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内功修炼
    道家气功 >> 内丹仙学 >>

    太极内功修炼

    张三丰太极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的结晶。张三丰太极功是张三丰继承和发扬了前人的思想、理论、实践而加以总结,从而比较系统地留给我们的道家精粹、中华瑰宝。

    张三丰太极功的宗旨是通过内外兼修、凝真养性的途径,而达发人潜能、开人智慧,亦即证悟大道之目的。

    当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一生达其极顶。但是修炼张三丰太极功,却可以有一分实践就有一份收获,各得其所。

    张三丰太极功是由密不可分的两部分组成:一是静功,即相对静止的内功修炼;二是动功,就是世人皆知的武当三丰太极拳。两者的关系,张三丰总结为:"必须功拳并练,盖功属柔,而拳属刚,拳属动而功属静,刚柔相济,动静相间,始成太极之象,相辅而行,方足致用"。

    因为太极拳法世上多有著述,所以,这里就不再涉及,仅就一直在道门秘传、世上少知的内功修炼之法披露一些张三丰的著述,以飨读者。以期有缘人循着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还虚合道的路线,修炼精、气、神。壮其体魄、充其精神、发其智慧。达"能为人所不能、能及人皆莫及"之境。

    当然,内功修炼,一路景象万千,真修炼者不可不察。网站祝福你真能放舍身心、不执不着,在为社会大众服务的生活实践中充实生活的意义。

    1、太极行功法

    太极行功,功在调合阴阳,交合神气,打坐即为第一步下手功夫。

    行功之先,犹应治脏,使内脏清虚,不着渣滓,则神敛气聚,其息自调。

    进而吐纳,使阴阳交感,浑然成为太极之象,然后再行运各处功夫。

    冥心兀坐,息思虑,绝情欲,保守真元,此心功也。

    盘膝曲股,足跟紧抵命门,以固精气,此身功也。

    两手紧掩耳门,叠指背弹耳根骨,以祛风池邪气,此首功也。

    两手擦面待其热,更用唾沫偏摩之,以治外侵,此面功也。

    两手按耳轮,一上一下摩擦之,以清其火,此耳功也。

    紧合其睫,睛珠内转,左右互行,以明神室,此目功也。

    大张其口,以舌搅口,以手鸣天鼓,以治其热,此口功也。

    舌抵上颚,津液自生,鼓漱咽之,以润其内,此舌功也。

    叩齿三十六,闭紧齿关,可集元神,此齿功也。

    两手大指擦热摺鼻,左右三十六,以镇其中,此鼻功也。

    即得此行功奥窍,还须正心诚意,冥心绝欲,从头做去,始能逐步升登,证悟大道。长生不老之基,即胎于此。若才得此太极拳法,不知行功之奥妙,挈置不顾,此无异炼丹不采药,采药不炼丹。莫道不能登长生大道,即外面功夫,亦绝不能成就。必须功拳并练,盖功属柔而拳属刚,拳属动而功属静,刚柔互济,动静相间,始成太极之象,相辅而行,方足致用。此练太极拳者所以必先知行功之妙用,行功者所以必先明太极之妙道也。

    2、太极行功歌

    两气未分时,浑然一无极。阴阳位即定,始有太极出。人身要虚灵,行功主呼吸。呵、嘘、呼、
     

    春嘘明目木滋肝,夏至呵心火自闭。秋哂定知金肺润,冬吹惟要坎中安。三焦嘻却除烦热,四季长呼脾化食。切忌出声闻口耳,其功尤胜保命丹。

    肝若虚时目睁睛,肺知哂气手双擎。心呵顶上连叉手,吹肾还知抱膝平。脾症呼时须撮口,三焦客热莫生惊。仙人嘻字真玄秘,日日行功体渐宁。

    肝本青龙旺在春,病来还觉好酸辛。眼中赤色兼多泪,嘘法行功效若神。肺生咳嗽作痰诞,胃膈烦焦喉舌干。却病急行哂字诀,上焦火降肺安然。心神烦躁急须呵,此法通灵更莫过。喉病口疮并热痛,行之渐觉体安和。肾为水府是生门,保命藏精养蒂根。眉蹙耳鸣兼黑瘦,吹之精气返昆仑。脾家属土太仓名,饮食成痰湿热生。泻痢脾鸣兼吐水,调和四季得和平。三焦火症报君知,静坐蒲团须用嘻。此法通玄传上古,清凉三部是良医。

