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丹功筑基功法
    道家气功 >> 内丹仙学 >>

    女子丹功筑基功法

    女子丹功修炼筑基功法是补充体质亏损的方法,这一阶段功法可以分为三步。

    入坐:盘腿端坐,右腿在外,左腿在内(此为阴抱阳)。上身端直,双手指轻点在绛宫穴(两乳的中间),舌尖顶住人中穴,(口唇内、牙齿外)。全身放松,双目合并一起,观看鼻梁根处。眼珠尽量保持不动,观到眼前模糊不清时,再闭目内睁观看祖窍穴(双目中心)内的空虚之光,内观5分钟,再把两目合一之光,移到两乳中间的绛宫穴,观看穴中空洞之地。内观时要似观非观,用意不可过紧,意念过紧反面不利。如此练功,初练每次静坐不可超过20分钟。练功3个月以后,可以延长至40分钟,或1小时。

    收功:双手捂在双乳上,捂一会后做双手导引,用双手中指,在双乳房的周围绕圈,从双乳外侧向内侧旋转,转圈由大到小,共转36圈,最后一圈,落在双乳中央。意守绛宫一会,再把双手心搓热,干洗脸,轻揉太阳穴、百会穴、起立散步。

    练功中用双目合一之光照视绛宫,照视日久,双乳出现轻微的温热感或有轻微胀感时,即为得药。两种感觉出现任何一种即可,不必等到两种感觉全部出现,即绛宫改为意视双乳,须知双目合一之光,照视双乳的空虚之境。双手捂在以乳上,轻轻地捂一会儿,等到双乳有了气感,再用双手中指,在双乳的周围绕圈,绕圈时双手离开双乳,不用揉按双乳动作,用意念领气随着手绕圈,体会内气运行的感受,所转的圈由大到小共转36圈,最后一圈,落在双乳的中央,意守一会儿,等气感基本消失时,再改为目视绛宫,凝视片刻,收功,即可自由活动。

    注意事项:女子筑基功,首先炼经血化气,斩断月经(古称斩赤龙),以补肾脏亏损。女命在乳,以乳房为气穴,为女性炼丹之处。用双目合一之光,照视乳房中间绛宫穴,亦即"凝神入气穴"意。有月经的妇女,练此功到一定时期,会出现绝经和乳房缩小,是正常现象,不必害怕。已绝经的妇女,初练功时,也要由此入手,不必等月经再炼出来,只要有产药的景象,即可转入"炼液化气"阶段。但有月经的妇女,必待斩断月经,才能转入"炼液化气"。对于不愿绝经的青年和中年妇女,以不炼此功为好。到绝经后,继续修炼,即不再生育。如果需要再生育时,可炼恢复月经方法"先意守双乳,当双乳
     

    男子丹法的这个阶段叫做炼精化气,女丹功的这个阶段叫做炼液化气,炼液化气须在斩断月经之后,方可修炼。这一阶段的功夫,可以分为七步。

    调药及产药:坐式如初,双目合一之光照视下丹田,即为调药。当阴部及会阴穴出现微热感或内****有微胀感,即为药生。

    采药;方法有二。

    以神驭药(气)。将药摄归至下丹田,神气相依,神返身中气自回。神意在下丹田,气也随之而回到下丹田。

    配合呼吸。意与呼吸相随,即默数吸气的次数,意念注意吸而不注意呼,要求外气(即口鼻呼吸之气),与内气所行的路线,相反而行。吸时气从体外进入体内,是下行,是降;同时,内气随之从阴部升入下丹田,即摄归于下丹田。一般进行10息即可,这就是采药。产药而不采,就好象耕种时,有种而不用,虽运周天徒劳而无益。

    炼药:用采药之法,将气摄归于下丹田后,再将摄回之气,摄入到脐下(即肚脐至下丹田之间),这叫归炉。药归炉后即要进行炼药。炼药时用文火,即呼吸要平衡,用双目合一之光,寂照炉内,静候炉中火发,感觉到脐下部有微热时,这就是丹头萌生。仍要寂照温养,越养微热,跳动越大。养到在

