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黄帝子孙"〔1〕




 
两种"黄帝子孙"〔1〕

  林语堂先生以为"现代中国人尊其所不当尊,弃其所不当弃,其实物质文明吃穿居住享用还是咱们黄帝子孙内行"。〔2〕
  但"咱们黄帝子孙"好像有两种:一种是"天生蛮性"的;一种是天生没有蛮性,或者已经消灭。
  
  而"物质文明"也至少有两种:一种是吃肥甘,穿轻暖,住洋房的;一种却是吃树皮,穿破布,住草棚,--吃其所不当吃,穿其所不当穿,而且住其所不当住。
  
  "咱们黄帝子孙"正如"蛮性"的难以都有一样,"其实物质文明吃穿居住享用"也并不全"内行"。
  
  哈哈,"玩笑玩笑"。〔3〕
  
  〔1〕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五年六月二十日《太白》半月刊第二卷第七期"掂斤簸两"栏,署名直入。
  
  〔2〕 见林语堂在《人间世》半月刊第二十六期(一九三五年四月)发表的《谈中西文化》一文。
  
  〔3〕 "玩笑玩笑" 林语堂一九三四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在暨南大学的讲演《做文与做人》中说:"做文是茶余饭后的事,不必认真,玩笑玩笑,寻寻开心"。(见一九三五年三月五日《芒种》半月刊创刊号所载曹聚仁《我与林语堂先生往还的终始》一文所引)
    




《一篇很短的传奇》译者附记(二)〔1〕




 
《一篇很短的传奇》译者附记(二)〔1〕

  迦尔洵(Vsevolod Michailovitch Garshin)生于一八五五年,是在俄皇亚历山大三世〔2〕政府的压迫之下,首先绝叫,以一身来担人间苦的小说家。他的引人注目的短篇,以从军俄土战争时的印象为基础的《四日》,后来连接发表了《孱头》,《邂逅》,《艺术家》,《兵士伊凡诺夫回忆录》等作品,皆有名。

  然而他艺术底天禀愈发达,也愈入于病态了,悯人厌世,终于发狂,遂入癫狂院;但心理底发作尚不止,竟由四重楼上跃下,遂其自杀,时为一八八八年,年三十三。他的杰作《红花》,叙一半狂人物,以红花为世界上一切恶的象征,在医院中拚命撷取而死,论者或以为便在描写陷于发狂状态中的他自己。

  《四日》,《邂逅》,《红花》,中国都有译本了。《一篇很短的传奇》虽然并无显名,但颇可见作者的博爱和人道底彩色,和南欧的但农契阿(D'Annunzio)〔3〕所作《死之胜利》,以杀死可疑的爱人为永久的占有,思想是截然两路的。

  ※        ※         ※

  〔1〕本篇连同《一篇很短的传奇》的译文,印入一九二九年四月上海朝花社版《近代世界短篇小说集》之一《奇剑及其它》。

  〔2〕亚历山大三世(EUI]XNFGH O,1845-1894) 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之子。一八八一年亚历山大二世被民粹派暗杀后继位。

  〔3〕但农契阿(G.D'Annunzio,1863-1938) 通译邓南遮,意大利唯美主义作家。晚年成为民族主义者,拥护法西斯主义。《死之胜利》是他在一八九四年作的长篇小说。有芳信译本,一九三二年十月上海光华书局出版。

    




《贵家妇女》译者附记〔1〕




 
《贵家妇女》译者附记〔1〕

  《贵家妇女》是从日本尾濑敬止编译的《艺术战线》译出的;他的底本,是俄国V.理丁编的《文学的俄罗斯》,内载现代小说家的自传,著作目录,代表的短篇小说等。这篇的作者,并不算著名的大家,经历也很简单。现在就将他的自传,译载于后--

  "我于一八九五年生在波尔泰瓦。我的父亲--是美术家,出身贵族。一九一三年毕业古典中学,入彼得堡大学的法科,并未毕业。一九一五年,作为义勇兵向战线去了,受了伤,还被毒瓦斯所害。心有点异样。做了参谋大尉。一九一八年,作为义勇兵,加入赤军。一九一九年,以第一席的成绩回籍。一九二一年,从事文学了。我的处女作,于一九二一年登在《彼得堡年报》上。"

