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先天一元气功

Category: 练习气功
峨眉先天一元气功
气功心法 >> 峨嵋气功 >>

峨眉先天一元气功

编者按:先天一元气功属吐纳派功法,由肖鑫和发表于1986年。据云源于峨嵋道士,清末传给陈溪生,再传其子陈炎烽,并加整理,柯衡1977年学得后,有所发展。功法分静、动两部分,着重于吸气、练气、运气、用气。本站(中华气功养生网)现把其较完整的静功和动功登载出来,供朋友们参考。

一、静功部分

(1)筑基功
①卧式功(卧式呼吸法),含仰卧直腿、曲腿、屈腿呼吸3个层次,以直腿呼吸为基础,练时,取仰卧,直腿,双手置于大腿旁。行顺腹式呼吸。吸气时意守丹田;呼气时意守命门。
②坐式呼吸法,分分掌、叠掌、提掌3式。分掌式为其代表。取平坐式,意守丹田,行顺腹式呼吸。吸气时,意想内气上升,同时伸腰;呼气时,意想内气下降,腰也随之下松。
③站式呼吸法,包括膻中(胸部)呼吸、中脘(腹部)呼吸、丹命(丹田与命门联合)呼吸、会阴呼吸、涌(泉)会(阴)呼吸、百会呼吸、两会(百会、会阴)呼吸、双会涌泉呼吸、二呼二吸、三呼三吸等10种方式。练膻中呼吸时,面朝东或南站立,先行逆胸式呼吸,吸气时意守膻中;呼气时意守双乳头。以后转为深呼吸。
④行步功,即在行进中用手采气。先练单劳宫采气法,慢步行进,一手(左右均可)向前提起,合谷向上,即以合谷吸气,再屈肘收回前臂时合谷和劳宫同时吸气,再把手上提平肩,转动前臂手心向下,以拇指引气入丹田。熟练后可练双劳宫采气。

(2)吐纳功。以练纳气为主。有纳气于丹田、中脘(或膻中)、天突、百会及闭气和屏气5式。其基本功为纳气于丹田。松静站立后,先呼后吸。呼气时屈膝;吸气时站立,同时意念气由涌泉沿脚跟后上升至命门,双手内转,并作短小吸气,此时命门之气运至小腹,部分流入内劳宫,再把劳宫之气引至丹田。练闭气和屏气法时,先下蹲呼气,再直立吸气。吸气分5步进行:起身吸气,转手吸气,身体右转吸气,两手呈虚拳左右拉开吸气,然后转为闭气(身面转正),再右转作第5次吸气。呼气亦分5次进行,首次呼气后,行屏气,再4次呼气至尽。

(3)意守功(丹田内转)。立式,意想内丹田有一团气,沿着一个白色的光圈转动(男先左转,女先右转)。

(4)导引功(丹田正转),接意守功后,意守丹田,以意引气,从脐下出发至会阴,再上升达命门,然后从命门转过丹田,周而复始。此即正转,切勿反转。

(5)外放功。即发放内气。据介绍,练至一定时间,内气日满,可练外放。

(6)太阴功。在太阳刚升起地平线时,面向太阳站立,双掌心朝向太阳,使印堂和两劳宫向太阳接收光和热。①看。以双眼观望太阳,直至把太阳看成一轮明月,周围套着闪动的金圈。②转。在①的基础上,头部随之转动。③收。练至眼睛忍不住时收功。

二、动功部分

先天一元功以“圈”为中心,“圈”既是气之所在,也是意念之所在,不同的练功阶段有不同的圈的部位。此功动静结合,以静为主,以动为辅。练法有站、坐、卧、走等,占地少,适应性广,因人而异,针对性强,不同的个体,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相应功法,不易出偏差。

先天一元功练法

(一)姿势(站立式,一般都用此式)

双脚开立,外八字,同肩宽,头平前望,双目微闭,唇轻合,舌抵内人中(上唇后,相当于人中部主),面带微笑,含胸拔背,沉肩虚腋,曲时,掌心相向,如抱球状,双掌在丹田前(耻骨与脐之间),手指微屈,用力以仅能保持这个手势力度。直腰收腹,轻提三阴,膝微屈,脚趾轻抓地。全身松,大脑静,姿态自然,重心落在两腿之间稍偏前。

练功要求做到:正、松、静、空。

正——指顶天立地,三穴(百会、会阴、涌泉)对正。首先要求心术正,明确练功为强身治病,不生好奇心,不追求效果,要循序渐进,功到自然成。

松——身似杨柳节节松垂,心旷神怡,无私无畏,无欲无我,舒眉闭目,全身放松,不用力,不僵硬。

静——心如古松巍然不动,情绪宁静,排除杂念,恩想集中,自身或身外出现异常,不奇怪,以静待之。

空——要求空虚,无欲无求,忘我忘物,恍惚进入一个深沉与纯洁的境地。

(二)静思或默念

“心地纯正能长寿,除去邪念不老春。笑脸常开春风吹,阳光照我才是真”。边默念边想自己与宇义是否相符。为人处事要心地纯正,除去邪念,人无邪念则百病不生。夏天想自己如被春风吹,冬天想自己如被阳光照射。静思默念使自己消除杂念,全身放松,专心练功。

(三)吐纳(先天呼吸)

腹式呼吸,吸气鼓腹,呼气缩腹,吸气时用意将气引入丹田。控制呼吸,吸而不满,呼而不尽(吸入八成,呼出六成)。呼吸不能太快太深,不单纯追求深呼吸,主要帮助排除杂念,主宁静。初练呼吸8次。

(四)丹田内转

丹田位于脐至耻骨之间,女子主要以气海穴为中心,男子主要以中极穴为中心,有一个苹果大小。

意念守住丹田,意想丹田内有一团气,沿着一个白色的光圈转动,光圈比气团略大,转动的速度均匀,以摆钟速度一秒转一圈,先向左转36圈,再向右转36圈,作为一组。练完一组,略停3秒钟,再练下一组,意念与光圈转动是同步,不快不慢不脱节。意念不能太强,要似守非守。随着功夫日深,丹田有胀感、暖感,似觉有气外泻,这表明内转功已练成。功成后,每练4—8组接练下一步功。

(五)丹田正转

丹田部位不变.仅以前任脉后督脉为平面,内转是把左右转改为前后转。男子则上至关元穴下至会阴穴,向前向下向后向上地转动;女子则上至脐,下至关元穴,以气海穴为中心,向前向下向后向上转动,要求与内转同,不能反方向转。转36圈为一组。转完后,停3秒钟再转。气足后,能贯通任督二脉,俗称通小周天。

(六)法轮自转(收功)

练完上法,约停3秒钟,用意念从神阙穴(肚脐)将气引出,由右向左,由小到大转圈,直转到上达天突穴,下至耻骨上缘,圈成长圆形,在身体的胸腹表皮,不超出胸腹范围,旋转36圈。再将气由原路返回,由大到小。转到神阙穴,将气引入肚脐.即用双手捂住肚脐片刻,睁眼,舒展身体,收功。

上述功法需顺序练习,不要跳跃。若身体有病,何部疼痛,可在收功之前,加练一节治病功法。练法如下。

(七)患部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