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母绵掌功
气功心法 >> 硬气功 >>

子母绵掌功

按:子母绵掌功法简单实用,属于内家拳,修炼日久,功力非凡,其效甚显。惜不被人重视,以至于练者稀少。兹作一披露,以飨同道,供练家参考欣赏。   

一、倒把

“倒”字意为“两手轮换着往回拉线或绳索的动作”,大意是猛地抓回或拉回;“把”的意思是紧握的举头。倒把就是两手握紧拳头轮换着往回拉之意。此功主练手指的功力,习练此功,一方面可增强指骨、掌骨的坚韧性,另一方面则主要锻炼经筋的伸缩性和韧性。“爪为筋之余”,指为经筋之末端,为四梢之一,即筋梢,练之可培元固本,耳聪目明,进而可以延年益寿;同时气贯指梢,经筋合一,以达“指欲透骨力推山”之效。功成之时,—把可抓掉敌人身上一块肉,可谓神矣。

倒把在套路中也名为扣手,是子母绵掌中用得较多的一种防守动作,练法如下:

半马步站立,挺胸抬头,敛臀提肛,十趾抓地,足心微凹,两眼平视,双臂伸展,双手张开,手心向下,手略低于肩头一拳左右。全身放松,呼吸自然,气定神凝(图1)。

   

右手向左、向上屈臂收回,右手变拳,从左臂卜穿过,收回至胸前,略高于中庭穴,距离胸部半尺远拳心向下,吐气助力,意、气、力相合,发全身力于梢节(图2)。

然后右拳变掌,水平伸展复原,同法再倒左手(图 3)。两手交替倒回,依次重复。

练习要点:

1.配合呼吸,气与力合;不能急于求成,否则气乱神散,难以长功;

2.要因人而异,掌握合适的运动量,适可而止;

3.练习后,注意放松身体,尤其是手指,否则,手指变僵,若再用功过度,于指将有不能伸展之虞。

“拳无百日功”,练功有百日见效之说,但练好功夫却需日积月累,勤学苦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此功练时不限时间、次数,尽力而为。

二、腿功

子母绵掌所用腿法俱为低腿,高不过膝,常用弹、搓、踩、踹四种腿法。弹腿脚面绷紧,以脚尖为着力点,弹击对方小腿胫骨。搓脚用于上步进身时,我从里门或外门上步,以脚内侧或外侧搓踢对方小腿下部,同时达到上步的目的。踩腿为寻机踩对方脚或小腿部之意。踹腿即趟腿,矬身进低腿,以脚外侧或内侧为力点,踹踢对方小腿部。

腿功的练法一般有两种,具体如下:

1.崩腿:选—块略有倾斜的石头或木机等硬物。面对目标自然站立(图4),一腿屈膝略蹲,另—腿足尖勾起,以足前掌为着力点,猛踢目标,高不过膝。踢出时呼气,收回时吸气,气与力合,势分左右,两腿交替踢出,力达足尖。上身略倾斜,双手自然防护,目视着力点(图5,图6)。此腿法又名舔腿,用时崩踢对方小腿胫骨。  2.七星腿:选取粗细适当的木桩等物,面对目标,斜身站立,双脚交替以内外两侧踢击树桩,高不过膝,踢时呼气,收回时吸气,心与意合,气与力合。另一腿微屈,身体倾斜略蹲。两脚交替踢出,目视着力点,上肢自然防护。此腿法也名为拦门腿,用时可进可守,进可攻对方小腿胫骨,守则封堵对方上步进身及各种腿法进攻,也可落足为踩,踩踢对方小腿或足背部。

以向左侧身站立为例,身体略向右侧倾斜,双手自然防护(图7),右腿屈膝微蹲,支撑身体,左足提起,足尖勾回,以足外侧为着力点踢出,高不过七寸,力达足外侧 (图8)。左足自然收回,落地不动,左腿屈膝微蹲,右足提起,足尖勾起并外翻,使足弓内侧朝前,过左小腿前,以足内侧为着力点猛力踢出,高不过七寸,力达足内侧(图 9)。此为左势,同理可练右势。

腿法练习要点:

1.身体协调,手足配合,周身一致,手眼身法步要配合,攻防意识须明确;


2.心与意合,气与力合,配合呼吸,忌心急气喘,呼吸散乱;

