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气功功态、功境与功能

浅谈气功功态、功境与功能
    气功综合 >> 气功理论 >>

    浅谈气功功态、功境与功能

    不少气功爱好者经常在一起津津乐道地谈论功态、功境与功能。练气功必须进入气功态,才能真正步入实质性的修炼,否则纵然每天练功,也难有成效,因此修炼者经常一起讨论对功态的理解和体会是有益的。 

    但功境与功能则不然,不适合进行公开交流。因公开交流极易造成对他人的暗示和对自身练功的"执着"。况且在气功修炼的初级阶段,多数功境本属虚幻,这是练功进入静态后的阶段性过程,初练者切莫当真,更不可沉溺于此,否则容易步入旁门。 

    至于功能,更不是修炼者之间可以互相攀比和讨论的。气功功能本属于修炼者的"副产品",本是自然产生的,绝不可人为追求。就功能本身而言,的确对常人和广大气功爱好者有极大的吸引力。尤其是对于一些超越常人的功能,本身就具有极为宝贵的科研价值,对了解人类自身、研究生命科学、激发自身潜能、揭开气功的奥秘甚至推动科学的进步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作为修炼者却应该了解,各种功能本是人所共有的潜能,在修炼的大道上,就修炼者本人而言,对出现的功能应该采取淡化再淡化的态度,才能始终保持恬淡虚无的心境、才能进入更高的修炼层次,获得更高的功能。况且获得功能本不是修炼的目的,更不该人为去追求,否则就违背了修炼的戒律,故步自封,无法进入更高的修炼层次了。 

    当然要想正确处理这些关系,修炼者首先必须搞清楚:何为功态?何为功境?何为功能? 

    功态是气功态或气功状态的简称,气功修炼者能否进入实质性的修炼,关 

    键就在于能否进入气功态。通俗的讲,就是你在练功时能否进入到物我两忘的状态。这种状态在道家先祖老子的《道德经》中早有阐述:"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惚兮恍兮、其中有精",这是古代圣哲对功态、功境的典型描述。这里的"恍兮惚兮"和"惚兮恍兮"便是我们所讲的"功态",这是一种忘我的境界,不少人在刚入功态时所出现的:"或哭笑无常、或捶胸顿足、或大喊大叫、或自言自语、打滚跳舞等失态相,行外人看似疯癫,其实这正是修炼者初入功态,显意识受到抑制后对潜意识中的各种扭曲信息的释放,待潜意识中的由于过盛的七情干扰所导致的各种扭曲的结,全部舒展后,便进入到更深的功态"恍兮惚兮"的气功状态。而修炼者要进入到恍恍惚惚的气功状态中,必须建立在显意识被逐渐抑制,甚至完全抑制后,修炼者的心理真正进入到"无为"状态,方能达到:"其中有物"、"其中有精"、"其中有信",老子所指的"物、精、信,"其实指的就是功境。 

    "物"为功态中所见之物象,由于功态中所见的物象,有真有假,因此修炼者千万不可执着,更不要误以为出现了功境,就达到了多高的层次而沾沾自喜。其实"功中见物",仅仅是出现功境的初级阶段,如功中见佛见神、见人见鬼,湖光十色,天外宫殿等,应有尽有、各不相同。倘若修炼者执迷于此,就会在修炼时生出"欢喜心"或"恐惧心",(见到好的就高兴,见到坏的就恐惧)使凡心又动,把刚被抑制下去的显意识重新调动出来。显意识一旦苏醒便会使修炼者离开恍恍惚惚的气功态,造成后天意识对初级功境的执着,使修炼者无法进入更深的功境、更高的层次。 
      
    "精"为宇宙中具有高能量的精微"物质",我之所以把物质两个字也加上引号,是因为找不到适当的名词来加以表达,因为宇宙中的这种精微"物质",并非我们所理解的物质世界中由粒子组成的物质。而是比粒子还要小得多、结构小于零的、无粒子可言的"虚性物质",气功界通常称之为"真气"。这种真气不但常人看不见也感受不到,甚至连最精密的现代科学的仪器,也无法检测到。但真正的修炼者在功境中,不但能感受到,甚至能真真切切地看到。因此,老子所讲的"其精甚真"四个字,只有真正的修炼者才能体悟和理解。 

     

     

    Add comment


    Security code
    Refr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