    下丹田旋动,仍要寂照动处。这是温养丹头长大的诀窍。

    运行小周天:用二目合一之光,寂照下丹田,入静后感觉眼前有光闪过,耳内有鸣声,这是温养丹头旺盛的火候已至。要引药出炉,急将丹头引到尾闾处,鼻孔吸气,向上提缩肛门,丹头即可过尾闾、走督脉路线,上升夹脊,过玉枕,入百会,至祖窍(注意要避开鼻窍,从祖窍返绕耳后),再至承浆,过喉,下绛宫,经肚脐至下丹田,这就是小周天运行。

     

     

    存思三气法
      道家气功 >> 内丹仙学 >>

      存思三气法

       

       

      如何修身
        道家气功 >> 内丹仙学 >>

        如何修身

        修身属于命功的内容,是修行的一个方面,而且它本身也是一个很好的修心方法。古往今来有关修身方法的著述五花八门,各有千秋,其适应的对象与所得的结果也各自不同。然而,其中适于今人阅读的重点突出,叙述简明的文章还很有限。本章试图在这方面作些努力。

        一、修身概述

        修身就是用适当的方法对肉体和能体(亦称肉身和法身)的修炼。

        没练过功的人在其出生后的大部分时间内,受环境影响,身心均处于紧张状态。时间久了,整个身体就变得僵硬起来。可以想象,在这种状态下肉体和能体的自身循环,它们之间以及它们与宇宙的相互交流就会变得困难起来,各种身心疾病也由此而生。要想改变这种状态,修身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大量实践表明,我们的肉身和法身在空间上是相重的,两者之间在各方面(质、能、信息等)存在着自然平衡,同时它们与宇宙之间也存在着这种平衡关系。由于孤立的人体系统,在质量、能量、信息量等各个方面,相对于宇宙而言其绝对量都是很微小的。因此,它与宇宙间的平衡所产生的影响几乎是单方向的,即人体受宇宙的影响,而对宇宙的影响几乎为零。上述关系可表示为:

        参照这一关系,我们可以这样来认识修身的问题:

        改变肉体或能体都可以使人体状态变化,即,只要能使肉体或能体状态变化的修炼方法都可用来修身。对常人来说,调整肉身较法身要容易得多。通常的体育运动,只要稍加意念都可用作调身的方法,所以初学者从肉身的修炼开始比较好。法身的调整与意念强弱及肉体畅通的程度关系很大,意念越强,肉体越畅通,则功用就越大。因此,修行达到中级水平以上的人,都应逐渐过渡到以修法身为主的方向来。

        由于肉体与能体在质量上差异悬殊,所以两者间的相互影响也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肉体对能体的影响大。反之,则小。不过,这种情况对那些肉体完全练通,能体能级很高的人而言可能会有不同。

        能体的能级状态必须和肉体状态相近,最好是随着肉体的变化而变化。若一味单练法身而不练肉身,使法身太强,肉身过虚对人体是不利的。因为,能体的能量主要靠肉体转化(除非你已和宇宙相通)来提供。肉体愈通,愈强,其提供的能量也愈纯,层次也愈高。反之,则杂且沉。肉身弱法身强的弊病很多,其一是法身耗能与人体吸能的能力不平衡。法身一强,耗能增加,而不通的肉身又没有能力从宇宙中吸取相应层次的足够能量,所以只能靠耗损自身来满足能体的需要。这样下去要不了多久,你的身子就得出问题。其次是肉体提供给能体的能量与能体所需的能量级别不一致。这就好像一辆用95号汽油的车子,你只能给它70号汽油烧,其结果必然会使车子的性能不能正常发挥,长期下去,还会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其弊端是不言而喻的。法身过

        强的另一危险是产生法身与肉身相离的现象。举例来说,我们的肉体好比房子,能体好比住户。富人住好房,穷人住破房,这是一种自然现象,大家都会相安无事。如果哪天穷人富了你还让他住破房,那他肯定不舒服,只要有机会就可能离家不归,另寻他处,这可不是我们所需要的结果。以上只是想说明一个问题,即练功要循序渐进,要先练身,后练神。千万不要急于求成,还没练好肉身就强练法身,追求功能,以致偏离正道,害人害己。现在有许多功法都是以短期内出功能为目的,自我标榜,大家可别上当啊!记住一句话,世界上没有一步登天的便宜事,只有脚踏实地,步步攀登,才有可能登上顶峰。一分耕耘一分果,这是永恒的真理。