3.循序渐进,稳步前进,由柔人手,复归至刚。动作到位,取意胜人,重在实战。

4.注意保护脚部,要穿胶鞋或桩上以厚胶条缠绕。若以两端固定的粗绳或胶条代替桩,则练功效果更佳。

三、肩与胯合

肩与胯合为六he之一,肩与胯是四肢之根节,若肩胯一合,则其它五合自然相合,故此功可练六he,liuhe明方可搭手成功,故子母绵掌拳歌言:“远腿近手曲进肘,粘身便用贴身靠。”贴身靠即为肩与胯合。肩与胯合又可分为贴身靠及外门式两种,而两式又有左右之分,共四种练法,可以交替练习,围绕一桩多处着身,往复练功。练时选择一粗细适宜的木桩,上步靠撞时呼气,心与意合,以意领气,气到力到,以肩胯与肋部(外门式)或后背 (贴身靠)为着力点撞击木桩。

此功可以用来练功,增强七举中根节的攻击力及身体的抗打击能力,也可以用于练拳或练气后的拍打散气的辅助动作,舒筋活血,以防气血淤积于体内,有助于身体健康。   

1.外门式:以鹞子穿林式左势站于桩的一侧(图10)。左腿、左手抽回于桩后方,然后右足上步至桩的另一侧,足落桩后,即木桩位于我左大腿外侧。右手提起回拍与胸同高的桩后方,左手下垂前拍与裆同高的桩前处。以我身体的前肩、胯及肋部撞木桩。两手前后拍与身体撞击随上步同时进行,一气呵成,内三合一时俱发,中间不停顿(图11)。此为右势,左势与右势相同,惟方向相反(图12),上步用力相同,用鹞子穿林步法,“抽右上左,抽左上右”、“返身返手”,惟左右相反。

2.贴身靠:此式练时侧身,上步时木桩置于身体外侧,马步站立,以后肩、胯、肋部撞击桩,左右两式相同,撞时外三合协调,内三合俱发。此式用于技击时,常上步于对方脚后侧,别住对方,身成马步,肩胯相合,撞击其身,而马步进肘亦撞向对方胸部,此为用法中的贴身靠。具体练法如下:

面对桩自然站立(图13)。左足上步于桩右侧,身体右转,变马步,左肘略平,侧身对桩的正面,然后以左侧肩、胯、肋部为着力点,发力撞击桩正面,吐气发卢,气与力合,此为左势(图14)。同理,抽左上右,可练右势(图15)。

练习要点:

1.内三合、外三合相随,周身整体一致,要有整劲,外三合协调配合。配合呼吸,气力相合,内三合一时俱发,追求全身的爆发力;

2.练时要注意安全,循序渐进地进行锻炼;

3.结合鹞子穿林步法于肩与胯合的功法练习中,使该步法更具实战意义。

四、八风抖翎

斜身上步,马步单手打开,名为抖手。若折线上步,四面八方随意抖手打出,则为八风抖翎。以右势抖手为例,练法如卜:

左蛇形步站立(图16)。左足进步,右足上步,左足再跟步。上右足的同时,右手变拳,小臂里翻,举轮向前,臂微展,拳心向下,朝前方横打出,与腰同高,手与足合。随上步,身体微蹲,配合呼吸,屏气蓄劲,以气催力,气与力合,全身发整劲(图17)。同理,再上步练左势(图18)。

也可原地抖手,即同时收足收手,足收半足距离,足尖虚点地,手变为阳掌收回,再随进步变拳猛力发出,后足及时跟步。足收半足距离,进步为一足长。收足收手时吸气,上步山手时呼气,手与足合,周身协调——致。吸为吞为挪,抖出为吐为泄;吸性为柔,抖性属刚,用于技击,则为柔化刚发。

练习要点:

1. 配合步法,方向随意,则为八风抖翎;

2.发力协凋,意、气、力:三者合—,以求整劲。

3.身体重心要低,以伏劲打开,增加爆发力。



五、挂手

挂手主要作为防守动作,如套路中的里门一掌,其练法有定步、活步两种,具体练法如下:

1.定步挂手:马步站立,挺胸抬头,沉肩坠肘,敛臀提肛,两臂屈肘,双手为立掌,置于身体中线。左臂屈肘贴身,左掌置腹前,右掌置于胸前,距中庭尺许。双眼平视,呼吸自然(图19)。

