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主题阅读【文集文稿、文集、传记、回忆录、研究资料大汇总】

lsgj058
lsgj058
lsgj058
lsgj058
lsgj058



第二节 建党理论的基本特征






  由于中国革命的特殊环境,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如同中国革命一样,也不能照搬外国模式。毛泽东的建党理论经过长期的探索而在延安时期臻于成熟。中共中央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在无产阶级人数很少而战斗力很强,农民和其小资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建设一个具有广大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的政党,是极其艰巨的任务。毛泽东同志的建党学说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①毛泽东的建党学说或理论包括诸多方面,诸如党的性质问题、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等等。这里不拟全面涉及,而只探讨一下毛泽东建党理论的特征。

  一思想建党

  中国共产党从创立时起,是严格按照列宁的建党学说建立起来的。邓小平曾说:在建党方面,“马克思、恩格斯讲得不多,列宁有个完整的建党的学说。”②列宁的建党理论主要是在同改良主义思想的斗争中,在俄国革命的环境下形成的。列宁一方面强调党的纲领和策略问题对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则突出党的组织建设,强调集中与铁的纪律。注重组织建设是列宁建党理论的特征,苏联共产党长期坚持的观点是认为党的建设是研究“关于党及其组织建设的学说”③,基本上反映了列宁建党思想的特点。毛泽东继承并发展了列宁建党学说的这一方面,诸如民主集中制、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等等,但毛泽东建党理论的重心则移向思想建党,这是他的建党学说的首要特征。

  如前所述,在一个无产阶级基础薄弱、小资产阶级人数众多的特殊环境中,无产阶级政党要获得发展,必须向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中的革命分子打开大门。但如此一来,就使无产阶级政党的阶级基础发生变化。这就在理论上产生一个矛盾,即无产阶级的政党是以大多数非无产阶级出身的成员组成,而在实践上也产生一个能否保持政党的无产阶级性质的问题。列宁从党的政治纲领对于建党的意义的角度曾提示道:“一个党是不是真正的工人政

  ① 《毛泽东选集》第3 卷,第811 页。① 《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第831~832 页。②《邓小平文选》(一九七五――九八二年),第41 页。

  ③ 斯列波夫主编:《党的建设研究提纲》第1 页。党,不仅要看它是不是由工人组成,而且要看是谁领导它以及它的行动和政治策略的内容如何。只有根据后者,才能确定这个党是不是真正的无产阶级政党。”①列宁的话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意义并不只在于党的纲领的制定,而主要是揭示了党的性质与党员出身的区别。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党的纲领是无产阶级性质的,但党的建设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保证小资产阶级出身的成员成为先进的无产阶级分子。因此,解决这个矛盾的关键是处理好组织上入党与思想上入党的关系。刘少奇在党的七大修改党章的报告中说:“仅仅是党员的社会出身还不能决定一切,决定的东西,是我党的政治斗争与政治生活,是我们党的思想教育、思想领导与政治领导。”②这明显继承了列宁的思想,而又增添了思想教育的内容。毛泽东在党的七大的讲话中更明确地说:出身和入党不同,这是两件事,出身是农民,入党就是党员。但入党还有一个组织上入党与思想上入党的问题。只有思想上入党才是真正的入党。因此,思想教育、思想入党就成为党的建设的关键问题。

  毛泽东关于思想建党或党的思想建设的原则,是在实践中逐渐确立起来的。1927 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开始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农村,开辟农村根据地。面对红军和党员大部分出身农民以及由此带来的边界党组织中的机会主义、地方主义、家族观念、土客籍之间的不团结等问题,毛泽东向中央指出:“我们感觉无产阶级思想领导的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边界各县的党,几乎完全是农民成分的党,若不给以无产阶级的思想领导,其趋向是会要错误的。”③这表明毛泽东在特殊的环境下充分意识到农民成分与无产阶级政党及其政治任务之间的矛盾,并提出了从思想教育入手解决这一矛盾的途径。但由于当时严酷的战争环境,事实上来不及从实践上贯彻这一思想建党的原则。因此,党内的非无产阶级思想继续存在和发展,甚至达到比较严重的程度。1929 年12 月,红四军在福建上杭古田召开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毛泽东重申并在实践上着手进行思想建党的问题。他指出,红军第四军的共产党内存在着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这些不正确思想的来源,自然是由于党的组织基础的最大部分是由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出身的成分所构成的;但是党的领导机关对于这些不正确的思想缺乏一致的坚决的斗争,缺乏对党员作正确路线的教育,也是使这些不正确思想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他精细地分析了党内的各种错误思想,提出了种种纠正方法,而其要旨则归本于从思想上肃清各种非无产阶级倾向,亦即进行思想建党。1945 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毛泽东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把党的建设提到了思想原则和政治原则的高度,坚持无产阶级的思想领导,正确地进行了反对单纯军事观点、主观主义、个人主义、平均主义、流寇思想、盲动主义等倾向的斗争”。《古田会议决议》,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建党原则的确立。注重从思想上加强党的建设,重视对党员的思想教育,开始成为毛泽东建党理论的基本特征。

