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私密生活全记录》61节 陈牧大骂冯异反汉| 秦汉朝历史

《刘秀私密生活全记录》61节 陈牧大骂冯异反汉


长安城破,王莽被杀。新朝残余势力或者降汉,或者被歼灭,迅速土崩瓦解。驻守新丰的新朝波水将军窦融归服更始帝的大将赵萌。赵萌任窦融为军中校尉,见其处事果断,有谋略,又欲举荐为钜鹿太守。

窦融,扶风平陵人。祖上为汉文帝外戚。其高祖父曾做过张掖太守,从祖父为护羌校尉,从弟为武威太守,累世在河西,熟悉河西的风土人情。当赵萌欲举荐窦融为钜鹿太守时,窦氏兄弟都因归服汉室得到重用而高兴。

窦融却道:"更始政权初立,东方骚乱不止,天下之势未定,河西殷富,以河为固,张掖属国控弦万骑,一旦有变,切断河津,足以自保。河西才是窦氏立足之地。"窦氏兄弟以为有理。窦融于是求赵萌为其进谏,改钜鹿太守为张掖属国都尉。更始帝准允,窦融携吏属归河西。

王莽的首级被传至宛城,悬挂在闹市口。新朝覆灭,普天同庆。宛城百姓更是张灯结彩举家欢乐。更始帝宫殿内,钟罄齐鸣,鼓铮奏响,身披轻纱的美貌舞女边歌边舞,丰盛的宴席从更始帝御座前一直摆到宫殿门口。更始君臣频频举杯,庆贺胜利。绿林诸将个个喝得满面通红。猜拳赌酒,大呼小叫。全然没有半点重臣宿将的礼仪。更始帝眉头紧皱,满心不悦地扫视着宴席。却见武信侯刘秀独坐偏席,默然无语,与绿林诸将不同。刘玄心中赞叹,到底是宗室子弟,与这般草莽出身的臣子不能相提并论。他正欲褒奖刘秀几句,却见朱鲔打着酒嗝从隔席走过来,附耳道:"陛下,你也注意到武信侯了?"

刘玄侧着身子,尽量离他远一点,不高兴地道:"武信侯是朕的宗室子弟,言行举止自有风范。哪像你们这些人,乱嘈嘈的,成何体统?"

朱鲔冷哼一声道:"我们这些是不懂朝廷礼仪,可都是一根肠子通到底,对陛下忠心不二。可是,刘秀就不是那么简单了。您看他面带忧色,举止反常,一定是今天的喜庆气氛勾起了他对叛臣刘縯的思念"说完,自顾回到座位上。

更始帝恍然大悟,刘秀今天的反应太让人怀疑了,他一定没有忘记死去的兄长。想到此,刘玄心里一惊,面上变色,紧紧盯住刘秀,当众问道:"破虏大将军,今天是庆贺王莽覆灭的喜宴。大家都很高兴,惟独你一人面带忧色,莫非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心事。"朱鲔、李轶、陈牧等人听见皇帝发问,也把狐疑的目光投向刘秀。

刘秀悚然一惊,面上却很平静,坦然站起说道:"王莽篡汉政十五年,今天终于覆灭。臣悲喜交集,感触颇多。不过,今天是大喜的日子,满朝都在尽情狂欢。臣怕扫了大家的兴,不想这个时候说。"

更始帝更加不安,追问道:"有什么不可以说的,朕不会那么小气,但说无妨。"

"好吧!"刘秀道:"王莽篡汉,杀我宗室及天下豪杰不计其数。臣不愿多说了。只是想说说心中担忧的事。"

刘玄问:"你担忧什么?"

"王莽虽灭,可是,天下未靖。东方赤眉尚未归服。河北铜马、青犊、大彤等部众各自为政。汝南宗武侯刘望自立为帝,与陛下抗礼。臣以为宛城地处偏远,不宜久做定邦。臣为陛下长远之计,诚请陛下迁都洛阳。以利平定天下,统御万方。"

一石激起千重浪,刘秀的话在有远见的朝臣中引起巨大的反响。大司徒刘赐起身道:"陛下,武信侯深谋远虑,诚为汉室复兴着想。俗话说,天无二主,地无二王。宗武侯刘望悖逆人心,妄自称帝,理应讨伐。"

定国上公王匡道:"武信侯虑事周到。迁都有利于威慑天下。长安路远,又遭大火焚烧,不如暂时迁都洛阳。"

"是啊,武信侯虑事周详,又有远见,迁都之事就交给他吧!"知命侯王常道。

刘玄也转怒为喜,心中惊叹,这么多朝臣还没有一个提起迁都和统一天下的事。刘秀不愧为宗室子弟,第一个想到了,并且提了出来,自己虽然做了皇帝,可是,距离统一天下还很遥远,正需要谋臣良将的辅佐。刘秀就是一个难得的文武之才。非朱鲔等绿林将士所能比。因此,他当众赞叹道:"武信侯能居安思危,为朕谋划于前,真是忠心为国。朕决定迁都洛阳,就由武信侯行司隶校尉事,先去洛阳整修宫府。还有,刘望胆敢在汝南称尊,朕如果容忍了他,以后天下还不定又有几人称王,几人称帝。明日朝会上,朕就派将攻打汝南。"

群臣情绪激昂,都为皇帝的决断高兴,齐声道:"陛下英明!"

一场乱嘈嘈的庆功宴,因为刘秀的一番话变成君臣议政会。更始帝异常高兴,起身举樽道:"诸位爱卿,为我汉室的千秋大业,干杯!"

宴席结束,刘秀回到府上。祭遵得知刘秀被派往洛阳整修帝宫,高兴地道:"大将军终于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但不知何时动身去洛阳?"

刘秀却没有这么乐观,叹息道:"更始帝并没有完全信任,朱鲔、李轶更不会轻易罢休。以后的路不知还有多少艰险,弟孙,你知道我不是畏惧艰险的人,可是,夫人"

"您是怕连累夫人?"祭遵道。

"是啊,夫人她不应该跟着我担惊受怕。何况,她跟在我身边,也会拖累大家。所以,我想送夫人回新野老家。等我们有了立足之地后,再接她团聚。可是,派谁送夫人呢?你是我的谋士,君翁、朱祐是我的左膀右臂,一刻也离不开。"

祭遵见刘秀新婚之后,并不沉溺于儿女之情,深为叹息。但是,派谁护送阴夫人回新野,他一时之间也找不到合适的人选。两人正在忧愁,刘斯干跑了进来,道:"禀大将军,傅校尉回来了。"

刘秀一拍案,高兴地道:"护送夫人的人找到了。"

校尉傅俊,字子卫,颍川襄城人。因不满王莽苛政,投身汉军,拜为校尉,归刘秀麾下。新朝襄城县宰因此拘捕其家族,全部处死。傅俊老父恰巧外出,逃脱噩运。傅俊因此与王莽新朝有不共戴天之仇。冲锋陷阵无所畏惧。昆阳之战,与刘秀出生入死。昆阳大捷后,傅俊老父病逝,无钱安葬,刘秀不仅准其归丧,而且赠以盘资、丧费。傅俊感激不尽。刘秀将傅俊接入客厅,与祭遵相互介绍之后,开口道:"子卫,家中事办妥了么?缺什么,有什么困难尽管说。"

傅俊眼角湿润,抱拳拱手道:"属下归丧故里,大将军已经解囊相助。傅俊有何德能,受大将军如此厚待。"

刘秀佯作不悦,道:"子卫休提此事,还是说说沿途的见闻吧!"

