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学呼吸法

仙学呼吸法
    道家气功 >> 内丹仙学 >>

    仙学呼吸法

    “修身养性——修了此身方能养性,否则身体困扰,整日昏沉,又何来灵犀一悟?实践人身,这是道家的殊胜处。但面对此身又令人踌躇,经络横陈,穴道遍布,将从何处下手,以何为途?这里讲的两步功法,便以展示道家仙学的历史经验。

    先师陈樱宁有言:“丹诀数十家,深浅各别,而下手处,皆不外呼吸作用。”可见呼吸乃肉体最紧要机关,操作吾人生命的权柄。

    先不从修炼角度高谈呼吸,只考察普通的生理情况,人出生时大哭一声,外界空气趁隙出入,令毛皮孔开,口鼻努张,从此有了呼吸,常人呼吸虽终日不断,但粗短而急浅,肺泡瘪瘪,一口空气在气管中抽来抽去,周身并不能得到丝毫滋养,又怎能长生?如此的呼吸随寿终而全歇,又怎能靠它去求那往来的不穷的大道?

    仙家所言的呼吸,并不是生理书上写的“吸进氧气吐出二氧化碳”。先师陈樱宁曾从古代丹经中整理出一篇名为《真空练形法》的短文,其中对于呼吸讲解得极好,“人未出生之时,一呼一吸生于母,既生之后,一呼一吸通于天。天人一气,联属流通,相吞相吐,如扯锯焉。天与之,我能取之,得其气,气盛而生也,天与之,天复取之,我失其气,气绝而死也。”可见仙家所言的呼吸之气,不是氧气、二氧化碳如此简单,而是沟通虚空,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的关键,这个气勉强称之为,“先天一气”,决定着人的出生和衰亡。

    所以仙家的呼吸,与常人不同,能求夺天地间造化万物的原始动力,返达婴儿处胎之时的勃勃生机,这种天人合一的呼吸状态名为“胎息”。为了获得这先天一气,古人不断琢磨呼吸之法,如做饭一般,烹饪烧烤,在呼吸道上玩出太多花样。翻开丹经,疑判纷纷,有调、闭、数、逆等勉强的作为,更有鼓胀肚腹、困守眉心等艰辛的举动。

    只要神气和合凝聚,同住同行,自然能达到胎息境界。但要使神安宁,使气不乱,方能合和在一起,可一般人的神气如乱线纷飞,太难理出头绪,于是古人又发明了许多定神定气的方法,如眼盯一物或脑中假想一景,想闹中取静,待浑水自清。较为著名的是像数念珠一般数自己的呼吸声,苏东坡便身体力行,此法在士大夫中广受推崇,它也确实能令身心享受安宁。

    但这类方法是刻舟求剑,与先天一气越隔越远,注意力集中在一指定的物品上,就如木头铁人一般,对身体生发出的种种反应,感觉麻木,结果许多消息白白错过,又怎能抓住机会逆天而行?

    古丹经云:“顺则成人,逆则成仙。”修仙是件打破常理的事情,人间常理是必死必衰,每个人时时刻刻都在这必死必衰的惯性当中,盯物看景之类的方法,就像溺水之人抓住根水草,又能起什么作用?但这般惯性同时又造成了人类一代代的出生,要想成仙就要转过身来,逆向而行,去寻找生机。

    成仙不在于复杂的形式;因为成仙毕竟不是给死人作法事,学仙与仪式无关,与心情也无关,因为也不是作诗玩情调。学仙的关键在于能识别出翻身时机,趁此机会一举成功。古人云:“只有真师讲火候。”这火候就是指的这个翻身时机。

    知道修炼是超越形式超越自己后,就可以理解先师陈樱宁为何对“数呼吸”的方法只让人去参考,并不推祟的理由了。对于苏东坡所提倡的这个方法,先师点评道:“数呼吸,还要用念头去数,好坏自己去试验。”将这话说破了,就是一个固执的念头如同把人系在拴牛桩子上,又怎能翻得了身?

    先师陈樱宁曾由《庄子》一书中结晶出“听呼吸”法门,将诸般做作一律废掉,只教人“心息相
     

     

     

    Add comment


    Security code
    Refr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