右掌向前向上挑起,至头高时,向后拉至耳后,然后顺势至身前下落,至腹前时,置于左芈原来位置。左掌在右掌上挑时开始向下落,至腹前时再向前向上后挑,重复右掌的动作(图20,图21)。双掌循环往复,一掌上挂、一掌下落,起于中线,挂至耳后,前不过—尺,耳后不过一寸;高不过头,低不过腹。

2.动步挂手:由左蛇形步开始,一步一挂,直接上步即可,以定步挂手手法,手足相合,上步挂手。此为串挂手,在套路巾则为里门一掌(图22,图23)。

练习要点:

1.练习时间可以灵活而定,运动量不可过度,知过力不长功;

2.定步挂手,身体要随手动而灵活转动;动步挂手,手与足相合,一步一挂;

3.双掌往复,划圈要圆,位于胸前正中线,取中用中防守严密,对方不易进招,同时也便于进攻。

以上功法应活学活练,不能死练,尤忌不知变化,一味下死功,更要活用,需知桩是死的,人是活的。心活、步活、身活,效果更佳。

 

 

严新气功答疑
    气功综合 >> 气功问答 >>

    严新气功答疑

    观念的约束往往导致我们失去勇气和动力探求未知的事物。对于中国气功的认识和修练,也是如此。为了帮助朋友们增进对气功修练的了解和兴趣,消除一些朋友对中国气功的成见和误解,以便大家勇于修练气功,促进身心健康,学业事业有成,以至人生圆满。下面我们将对宣传气功中所遇到的比较常见的问题做一简要解答。

    1、什么是气功?
    2、有人说气功是邪法邪术,邪魔外道,恐怕同个人的信仰不符,或相冲突,是这样吗?
    3、修练气功会走火入魔,出偏差吗?
    4、气功仅仅供有病的,年老的,和体弱的人练一练吗?
    5、气功是不是一门宗教?我可不想信教。
    6、气功现象似乎神乎其神,我就是不信。
    7、我天生懒惰,不是一块修练的料。
    8、我就是坐不住,闭着眼一分钟也坐不住,练不了。
    9、我的亲戚(朋友、同学、熟人)以前练过气功,一练就感到难受,不舒服。
    10、不管你怎么说,我就是不练气功。
    11、收费与做好事的关系。

    1、什么是气功?
    根据气功大家严新医生的提示,气功是中国古老的人类医学、文化、科学瑰宝,是东方古代人类文明的财富,是世界人类智慧和自然相结合的结晶。它是人类运用智能与天性"人天相应"、"人天合一",通向神圣、通向科学、通向宇宙未来的光明大道。许多人士在修炼气功以后表示,他们通过修炼气功发现了人生的新天地。
    气功就字面讲,那就是,它以代表宇宙万事万物的最基本的单位--气作为代名词,以气作功以及气作功的全过程及其若干现象、若干效应的综合的称法,称为气功。简单讲,从狭义的角度讲:气,作功,称为气功。气功包含了气功的功理、功法。从广义的角度讲,气功很可能包含了以下含义:它是以身心并练为共同特点,以性命双修为主要内容,以动静相兼为一般形式,以"意、气、形、神、(力)相合"为主要方法特点的一门理想的养生术、健身术、健美术、防病术、诊病术、自我调理祛病术、治疗术、长寿术、胎教术;以及表演术、技击术、增功术、激能术、开智术;以及促进各项工作效率的增效术等多技术性学科;同时,也是一门近代高技术中的高技术,更是与现代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相关的多学科性学科;同时也是人类理想地认识自身和宇宙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人生观及世界观和宇宙观高度融合的综合性学问。
    以上气功含义主要是针对气功的方方面面来讲的。
    2、有人说气功是邪法邪术,邪魔外道,恐怕同个人的信仰不符,或相冲突,是这样吗?
    中国传统气功认为,万物皆有气,万事万物皆在气化中进行,所以气功是涉及到万事万物的一门综合性的大学科。中国传统气功还认为,神乃众愿。认为谁与众人的愿望,人类的大目标相符合,谁就好比就有神了,好比就通神了,好比就与天相应了。修练中国传统气功必须以利益众生为己任,以重德为本为原则。只有通过明德、有德、守德、积德,通过德心、德性、德行,德根的培养,深入训练品行、道德、功德、公正、平等、慈善、敬爱、真实、修持、光明等十个方面,才能真正进入气功大门。所以中国气功同损人利己,最终害人害己的邪法邪术有本质的不同。
    气功有7000年以上的考古图像资料的历史和3500年以上的文字记载的历史,是人类诞生起源的一个基础,也是人类文化、宗教,人类古代科学起源和发展的动力。所以它不反对宗教,跟宗教不矛盾。任何信仰宗教或科学的人士都可以修练气功,帮助开发宗教学问中最具真理的部分。科学工作者可从气功修练中得到众多益处,包括提高智慧、能力、精力、开发大脑的潜能,多发明创造,为人类多作贡献。因为根据气功科学研究,气功对开发人脑80%以上未被利用的脑细胞有明显的激活效果。在修练严新气功人士中,有许多人信基督教、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印度教、犹太教等宗教人士,也有一大批科学家和技术人才。现在,人类的健康和和平的需要正逐渐促使气功为全人类所接受。也许,古代气功师老子所预言的"大道行世也,天下为公"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入静与灵感浅析
      气功综合 >> 气功入静 >>