"有啥好说的。"傅俊叹息道:"天下纷乱,颍川当然也不例外,豪族大姓据兵自守,各自为政。贫民百姓四处逃难,田地荒芜。王莽新朝虽然覆灭,但是,暴政没有废除,地方秩序混乱,盗匪猖獗。汉室复立,但朝政紊乱,与新朝无异。"

刘秀认真倾听着,分析着,叹息道:"子卫所言,与我的想法一样。乱世之后的大治,是要整治朝纲,而不是大治官府。如今,陛下命我为司隶校尉前去洛阳。不几天就要动身,请子卫为我护送夫人回新野老家,我相信,你一定能照顾好夫人。"

傅俊惊异地道:"大将军新婚燕尔,夫妻情深,怎能舍得分开?您做司隶校尉的事,正好带夫人同行。"

"子卫,你不是说朝政紊乱么,我看还要大乱下去。正因如此,我才把夫人的安危托付给你。"

傅俊起身,坚决地道:"请大将军放心,傅俊一定不负重托,把尊夫人安全护送到新野。"

刘秀放心了。当晚与夫人话别。阴丽华难过地央求道:"妾身苦等几年,盼了上千天,好容易夫妻相聚,为什么非要分离?你去洛阳修建帝都妾身相伴身旁,也可以照顾你的衣食起居,有什么不好?"

刘秀微微叹息道:"丽华,我知道你舍不得离开我。我也一样舍不得你。咱们新野相遇,一见钟情。'娶妻当得阴丽华'是我的誓言。现在得到你,怎么会不珍惜呢?可是,你知道,我与大哥舂陵起兵时的誓愿,也知道大哥是怎么死的"说起兄长,刘秀的泪水止不住流,抽抽噎噎说不下去。

阴丽华不再哭泣,反倒一边为丈夫揩泪,一边安慰道:"对不起,都是妾身不对。你放心做你的事吧。明天,妾身就回新野。在老家等着你风风光光来接,夫妻团聚洛阳帝都。"

刘秀紧握着爱妻的双手,感动地道:"生我有父母,知我有夫人。谢谢你的理解。放心吧!总有一天,我们会相聚洛阳的。"

阴丽华依偎在丈夫胸前,脸上突然一红,娇羞地道:"文叔,明日我们就要分离,再聚首不知又是何年。妾身有一个过分的要求"

"你要什么,我一定尽力办到。"

"妾身就是要你"阴丽华的声音小得如蚊子嗡鸣,"等待是那么痛苦,那么孤独,妾身想要个孩子,陪伴漫长的岁月。将来也可以继承你的大业。"

刘秀双手抱起爱妻,温柔地道:"你的要求一点都不过分。现在我就满足你。"说着,迈步走进卧房,把阴丽华轻轻放进锦罗帐中。激情迅速在两人之间传递。刘秀从来没有像今晚这样,抛开所有的忧伤烦恼,一心一意只为爱妻快乐。

风停雨歇之后。阴丽华赞叹道:"文叔,你真棒,就像打仗一样是个英雄。妾身一定能怀上一个儿子,不,是双胞胎,两个儿子。到了新野就生下来,让他们陪伴妾身度过漫长、孤寂的等待时光。你可一定要来接我们娘儿三个。"

刘秀用手指一点她的鼻头,轻笑道:"女人就爱做梦。这种事哪能一次就中。"

阴丽华叹息道:"中不中听天由命吧,不过,妾身更看重咱们努力的过程。"第二天辰时,当城里的吏民看见大将军夫人从府里出来,上了一辆车轿,在校尉傅俊的护卫下,回新野老家了。武信侯刘秀不但没有送行,甚至连府门也没有迈出一步。

"大将军夫妻反目了!"当成里的吏民相互传告。消息很快传到朱鲔等人的耳朵里。

李轶讥笑道:"刘秀这小子,不知道做了什么花花事,把刚弄到手的新野美女都给气走了。"

朱鲔也放心了,刘秀喜新厌旧,不是成大事的人。

阴丽华刚离开大将军府。刘秀就大模大样地出府,进宫拜见更始帝刘玄。道:"如今王莽已灭,陛下初立,理应恢复汉制。臣奉旨去洛阳,也要以汉官威仪,广布陛下恩德,宣扬汉室国威。故恳请配备司隶校尉官制。"

更始帝惊喜地道:"武信侯懂得汉室典章礼仪?请问司隶校尉如何配备官制?"

刘秀朗声答道:"汉家司隶校尉配备从事史十二人,主簿、掾吏、都官等皆有定数,亦可因势而动。"

刘玄满口应允道:"好,就依你之言,可配备从事史十二人,主簿、掾吏、都官均可自定。朕问你可知朝廷大典?"

"汉朝典章礼仪,臣略知一二。朝廷大典包括名朔、立春、朝会、郊祀、宗庙等,极备详尽,隆重典雅。臣一时之间,难以一一尽述。"

刘玄惋惜道:"可惜当初进宛城时,你正在昆阳,朝臣中竟没有人懂得朝廷礼仪。害得朕定都宛城时像个草头王一样,哪里有汉室天子的风采。这次迁都洛阳,武信侯一定为朕举行一个隆重典雅的仪式。朝廷的一切也要恢复汉制。"

刘秀骂道:"王莽破坏汉制日久,朝臣又多是绿林出身。不懂礼仪,恢复汉制非一朝一夕之事,臣行期在即,一时之间也不能为陛下做些什么。"

刘玄宽容地一笑道:"朕不是现在就要求你做什么。当务之急是整修洛阳宫府,为迁都做准备。你此去洛阳就是朕的先行官员,一定要配备齐官制,以汉官的威仪赢得洛阳官民对汉室的拥戴和思念。如果时间太紧,可以缓几日成行。朕不会介意。"

刘秀谢恩出宫。遵更始帝命,置僚属,作文移,从事司察,完全是一套西汉的章法。

王莽新朝覆灭,天下动乱。琅玡人张步,字文公,聚众数千,攻城掠地,占据青州,自称五威将军。与据东海的董宪遥相呼应。更始帝遣大将王闳为琅琊太守巡行郡国。张步、董宪不降,阻住王闳东去的道路。王闳发檄文,得赣、榆等六县归降,据集兵马,与张步展开大战。张步与董宪勾结,依仗地形之利,据城固守。王闳不能取胜。战报送进宛城,更始帝十分恼怒。但是,令更始帝更加恼怒的事接踵而至。大司空陈牧的前哨人马被父城的冯异打得大败而归,陈牧大骂冯异反汉。


分类:秦汉朝历史 书名:刘秀私密生活全记录 作者:司马路人
《刘秀私密生活全记录》62节 人心思汉,更思明君| 秦汉朝历史

《刘秀私密生活全记录》62节 人心思汉,更思明君


冯异已经被刘秀收服,归降更始政权,为什么会和陈牧打起来?这里面还和很多道道。

原来,刘秀被更始帝用为司隶校尉,派往洛阳修建宫府。绿林诸将就有人眼红了。因为洛阳玉器珍宝,天下闻名。先到者先睹为快,先下手为强,可以中饱私囊。大司空陈牧就是这种眼红的人,他出身贫寒,在饥寒交迫中长大成人。王莽地皇三年,新市兵攻随县,他与廖湛聚众数千人响应起义,走上了反抗王莽新朝的道路。出身贫穷的陈牧性情豪爽,劫富济贫,深得人心。更始政权建立之后,陈牧官拜大司空,位在公爵,便日益骄横起来,不但不把更始帝放在眼里,还和朱鲔、李轶同谋,杀害大司徒刘縯。但与朱鲔相比,他头脑简单,以为坐上大司空的位置就是大把捞钱,满足私欲。因此,当看到刘秀被派往洛阳整修帝宫时,他请求更始帝派他为司隶校尉前哨。刘玄既讨厌,又忌惮他就答应了,连刘秀也不知情。

