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第二章译者附记〔1〕




 
第二部第二章译者附记〔1〕

  《死魂灵》第二部的写作,开始于一八四○年,然而并没有完成,初稿只有一章,就是现在的末一章。后二年,果戈理又在草稿上从新改定,誊成清本。这本子后来似残存了四章,就是现在的第一至第四章;而其间又有残缺和未完之处。

  其实,这一部书,单是第一部就已经足够的,果戈理的运命所限,就在讽刺他本身所属的一流人物。所以他描写没落人物,依然栩栩如生,一到创造他之所谓好人,就没有生气。例如这第二章,将军贝德理锡且夫〔2〕是丑角,所以和乞乞科夫相遇,还是活跃纸上,笔力不让第一部;而乌理尼加是作者理想上的好女子,他使尽力气,要写得她动人,却反而并不活动,也不像真实,甚至过于矫揉造作,比起先前所写的两位漂亮太太〔3〕来,真是差得太远了。

  ※        ※         ※

  〔1〕本篇连同《死魂灵》第二部第二章的译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六年五月《译文》月刊新一卷第三期,后印入一九三八年版《死魂灵》增订本。

  〔2〕贝德理锡且夫 《死魂灵》第二部中的人物,沙皇军队的退休的将军,贵族。下文的乌理尼加,是他的独生女。

  〔3〕两位漂亮太太 《死魂灵》第一部中的两位太太:一名"通体漂亮太太";又一名"也还漂亮太太"。

    




《译文》终刊号前记〔1〕




 
《译文》终刊号前记〔1〕

  《译文》出版已满一年了。也还有几个读者。现因突然发生很难继续的原因,只得暂时中止。但已经积集的材料,是费过译者校者排者的一番力气的,而且材料也大都不无意义之作,从此废弃,殊觉可惜:所以仍然集成一册,算作终刊,呈给读者,以尽贡献的微意,也作为告别的纪念罢。
  
  译文社同人公启。二十四年九月十六日。
  
  〔1〕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五年九月《译文》终刊号。鲁迅在一九三五年十月二十九日致萧军的信中说:"《译文》终刊号的前记是我和茅(按指茅盾)合撰的。"
  
  《译文》,鲁迅和茅盾发起的翻译和介绍外国文学的月刊。一九三四年九月创刊于上海。最初三期由鲁迅编辑,后由黄源接编,生活书店印行。曾于一九三五年九月出至第十三期停刊。一九三六年三月复刊,改由上海杂志公司发行,一九三七年六月出至新三卷第四期停刊,前后共出二十九期。
    




《裴彖飞诗论》译者附记〔2〕




 
《裴彖飞诗论》译者附记〔2〕

  往作《摩罗诗力说》。曾略及匈加利裴彖飞事。独恨文字差绝。欲异国诗曲。翻为夏言〔3〕。其业滋艰。非今兹能至。

  顷见其国人籁息Reich E.〔4〕所著《匈加利文章史》。中有《裴彖飞诗论》一章。则译诸此。冀以考见其国之风土景物。

  诗人情性。与夫著作旨趣之一斑云。

  ※        ※         ※

  〔1〕《译丛补》 收鲁迅生前发表于报刊而未经编集的译文三十九篇辑成,一九三八年编辑《鲁迅全集》时列于《壁下译丛》之后,编入第十六卷。一九五八年出版《鲁迅译文集》时,又补入后来发现的译文三十二篇,另附录五篇,列为《译文集》第十卷。

  〔2〕本篇连同《裴彖飞诗论》的译文,最初发表于《河南》月刊第七期(光绪三十四年七月,即一九○八年八月),署名令飞。据周遐寿在《鲁迅的故家》中说:"这本是奥匈人爱弥耳-赖息用英文写的《匈加利文学论》的第二十七章,经我口译,由鲁迅笔述的,译稿分上下两部,后《河南》停刊,下半不曾登出,原稿也遗失了"。

  裴彖飞(PetoKfi Sándor,1823-1849),通译裴多菲,匈牙利诗人、革命家。曾参加一八四八年至一八四九年间反抗奥地利的民族革命战争,在协助奥国侵略的沙俄军队作战中牺牲。著有长诗《勇敢的约翰》、《使徒》和《民族之歌》等。

  〔3〕夏言 指中国文字。我国古称华夏,亦简称为夏。

  〔4〕籁息(1822-1864) 奥地利的匈牙利文学史家。著有《匈牙利文学史》等。

    




通信(复魏猛克)〔1〕




 
通信(复魏猛克)〔1〕

  猛克先生:
  