  迨至延安时期,尤其是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思想建党的特色更为突出。延安整风,主要是整顿思想、或思想教育和思想改造,亦既用无产阶级思想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尤其是小资产阶级思想。这是延安整风时期所经常出

  ① 《列宁全集》第32 卷,第225 页。② 刘少奇:《论党》第12 页。③ 《毛泽东选集》第1 卷,第77 页。现的两个对侍性的词语。毛泽东“特别着重于从思想上建设党,提出党员不但要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在思想上入党,经常注意以无产阶级思想改造和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①中国共产党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的这一论断,的确概括了毛泽东建党理论的实质。

  延安时期,毛泽东的建党理论(当然也包括刘少奇、陈云等人的贡献)得到系统化,党的性质、党的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思想建设得到全面阐述,而思想建设则居于主导和核心地位。从党的性质来看,毛泽东把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就规定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认为这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国民党和其他任何政党的根本标志。他说:“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①“我们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

  ②他号召“为人民服务”,做一个完全的共产主义革命家。无疑,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以人民的利益为重,这首先就是一个思想意识问题,因而保证党的为人民服务的性质,必须加强思想建设。从党的政治建设来看,如前所述,在特殊而又复杂斗争环境中,政治路线、政治策略的正确与否,关键是能不能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这就必须有一条正确的思想路线,需要克服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片面性、狭隘性、狂热性与急躁病。因此,毛泽东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③从组织建设来看,经过延安整风运动,毛泽东、刘少奇等对党的组织建设的诸多问题,包括党的民主集中制、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党的纪律、党的干部路线与干部政策等,都有明确的论述。但是,在毛泽东看来,要解决组织建设问题,要进行组织上的整顿,首先必须进行思想建设与思想整顿。他说:“我们的党,我们的队伍,虽然其中的大部分是纯洁的,但是为要领导革命运动更好地发展,更快地完成,就必须从思想上组织上认真地整顿一番。而为要从组织上整顿,首先需要在思想上整顿,需要展开一个无产阶级对非无产阶级的思想斗争。”①小资产阶级思想在组织上的表现,主要是宗派主义、山头主义、地方主义、个人主义等等,因此,要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就必须克服小资产阶级思想,把思想教育置于首位。从作风建设来看,按照毛泽东的概括,主要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作风。它们本身就是党的思想建设的内容。正是通过思想教育和思想改造,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才在全党形成了著名的三大作风。总之,由于特殊的历史环境,使得党内问题的焦点,被毛泽东和刘少奇概括为无产阶级思想与非无产阶级思想,尤其是与小资产阶级思想的矛盾:“任何没有无产阶级化的小资产阶级分子的革命性,在本质上与无产阶级革命性不相同”,“带着小资产阶级革命性的党员,虽然在组织上入了党,但

  ①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苦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46 页。① 《毛泽东选集》第3 卷,第1004 页。② 毛泽东:《一九四五年的任务》,载1944 年12 月16 日《解放日报》③ 《毛泽东选集》第3 卷,第1094 页。① 《毛泽东选集》第3 卷,第875 页。是在思想上却还没有入党,或没有完全入党”②,因此,“我们党的建设中的最主要的问题,首先就是思想建设问题,..就是和党内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进行斗争并加以克服的问题。”③从而思想建党便成为毛泽东建党理论的核心。

  二道德修养

  与思想建党相联系,毛泽东建党理论的另一突出特征是强调道德修养,培养共产党员的高尚的道德情操。这也是区别于其他国家共产党建设的特色之一。

  从毛泽东的思想发展轨迹来看,延安时期他强调的道德修养,在一定程度上是他早期突出的道德理想在新的基础上的改造和发扬。他那时强调精神之我,亦即精神之个人主义。在这种精神之个人主义中,含纳了“济人之急”,“成人之美”、“履危蹈险、舍身拯人”的传统美德。正是从这种道德理想出发,他矢志于改造中国与世界,走上了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在尔后艰苦的斗争环境中,“个人主义”的概念被他纳入非无产阶级思想的范畴加以批判和抛弃,而其中所包容的高尚的道德理想则被改造为集体主义、共产主义的道德规范而纳入无产阶级的思想范畴并大力弘扬。于是,党内无产阶级思想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道德修养的过程,所谓思想上入党,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这种道德修养。