        我们常人的身子就像一块孔隙充满了金属的海绵,又沉又硬,修身就是要把这块海绵孔隙内的杂质逐渐去除,使人体这块海绵重新变轻变软。它是通过和环境或宇宙在不同层次上的反复循环来实现的。这种循环的结果、使海绵体内的金属依次被较轻的物质取代,当这种置换逐渐由重金属→轻金属→木→水→气→光的时候,修身大概也就有个结果了。

         

         

        武当松溪派内丹功
          道家气功 >> 内丹仙学 >>

          武当松溪派内丹功

          按:武当松溪派内功,是一套完整的功法体系。内丹功法是其中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每门武功(指功法本身)有相对的独立性,而且各自的锻炼目的和效果不同,但它们之间有一定的依赖性,是相辅相成的。按传统的要求(出于锻炼效果考虑),在修习内丹功法之前,首先必须经过筋骨锻炼(包括各种基本功法),其目的在于舒展骨络,筋络、关节并拉长韧带,从外及里,否则练习静功时,难免腰酸腿痛,骨软肉僵,盘坐不起、体力不支。然后经过经络锻炼(引气归元功法),其目的在于畅通经络,收集耗散之气,调整全身气血平衡。再经过经脉锻炼(坠手、含机桩等
           

          1.基本打坐姿式(结印) ①宽衣松带,面南端坐在平坦舒适的坐褥上,使睾丸垂悬不触外物。将腿盘曲,足心朝天,足跟抵在会阴穴前面,右腿盘曲压在左腿之上(单盘)。要求右脚的"昆仑穴"(在足外踝后)压在左脚的"三阴交穴"(在足内踝上三寸上)。妇女相反,用左脚的"昆仑穴"压右脚的"三阴交穴",左脚在上,右脚在下。两足心尽力朝上翻,大腿、小腿膝须放平,不能翘起。注:"昆仑穴"是足太阳膀胱经要穴"三阴交",是足太阳脾经要穴,又是足三阴经脉的交会。故此,"昆仑穴"压在"三阴穴"上,符合"阳穴扣阴穴"、"阳脉冲阴脉","阳阴相接"之理。如坐双盘,则先将左脚心向上翻起,放在右大腿上,然后再将右脚盘压于左脚之上,足心向上,仍然是右脚之"昆仑穴"压左脚之"三阴交穴。"妇女左右脚相反。 ②身子前倾,向前拜扑于地,然后向后微仰,如此三次(目的是使胯骨松开,背脊骨直),然后端身正坐,立背脊,身体微向前倾。 ③上下松肩(肩关节上下、左右抽动),使肩骨松正。 ④右手掌(阴面)握左手掌背(阳面),右手中指尖的"中冲穴"扣压左手掌心的"劳官穴",右手四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并拢贴在左手掌心上;右手的拇指按压在左手的虎口处的"合谷穴"上(左手虎口要撑圆),然后将左掌心翻向外。接上,右手握住左手向外平探,掌心向外,两手与肩平。手型不变再往回缩。如此伸缩三次,伸缩的目的是使左右手的腕关节、肘关节和肩关节松开。此后手型不变(右手阴面握左手阳面,扣穴位置不变),将两手置于腹下,右手背轻贴在肚脐上,手心尽量向外翻。妇女握法相反,左手阴面握右手阳面,扣穴位置相同。注:拇指是手太阴肺经的末梢,"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要穴,放手上结印法也是"阴阳相接"。 ⑤颈项松直,头微向上顶,提耳根,收下腭,与拨背贯串(督脉拉直)。 ⑥搭鹊桥:舌头上卷抵住上腭称为搭鹊桥(沟通任督脉,舌不辨味)。塞兑:口微闭,不思言语;耳不聪而内听无弦曲。垂帘:眼微闭留一丝光亮,目光内敛,心不随景转。初练者若闭眼容易昏睡出偏。调型:四肢不动,浑身似金刚。鼻息:呼吸自然,微细绵长,但不可勉强,更不可着意思息长。静功的坐式(结印)法,各派不一。以上介绍的坐式是本门所秘传,它有两个基本作用:第一是通过活络,即畅通精气通道,组成回路。第二是起火,即发动气机 (详见下面"练功时间"一节的讨论),因此坐式应保持舒适,骨骼松,肌肉松,经脉紧 。 2.调身法若能按以上姿式盘坐,周身不动,则自然不用调身。若觉坐式不尽舒适,则可将身体四肢,前后左右上下蠕动,体察是否已达到上式坐式的要求。力求坐得舒适,则浑身无牵挂矣。

