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勘察十法(3)

风水勘察十法(3)
    生命科学 >> 风水文化 >>

    风水勘察十法(3)



    风水思想主张考究水的来龙去脉,辨析水质,掌握水的流量,优化水环境,这条原则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
    (六)坐北朝南 (点穴)


      中国处于地球北半球、欧亚大陆东部,大部分陆地位于北回归线(北纬)以北,一年四季的阳光都由南方射入,朝南的房屋便于采取阳光。阳光对人的好处很多;一是可以取暖,冬季时南房比北房的温度高1-2度;二是有利于人体维生素D合成,小儿常晒太阳可防予佝偻病;三是阳光中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尤其对呼吸道传播的疾病有较强的灭菌作用;四是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功能。


    早在原始社会,中国先民就按照坐北朝南的方向修建村落房屋,考古发现的绝大多数房屋都是大门朝南。到了商时期,测量方向是选择环境的先行步骤,《诗·公刘》云:即景乃冈,相其阴阳。"后来,汉代政治家晁错提出,在选择城址时,应当"相其阴阳之和,尝其水泉之味,审其土地之宜,正吁陌之界。"北为阴,南为阳,山北南为阴,山东水北为阳。

    坐北朝南,不仅是为了采光,还为了避北风。中国的地势决定了其气为季节型。冬天有西北利亚的寒流,夏天有太平洋的凉风,一年四季风向变换不定。甲骨卜辞有测风的记载,《史记·律记》云:"不周山居西北,十月也。厂莫风居北方,十一月也。条风居东北,正月也。明庶民居东方,二月也。清明风居东南维,四月也。景风居南方,五月也。凉风居西南维,六月也。间间风居西方,九月也。"

    风有阴风与阳风之别。《地学批南》中载:"平阳原不畏风,然有阴阳之别,向东向南所受者温风暖风,谓之阳风,是无妨。向西向北所受都凉风寒风,谓之明风,直有近案这兰,否则风吹骨寒,主家道衰败了稀。"这就是说要避免西北风。(西北为恶)

    山水表示方位的方法有:其一、以五行的木为东,火为南,金为西,水为北,土为中;其二、以八卦的离为南,坎为北,震为东,兑为西(既子午卯酉)。其三,以历法的甲乙为东,丙丁为南,庚辛为西,壬癸为北。其四,以东方为苍龙,西方为白虎,南方为朱雀,北方为玄武。或称作:"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简言之,坐北朝南原则是对自然现象的正确认识,顺应天道,得山川之灵气,受日月之光华,颐养身体,陶冶情操,地灵人杰。

    (七)顺乘生气 (聚气)


      气得万物的本源。太极即气,一气聚而生两仪,一生三而五行具,上得之于气,水得之于气,人得之于气,气感而应,万物莫不得于气。所谓一龙二穴三砂四水是也。


    由于季节的变化,太阳出没有变化,风向的变化,使生气与方位发生变化。不同的月份,生气和死气的方向就不同。生气为吉,死气为凶,人应当取其旺相,消纳控制。《管子·枢言》曰:"有气则止·无气则死,生者以其气。”

    怎样辨别生气呢?明代蒋平阶在《水龙经》中指出,识别生气的关键是望水,"气者,水之母,水者,气之止。气行则不随,而水止则气止,子母同情,水气相逐世。夫益于地外而有迹者为水,行于地中而无形者为气。表里同用,此造化之妙用。故察地中之气由东趋西,即其水之或去或来知之矣。行龙必水辅,气止秘有水界。"这说明了水和气的关系。

    风水思想提倡在有生气地方修建城镇房屋,这叫作顺乘生气。只有得到生气的滋润,植物才会欣欣向荣,人类才会健康长寿。宋代黄妙应:"气不和,山不值,不可扦;气来上,山走趋,不可将;气不爽,脉断续,不可扦;气不行,山垒石,不可杆。"扦就是点穴,老宙曰:气聚成,气散亡。

    房屋的大门为气口、如果有路有水环曲而至,即为得气,这样便于交流,可以得到信息,又可以反馈信息(澳门葡京大酒店门前的三山环水最具代表性,当然故宫自不必再说了)。如果把大门设在闭塞的一方,谓之不得气。得气有利于空气流通,对人的身体有好处。宅内光明透亮为吉,阴暗灰秀为凶。只有顺乘生气,才能称得上贵格。


    (八)适中居中 (顺应自然)


        适中,就是恰到好处,不偏不依,不大不小,不高不低,尽可能优化,接近至善至美,辨证的对待。《管氏地理指获》论穴云:"欲其高而不危,欲其低而不没,欲其显而不彰扬暴露,欲其静而不幽国吸喧,欲其奇而不怪,欲其巧而不劣。


    适中的风水原则早在先秦时就产生了。《论语》中庸,就是无过不及。处事选择最佳方位,以便合乎正道。《吕氏春秋·重已》指出:"室大则多明,台高则多阳,多阴则蹶,多阳刚接,此阴阳不适之患也。"阴阳平衡就是适中。