  三日的来信收到了,适值还完了一批笔债,所以想来写几句。
  
  大约因为我们的年龄,环境不同之故罢,我们还很隔膜。譬如回信,其实我也常有失写的,或者以为不必复,或者失掉了住址,或者偶然搁下终于忘记了,或者对于质问,本想查考一番再答,而被别事岔开,从此搁笔的也有。那些发信者,恐怕在以为我是以"大文学家"自居的,和你的意见一定并不一样。
  
  你疑心萧〔2〕有些虚伪,我没有异议。但我也没有在中外古今的名人中,发见能够确保决无虚伪的人,所以对于人,我以为只能随时取其一段一节。这回我的为萧辩护〔3〕,事情并不久远,还很明明白白的:起于他在香港大学〔4〕的讲演。这学校是十足奴隶式教育的学校,然而向来没有人能去投一个爆弹,去投了的,只有他。但上海的报纸,有些却因此憎恶他了,所以我必须给以支持,因为在这时候,来攻击萧,就是帮助奴隶教育。假如我们设立一个"肚子饿了怎么办"的题目,拖出古人来质问罢,倘说"肚子饿了应该争食吃",则即使这人是秦桧〔5〕,我赞成他,倘说"应该打嘴巴",那就是岳飞,也必须反对。如果诸葛亮〔6〕出来说明,道是"吃食不过要发生温热,现在打起嘴巴来,因为摩擦,也有温热发生,所以等于吃饭",则我们必须撕掉他假科学的面子,先前的品行如何,是不必计算的。
  
  所以对于萧的言论,侮辱他个人与否是不成问题的,要注意的是我们为社会的战斗上的利害。
  
  其次,是关于高尔基〔7〕。许多青年,也像你一样,从世界上各种名人的身上寻出各种美点来,想我来照样学。但这是难的,一个人那里能做得到这么好。况且你很明白,我和他是不一样的,就是你所举的他那些美点,虽然根据于记载,我也有些怀疑。照一个人的精力,时间和事务比例起来,是做不了这许多的,所以我疑心他有书记,以及几个助手。我只有自己一个人,写此信时,是夜一点半了。
  
  至于那一张插图〔8〕,一目了然,那两个字是另一位文学家的手笔,其实是和那图也相称的,我觉得倒也无损于原意。我的身子,我以为画得太胖,而又太高,我那里及得高尔基的一半。文艺家的比较是极容易的,作品就是铁证,没法游移。
  
  你说,以我"的地位,不便参加一个幼稚的团体的战斗",那是观察得不确的。我和青年们合作过许多回,虽然都没有好结果,但事实上却曾参加过。不过那都是文学团体,我比较的知道一点。若在美术的刊物上,我没有投过文章,只是有时迫于朋友的希望,也曾写过几篇小序之类,无知妄作,现在想起来还很不舒服。
  
  自然,我不是木石,倘有人给我一拳,我有时也会还他一脚的,但我的不"再来开口"〔9〕,却并非因为你的文章,我想撕掉别人给我贴起来的名不符实的"百科全书"的假招帖。
  
  但仔细分析起来,恐怕关于你的大作的,也有一点。这请你不要误解,以为是为了"地位"的关系,即使是猫狗之类,你倘给以打击之后,它也会避开一点的,我也常对于青年,避到僻静区处去。
  
  艺术的重要,我并没有忘记,不过做事是要分工的,所以我祝你们的刊物从速出来,我极愿意先看看战斗的青年的战斗。
  
  此复,并颂
  时绥。
  
  鲁迅 启上。六月五日夜。
  
  备考:来信
  鲁迅先生:
  
  你肯回信,已经值得我们青年人感激,大凡中国的大文学家,对于一班无名小卒有什么询问或要求什么的信,是向来"相应不理"的。
  
  你虽然不是美术家,但你对于美术的理论和今日世界美术之趋势,是知道得很清楚的,也不必谦让的。不过,你因见了我那篇谈萧伯纳的东西,就不"再来开口"了,却使我十分抱歉。
  
  萧,在幼稚的我,总疑心他有些虚伪,至今,我也还是这样想。讽刺或所谓幽默,是对付敌人的武器吧?劳动者和无产青年的热情的欢迎,不应该诚恳的接受么?当我读了你代萧辩护的文章以后,我便凭了一时的冲动,写出那篇也许可认为侮辱的东西。后来,在《现代》上看见你的《看萧和看萧的人们》,才知道你之喜欢萧,也不过"仅仅是在什么地方见过一点警句"而已。
  
  你是中国文坛的老前辈,能够一直跟着时代前进,使我们想起了俄国的高尔基。我们其所以敢冒昧的写信请你写文章指导我们,也就是曾想起高尔基极高兴给青年们通信,写文章,改文稿。在识字运动尚未普及的中国,美术的力量也许较文字来得大些吧,而今日中国的艺坛,是如此之堕落,凡学美术的和懂得美术的人,可以不负起纠正错误的责任么?自然,以先生的地位,是不便参加一个幼稚的团体的战斗的,不过,我们希望你于"谈谈文学"之外,不要忘记了美术的重要才好。
  
  《论语》第十八期上有一张猛克的《鲁迅与高尔基》的插图,这张插图原想放进《大众艺术》〔10〕的,后来,被一位与《论语》有关系的人拿去发表,却无端加上"俨然"两字,这与作者的原意是相反的,为了责任,只好在这儿来一个声明。
  
  又要使你在百忙中抽出一两分钟的时间来读这封信,不觉得"讨厌"吗?
  
