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玄关一窍为炼丹本根

寻玄关一窍为炼丹本根
    道家气功 >> 内丹理论术语 >>

    寻玄关一窍为炼丹本根

    编者按:此文为清黄裳(黄元吉)对玄关一窍的深入阐述,仅供功友参考。

    《金丹四百字》中有这样一段话:“此窍非凡窍,乾坤共合成,名为神气穴,内有坎离精。”这段话被后人广泛引用来指称玄关一窍。然而许多内丹家只是铺陈玄关一窍的重要性,对于玄关一窍的实质,则少有明白指示。经常可见的是一些否定性陈述:如玄关一窍非心非肾,非内非外,既在身中又不在身中等等,使人如入五里雾中。黄裳在著作中一扫长期以来笼罩在这个问题上的重重迷雾,对玄关一窍作了明白的阐述,并使之真正成为整个内丹学的逻辑起点。

    黄裳从身体结构和身心状态两个方面对玄关一窍加以说明。就身体结构这方面而言,黄裳明确指出玄关一窍在 “脐下丹田离肉一寸三分之间”。 但问题的实质并不在于人体结构静止的这一方面,而在于如何才能使“玄关现象”(现出玄关之象)这一属于身心状态的动的一面。他说:“要之玄关何定,到得大开之时,一身之内,无处不是玄关;一曰之间,无事不是玄关。”黄裳认为,要使玄关窍开,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一)“必先炼去己私,使此心游太虚,气贯于穆”,“恍惚乎入于无何有之乡,清虚玄朗之境”。但不是一味顽空,而是有真意、元神作为主宰,控制着自己的身心活动。古云:“万象咸空,一灵独现”,“当灭动心,莫灭照心”,即是指此。这是入静态作为非醒非睡状态区别于醒态和睡态的一个标志。

    (二)练功者神气的交合达到神凝气中,气包神外,两者混融了无分别,打成一片的地步。“此时心空似水,意冷于冰,神静如岳,气行如泉,而初不自知也。惟其不知有神,不知有气,并不知有空,所以与太空之空同。”“功修至此,动静同乎造化,呼吸本乎气机”,“吾身真阴真阳,合而为一之气”,“与天地灵阳之气,一出一入,往来不停”。可见玄关窍开时,也就是天人合一之时。

    (三)练功者外呼吸断而真息现。黄裳说:“须从口鼻之气微微收敛,敛而至于气息若有若无,然后玄牝门开,元息见焉。”“是知玄牝者,从有息以炼至无息,至于大定大静,然后见其真也。”

    具备上述三个条件而达到的玄关窍开,乃高层次的“玄关现象”,一般要到 “炼气化神”阶段才能出现,因此又称为“气动之玄关”。 在 “炼精化气”阶段,则有“精生之玄关”。何谓“精生之玄关”?黄裳说:“如下手打坐,即便凝神调息,到得恍惚之间,神已凝了,息已调了,斯时一点真精,即藏于阴一穴之处,我从混沌中一觉,急忙摄取阴之气,归于中黄正位,与离中久积阴精,锻炼为一。”可见,“精生之玄关”,意谓阳生之时,即玄关窍开之时。所以,从实质上来说,“玄关一窍,正阳生活子时”。

    黄裳又认为,对初学者来说,只要 “修养之时,忽然静定,一无所知所觉,突起知觉之心,前无所思,后无所忆”, 也算是玄关窍开之时。这样一来,“玄关一窍,随时都在,只须一觉心了照之,主宰之,则玄关常在,而太极常凝矣”。即使“人事匆匆,思虑万端,事为烦扰,如葛之缘蔓,树之引藤,愈起愈乱,无有止息”,“但能一念回光,一心了照,如酒醉之夫迷睡路旁,忽地一碗凉水从头面喷去,猛然一惊而醒,始知昏昏迷迷一场空梦,此即玄关窍也”。因此,黄裳把玄关现象概括为四个字:“一觉而动”。何谓“一觉而动”?一觉即在无知无觉之时,猛然惊醒;动是静极而动和由此引起的人体之动。此一觉而动有如电光石火,只在一息之间,当前则是,转眼即非。那么,对处于炼功状态的人来说,“一觉而动”在人身之表现究竟如何?古人往往以雷声喻之。如说:“万有无一,地下听雷声。”又说:“雷声隐隐震虚空,电光灼处寻真种。”又说:“忽然夜半一声雷,万户千门次第开。”古人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比喻呢?“难道玄窍之开,真阳之动,色身中岂无真实凭信,而漫以雷声喻之乎?”黄裳认为,古人以雷声喻玄关窍开是有道理的。

     

     

    Add comment


    Security code
    Refresh