          3.调心法初练静功之诀在于至静。在练本功之前,应安排好一切心事(日常事务等),专心练功;还要逐渐适应周围的环境,使周围的噪声或突发奇事的声音不致引起心头烦燥;应尽可能告诫家人或同伴不要在练功的时候打扰,并对一切可能偶然出现的喊声、味觉、嗅觉、闪亮等有所思想准备,不至惊慌失措,难于应付。

           

           

          《参同契》直指
            道家气功 >> 内丹仙学 >>

            《参同契》直指

            张紫阳真人读参同契文

            大丹妙用法乾坤,乾坤运兮五行分;五行顺兮常道有生有灭,五行逆兮丹体常灵常存。一自虚无质兆,两仪因一开根,四象不离二体,八卦互为子孙。万象生乎变动,吉凶悔吝兹分。百姓日用不知,圣人能究本源。顾易道妙尽乾坤之理,遂托象于斯文。否泰交,则阴阳或升或降;屯蒙作,则动静在朝在昏。坎离为男女水火,震兑乃龙虎魄魂。守中则黄裳元吉,遇亢则无位无尊。既未慎万物之终始,フ讯楸肌T驴饔裰ネ蝗粘雒唬先傥乐隆1玖⒀砸悦飨螅鹊孟笠酝浴S躺柘笠灾敢猓蛘嬉庠蛳缶琛4镎呶┘蛭┮祝哉哂笥薄9手拚嬷浚痢恫瓮酢氛卟辉诤跄嘞笾次摹/P>

            参同契直指序

            七返九还,金液大还丹之道,为天地所秘,为鬼神所忌。历圣口口相传,不记文字。所以学道者如牛毛,明道者如麟角;加之旁门三千六百,曲径七十二家,以邪混正,以假乱真。虽有一二志士,玉石不分,若水负天涯之姿,高明之见者,其不为邪道所惑也,有几人哉!东汉魏伯阳真人,得长生阴真人之传,会悟圆通,了却大事。垂悯后生好道之流,准《易》道而作《参同契》,分上中下三篇。首叙御政之道,中叙养性之理,末叙伏食之方。罗列之条,贯通一理,别开门户,多设寓寓,接引方来;以有象比无象,以有形示无形。其中药物火候,无一不备。书成之后,请诸方州里事景休徐公,遂笺注三篇,发明《契》中奥妙。魏真人又传同郡淳于叔通;淳于氏又作《三相类》上下二篇,补塞《参同契》之遗说,于是金丹之理,尽出而无余蕴矣。如三翁者,皆统回参证?《心印》成书,非他一切模仿猜疑可比,此又《参同契》中之参同。后世万卷丹经,皆本于此。所以人皆称为万古丹经之主。朱子作考异注解《参同》;程子象山,亦尝赞美,可知此书为儒道之所共赏者也。穷尽此书,流世已久,次序紊乱,注疏家各出己见;或以前者为后,后者为前;或以经文与注语相混,或将序文与正文夹杂。不但文意不贯,次序大错,且并不分何者是经,何者是注,何者属于魏,何者属于徐,何者属于淳于,竟似魏真人一人之书。更有无知之辈,或流而为采战,或误而为烧炼,毁谤圣道,埋没真宗,大失三翁度世之婆心,其罪当可言乎?乾隆壬寅岁,偶得无名氏翁真人注、上阳子陈真人注。其经注各分一类,节序前后相贯,经自经,注自注,补塞自补塞,文自文,序自序,朱蓝分判,皂白显然,千百年真经之冤屈,至此方伸。二注,陈较于翁尤为整齐,因取陈本为据,其正文次序,似有不贯者,略为更移,分节注释,其中一切比象喻言,尽皆破为粉碎。与大众细看直指,何者是炉鼎,何者是药物,何者是阴阳,何者是
             