      入静与灵感浅析

      自古以来,修炼家、养生家、医学家都十分重视和强调入静二字。因为入静不仅能治疗疾病、延年益寿、而且可以激发灵感、增慧益智。本文仅就入静与灵感的关系探讨如下,期盼专家学者教诲。
        什么叫入静?《资治通鉴》曰:“入静者,静处一室,屏去左右,澄神静虑,无私无营,冀以接天神。”入静亦称虚静。《性命圭旨》说:“心中无物为虚、念头不起为静。”心理学家王极盛认为:入静是思维单一、杂念减少、心平气和、对外刺激因素反应减弱的一种特殊安静、舒适的觉醒状态。高度入静者,恬淡虚无,静若止水,轻飘飘如一缕青烟,游荡荡似腾空驾雾,能意知而不可言状。
        什么是灵感?《现代汉语词典》解释:“灵感是在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活动中,由于平时艰苦学习,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产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现代心理学家也认为灵感是一种高层次的意识活动,是一闪而过、稍纵即逝的思维创造效应。灵感是人的潜在功能,不能随意出现,也不易把握住。但它又不神秘,不少人都是有灵感的、一个人,一旦有了灵感,他的意识就会突然升华,他的认识就会产生飞跃,他的难题就会迎刃而解,他的目标和宿愿也可能一下得以实现。许多文学家的名著、科学家的发明、政治家的决策,往往都来自灵感的召唤和启示。所以,灵感历来是玄妙而诱人的。
        入静与灵感有何关系呢?据大量资料表明和我多年研究发现,灵感多是在高度入静的情况下出现,其实例比比皆是。
        俄国诗人普希金的名诗《先知》,屠格涅夫的《幻想的女神》都是诗人在高度入静后产生的灵感和幻觉的启示下写出来的。世界大科学家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也是在一个静谧秋日的中午,在环境和思想高度安静的情况下,偶然看到苹果降落,一下灵感萌生而立论的。女皇武则天视入静坐禅为法宝,终身持之不辍,故智慧超人,执政数寸十年。一代伟人毛泽东一生总爱在深夜办公写作,诸多重大决策也是在一人独静中酝酿诞生,其“天机”恐怕也在于此。高寿诗人郭沫若对入静更有深刻的体验,他从青年时期在日本留学起就一直坚持“静坐法”,不仅体健寿高,而且在文学和考古科研中成果卓著辉煌。他对入静深有感触地说:“静坐使我彻悟了一个奇异的世界。”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素喜静坐之术,他因之灵感迭出,妙语横生。对此,他颇有体会的写道:“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与静,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这里的空静与了群动、纳万境也就是形象地说明了入静与灵感的关系。
        入静为什么能促使灵感的产生与出现,其机理何在?
        一、入静能改善与加强大脑的功能,为灵感创造了最基本的先决物质条件。
        不难想象,一个头脑有病,神经功能异常的人,是不会有什么灵感的。因为头脑健全是思维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入静能健脑益智的机理已被现代医学所证实。人在入静时,枕区α波增强(α波是标志没有干扰的电波),并向额区转移,额区α波功率增强与枕区α波共振,是反映生理活动的同步有序化的变化。大脑皮层有序化的提高,又标志了神经功能有序化的加强。同时,入静后,既加强了脑部供血量,又加大了肺部通气量,从而改善了大脑的功能。正如古人所说:“心定而能慧,心寂而能感,心静而能知,心空而能灵”。“水静极则形象明,心静极则智慧生。”
        二、入静能催化灵感的出现。
        随着脑科学的不断进步发展,大脑的“黑匣子”的秘密不断被揭开。现在人们已经公认,人的大脑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巨系统,潜在功能非常之大。它由100至140亿神经元组成,是一个巨大的信息库和多功能高速计算机。科学家发现大脑中的信息,在入静状态下会发生三种激化作用(也叫活化作用):一、派生作用;二、增量作用;三、疏通作用。三种作用的结果对灵感的出现起到了催化作用,平时欲求的信息在激化下突然出现。有特异功能的人由于能与大自然的信息沟通、交换,所以还出现了遥视、预测、搬运等超常功能现象。所以,灵感的出现并非神秘,它是有关信息在大脑中沟通的一种表现。

