了,人民有了自己的政权,但广大农村的封建势力尚未摧毁,公开的反动武装尚未消灭,土改尚未完成。

群众普遍有四个要求:要肃清土匪特务、要吃饭、要有人身安全、要有土地进行生产。这四个要求中,最主要的是剿匪,匪不肃清,其他都谈不到。叶剑英肯定了广西一年来工作中的主要成绩,同时指出了存在的缺点。他形象他说:"世界革命与战争的音乐交响着,旋律一度比一度快,而我们打板的人,还悠悠的敲着慢板,这就不合毛主席的拍子了。因此,我是来告诉同志们,我们现在要把板子打快一些,才配得上世界的音乐。"他要求大家必须好好体会毛泽东主席指示的精神,迅速地定期定额完成肃清全省土匪的任务。对于如何完成广西当前的任务,叶剑英说:"完成任务的条件,决定于正确领导,领导的正确性具体表现在:有重点,有组织,有办法。"所谓有"重点",就是把完成剿匪任务不单纯看成是军事工作,而是要看成整个工作的重点,要确定重点地区,提出重点任务、重点要求。所谓"有组织",就是党、政、军、民、财,五管齐下,全面进行工作,组织工作委员会,以总其成。所谓"有办法",是对于收枪、反霸、没收、镇压等,要根据"首恶必办,胁从不问,立功受桨"的政策,定出具体的适合于当地人民要求的几条,使大家知道如何去做。叶剑英最后强调说:"一切工作都应该从发动群众着眼,都是为了把群众发动起来。任何忽视发动群众,不与群众运动密切结合的作风,都是有碍任务的完成的。"①叶剑英实事求是的发言,受到了与会同志的欢迎。

叶剑英与广西省委、军区的负责人一起,认真分析全省的匪情,具体落实了剿匪部署,将广西全省分为北区和南区两个重点区:北区为桂林、南宁、梧州地区。这是一个三角地带,内有大、小瑶山,有土匪2万余人,是敌人有计划布置的潜伏力量。解放军集中13个团的兵力进剿之。南区为玉林、博白及钦廉地区,亦有土匪2万余人,解放军以四十五军为主,组织10多个团的兵力进剿之。叶剑英说:"这南北二区的土匪,如能肃清,广西局面基本上可以打开了。"剿匪部署下达后,各野战部队和军区负责同志,反复讨论,统一了思想,决心定期定额完成任务。叶剑英对省委扩大会议的结果很满意,并将情况向毛泽东作了汇报。

叶剑英在这年底从广西南宁回到广州以后,继续过问和抓紧广西的剿匪工作。至1951年5月1日,广西军区按照党中央、毛泽东的要求,如期完成了消灭广西全境股匪的任务。据统计,广西全省在一年零八个月的剿匪斗争中,共歼灭土匪46.3万余人,缴获各种枪50万余支。

①叶剑英:《抓紧广西剿匪工作》,1950年11月30日。

华南地区剿匪作战的胜利,为全地区的政权建设和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以及边防的巩固创造了重要的条件。


分类:共和国人物 书名:叶剑英传 作者:中央文献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