陈牧得到更始帝许可,就带领本部人马,兴冲冲、喜滋滋地出发了。一路上,收金要银骚扰地方,完全是一副强盗嘴脸。但他是大司空,地方官吏忍气吞声,谁也不敢说他一个"不"字。就这样,耽耽搁搁,进入父城地界,已经是几天后的一个傍晚。陈牧因为路上敲榨勒索耽搁了行程,天黑之前,不能赶到父城。只得马上加鞭,快速赶路。但他们到达父城的时候天色已晚,城门已关,守城将领冯异遵守高祖遗训,没有开城门。陈牧大骂冯异等是叛贼,于是两军就开战了。

刘秀正在忙手配备官属,做临行前的准备,冯异反叛的消息他也听到了。但因为冯异归顺自己,他避嫌还来不及,哪敢再为冯异申辩。直到更始帝召见,他才开口道:"冯异不是反复无常之人,降而复叛,必有缘故。臣即刻起身去父城,说降冯异。"

更始帝约略放心,勉励刘秀几句。

司隶校尉官制齐备,辞宛北行。李轶听说刘秀到来,暗吃一惊,他本想拿下冯异,逼冯异供说刘秀是反叛的主谋,没想到小小的父城,坚如磐石,几万汉军轮番攻打,竟纹丝不动。

刘秀抵达父城城下李轶军营,当即取出更始帝诏书,命汉兵停止攻城。李轶见有皇帝的圣旨,不敢不遵。

两下停战,刘秀单人匹马,来到城门口,向城上喊道:"汉兵弟兄们,快去告诉冯异,刘秀到了,要进城与他一叙。"一声"汉兵弟兄们",喊得城上的兵卒们一个个热泪盈眶。十多个日日夜夜,城下的汉兵一口一个"叛贼",漫骂不止。可是,凭心而论,父城的军民谁愿意叛汉呢?

冯异得报,登上城头,望见刘秀,像见到自己的亲人一样,委屈的泪水夺眶而出。

"刘将军,你总算来了!"

当即打开城门,把刘秀迎入衙署。冯异、苗萌诉说经过,刘秀得知原委,安慰道:"你们放心,我一定禀明陛下,让他们撤兵而去。"

冯异疑惑道:"更始皇帝会听您的话?"苗萌也不安地道:

"刘将军奉旨去洛阳,一旦离去,更始汉将岂能容我?"

刘秀点头道:"你们所虑并非杞人忧天。不过,请放心,我一定详细奏明事情原委。陈牧山莽草寇出身不懂朝廷礼仪,不遵高祖遗训,挑起战端,陛下一定会责怪他,还你们一个公道。至于你们,可愿随我去洛阳?"

冯异惊喜不已,立即跪拜道:"冯异不才,如蒙不弃,愿为将军效犬马之劳。"

苗萌也跪拜道:"不才愿效全力。"

刘秀忙扶二人,道:"我一并奏明陛下,二位该放心了吧!"

冯异却不肯站起,道:"冯异有同乡人铫期、叔寿、段建、左隆等都是才智之士,恳请明公纳用。"

刘秀笑道:"公孙真是得寸进尺,好!我都留在身边,但请才智之士出来一见。"

冯异高兴地奔出衙外,招一招手,铫期、叔寿、段建、左隆涌进门来,一齐给刘秀施礼,刘秀一一扶起,亲切地询问。

回到城外本部军营,刘秀立刻写了一份详细奏折,派人连夜送往宛城,更始帝见刘秀不废一兵一卒,就平息了心腹之患,满心欢喜,一一准其所请。对于陈牧,刘玄对他的草莽之气本就看不惯,这次又不遵高祖遗训挑起无端的战火,就更加恼怒,当即把陈牧召至殿前狠狠地训斥一通。

陈牧唯唯诺诺,不敢顶撞,内心却极为恼怒。其实,以他之罪,本该斩首,至少也应该革去官爵,削夺大司空之职,或许刘玄还忌惮绿林诸将的势力,到底没敢那么做。

更始帝的谕旨送到父城。李轶不敢不遵君命,派将镇守父城,自己与张邙、廖湛撤兵而去。冯异、苗萌等人欢喜不已。刘秀命冯异为司隶校尉主薄,苗萌为从事,铫期、叔寿、段建、左隆四人,并为掾吏,随司隶校尉的队伍齐去洛阳。

洛阳,这座西汉时闻名天下的商业大都市,因位于洛水之北而得名。西周成王时周公营建洛邑,周平王迁都于此。战国时才改称洛阳。王莽建新朝后,曾有迁都洛阳的打算,而且派太师王匡督工,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建设。所建的宫殿雄伟壮观,街衢道路宽阔平坦,四通八达。洛阳虽经战乱,但与被战火焚烧的长安皇宫相比,破坏不大,更始政权建都于此,可以弹压关东、遏制赤眉、威慑河北,对于统一天下,十分有利。司隶校尉作为更始政权迁都的前站,抵达洛阳,受到洛阳吏民的深切关注。饱受战乱之苦的人们都想看看这个新政权会给他们带来什么。

刘秀带着配备齐全的司吏、僚属,轻车简从,进入洛阳城。稍事歇息,就北登邙山,勘察地形;南涉伊水,探测水流。第二天,召集洛阳三老、名流、工匠,征求他们的意见,确定以原城址为中心,整修一座东到洛水北岸、西到邙山边缘、南北长九余里,东西六余里的帝都的方案。刘秀派人将施工方案图送往宛城,请更始帝御览。

为尽快整修好规模宏大的洛阳帝宫,司隶校尉的十二各从事史督促文书,征发洛阳所属的三河、弘农等州郡民工,言明所付民工钱粮数目。

出劳役可以得到钱粮,这可是王莽篡汉以来官府里没有过的事。洛阳百姓议论纷纷,半信半疑。招集民工的告示贴出去一天了,也没有人自愿来出工。

刘秀仿效战国时秦国公孙鞅立竿建影的方法,在驻地门前摆放十多根树木,当众言明搬去一根,付工钱十个。围观的百姓站满了场地,终于有个年轻后生上前,搬走了树木。刘秀当即亲自如数付给工钱。百姓这才相信司隶校尉言出必行,争相赶来报名。主簿冯异,从事苗萌,手自笔录,登名造册。铫期、叔寿、段建、左隆严守库储仓廪前,监察中都官是否如实发放钱粮。刘秀则带着祭遵、臧宫、冯孝、吕晏、丁琳等人奔波于工地各处。有时还要亲自干上一阵。

昆明大捷后,刘秀的威名就为洛阳百姓熟知,如今,身为司隶校尉的刘秀廉洁奉公,克尽职守,深为吏民拥戴,工程进展顺利,一个多月过去,帝都整修完毕。司隶校尉刘秀的贤名也在洛阳吏民中间传播开来。刘秀回宛城复命,更始帝听说帝都这么快就整修完毕,非常高兴,对刘秀大加赞赏。恰在此时,被派往汝南征讨刘望的更始大将军刘信也送来捷报,汉兵击败自立为帝的刘望,斩刘望及其大司马严尤的首级诣京师。