    风水思想主张山脉,水流、朝向都要与穴地协调,房屋的大与小也要协调,房大人少不吉,房小人多不吉,房小门大不吉,房大门小不吉。清人吴才鼎在《阳宅振要》指出:"凡阳宅领地基方正,间架整齐,东盈西缩,定损人财。"

    适中的另一层意思是居中。中国历代的都城,为什么不选择在广州、上海、昆明、哈尔滨?因为地点太偏。《太平刘览》卷156记载:"王者受命创始建国,回上都必居中土,所以控天下之和,据阴阳之正,均统四方,以制万国者。"洛阳之所以能成为九朝故都,原因在于它位居天下之中,山河供戴,八方辐秦,便于控制全国。现代社会更加讲究居中,级差地租价就是根据居中的程度而定,银行和商场只有在闹市中心才能获得最大效益,娱乐场所背靠水源为上等等。

    适中的原则还要求突出中心,布局整齐,附加设施轴点。在典型的风水景观中,都有一条中轴线,中轴线与地球的径经平行,南北迁体。中轴线的北端最好是横行的山脉,形成了丁字型组合,南端最好有宽敞的明堂(平原),中轴线的东西两边有建筑物族拥,还有弯曲的河流。天安门广场的中轴(人民英雄纪念碑)以及明清时期的帝陵、清代的园林就是按照这个原则修建的。

    (九)后天绿化 (后天人为)


      风水思想主张在宅地周围绿化,旧制规定;天子地高三例,树以松。诸侯半之,树以拍;大夫八尺,树以柔;土四尺,树以桃;庶人无坟,树以杨柳。


    树木是衡量风水好坏的标准之一。《葬书》云"土高水深,郁草茂林,贵若千层,富如万金。"草木繁茂则生气旺盛,扩荫地脉,宜于居住。俗语云:"树木弯弯,清闲享福。高树般齐,平步云梯。竹木回环,家足农禄。桃树向门,荫底后昆,门前有愧,荣贵生财。"

    树木是挡风的绿色长城。厂陌局激。非有广障不足以护生机;山谷风重,非有树障不足以卸寒气。风吹气散,树档气聚。此外,树木在光合作用下,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在净化环境空气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风水把环境周围的树木分为三类:抵挡煞气(西北风)的为一挡风林",宅一般在西北方,或在山谷;房屋背后的为"咙座林",衬托和屏护阳宅;房屋前面的为"下垫林",以青翠整齐为吉,前二者以高大厚实为吉。

    绿化是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曲阜孔氏家族世世代代种树。现已在孔宅周围载种了十万多株,方国二百多万平方米,这是中国人工创造的最大的风水林(孔林)。风水林保护了当地生态,使儒家引以自豪。

    隋炀帝时曾对开展过一次大型的栽树活动,唐代诗人自居易在《阳堤柳》中赞云:"大业年中炀灭子,种柳成行伊流水。西自黄河东接水,绿影一千五百里。"唐代柳宗元做广西柳州刺史时,带头植树,有诗云;"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东坡爱梅成癖,杭州西湖有一株九百多年的梅,相传是东坡亲手栽种。清代左宗堂担任陕西总督时、"新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这些"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先贤是值得景仰的。当然我们现在还有了植树节。

    有了树木,就有了生机之气,就能调节生态。树木可吸收过滤空气中有害物质,除低粉尘,清除噪音,涵蓄水份,柳杉、刺槐和白杨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女贞可以抗氧气;桧柏林能分泌杀菌素,可杀死白喉、肺结核、痢疾等病菌。夏天,绿化地区气温比非绿化地区的气温低0.8回度;森林中的气温比庭院低3度左右。比城市的林荫大边低1度左右,秋天以后则相反,绿化地区比非绿化地区暖和。由此可见,普遍绿化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


    十)改造风水 (可行可为)


      人们认识世界的目地在于改造世界为自己服务。《周易》有革卦,象曰:"日日乃军,革而信之。文明以说,大亨以正,革而当,其悔乃亡。天地革而四时成,顺乎天而应乎之。革之时义大矣,革就是改造创新,人们只有改造环境,才能创造优化的生存条件。


    改造风水的实例很多。无论是大运河还是都江堰改造都是风水的成功典范。

    北京城中处处是改造风水的名胜,故宫的护城河是人工挖成的屏障,河上堆砌成景山,威镇玄武。北海是金代时蓄水成湖,积上为岛,以白塔为中心。寺庙依山势排列。圆明园堆山导水,修建一百多处景点,堪称"万园之园"。

    中国的乡村建设很注重改造风水。如果我们下功夫,花气力翻检一遍历史上留下来的地方志和村谱、族谱,每部书的首卷都叙述了地理风水,舜水先生谈猗中更为详细譬如明朝的上海(其间还有更为复杂的叙述),细加归纳,一定会发现许多改造风水的记载。

    共3页: 1

     

     

    Add comment


    Security code
    Refr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