     

     

    尹真人寥阳殿问答编
      道家气功 >> 内丹仙学 >>

      尹真人寥阳殿问答编

      尹真人寥阳殿问答编

      青羊宫传钞本 金盖山人闵一得订证

      第一升座篇

      尔时尹真人在西蜀青城山白云堂下,诸弟子散斋致斋毕,设座于寥阳殿东庑,迎请真人登座。真人乃临(此山本之文,与钞本稍异),诸生三参礼毕,各各依次而立。真人为诸生讲说皇极开天阖辟玄机、清净解脱、不二法门。座中有一弟子,名曰玄真,离次而出,诣真人座前,稽道再拜而问焉。

      曰:"请问真人生死阴阳之理?"

      真人答曰:"大众好生恶死,莫识生从何来,死从何去。徒在生前,千谋百计,奔驰一生。及至死时,如生龟解壳、活鳖落汤,地水火风各自分散。神既离形,而但观世界,直与泼墨相似。东西莫辨,上下不知,轮回六道,随业受生。只见有缘之处如火,见光明色,发为爱种,纳想成胎。十月满足,园地一声,天命真元注于祖窍,属于坤卦。自一岁至三岁,属于复卦;至五岁,属于临卦;至八岁,应乎泰卦;至十岁,应乎大:比;至十三,应乎ヘ裕恢潦跚浴W砸灰跻灾亮簦凶游蘼莆濉4耸碧扔雒魇κ诰鳎蘖抖僭病4四松系氯艘病W院笥橐欢嬖葱梗耸卑四晁鹨谎簟J曛炼乃辏灰醭跎趺呢裕恢寥辏醵葚裕恢了氖辏醴褙裕恢了氖怂辏豕圬裕恢廖迨辏醢裕恢亮乃辏恳跤檬拢捶涤诶ぁ4四巳松怀隽踔病H酥簧ё魍蛭阄榛茫胭尚姓撸┥八魃贫穸到艚羲嫔硪凰坎宦┱咭病!/P>

      又问前三田?

      答曰:"脐轮之后一寸二分,HUO地一声真元落于此处,号曰天心,一名气海,又曰神炉,乃胎仙元之根,是故又号天根,为炼精化气、炼气上升之地,是故又号坤炉。按即丹书之下田。下田之上,亦曰黄庭,乃是赤子立命之处、人之血心,名曰绛宫,不可修炼,只宜存养。盖以存液成血、养血化精,是亦要地。心之后而稍下,乃是中田,名曰黄堂,又名土釜,《易》曰黄中,道曰玄窍,乃仙胎结养之所,最忌后天三宝渗入者。顶中泥丸,名曰乾顶,一名天谷,又号内院,婴儿成形,升驻于此,丹书名曰上田,此处是也。"(钞本所改谬混之至,谨准山本一一订正)。

      又问后三关?

      答曰:"人之尾闾,在尻脊上第三节,一名长强,一名三岔路,一名河车路,一名禁门,其下曰玄关,其前日气海,乃阴阳变化之乡、任督交会之处,丹书名曰尾闾关者是也。人之背脊二十四节,上应
       

      答曰:"元气逐日发生,子时一阳之气生于复卦,其气到尾闾,乃尻骨上第三节是也;丑时二阳之气生于临卦,其气到肾堂,自下数上第七节是也;寅时三阳之气生于泰卦,其气到元枢,自下数上第十一节是也;卯时四阳之气生于大壮,其气到夹脊,自下数上第十二节是也;辰时五阳之气生于ヘ裕淦教盏溃韵率系诙谑且玻凰仁绷舸壳劣裾砉兀粢鸭病Q艏跎硭厝唬缡币灰踔ヘ裕淦侥嗤韫窗倩嵫ㄒ玻晃词倍踔诙葚裕淦矫魈茫魈迷诹矫贾猩弦淮缍质且玻簧晔比踔诜褙裕淦诫校闹獍缡且玻挥鲜彼囊踔诠圬裕淦街须洌恍缡蔽逡踔诎裕淦缴窆兀缓ナ绷踔舜坷ぶ裕跫盅羯印W宰又了任簦醒舳宥龋晕缰梁ノ酰幸醵宥龋缫怪芰饔谖逶嗔洌驮虿 ⑵⒃蛩馈H酥蘖抖ど∈勒撸苡晒叹匝杖我钥剑沽铰鲈诵卸幌⒁病!/P>

      请问太极之理?