双喜临门,更始帝乐得合不拢嘴,立即请来卜者占卦。卦象爻辞,预示月底大吉,更始帝决定本月就迁都。

但是,迁都之前,还有一件事令他放心不下,那就是朝廷还没有恢复西汉时的官制。刘玄召来刘秀,刘秀为难地道:"朝廷现行官制混乱,社稷重臣多是绿林出身,朝廷一般礼仪尚且不知,更何谈汉室官制?陛下本月底就要迁都,时间仓促,恐难恢复汉制。"

"百官官制不可恢复,但朝廷大典可以恢复,朕要天下君臣观看天子威仪。"更始帝退了一步。

"陛下放心,臣一定让您满意。"

更始元年十月朔日,宛城君臣迁都,人马车驾,宫廷仪仗,前呼后拥,浩浩荡荡向洛阳进发。沿途吏民,箪食壶浆,夹道跪迎。进入洛阳地界,三辅吏民,东迎更始帝,洛阳百姓,扶老携幼,万人空巷,争看天子威仪。执金吾大将军廖湛率领羽林军披挂整齐,排列有序,行进在最前面。其后旌旗、刀剑、鼓乐。接着是黄罗曲柄伞下的更始帝车驾。刘玄坐在车中,心神不安,老是往后面看。

更始帝车驾后面,是绿林诸将的队列。这些人大多草莽出身,根本不懂朝廷礼仪。有的帻巾缠头,有的掖衣束腰,有的甚至穿着女人衣服,大呼小叫,嘻嘻哈哈,不成队列。夹道跪迎的吏民百姓无不哗然,掩口窃笑。三辅官吏中,有一做过西汉吏士的老吏摇头叹息道:"不对,不对,这些人没有我大汉官员的威仪。"

同僚慌忙扯他的衣襟,低声道:"你活得不耐烦了。"

司隶校尉的队列走在迁都大队的最后。刘秀冠带整齐,面容坦然,坐下马不快不慢地行进着。从事史十二人执节在前,主簿、掾吏、都官在后,依班列队,井然有序。

鬓发皆白的老吏看见司隶僚属的队列,激动得热泪盈眶,忘乎所以地大叫道:"这才是汉家官吏。司隶僚属,能再现汉官威仪、汉室复兴,在司隶校尉府。"洛阳百姓都熟识刘秀,现在见到司隶僚属,又听到老吏的赞叹,更加敬服。顿时,欢呼起来。人心思汉,更思明君。


分类:秦汉朝历史 书名:刘秀私密生活全记录 作者:司马路人
《刘秀私密生活全记录》64节 李通出班复命| 秦汉朝历史

《刘秀私密生活全记录》64节 李通出班复命


第二天,更始帝升朝理事。李通出班复命,陈述所见所闻,说到童谣"谐不谐,在赤眉;得不得,在河北。"大司徒刘赐、大司马朱鲔、定国上公天匡都意识到河北的重要性,纷纷建议更始帝谋取河北。刘玄正为樊崇等人的潜逃后悔不迭,这时对于河北的得失再也不敢大意。于是,道:"河北既然如此重要,须派忠勇之将出巡方能胜任。但不知哪位爱卿愿往?"

更始帝一语甫出,原本闹哄哄顿时变得鸦雀无声。大家你看我,我看你,没有一个人应声。正如王常所料,诸将贪图享乐,谁也不愿意冒风霜之苦、性命之忧去平定河北。更始帝见无人应声,脸色愠怒,道:"你们平日都说愿为朕分忧,为汉室效命,到了关键的时候,都变成哑巴了吗?"

朱鲔、王匡脸上有些挂不住了,他俩并不畏惧风霜之苦和征战的艰险,而是担心一旦离开帝都洛阳,再也无法控制更始政权,到手的爵位也会失去。因此,都想派亲近的大将前去。两人扫视殿堂,把张邙、廖湛、陈牧、李轶挨个打量一遍。张邙、廖湛、陈牧、李轶都把头低下,装作没看见。他们跟朱鲔、王匡的想法相同,都怕失去到手的荣华富贵。

"陛下,末将愿往!"司隶校尉刘秀突然打破朝堂上的沉寂,抱拳请命。殿堂内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刘秀身上。

更始帝龙颜大悦,高兴地道:"到底是宗室子弟,肯为朕效力。司隶校尉,朕封你为""陛下,万万不可,"朱鲔突然出班阻止,望着刘秀讥讽道,"叛贼刘縯伏诛之后,司隶校尉的表现是一向不热心朝事,今天一反常态,自愿请命,莫非有什么图谋?"

刘秀面容严正,慨然道:"刘秀身为汉室子弟,只知效命陛下,为汉室复兴出力,没想过图谋什么!"

朱鲔的话引起了更始帝的警觉,刘秀愿去河北,是否怀有异心。他话到嘴边,突然改口道:"司隶校尉,为杜绝嫌猜,你不宜出巡河北。朕另选良将就是。"

李通见此情景,上前进言道:"陛下,司隶校尉乃宗室子弟,忠心无二。河北关系复杂,惟司隶校尉之才可定,天下得失,在此一举,请陛下三思。"

朱鲔冷笑道:"柱国大将军乃司隶校尉姻亲,当避嫌猜。"

李通大怒,愤然道:"朱鲔,你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李通为国举荐贤才,当然不避姻亲。"

王常也不满地道:"大司马无端诋毁司隶校尉和柱国大将军,以后谁还肯为朝廷效力。到底派谁出巡河北,大司马专断就是,何必还要廷议?"

朱鲔冷然道:"河北自然要陛下派亲近之臣前去,才能免除后顾之忧。"

更始帝气恼地道:"你们都不要争吵了。派谁去河北,朕自有定夺,退朝!"

退朝还宫,刘玄怒气未息,心神不安,韩夫人一见,慌忙上前劝解。这时,黄门禀道:"大司徒刘赐进宫拜见陛下。"

更始帝推开韩夫人,道:"快,请大司徒进来。"

刘赐入见,望着愁容满面的更始帝道:"陛下还在因朝事烦恼?"

更始帝抬起头,喃喃地道:"朕想再迁都长安。"

"陛下怎么会想到再迁都?"刘赐和韩夫人一齐惊问道。

"长安本来就是汉朝京都,又有列祖陵寝,可以保佑朕江山永宁。大司徒今天也看见了,朱鲔等绿林诸将根本不把朕放在眼里,何况天下纷乱,群雄割据,朕这个皇帝做得实在没意思。"

韩夫人"哼"一声道:"我早就说过,朱鲔、李轶不是什么好东西,他们不过利用您这块刘汉的招牌罢了,陛下要想办法对付他们才是。"

刘赐明白了更始帝再迁都长安的原因,道:"一年之内,两度迁都,恐怕不吉利吧,何况,迁都长安并不能制约绿林诸将的骄横。朝臣之中大多是绿林出身,惟有宗室子弟对陛下忠心不二。陛下应加以重用,分掌权力。再从军中提拔一批将领,加以笼络,用以钳制朱鲔等人。总有一天陛下拥有自己的亲信大臣,就可以剪除骄横的绿林将领,天下就真正是陛下的天下了。"

刘玄闻言,愁容稍解,道:"子琴(刘赐字子琴)之言是矣,宗室之中,惟文叔才识超群,文武兼备。可是,伯升之死,文叔是否衔恨在心,对朕怀有异心?"

刘赐正是为刘秀而来,趁机进言道:"文叔是明大义之人,岂会因伯升之罪怨恨陛下!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文叔甘愿冒生命危险出巡河北,足见其忠义之心。昆阳大战,没有文叔,能摧毁王莽新朝的主力吗?迁都洛阳,如果没有司隶校尉的安置,能让帝都吏民看到汉官威仪吗?"