            《参同契》经文直指上篇

            东汉魏伯阳真人著

            栖云山悟元子刘一明解

            上篇叙以御政

            乾坤刚柔,配合相包。阳秉阴受,雌雄相须。须以造化,精气乃舒。坎离冠首,光映垂敷。玄冥难测,不可画图。圣人揆度,参序元基。四者混沌,径入虚无。六十卦周,张布为舆。龙马就驾,明君御时。和则随从,路平不邪。邪道险阻,倾危国家。

            大道无声无臭,非色非空,有何可言?然无声无臭中而藏阴阳,非色非空里而含造化。果若无言,阴阳消息何以知?造化机密何由晓?故古人云:"道本无言,言以显道。"天不私道,龙马负图出河,泄露天机。伏羲氏则之而画先天八卦,又重而为六十四卦。降之文王,又变出后天八卦,衍而为后天六十四卦,分而为三百八十四爻。而又系之以辞,明吉凶之理,宣圣十翼,阐义文之义。于是先天后天之理,详明且备,天地造化之道昭昭矣。故《易》之一书,为中国希贤希圣之理窟,修道立德之根本。儒门之所遵者此书,道门之所则者此书。黄帝《阴符》,老子《道德》,其理其义,皆与《易》理暗合。然诸圣奥语妙义,后世罕能测其端倪,难以窥其畔岸。即有一二良材志士,总得一言半语,亦无下手处。伯阳仙翁,老婆心多,推诸圣度世之心,准《易》道而发《明符》、《道德》之秘,千百比喻,曲尽其说,盖欲人人成道,个个了真。后来丹经子书,皆本《参同》而作。是以《参同》为万古丹经王。丹经之名,实本于此,金丹之名,亦始于此。夫人秉天地阴阳五行之气而生身,身中即有此阴阳五行之气、阴阳五行之德。气属命,德属性。是性命乃天地阴阳五行之气而成。修性命之学,离天地阳阳五行之道,再无别术矣。《易》即天地阴阳五行之道,能明《易》道,而圣道可知。故《易》道以乾坤为首而叙卦。《参同》亦以乾坤为首而叙道,是《参同》之理,本于《易》理也。《易》以乾坤为首者,乾者健也,取象为天,天阳而至刚,刚主健,故曰乾刚;坤者顺也,取象为地。地阴而至柔,柔主顺,故曰坤柔。乾坤定位,刚柔相包,乾阳之气禀,与坤阴之气承受,一雌一雄,相资而行造化,则阳之精、阴之气得以舒畅而生万物矣。《易》以坎离而为中者,坎外阴而内阳,象月;离外阳而内阴,象日。日月者,天地之精魂,代天地而行造化,乃气运之冠首。日照月临,光映垂敷,四时行而万物生长收藏,皆自然而然。天地刚柔之所以能舒精气,日月来往之所以能垂光耀,还有个无形无象物事在内运动。其理至神至妙,难以测识,不可画图,故圣人揆度阴阳消息,参序其元本根基,以示其奥。四者混沌,径入虚无者,《易》以乾坤为体,坎离为用。四者混沌,而归于虚无一气,一气流行,阴而阳,阳而阴,阴阳交错,始于屯蒙,终于既未。余六十卦阴阳迭运,张布而为舆。龙马就驾,运毂正轴,以行造化,此《易》之大略也。首出庶物之圣,乘六龙以御天。动静随时,一与《易》准,不敢稍有差错。盖《易》以阴阳和平为本。御政者,观天道,执天行,是谓能和,和则万民随从,王道坦坦,路平不邪矣;御政者,违天道,失天行,是谓不和,不和则上下不应,邪道险阻,倾危国家矣。比之修道者,以刚健柔顺为体,以刚柔中正为用。刚柔合一,如乾坤之匹配;刚柔中正,如坎离之光垂。刚柔相当,健顺混成,精气充足,心君虚灵,挥然天理,心正心身可修矣。盖治身治国一理也,心正君正一道也。未有君不正,而能御时;未有心不正,而能全道。仙翁首以《易》理御政,提出为纲领。特以性命之道,一《易》道。修身之事如御政。不明《易》道者,不能修性命;不明御政者,不能修身心。《易》道御政,皆以阴阳相和为本。修持性命,含阴阳相和之道,其外再无二法矣。此节重在一和字,和则路平不邪,不和则道险胆,学者可不先知其和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