      师曰:"太极者,吾人之天心也,释氏曰圆觉,道曰金丹,儒曰太极。所谓无极而太极者,不可极而极之之谓也。凡人始生之初,只此一点灵光,所以主宰形骸者即此太极也。父母未生以前,一片太极,而其所以不属乎形骸者乃为无极也,欲识本来真面目,未生身处一轮明。太极有二理,自运行而言,则曰时候,虽天地不外乎一息;自凝结而言,则曰真种,虽一黍可包乎天地。宿蛰归根,晏息杳冥,是为时候太极;孕字结实,交媾结胎,是为真种太极。人能保完二极而不失,而可以长生、可以不化,岂止穷年令终而已哉!"

       

       

      邱祖秘传大丹直指
        道家气功 >> 内丹仙学 >>

        邱祖秘传大丹直指

        邱祖秘传大丹直指

        一、论三宝三要

        修炼有三宝三要。

        三宝者,精、气、神也。精,先天一点元阳也;气,人身未生之初祖气也;神即性,天所赋也。此三品上药,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化道,三宝之旨也。

        三要者,一曰鼎炉,异名虽多,而玄关一窍,实鼎炉也;二曰药物,异名亦多,而先天一气,实药物也;三曰火候,名亦甚多,而元神妙用,实火候也。

        二、论三关三田

        夫背后尾闾、夹脊、玉枕,谓之三关,属督脉,为阳;前面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谓之三田,属任脉,为阴。此阴阳升降之路,自背后督脉上来,即属子,自前面任脉下去,即属午,子午抽添,所谓周天火候是也。

        先说三关:尾闾关在背后夹脊下,脊骨尽头处,其关通内肾之窍。直上至背后对内肾处,谓之夹脊双关。又上至脑后,谓之玉枕关。三关通起一条髓路,号曰漕溪,又曰黄河,乃阳气上升之路。

        再论三田:泥丸谓之上丹田,其穴在两眉正中入内三寸之地,方圆一寸二分,虚间一穴,乃藏神之所。心下三寸六分,名曰土釜,黄庭宫也,乃中丹田,方圆一寸二分,亦虚间一穴,乃藏气之所,炼丹之鼎。直下与脐门相对过处,约有三寸六分,故曰"天上三十六,地下三十六。"自天至地八万四千里,自心至肾八寸四分,天心三寸六分,地肾三寸六分,中丹田一寸二分,非八寸四分而何。脐之后,肾之前,名曰偃月炉,又曰气海。稍下一寸三分,名曰华池,又曰下丹田,方圆一寸二分,亦是虚间之穴,乃藏精之所、采药之处。此处有两窍,向上一窍通内肾,直下一窍通尾闾,中间乃无中生有之窍,强名曰玄关,直一之气产生之时,玄关自开。

        三、论奇经八脉

        八脉者,冲脉在风府穴下,督脉在脐后,任脉在脐前,带脉在腰间,阴跷脉在尾闾前阴囊下,阳跷脉在尾闾后二节,阴维脉在顶前一寸三分,阳维脉在顶后一寸三分。凡人有此八脉,俱属阴神,闭而不开,惟神仙以阳气冲开,故能得道。八脉者,先天大道之根,一气之祖。

        采之惟在阴跷为先,此脉才动,诸脉皆通。次督、任、冲三脉,总为经脉造化之源。而阴跷一脉,
         

        当人未生之时,一点初凝,总是混沌性命。三月而玄牝立,脐如瓜蒂,儿在胎中,随母呼吸。既生而剪去脐带,天翻地覆,则一点真阳,凝聚于脐中。乾变为离,坤变为坎,故神出气移,遂不复守胎中息。息不守则心火属离,如汞欲飞,又加以思虚念想,益不与肾水相接。肾水属坎,如铅欲沉,又加情动失固,益不与心火相接。肾自肾,心自心,水火各居,是任其升沉,坎离不得颠倒矣。不但不能生丹,而且生疾病耳,焉有生理。

        又论胎息,呼不得神宰,一息不全,吸不得神宰,亦一息不全。使息息归根,以接先天元气,神入气中,气包神外,如胎儿在母腹中呼吸一般,即为胎息。盖呼吸者气也,神者心也,以神驭气,以气留形,以神驭气而成道,即以火炼药而成丹也。