更始帝疑忌之心顿逝,点头道:"朕就听子琴之言,明日朝会上遣文叔出巡河北。"

"陛下何必等到明日。"刘赐趁热打铁,劝谏道,"明日朝会上,朱鲔等人一定全力阻拦文叔。陛下何不现在就召见文叔,令他执节过河出巡河北,省去诸多麻烦。"

刘玄一想也对,当即传旨,召见刘秀。刘秀奉诏入宫,看见刘赐在一旁,心中明白大半。

更始帝郑重地道:"司隶校尉,你不是请命出巡河北么。朕就命你以破虏大将军的身份行大司马事,执节过河,平定河北。勿负朕望。"说完,亲书诏书加盖玉玺,送到刘秀面前。

梦想终于变为现实,刘秀欣喜不已,双手接过诏书,坚定地道:"臣一定不负重托,剖心沥胆,报效朝廷。"说完,藏起诏书,起身告退。刘赐见目的达到,欲与刘秀一同告辞。更始帝却道:"朕意已决,再行迁都长安。今年不宜,可等来年。子琴,朕想以你为丞相,先行入武关,修宗庙宫室,为迁都长安做准备。明日的朝会就宣布。"

刘赐再次跪拜。"臣遵命就是。"

初冬的清晨,寒意料峭,碧蓝碧蓝的天空如水洗过似的,笼盖着铺满严霜的中州大地。蜿蜒伸展的官道上,一支轻骑小队踏着冰霜向北行进。

这是大司马刘秀出巡河北的队伍。轻装简从,刘秀带着护军朱祐,主簿冯异,掾吏铫期、叔寿、段建、左隆,校尉臧宫,门下史祭遵等亲信将士百余骑,就像天空中偶尔飘过的一片白云,迅速飘出洛阳,飘向河北。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刘秀心情就像这碧蓝碧蓝的天空,舒展开来。盆中游鱼归大海,笼里飞鸟入林中,前边的路越来越宽阔。舂陵起兵,誓师反莽;昆阳大捷,消灭王莽主力,整修洛阳帝宫,复见汉官威仪;执节河北,蛟龙入海。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刘秀神思驰骋,马上加鞭,向前急驰。

马蹄得得,銮铃清脆。这支小小队伍很快进入颍阳地界。前边出现一片山林,刘秀在前,臧宫在后,从林间的小路急驰而过。突然,一声响箭从林中射出,落在刘秀马前。紧接着,一阵急骤的脚步声响,从树木中窜出几百号人马,一个个黑纱蒙面,手握兵器闪着寒光,横在小路中间。

刘秀慌忙勒住缰绳。冯异冲到跟前,道:"明公,遇着盗贼了。怎么办?"

刘秀惊异地道:"想不到颍阳还有这样一帮强盗。颍阳太守该革职问罪。"

"明公,后面也有强盗,咱们被包围了。"刘秀小侍刘斯干惊慌地叫道。

掾吏铫期奋马挥戈,声如轰雷叫嚷道:"区区几个毛贼,明公就交给属下打理吧!""铫期不得乱来。"刘秀劝住铫期,上前几步,抱拳道:"在下南阳刘秀刘文叔,奉汉帝之命出巡河北。各位好汉想必也是为生活所迫,铤而走险。在下愿留下金银,解好汉困窘。只求高抬贵手,放我们过去。"

刘秀的威名,响彻天下。一般的强盗早该吓破了胆,哪知,这帮强盗丝毫不为所动。骑在马上的首领大刀一挥,叫道:"刘秀,你想用金银买命么?休想!弟兄们,上!一定要杀了刘秀。"

铫期大怒,大吼一声"山贼休得猖狂!"拍马挥戈,接住贼首,厮杀起来。刘秀、冯异刀枪并举,杀入贼人当中。后面的臧宫等人也各挈兵器,展开厮杀。

刘秀的百余人,个个武艺高强,久经战场。对付几百个山贼,应该绰绰有余。但是,这些贼人显然训练有素,进退有序。围住刘秀等人拼命厮杀,不肯退去。

两下正杀得难解难分,忽然一阵马蹄声响,前面路上又有几十骑飞驰而来。刘秀等人有惊,以为是贼人援兵。到了近前,看清楚了,马上的人全是短靠打扮,却没有蒙面。为首一将,挥舞大刀,突然杀向贼人。贼人腹背受敌,顿时慌乱,急败走。刘秀大喜,高叫:"来者可是元伯!"

使刀之将正是王霸,字元伯。是刘秀战昆阳时收于麾下的猛将。

王霸趁追杀之际,答刘秀道:"正是属下,特来助明公一臂之力。"

几百个蒙面贼人惶惶败走。王霸活捉一个,一把撕下那人的面纱,逼问道:"快说,你们是什么人?"

"英雄饶命。"那人慌忙答道,"小人是洛阳大司马朱鲔府上的侍卫,奉大司马之命在此截杀武信侯。"

王霸大吃一惊,望着刘秀道:"朱鲔如此狠毒,明公应返回洛阳讨个公道。"

刘秀毫无惊异之色,摇头道:"我早猜到是朱鲔所为,洛阳没有公道。元伯,他们也是受人驱使,饶他一命吧!"

王霸手一松,那人摔倒在地,跌跌爬爬逃命去了。

一场混战结束,刘秀等人毫发未损。朱鲔派来的人却丢下一堆尸体。王霸等几十人下马给刘秀施礼。刘秀给冯异、铫期等作了介绍。大家相互见礼后。刘秀问道:"元伯怎么会在这里?"

王霸抱拳答道:"属下从太常偏将军战昆阳,破王邑,杀王寻,立下战功,得封将军。因见更始帝昏弱枉杀大司徒,辞官退归乡里。闻听明公执节河北,在此等候,不想遇着奸人围谋明公。前面大王庄就是属下的家乡。明公屈驾吃樽水酒如何?"

"元伯盛情,岂容推辞!"刘秀一行赶了半天的路,正觉饥饿劳乏,也不客气,便跟随王霸而去。

前面二三里地便是大王庄。王家高宅大院,广有田产,是颍阳有名的豪族大姓。王霸之父闻听大司马刘秀到了,率府上有头脸的仆佣迎出庄外。刘秀谦恭有礼,向王父问安。王府上下欢天喜地,置办酒宴,跟过年一样,热情招待大司马一行。酒宴上,王霸当着父亲的面向刘秀请求道:"明公出巡河北,如蛟龙入海,一定能做一番事业。王霸不才,愿追随大司马左右建功河北。未知肯否?"