       

       

      "丹田"到底是什么?
        气功综合 >> 气功问答 >>

        "丹田"到底是什么?

        "丹田"一词原是道教内丹派修炼术语,现在已被各派气功广为引用。《东医宝鉴》引《仙经》之文,不仅指出丹田的所在,而且还阐述了丹田的功能:"脑为髓海,上丹田;心为绛火,中丹田;脐下三寸为下丹田。下丹田,藏精之府也;中丹田,藏气之府也;上丹田,藏神之府也"。古人称精气神为三宝,视丹田为贮藏精气神的所在,因此很重视丹田的意义,把它看作是"性命之根本"。

        我们知道,意守是练功人将意念集中和保持在自身某一部位或某一事物上以帮助意识进入气功入静状态,并在此基础上发挥意识能动性,主动感知和调整自身功能活动,来达到良好效果的练功方法与过程。意守丹田,是练功人将意念集中并保持在丹田部位的练功方法,是众多意守方法中的一种。更确切地讲,这种方法属于意守自身部位类中的意守穴位法。但实际练功时,人们是无法将意念仅仅守在一个穴位上,只能意守在以穴位为中心的一个范围内。因此,将丹田理解为这样一个范围更合适些。

        人身虽有三丹田、五丹田之说,但实际练功时,除特殊情况之外,一般所说意守丹田,都是指意守下丹田。古人认为下丹田和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最为密切。是"性命之祖"、"生气之源"、"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之根"、"阴阳之会"、"呼吸之门"、"水火交会之乡",是真气升降开合的枢纽,是汇集烹炼、储存真气的重要部位。当然,从现代解剖学和生理学的观点看,下丹田所在的部位至今并未发现有特殊的形态和功能。但是,通过意守丹田来促进练功人的意识达到入静状态,取得疗效,则早已被实践所证实。其中的机理,有待于人们进一步研究、揭示。

         

        浅谈丹道筑基--静定之感
          气功综合 >> 气功入静 >>

          浅谈丹道筑基--静定之感

          众所周知,入定是入静的更深一层.从我个人经验来看,竟境之处,杂念全无,一呼一吸,与神相依.但静境最惧纷扰,微有风吹草动,便会被迫出境,甚至有惊功之危。定境却不同,能入定者,五识俱封,不知有天,不知有地,不知有你,不知有我,混混沌沌,昏昏噩噩,若非自己出定,不惧纷扰,不偎外惊。出定之初,不知自己身处何地,不知我是谁,我再做什么  而后   慢慢的,恢复感知识神得体……
              入静与入定的区别主要是:入境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只要认真都能达到,但入定却是一个没有定律的过程,只有在某些巧合下才能达到(当然,高的人似乎可以经常达到)因此,对于我们地的人来说,入静时可控的而入定是随机的。
              还有一点我自己的观点,我认为入定知识是没有办法感受的。佛家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要比的: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说得好,因为在入真定之时,识神让位 ,元神做主,或天知觉完全隐退,又怎么去关心与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