  《波兰姑娘》是从日本米川正夫编译的《劳农露西亚小说集》译出的〔2〕。

  ※        ※         ※

  〔1〕本篇连同淑雪兼珂《贵家妇女》的译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八年九月《大众文艺》月刊第一卷第一期。后又同收入《近代世界短篇小说集》之一《奇剑及其它》。

  〔2〕这句话是在收入《奇剑及其它》时添上的。因为《奇剑及其它》中同时收有淑雪兼珂的《波兰姑娘》。

    




聚"珍"〔1〕




 
聚"珍"〔1〕

  张静庐先生《我为什么刊行本丛书》〔2〕云:"本丛书之刊行,得周作人沈启无诸先生之推荐书目,介绍善本,盛情可感。施蛰存先生之主持一切,奔走接洽;"
  
  施蛰存先生《编印中国文学珍本丛书缘起》〔3〕云:"余既不能为达官贵人,教授学者效牛马走〔4〕,则何如为白屋寒儒,青灯下士修儿孙福乎?"
  
  这里的"走"和"教授学者",与众不同,也都是"珍本"。
  
  〔1〕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五年九月五日《太白》半月刊第二卷第十二期"掂斤簸两"栏,署名直入。
  
  〔2〕 张静庐(1898-1969) 浙江慈溪人。曾在上海光华书局、现代书局任职,一九三四年五月创办上海杂志公司。他所写的《我为什么刊印本丛书》曾刊载于《读书生活》第二卷第八期(一九三五年八月)。本丛书,指《中国文学珍本丛书》,施蛰存主编,上海杂志公司出版。一九三五年九月开始印行,共出五十种。
  
  〔3〕 施蛰存 江苏松江(今属上海)人,作家,曾任《现代》、《文艺风景》主编。他的《编印中国文学珍本丛书缘起》,也刊载于《读书生活》第二卷第八期。
  
  〔4〕 牛马走 汉代司马迁在《报任少卿书》(见《文选》卷四十一)中自称"太史公牛马走"。唐代李善注:"走,犹仆也,言己为太史公掌牛马之仆。"
    




《远 方》按语〔1〕




 
《远方》按语〔1〕

  《远方》是小说集《我的朋友》三篇中之一篇。作者盖达尔(Arkadii Gaidar)〔2〕和插画者叶尔穆拉耶夫(A.Ermola-ev)〔3〕都是新出现于苏联文艺坛上的人。
  
  这一篇写乡村的改革中的纠葛,尤其是儿童的心情:好奇,向上,但间或不免有点怀旧。法捷耶夫〔4〕曾誉为少年读物的名篇。
  
  这是从原文直接译出的;插画也照原画加入。自有"儿童年"〔5〕以来,这一篇恐怕是在《表》〔6〕以后我们对于少年读者的第二种好的贡献了。
  
  编者 三月十一夜
  
  〔1〕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六年三月十六日《译文》月刊新一卷第一期,在《远方》译文之前。
  
  《远方》,苏联盖达尔所作中篇小说,曹靖华译,鲁迅校阅。后于一九三八年六月中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单行本。
  
  〔2〕 盖达尔(A.h.YaPiaT,1904-1941) 苏联儿童文学作家,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远方》、《铁木儿及其伙伴》等。
  
  〔3〕 叶尔穆拉耶夫(A.STjLiaVH) 苏联画家。
  
  〔4〕 法捷耶夫(A.A.kaiVVH,1901-1956) 苏联作家。著有长篇小说《毁灭》、《青年近卫军》等。
  
  〔5〕 "儿童年" 一九三三年末,国民党上海市政府根据上海市儿童幸福委员会的呈请,定一九三四年为上海市"儿童年"。一九三五年三月,国民党政府根据中华慈幼协会的呈请,定一九三五年八月至一九三六年七月为全国"儿童年"。
  
  〔6〕 《表》 苏联作家班台莱耶夫(I.haWOVMVVH)的中篇小说,鲁迅译。描写十月革命后,苏联儿童教养院教育、改造流浪儿的故事。
  
  一九三五年七月由上海生活书店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