刘秀看着王父,笑道:"元伯战昆阳,已建大功,此时应侍奉老伯安养天年。"

王父摇头道:"老朽这把老骨头,不值得把七口男儿拴在身边。大司马不会久居人下,元伯如有封侯之赏,也算光耀王氏家门。"

刘秀深受感动,拱手道:"蒙老伯不弃,刘秀就收元伯在身边,暂且屈为功曹令史。"王霸大喜,抱拳致谢。


分类:秦汉朝历史 书名:刘秀私密生活全记录 作者:司马路人
《刘秀私密生活全记录》63节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秦汉朝历史

《刘秀私密生活全记录》63节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时令临近初冬,寂静空旷的田野,山林已是一片肃杀的景象。大地就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敞开瘦弱的胸怀,露出一条条弯曲的筋骨。

一阵轻脆的马蹄声传来,打破了大地的沉寂。通往更始帝都洛阳的官道上,驰来二十几匹战马,马身上,除了当中一人锦衣长衫,其余人全是一色布衣长衫,丝帕罩头。为首的中年汉子,浓眉大眼,高大威猛,乌黑浓密的胡须,令人望而生畏。其余的人高矮胖瘦不一,但个个精神抖擞,浑身上下透着威猛之气。

这些人显然不是寻常之辈。他们是威震天下的赤眉军渠帅,为首的是赤眉军首领樊崇,其余的是逄安、徐宣、谢禄、杨音等渠帅,穿锦衣长衫的是汉宗室子弟刘恭。

樊崇等人为贫困所迫聚众起义,转战各地攻打乡里,仅为获取粮食财物,求得温饱而已。他们都是善良、朴实的百姓,劫富济贫,军纪良好,作战中,除了口头约束"杀人者死,伤人者偿"之外,没有文书、旌旗、部曲、号令。归服的百姓因此越来越多。为作战时便于识别,樊崇义军把眉毛涂成红色,号赤眉军。王莽派太师王匡和更始将军廉丹督十多万官军前往镇压,赤眉军以逸待劳,在成昌大败新军,廉丹被杀,太师王匡狼狈而归。赤眉军的势力迅速发展起来,拥众百万。牵制住新军大部分的兵力,为汉兵西进长安创造了条件。

更始帝迁都洛阳,入朝大典结束之后,开始处理国事。为早日一统天下,刘玄遣柱国大将军李通出巡郡国,又派专使前往濮阳,招降赤眉军。

汉使至濮阳,宣示诏书,言明招抚之意。樊崇与众渠帅有心归汉,但是怕不为更始帝所用。商议先去洛阳,探听虚实,再作决断。为表示对更始政权的信任和归服,樊崇命部众驻守青、徐二州,自己率渠帅二十多人和军中的汉室宗族刘恭一起赴洛阳。马蹄声得得,二十多匹马行进在官道上。途中他们遇到了汉室宗族子弟,梁孝王八世孙刘永。他带着祖传之宝去洛阳拜贺新帝,以求富贵。刘恭也是宗室子弟,刘永还是其族叔。于是刘永和赤眉军众渠帅一起去洛阳。

樊崇等一行人到洛阳之后,更始帝都大加封赏,且封刘永为梁王,都睢阳,刘永头戴王寇高兴地回睢阳去了。赤眉军众渠帅却只有封官没有封他,觉得更始皇帝怠慢了他们,于决定悄悄潜归濮阳。

决心既定,樊崇与众渠帅暗中约定日期,在一个风高月黑之夜,一齐潜出府邸,坠城而逃。前来洛阳的赤眉军将领,只有刘恭留在更始朝内。

更始君臣得知樊崇等潜回,毫不在意。颇有远见的廷尉王常忧心忡忡,但是他知道,更始帝听不进自己的劝告,只得去司隶校尉府向刘秀诉说心中的忧虑。

天色渐晚司隶校尉府,刘秀的书房内点着两根巨烛。书案上摆放着宽大的素帛地图,刘秀与冯异正对着地图,分析天下大势。这时,斯干进来,说王常来拜。

刘秀慌忙整理衣冠,出府门迎接。王常笑问道:"武信侯每天呆在府里做什么?"

刘秀施礼苦笑道:"还能做什么,读读书,练练武,虚度光阴而已。知命侯请到府内叙话。"

宾主进入客厅,王常屁股还没坐稳,就羡慕地道:"武信侯好自在,王某可没有这份福气。"

刘秀眉头一扬,问道:"知命侯有什么烦心之事吗?"

王常叹息道:"不仅是烦心之事,而且是关系到汉室安危的大事。武信侯难得没听说樊崇潜出京都逃归濮阳吗?"

刘秀并没感到惊异。樊崇来帝都归降又潜归濮阳,他当然知道。只不过,为了继续迷惑更始帝和朱鲔等人,自己必须装作不热心朝事的样子。现在王常又提及朝事,他只是微微一笑道:"区区几个赤眉首领,逃就逃吧,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王常对刘秀的态度显然很失望,赌气似的说道:"樊崇有意归降,可是陛下不做妥善安置,等于把赤眉军推出门外。赤眉不降,陛下不但失去了强大的外援,而且给自己树起一个强有力的敌手。绿林、赤眉同为反莽而起,却要走到火并这一步。这是朝廷的灾难,天下人的灾难。"

刘秀正容道:"知命侯忧国忧民,实乃可敬。只是有些事不是您能够阻止的。绿林、赤眉同为反莽而起。王莽既灭,走到火并,也是必然。只是陛下操之过急,不该过早把赤眉置之敌对的一面。再想消灭赤眉,平定天下,难哪!"

"哼,陛下每天饮宴庆功,滥加封赏,要么出宫游猎,追逐新奇。何尝想过平定天下,振兴汉室。樊崇有归汉之心,他不加恩封赏;刘永一介布衣,无尺寸之功,却尽得封王之赏。长此以往,朝纲必然混乱。天下之势难说。王某说句不中听的话,洛阳乃为是非之地,武信侯不该久留此地。"

王常推心置腹,越说越忧愤。刘秀深受感动,戒备之心全无,慨叹道:"知我者,颜卿也。更始君臣嫉贤妒能,害我兄长。如今又只知追求奢华享乐,不思进取。汉室复兴,遥遥无望。我为情势所迫,隐身府中。但无时无刻不在关心朝廷的命运,天下的形势。洛阳非我久留之地,但又身去何处?颜卿可有良言教我?"

王常苦笑着摇摇头。两人说起更始朝事时而忧愤、时而叹息。这时,刘斯干又进来道:"禀侯爷,三姑娘和三姑爷来了。"

三姑娘和三姑爷就是刘秀的三妹刘伯姬和妹夫李通。刘秀二哥刘仲、二姐刘元在小长安一战中战死,大哥刘縯被更始君臣害死,大姐刘黄失散。惟有三妹伯姬幸存。三妹丈李通因为其弟李轶参与陷害刘縯,心中羞愧,也很少与刘秀往来。今晚,李通夫妇来访,必有要事。刘秀慌忙站起,不好意思地道:"对不起,颜卿,请稍等片刻。我去去就来。"

王常也站了起来抱拳道:"既是姻亲来访,王某在此,多有不便,还是告辞为好!"

刘秀慌忙按他坐下,道:"你和李通交往甚密,正好一叙,何必要走呢?"

王常不再客气,起身笑道:"既如此,你我一起迎接柱国大将军。"

两人步出客厅。李通夫妇已到了前厅,望见刘秀、王常来迎,李通疾步上前,笑道:"这么巧,知命侯也在,正好一叙衷情。"四人相互见礼,进入客厅。伯姬来到哥哥家,也不客气,俨然如府中的女主人,吩咐下人准备酒宴。客厅里只剩三个男人。王常问道:"柱国大将军不是奉陛下之命出巡郡国吗?何时回京?外面的情形如何?"