  这种集体主义、共产主义的道德规范的核心内容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延安时期毛泽东所写的《反对自由主义》、《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吴玉章同志六十寿辰祝词》、《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代表作,贯穿的就是这一思想。他树立的白求恩、张思德形象(以及后来的雷锋精神)就是这种共产主义的道德化身。由于为人民服务被规定为党的宗旨,因此,通过道德修养而自觉地为人民服务,也就能够保证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同时,党没有特殊利益,党的利益就是人民的利益,为党服务也就是为人民服务,因此,党性修养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是道德修养。

  对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规范,毛泽东从各个角度进行了阐述,诸如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关心群众比关心个人为重,关心他人比为关心自己为重;忠心耿耿地为民族、为阶级、为国家而工作;以个人利益服从民族和人民的利益;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工作极端的负责任,对人民极端的热情;应当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一贯做有益于人民的事业;忠于人民,忠于党;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为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己的一切,等等。总而言之,毛泽东提倡“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克己奉公,埋头苦干的精神”,而“自私自利,消极怠工,贪污腐化,风头主义等等,是最可鄙的”①;“为人民的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而重”;“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②。他要求“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毛泽东把是否为人民服务看作是否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的标志。刘少奇则更加

  ② 《毛泽东选集》第3 卷,第993 页。③ 刘少奇:《论党》,第14 页。① 《毛泽东选集》第2 卷,第522 页。② 《毛泽东选集》第3 卷,第1004 页。发挥了这一思想:“为了党的、无产阶级的、民族解放和人类解放的事业,能够毫不犹豫地牺牲个人利益,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党性’或‘党的观念’、‘组织观念’的一种表现,这就是共产主义道德的最高表现。”①

  要做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实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道德规范,必须进行痛苦的思想斗争和道德修养。毛泽东提出了“自我批评”的修养方法,他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是“洗脸”和“扫灰尘”。要经常洗,经常扫,使党和党员的思想保持纯洁。实际上也就是要开展无产阶级与非无产阶级的思想斗争。他总结延安整风的经验就是展开了正确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来看,进行自我批评与道德修养,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最大利益为出发点的中国共产党人,相信自己的事业是完全合乎正义的,不借牺牲自己个人的一切,随时准备拿出自己的生命去殉我们的事业,难道还有什么不适合人民需要的思想、观点、意见、办法,舍不得丢掉的吗?..难道我们还有什么个人利益不能牺牲,还有什么错误不能抛弃吗?”②刘少奇则明确地把这种“自我批评”表述为道德修养:“要有无产阶级思想意识的和道德品质的修养;要有坚持党内团结、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遵守纪律的修养;要有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的修养”③。

  以这种道德修养为特征的党的建设理论,的确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在论述道德规范时,融入了一些传统的思想,在用语上也大量征引古代成语,诸如“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千鸿毛”①、“鞠躬尽瘁,死而后己”②,“大公无私”③,等等。他的“自我批评”的修养方法,来源于传统的“省身”;他的“扫灰尘”的比喻,渊于“时时勤拂拭,不使染尘埃!”而刘少奇提倡的道德修养,则更是如此:“在中国古时,曾子说过‘吾日三省吾身’,这是说自我反省的问题。..一个人要求得进步,就必须下苦功夫,郑重其事地进行自我修养。”当然,这一切都是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经过改造的:“古代许多人的所谓修养,大都是唯心的、形式的、抽象的、脱离社会实践的东西。..我们是革命的唯物主义者,我们的修养不能脱离人民群众的革命路线。”④但无论如何改造,这种道德修养从内容到形式都吸收了传统伦理,是地道的中国式的。吴玉章在延安整风运动中写道:“我常常把我们共产党员的修养和处事的方法,与中国古圣先贤所谓‘修己治人’之道相比较,只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只有共产党才能真正实行人类最高的道德”,党性修养“与古人慎独、毋自欺切合”,“我们共产党要消灭阶级的压迫,消灭民族的压迫,这正是中国古圣先贤‘民胞物与’‘一视同仁’最彻底的忠恕之道。”⑤