        五、论呼吸

        诀曰:气是添年药,心为使气神;能知神气祖,便是得仙人。

        盖呼吸所从起者也,呼为父母元气,吸为天地正气。令气合形,神合气,则命在我矣。凡人不知收藏呼吸之地,强闭出入,与死静者无异。又或任其出入,则元气随呼气而出,反为天地所夺。

        是以有抽添之说,使气之呼吸至于根蒂。吸自外而内,呼之亦入内,吸则来于子宫玉洞,呼则直上昆仑巅顶,呼吸旋为一气,成为胎息。虽然,一气如何至此?盖呼吸久,但觉有一吸至于内,久之而并不觉气急,犹子在母腹时,即为胎息也。但凡人只知吸之在内,不知呼之亦在内,知之则可夺天地之正气矣,而后方谓之"添年药"。

         

         

        龙门派丹功入门
          道家气功 >> 内丹仙学 >>

          龙门派丹功入门

          龙门派丹功,钟吕亲传,长春祖述,是道教命功修习的根本途径。这一功法,业已被现代气功界所普遍接受,因不多采用意念,故不存在出偏问题,其入手功夫已成为今天静功修炼的良好方法,习称"道家功"。在国外,如日本、南洋等地,尤为提倡。龙门丹功源于古昔,原先只在道门中传授,到了宋代,因吕祖倡"教外别传"之旨,开始对知识界、文化界传授,因为知识分子善于写书,能将功理功法要领记录在文本上,使之不致湮失,因此就留下一种不成文的习惯法,凡成道者,均须留下一些著述,其做法往往是用诗词来表达功要领,采用一些隐语、譬喻,让人似懂非懂。这样,既不完全泄露天机,又能提供内行炼功时参照,一举两得。现存明清时代刻印的大量丹书,很多都是在这种背景下形成的,成为一笔丰厚的道家文化遗产。当然,真正习练起来,还靠师传面授,看书自学难以入门。

          在道法昌隆的条件下,上一世纪龙门丹功在民间流传颇广,因炼功时以坐式为主,时称"坐功"、"打坐"。练习者为了强身健体,多兼习拳术,故又称静坐为"内功",以便与打拳的"外功"相区别。由于现存丹书很少直截了当讲授丹功做法,功理部分又常常故弄玄虚,尤其是具体入手步骤一段,基本上少有谈论,故本文拟就个人所知,略加浅述,重在实用,对功理不再涉及。

          尽管丹功号称"坐功",其实练功时坐的姿势,并没有什么特殊讲究,虽然需要盘膝而坐,但又盘、单盘、散盘皆可,秉"道法自然"之旨,即使随便端坐在椅上(必须不倚不靠),也未尝不可。

          这一功法虽属命功范围,实际上也兼有性功的要求。因为首先要培养习练者的定力。即入座之时,须有耐心、耐力,至少要心平气和地坐上一刻钟到一小时,一动也不动。盘脚而坐时,无论腿脚酸麻到什么程度,也要坚持下去。所以心浮气躁、静不下来的人,最好先从外功练拳着手,预先把定力培养起来,而不必先习静坐。

          练功环境应该是比较安静的地方,四周需保持清洁,故以室内为佳。练功时刻,除饭后半小时以内不宜习练以外,任何时候都可以,所谓"一日中,十二时,意所到,皆可为。"

          最重要的是练功时的心态,一定要保持高度平静,不能因喜怒哀乐而激动,也不宜抱一时的浓厚兴趣来练功。如不想静坐时,决不要勉强自己。既然入座,就该抛开外界一切杂务干扰,放下心中一切思想包袱。这时的思想意识,应该只有一个目标,就是希求明心见性,其他一切,什么也不追求。

           

          1、回光守窍--静坐中眼皮下垂,仅开一线之光,隐约能看到自己的鼻尖。既不开眼,也不合眼。内心则注意着两眉中间稍稍进入脑内的一个部位。这个部位并不确定,因此不必认真去想,只是模模糊糊知道有这么一处地方。这一做法称为"回光"。静定下来以后,可以将意识渐渐由脑部转入丹田(胸腹之交)、下丹田(脐区),如果那里的某一处稍稍有一点感觉,即可将意念固定在那个部位,谓之"守窍"。这里所说的窍,位置都比较模糊,也不必认真去确定,大概在此即可。等到功夫深了一层之后,自然而然就会感觉到那窍的准确位置,开始时决不要十分着意追求。用回光守窍这个办法,让心思放在练习守窍一事上,基本上可以避免杂念干扰。