  祝你著安!
  
  一个你不认识的青年魏猛克上。六月三日。
  
  〔1〕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三年六月十六日上海《论语》半月刊第十九期,在魏猛克的"来信"之后,总题为《两封通信》。
  
  魏猛克,湖南长沙人,美术工作者。当时是上海美术专门学校学生。
  
  〔2〕 萧 即萧伯纳(G.B.Shaw,1856-1950),英国剧作家、批评家。出生于爱尔兰都柏林。早年参加过英国改良主义的政治组织费边社。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谴责帝国主义战争,同情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一九三三年他来中国游历,于二月十二日抵香港,十七日到达上海。
  
  〔3〕 我的为萧辩护 指鲁迅在一九三三年二月十七日《申报-自由谈》上发表的《萧伯纳颂》一文。该文后改题《颂萧》,收入《伪自由书》。
  
  〔4〕 香港大学 英国殖民当局于一九一二年三月十一日在香港创办的综合大学。萧伯纳于一九三三年二月十三日在该校发表演说。
  
  〔5〕 秦桧(1090-1155) 字会之,江宁(今江苏南京)人,南宋主张降金的内奸,杀害岳飞的主谋。
  
  〔6〕 诸葛亮(181-234) 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蜀国丞相。在《三国演义》中,他是一个具有高度智慧和谋略的典型人物。
  
  〔7〕 高尔基(M.A.YLT[XcP,1868-1936) 苏联无产阶级作家。著小说《母亲》、《福玛-高尔杰耶夫》和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
  
  〔8〕 指魏猛克的漫画《鲁迅与高尔基》,画中鲁迅形象矮小,站在高大的高尔基身旁。这幅画后被李青崖标上"俨然"二字,发表在《论语》半月刊第十八期(一九三三年六月)上。
  
  〔9〕 "再来开口" 鲁迅的《萧伯纳颂》一文发表后,魏猛克曾在他编辑的美术小报《曼陀罗》上发表文章,嘲笑鲁迅是从"坟"里爬出来撰文欢迎萧伯纳的。后来魏猛克等举办美术展览会,写信请鲁迅给予支持,鲁迅在五月十三日的复信(已佚)中表示:自己不是学美术的,如果"再来开口",就比从"坟"里爬出来还可笑。
  
  〔10〕 《大众艺术》 魏猛克等拟办的刊物,后未出版。
    




绍介《海上述林》上卷〔1〕



 
绍介《海上述林》上卷〔1〕

  本卷所收,都是文艺论文,作者既系大家,译者又是名手,信而且达,并世无两。其中《写实主义文学论》与《高尔基论文选集》两种,尤为煌煌巨制。此外论说,亦无一不佳,足以益人,足以传世。全书六百七十余页,玻璃版插画九幅。
  
  仅印五百部,佳纸精装,内一百部皮脊麻布面,金顶,每本实价三元五角;四百部全绒面,蓝顶,每本实价二元五角,函购加邮费二角三分。好书易尽,欲购从速。下卷亦已付印,准于本年内出书。上海北四川路底内山书店代售。
  
  〔1〕 本篇最初刊载于一九三六年十一月二十日《中流》第一卷第六期,原题《〈海上述林〉上卷出版》。
  
  《海上述林》,瞿秋白的译文集。在瞿秋白牺牲后由鲁迅收集、编辑。分上、下两卷于一九三六年五月和十月先后出版。上卷《辨林》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普列汉诺夫、拉法格等人的文学论文以及高尔基论文选集和拾补等。因国民党当局的压迫,该书出版时,仅署"诸夏怀霜社校印"。
  
  瞿秋白(1899-1935),江苏常州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
  
  一九二七年国民党叛变革命后,他曾主持召开"八月七日党中央紧急会议",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在党内的统治。一九二七年冬至一九二八年春,在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临时书记时,犯了"左"倾盲动主义路线的错误。一九三一年至一九三三年在上海从事革命文化工作。一九三五年二月在福建游击区被国民党逮捕,同年六月十八日在福建长汀被国民党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