  ① 《刘少奇选集》上卷,第131 页。② 《毛泽东选集》第3 卷,第1096~1097 页。③ 《刘少奇选集》上卷,第109 页。①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② 诸葛亮:《后出师表》。③ 《吕氏春秋・去私篇》。④ 《刘少奇选集》上卷,第109 页。⑤ 吴玉章:《共产党改造了我的思想》,载1943 年7 月2 日《解放日报》。以道德修养为特色的党的建设,不像其他国家共产党那样只从组织上清除出党为巩固队伍纯洁组织的方法。当然不是说在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中没有采用过这种组织手段,而是说它采取的主要途径是思想教育、道德上的自我反省。这在具有深厚伦理传统的中国,其效果是巨大的。连邓颖超也说:“经过学习和对照,使我大吃一惊,这时我才知道自己在组织上入党十八年”,“非无产阶级的思想占了统治地位..自己的思想还没有入党。”⑥当时延安《解放日报》发表社论,要大家“脱裤子”,亮出自己的小资产阶级尾巴,不要害羞,“大家怕脱裤子,正因为里面躲着一条尾巴,必须脱掉裤子才看得见”①。从当年参加延安整风运动的人的回忆与延安《解放日报》发表的文章来看,表明当时共产党人对思想改造、自我反省、道德修养的忠诚,他们把共产主义的道德规范通过理性的自觉化为自愿的行动,把党内的复杂问题与矛盾化为无产阶级思想与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对立,把能否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树立共产主义的道德理想与信念提到是否思想入党的党性修养的高度。这使得绝大多数的共产党员无不诚心诚意地进行自我反省:“要知道灰尘是有的,只是自己不觉得罢了。自己不觉得,懒去拂拭,将使灰尘越积越厚。自己不承认有灰尘,也就是小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表现灰尘,这是危险的。”②“改造自己,使自己完全变个样,好比生肉煮成熟肉,不是件易事,要工夫深,火候到。‘五个月’学习,是紧火煮;‘长时期的思想上教育与行动上实践’(四三决定)是慢火蒸”,要达到“炉火纯青十二分”③。这种道德修养的提扬,大概是延安整风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二重特征

  思想建党与道德修养是毛泽东建党理论的基本特征,但如果深入考察一下,则在这一理论的深层处,还存在一个致思趋向上的二重特征,即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求实精神与高扬道德理想的伦理意志。这是毛泽东思维结构的二重性。把延安整风仅仅说成破除教条主义,提倡实事求是;或把思想建党仅仅说成道德修养,似乎都带有片面性。

  从求实精神这一特征来看,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大力提倡把马克思主义

  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强调调查研究,矛头直指主观主义,尤其是王明的教条主义。整风初起,还未点出教条主义的代表王明,《解放日报》发表的社论也只是有所暗示。1942 年3 月9 日发表的《教条和裤子》的社论中说:“延安的某些干部与名流,难道不是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的大师吗?”①后来随着运动的发展,王明教条主义根源就公布于众了。在反对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的过程中,毛泽东充分表现出他的求实精神。本书前章“实事求是的阐发”表明了这一点。在《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世界的改造》一文中,毛泽东按照恩格斯的观点,把“自由”限定为对必然的认识,并根据这种认识去改造世界而获得自由。显然,这种意义上的“自由”不是伦理学上的自

  ⑥ 转引自《红旗》杂志1981 年第13 期。① 《延安文萃》上,第14 页。② 《延安文萃》下,第699 页。③ 《延安文萃》下,第700 页。① 《延安文萃》上,第15 页。由意志。要获得这种自由,不能凭主观热情与道德理想,而必须精细分析现实的必然王国。毛泽东说:“一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如果不懂得从改造中国中去认识中国,又从认识中国中去改造中国,就不是一个好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②他认为要建筑中国革命这栋房屋,必须先有中国革命的总图样、分图样。而这些图样乃是从国内阶级关系、民族关系、国际各国相互问的关系等复杂情形中分析而来的,“我们的老爷之所以是主观主义者,就是因为他们的一切革命图样,不论是大的和小的,总的和分的,都不根据于客观实际和不符合于客观实际。”③他们只有一塌糊涂的随意的主观愿望,“却妄欲充当人们的向导,真是所谓‘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了”④。延安整风,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以破除主观主义、教条主义为鹄的,把人们从教条主义的思想束缚下解放出来,因而又被称之为思想解放运动,引导人们脚踏实地去干革命,从而在全党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从高扬道德意志来看,如前所述,毛泽东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悬为高尚的道德理想,要求共产党人进行道德修养,树立起坚强的信念与意志,自觉因而自愿地把个人利益服从于人民的利益。在这里,高尚的理想与为这种理想而奋斗的不屈不挠的意志的作用在于,对于个人来说,在艰苦的环境中能够不计个人利害,不畏艰难险阻,自觉克服各种名利打算,成为一个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坚强的革命者,能够做到头可断、血可流、信仰不可丢;对于整个党来说,能够保持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能够团结一致,克服任何困难,战胜任何敌人,“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