          2、调息咽津--静坐中闭口,舌抵上腭,只用鼻孔呼吸空气。这时要用耳朵细听自己呼吸的声音,要耐心地使呼吸逐渐渐变得又轻又细,乃至听不到一点声音。到了这时,仍然要仔细的听下去,一心放在听息上面,便可排除一切杂念,所谓"心息相依"。呼吸的理想方式,是用"内呼吸"。亦即练习逆式(腹式)呼吸:吸气时小腹收缩,呼气时小腹松开。如想较快进入这一状态,有两种途径可走。一种是在吸气时,同时提缩肛门,则小腹自然就收缩;呼时一放松,小腹和肛门也就同时放松了。如此松提九次,呼吸便可调整成腹式呼吸状态,以后就不用再提肛了,所"一吸便提,气气归脐"。另一种办法是,当吸气的时候,设想脐眼也同时在向内吸气,于是小腹就自然收缩了。逆式呼吸练习到相当纯熟后,便可微微加进一种意念,即设想呼气的同时,外界元气随而充入小腹,注入下丹田,成为药苗。这样,吸气之时便会感觉到那股元气,向上微微升起。于是一呼一吸,几个内部的元气也在中下丹田之间一上一下,这就是内呼吸,所谓"真人潜深渊,游浮守规中"。当然,这种升降情况决不能故意设想,而是自然达到,也不是一天两就能出现,而要经过较长时间的习练。在调息过程中,口中唾液会逐渐增加,到一定程度时须轻轻咽下,但不可过快、过猛,所谓"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

           

           

          峨嵋金刚铁爪功
          气功心法 >> 峨嵋气功 >>

          峨嵋金刚铁爪功

          峨嵋金刚铁爪功,是峨嵋拳练养相兼、刚柔相济的硬功功法之一,此功简明易学,长功快,效果好,发力时劲大力整,无坚不摧。用於提高技击实战效果很好。
          调息式。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膝稍微弯屈,身体正直,微含胸拔背,头顶顶直,双臂下垂,左右手五指微撑,自然散开至体侧。放自然,心静专一,舌抵上,用胸式提气,稍停片刻,呼气气沉丹田,气达两手掌指端。如此反2次。要求:意守指端,吸气时,要充实,呼气时,要细长,气达指尖。调息式平时练习数分,对健体养生大有裨益,故称养生桩。
          立势鹰爪。接上式,两手臂提气缓慢侧平拳,与肩同高,手爪心向下,两手屈指用力抓成鹰爪势,同时气从鼻腔中喷出,喷气时小腹自然向外挺出,踮脚尖,身体重心向上,初练,每次20次,逐渐增加60次为宜。要求:喷气时,力量集中在两手指上。
          马步撕爪。接上式,两脚开立,成马步势,两手臂屈肘提至胸前内旋,爪心向外,同时用鼻缓缓吸气,气沉丹田,眼自然平视。承上式,意想两爪撕牛筋向两侧拉开,口发“嘿”之声,两臂拉平后,两爪向下用力压腕,爪心向下,两屈手腕,两爪翘起,双手臂外旋回爪至於胸前,如此反2次。要求:两手臂向左右侧撕爪时,手臂微微抖动,回爪时,意想用力拉牛筋於体前。
          环抱托爪。接上式,两手爪臂抱於体前,似稳托抱千斤铁球於胸前,目视两爪。承上式,右臂外旋翻爪向上托举爪,左爪自然收到腰间,目视右手。右手爪回抓收到腰间,接著左手爪向上翻托举抓,目视左手,左右及复12次。要求:马步坚实如盘,气沉丹田,上托爪时吸气,四爪时呼气。
          马步推爪。接上式,两臂变屈抱於腰前,提肛敛臀收阳,两眼自然平视前方,身体自然正直。意领两爪向前缓慢用力抖动推出。承上式,两手臂爪外旋,爪心向上向内用力收至於胸前,两手抓再内旋向前推爪,如此反2次。要求:头正颈直,气满丹田,力贯爪指。
          收功式。接上式,左脚蹬地,两腿与肩同宽站立,两手缓慢捧气田头上方经胸部至腹部前,手心向下,如此反腿问展Α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