李通叹息道:"我也是刚刚回来,还没进宫向陛下复命呢。新朝虽然覆灭,天下仍然一片混乱。赤眉开始进入颍川,势力最强。我听说樊崇有归汉之心,却被陛下冷落,这可是一大失策。河北的铜马、大彤也不下百万之众;李宪割据庐江,自称淮南王。隗嚣、公孙述虽托辞归汉却是各自为政。我转了一大圈,所到之处,看到的都是田地荒芜、民不聊生的情景。汉室虽复,可是没有一纸诏令废除王莽酷政。老百姓盼望天子仁政就像久旱盼甘霖一样。拥兵自守的豪杰之士也在拭目以待新天子有所作为。"

"可是,我们的陛下偏偏无所作为。"王常扼腕叹息。

"我出巡各地,听到一首童谣:谐不谐,在赤眉;得不得,在河北。"樊崇逃出洛阳,赤眉不与朝廷合作,分裂出去,东方不合谐,童谣真的应验了。河北(指今河南、河北、山东、黄河以北和辽宁南部的广大地区)是新汉室天子兴衰的关键。河北地域辽阔,水草肥美盛产粮食,历来是汉朝西北的屏障,天下精兵尽出于此,特别是乌桓骑兵,最能打仗,有'铁骑'之称。占有河北,控弦万骑,必得天下。"

刘秀凝神倾听,一言不发。王常摇头道:"柱国大将军一语中的,河北的确是天下得失的关键。可是陛下迁都以来,贪图享乐,追逐新奇,未有北略之意。既便陛下同意,又有谁乐意去河北。河北毕竟有铜马军,有大彤、五校、尤来等十几支部众,关系错综复杂,形势千变万化、非能征惯战、足智多谋之将难以胜任。眼下秋季已过,寒冬将至,朝中诸将谁愿冒风霜之苦,性命之忧去河北?"

李通注视着刘秀,神秘地一笑,道:"眼前就有一位能征善战、愿意出巡河北,只是陛下未必肯放他去。"

刘秀心神一动,正容道:"这里没有外人,次元(李通字次元)有话尽管明说。"

李通肃然道:"三哥英雄神武,盖世无双,却遭奸人压抑,郁郁不得意。洛阳非你久留之地,总有蛟龙出海之日。李通此来就是提醒三哥要争取出巡河北。如能如愿,则好比盆中游鱼归大海,笼里飞鸟入林中。"

刘秀深受感动,拉着李通的手道:"次元,谢谢你,这次机会对我太重要了,我一定尽力争取。"

李通、王常相视一笑,齐声道:"我们一定帮你争取这次机会。"

这时,酒宴备齐,伯姬亲自来请三人入席。席间,三人商讨明日朝会的应对之计。

李通道:"大司徒刘赐为人耿直,与更始帝是一爷祖孙的族兄,向来非常亲近,言听计从。三哥与刘赐一向交好,何不求他帮忙。"

刘秀笑道:"我已经想到了。今晚就去拜访大司徒刘赐。"

王常举樽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为预祝武信侯取得成功,请干了此酒!"

"好,干!"


分类:秦汉朝历史 书名:刘秀私密生活全记录 作者:司马路人
《刘秀私密生活全记录》65节 明公留步| 秦汉朝历史

《刘秀私密生活全记录》65节 明公留步


刘秀拉着他的手道:"颍川跟随我的人大多离去,只有你还愿意追随左右。疾风知劲草,日久见人心!"歇息一晚,第二天,刘秀、王霸辞别王父踏上通往河北的官道。为保护刘秀的安全,王霸、铫期、冯异、臧宫等人一路小心谨慎,寸步不离左右。直到出了颍川地界,更始政权政令不到的地方,大家才稍放宽心。

行到蒲阳时,忽然身后马蹄声响起,有人高叫:"明公留步!"

刘秀勒缰回头,只见一匹白马急驰而来,到了跟前,马上跳下一人,年约三十,白净面皮,相貌不凡。刘秀惊喜地叫道:"君迁,是你,何以至此?"

来者是刘秀同邑人马成,字君迁,南阳棘阳人,随刘縯起兵盍陵,立下战功,被更始政权用为郏县令。马成见面,叹息道:"更始新立,枉奈大将。我为郏令,却见不到废除王莽苛政的诏令,何以安民心,适民意?闻听明公执节北渡,特挂印弃官,千里追踪,愿追随明公,共成大业。"

刘秀执马成双手,大喜道:"我又得一名豪杰勇士。"于是,介绍王霸冯异等人相识。一行人继续北进,行至广武时,又有汝郡都尉杜茂,字诸公,南阳冠军人。寄东留书,潜逃出府,单人独骑,星夜追赶,在广武与刘秀相见,刘秀以他为中坚将军。

广武已是河北地界。刘秀连得三将,欣喜万分,当晚在驿舍设便宴款待王霸、马成、杜茂。大家说到天下形势和更始朝政,无不露出忧愤不平的神色。王霸气呼呼地说道:"王莽死去几个月了。可是,地方上豪族大姓照样欺压百姓,新朝的酷政依然施用,老百姓简直没有活路了。"

"是啊,"做过地方官的马成深有感触地说道,"更始帝称尊半年多了,只知道定都,迁都、再迁都。为什么不颁发诏令,哪怕是一纸诏令?废除王莽苛政,安适民心,树立汉皇的威德。"

杜茂看着手中的酒樽,道:"更始帝失政,太让人失望。所以,我宁愿抛弃安逸的生活,跟随明公驰骋疆场,轰轰烈烈地战死,也不愿窝窝囊囊地活一辈子。"朱祐听着三人的话忍不住说道:"三位说的都对。我看洛阳政乱,刘圣公的皇位也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明公生成日角之相,乃是天命,又有治国之才,明公才是真正的"

没等朱祐说完一直默默静听的刘秀突然一掷酒樽,厉声喝道:"逮捕朱护军!"

朱祐这才意识到说走了嘴,慌忙跪地谢罪:"大司马息怒,属下酒后失言,罪该万死。"

王霸、马成、杜茂等人也一齐跪地求情。刘秀看着大家,目光沉定,幽幽地说道:"你们追随我,目的就是要建功立业,复兴汉皇,利国利家。高情厚意,容我后报。此次出巡河北,我也是为建功立业,振兴汉室,决无取代更始帝之意,孟子云,天时,地利,人和。我们一条也没有。现在,我们已踏上河北的土地。河北有铜马等近百万部众,也有与他们为敌观望自守的豪族大姓,还有拥有实力,无所归依的王莽地方残余势力,要收服这些人为我所用,不是件容易的事。俗语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话不能随便乱说,以免授人以柄,陷自己于不利。要多想想怎样安抚河此,让我们这百余人站稳脚跟。"

驿馆内鸦雀无声,大家的心都被刘秀精辟的分析震动了,无不钦佩他的深思。主簿冯异率先开口道:"明公远见卓识,非常人可及,既到河北就要首先考虑怎样收服河北。元伯、君迁诸公之言不无道理。天下百姓思念汉室很久了。更始政乱,诸将骄横,令天下人失望。如今明公专命一方,应该广施恩惠,多布甘霖,安抚人心。古时有桀纣之乱,方显现汤武的功德。人长期处在饥渴之中,遇上饮食,最容易满足食欲。劫后余生的人们,最容易被惠泽感动。明公应尽快分纸属官,徇行郡县,审结冤狱,广布惠泽,赢得民心,为在河北立足打下基础。"

刘秀微微颌首,赞叹道:"公孙之言甚善,我一定采纳。各位还有什么高见,请明白告我。"众人闻言,个个眼睛闪烁着兴奋的神采。议论纷纷,各抒己见,热烈的气氛充满整个驿馆。刘秀专注倾听,牢牢记住大家的金石之言。

次日清晨,刘秀依冯异所议,分遣主簿冯异、掾吏铫期、功曹令史王霸、门下史祭遵,乘驿车,分道徇抚河北属县。临行前,刘秀谆谆告诫道:"你们每到一地,都要认真登记,凡亡命在外又回来自首的人,辛勤耕作却因缴不起赋税被逮入狱的人,都要免去罪责。要妥善安置孤者无依靠的人,施行宽政厚民的政策。此后,我们相聚邯郸。"

"谨遵明公教诲!"