  ①对于全国人民来说,这种高尚的道德意志力量将感召人民这个上帝,愚公移山,并不孤立,全国人民大众将与共产党人挖掉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这两座大山。对于全民族来说,只要党的作风正派了,党外有不良风气的人,“就会跟我们学,改正他们的错误,这样就会影响全民族。”②因此,道德修养,伦理意志的发扬,就成为取得革命胜利的另一个关键问题。伦理意志的高扬与实事求是的态度构成了毛泽东思维结构的双重特征,也是毛泽东建党理论的两个特点。对此,刘少奇揭示得相当清楚:“我们共产党员,要有最伟大的理想、最伟大的奋斗目标,同时,又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和最切实的实际工作。这是我们共产党员的特点。如果只有伟大而高尚的理想,而没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切实的实际工作..那只能是空想家、空谈家或学究。相反,如果只有实际工作,没有伟大而高尚的共产主义理想,..是庸庸碌碌的事务主义者。只有把伟大而高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切实的实际工作、实事求是的精神统一起来,才能成为一个好的共产党员。这就是我们党的领袖毛泽东同志经常强调的做一个好的共产党员的标准。”③这种双重特征当然由特殊的历史环境使然。如前所述,特殊而复杂的斗争环境,所要求的是从实际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而不能生搬硬套外国的革命模式。中国共产党与资产阶级的复杂关系,要求根据实际状况制定既

  ② 《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485~486 页。③ 《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486 页。④ 《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486 页。① 《毛泽东选集》第3 卷,第1096 页。② 《毛泽东选集》第3 卷,第811 页。③ 《刘少奇选集》上卷,第128~129 页。联合又斗争的谨慎的统一战线策略,分析各种矛盾,利用矛盾,促使矛盾的各方面向有利于我而不利于敌的方面转化。同时,中国革命是长期的以农民为主体的游击武装斗争,敌强我弱的武装斗争格局,必须充分了解判断各种复杂情况,无论在战略上还是在战术上,都必须制定一整套的适合于敌强我弱形势的军事策略。正是在这种复杂的斗争环境中,毛泽东充分展示出他的求实精神,并锤炼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倡导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这些成为延安整风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另一方面,在汪洋大海般的小资产阶级人数所包围的环境中,如何使党员在思想上成为无产阶级的战士?艰苦匿乏的物质生活环境,如何使人们保持旺盛的革命斗志?这使毛泽东诉诸世界观的改造,道德的修养,伦理意志的发扬,高尚理想的信念,消除形形色色的小资产阶级观念,从而鼓舞人们的斗志,战胜不可想象的困难。而这事实上是极为成功的。在当时极大地推动了革命实践活动,使许多共产党人渡过了一重又一重的难关。

  求实精神与高扬伦理意志的双重特征,实际上早已表现在青年毛泽东的思维结构中。毛泽东成长于湖湘文化圈中。湖湘文化的显著特征是,一方面经世观念极重,崇尚实学;另一方面则是理学遗风,注重心性修养。后者使湖湘士人咬牙立志,不计名利。而前者则使他们脚踏实地,注重现实,不致陷入空谈心性的理学弊端。而这两个方面的学风在近代民族危机下,指向一个共同的价值目标,即救亡图存。从王夫之到谭嗣同、杨昌济,这些传统一以贯之。在杨昌济的引导下,这种文化因素深深内化在青年毛泽东的文化心理结构中,他在那时就表现出求实精神与发扬心力的二重趋向。在以后的革命斗争中,特殊的环境更加强化了这两个方面,并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加以改造,求实精神被表述为实事求是,心性修养与心力被表述为世界观的改造和主观能动性。这两方面在毛泽东的思维结构中处于制衡状态,而在革命实践中则获得了互补的效果。惜乎晚年失衡,强化一面而弱化了另一面。
lsgj058

Add comment


Security code
Refr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