冯异四人齐声应道。然后,分头而去。刘秀率朱祐等人自为一路,沿泳郡、钜鹿、幽州一线,奔邯郸。所到县邑,便审理冤狱,安抚地方,废除王莽苛政。新朝虽灭,但更始政权没有一纸诏书明令废除新朝的法律。刘秀所到之处,张贴告示,晓谕吏民,明令废除新朝法律。并亲自审查案卷,除杀人、掠劫等重大罪犯,其余一律除罪。饱受王莽酷政之苦的百姓终于重见天日,无不对大司马刘秀感恩流涕。

刘秀一行,风尘仆仆,继续徇行。这天来到彭城,入衙署查阅案卷。彭城令侍立一旁。忽然,衙外处传来一阵吵闹声。刘秀向道:"外面为何喧闹?"

彭城令答道:"是一农夫,状告三老霸占他家田产。下官亲自理过,两下都有地契为证,一定是那农夫诬告三老。下官宽仁待民,没有追究农夫之罪。不想,他不思悔过,反来烦忧大司马。"

刘秀被紧眉头,站起身来道:"我去看看!"

衙署门外,一个衣衫破旧的农夫跪地不起呼叫冤枉,差役们怎么也赶不走他。刘秀步出衙署,大声说道:"我乃奉旨出巡大司马。你有何冤枉?"

农夫望见刘秀,老泪纵横,膝行几步,跪到刘秀的跟前,哭诉道:"您就是爱民如子的大司马,一定要为小民作主啊!小民的田地被三老强占去了,三老不还小民的田地,小民何以为生?"

刘秀看着彭城令,吩咐道:"把三老叫来,当面对质。"

三老就是地方乡管,相当于现在的乡长,在地方上都是说一不二的人物。三老带到,瞪视着农夫,理直气壮地叫道:"大司马,这个刁民一派胡言,诬告下官,下官有地契为证,没有强占他家田地。"

"不对,大司马,他故意欺骗小民,伪造地契,小民的地契才是真的。"农夫一边争辩,一边从衣内取出地契,双手呈送到刘秀面前。

两份一模一样的地契摆放在刘秀案前。刘秀暗中思忖,一个农夫,目不识丁,怎能造出假地契。一定是三老在搞鬼。他把农夫的地契展开看了看,又把三老的地契展开看了看,恍然大悟。突然一拍桌案喝斥道:"大胆恶吏,胆敢用假地契哄骗本官。"

三老心头一惊,强作镇静,反问道:"下官的地契经过县令亲审,大司马凭什么说它是假的?"

刘秀把三老的地契扔在地上,冷笑道:"凭据就在你的那份地契上。年代久远的素帛契书,展开后应该是里面发白,外面发黄就像农夫这份地契。边说边当众展开农夫的地契,果然,里面发白,而你的地契里表一样的黄色,分明是假造的,还不从实招来。"

三老心服口服,跪地伏罪,招认道:"下官的地界与农夫地界相邻,一时贪心,想把农夫的肥田据为己有,就谎称可为其免税免役,看守农夫的地契。回到家里,就伪造了一份,用浓黍水浸泡后阴干,封好存起,过半年后取出,一眼看去,就与年代久远的真地契一样。不想骗过县令,却没能骗过大司马的慧眼,小人只求大人从宽治罪。"刘秀当众毁掉假地契,罢三老之官,杖责一百,命差役押解还乡,赔偿农夫的损失。罚彭城令奉禄三百石,三年内不得升迁。

"大司马圣明!"打赢官司的农夫跪地高呼。

衙署门口围观的吏民百姓无不敬服大司马明察秋毫,裁决果断,不约而同地跟着农夫欢呼:"大司马圣明!"

刘秀望着无比兴奋的人们,心中慰藉。经略河北,开端良好。自己的事业,真正开始了。

樊崇等人潜归老营,不久举兵进入颍川,把部众分为两部。自己与逄安率一部;徐宣、谢禄、杨音为一部。樊崇、逄安攻拔长社,南攻宛县;徐宣、谢禄、杨音攻下阳翟,兵进梁地,杀河南太守,不听更始朝令。反王而起的最大两支义军,赤眉和绿林开始了火并。

消息传到洛阳,一心只想着再迁都长安的更始帝根本没把赤眉军当回事,把战报扔在一边,却召集群臣商议迁都之事。国老刘良以为一年之内,两次迁都不吉利。朱鲔等人也觉得寒冬之季长途迁徒太辛苦,更始帝只得议定立朝满一周年后,再迁都长安。再过两个月就是大年,今年的大年不同往年,仅汉皇复兴、王莽覆灭这两件事就值得庆贺,更始帝君臣围绕着怎样过好年的话题,展开热烈的议论。开府库,治宫府,选美女,拜社稷天地祖宗,准备大庆一番。

此时,已经成为丞相的刘赐奉更始帝之命抵达长安。长安北依渭水,南临霸水。高祖刘邦创立汉朝五年置县,七年定都于此,长安有社稷祠,有高祖庙,有惠帝、文帝、景帝等十几位汉帝的陵园。王莽窃刘后,毁坏刘氏宗庙,连其姑父汉元帝的宗庙也不放过。汉兵攻长安时,城内乱民焚烧后宫,延及未央宫。先帝宗庙要修,皇宫内城也要修,工程量太大,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更始帝一心想修好长安帝宫,只要刘赐开口,他一定会想方设法筹措资金。人力方面,刘赐仿效司隶校尉整修洛阳帝都的办法,张贴告示,告示上说,汉室复兴,新天子将迁都长安。修缮宫府宗庙需征用大批民工,朝臣愿出钱粮付劳役之用。告示一贴出,就惊动了民众,更惊动了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他就是刘秀太学时的同窗邓禹。当年王莽禁止宗室子弟入仕为官,刘秀落迫回到舂陵。邓禹、严光、强华也拒绝出仕新朝。严光、强华修完课业,返归故乡。邓禹则寄身太学,继续潜心经学,研究致用,声望雀起。更始帝立于清水,汉室复兴,邓禹曾想出仕更始政权。但不久,见刘縯被杀,更始失政。便断定刘玄昏弱,难成大业。就改变了主意,继续留在长安,静观天下大势,等待机遇。

刘赐的告示贴出。邓禹知道刘赐是刘秀族兄,便去驿馆拜见,探听刘秀的消息,刘赐早就仰慕邓禹之才,亲自迎出门外,欣喜地道:"高士光临,愿效命更始吗?汉室复立,百废待兴,正是高士施展才能的时候,我为大司徒,愿为高士奉荐。"

邓禹慌忙推辞道:"丞相美意,邓禹心领,只是邓禹一心向学,当世无争,不求闻达。此来只为探问同窗刘文叔的消息。"

刘赐一听,全明白了,慨叹道:"高士果然不同凡人。文叔一向志向高远,才略过人,必成大业。如今执节河北,专主一方。犹如困龙入海,猛虎归山。高士速去河北,可建立一生功业。"邓禹闻言大喜,同窗自然了解同窗,刘秀之才决非久受人制。如今,机遇来了。他赶紧向刘赐致谢,急忙赶回太学,连夜收拾行李,单人匹马,向北追去。


分类:秦汉朝历史 书名:刘秀私密生活全记录 作者:司马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